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整体的造型纵向采用拉伸变形的方式,从棚顶上方穿插出的白色钢绳用力向上拖拽固定在钢环上的形体,塑造了一个空间中的反常的透视错觉形态。(高点5000MM,低点3000MM)
两翼按透视灭点与渐变规律分割形态,形成发散式的矩形(边长200MM至330MM之间变化)形态,形成一定的规律和运动态势,有一定的集中性和方向感。
整个形态的展示寓意展开的书籍或双翼,中间的重复形态示意文字、符号、键盘或是一系列抽象的元素,或是大信息量的数据与重要节点,又或者是曾经有过的价值取向与历史传承。白色钢绳从上面不同的角度把代表文化与价值取向的书籍或双翼从地下拖拽出来,发掘文化与价值观。让形成发散形态的有着一定可塑性的书籍或双翼以环抱的形式展示给人们,展示交流与互通的包容态度和现代的信息意识,博大开放并兼收并蓄。
2016年6月初始,受学院委托进行信息大厦中庭的设计工作,目的为配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并于同年9月完成设计提案并汇报申请。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
中庭空间的环抱式主体雕塑在舞台灯光与主灯的不同映射下会出现不同方向或形式的渐变投影到地面或墙面、雕塑主体及其他物体上,形成斑驳的饶有趣味的渐变与组合。本身渐变矩形的形态内侧藏有辅助光源,可以独立控制,营造自发光元素的氛围。
实质上,个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提法或是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文化从来都是积累与沉淀的,当我们从构建的角度主观的考虑时,可能也就不可避免的错过了某些客观的渊源或流传的记忆。
我们试图让我们文化建设的更有成效,殊不知到头来只是冠予了某些称号或模仿了某些元素,我们想让银杏树或是别的什么树种成为我们校园独特的风景线,殊不知剑桥的苹果树源至肯特郡的后花园。
第二套方案在整体思路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处理得平易一些,更加稳定一些,展示展览与休闲交流的功能处理也更加贴切,此处不做累述,见下图示意。
文化的流传源于积累与沉淀,而这种积累与沉淀正是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正如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亨利八世国王雕像手握被撤换了权杖后的桌子腿儿一样,留下的是包容与鼓励。也正如乐思哲先生所言:“我们鼓励争辩,鼓励他们挑战陈规。我们不愿依靠地位的权威,将观点强加于人,去束缚思想自由。”
只能随性,不能即兴。学院只有创新与独特的价值观与态度才能旗帜鲜明,而非口号响亮。而不同的专业所属在独特与创新价值观的统筹下才有可能繁花似锦,异彩纷呈。
所以文化建设只有沉淀,不能扩建。能扩建的只是表象的元素与规模,而沉淀的才是逐步形成的学术态度和价值观,而思维与价值观的散播是不分领域、规模与学院类型的。
二、提案汇报背景分析
迄今为止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当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传承,但时间尚短。我们要关注的不是急于发掘短暂的校园历史传承并迅速表达出来,而是要确立新时期学院价值观的问题,只有经过几代甚至更多代人不断的努力,才能够水到渠成。我们此阶段要做的不是润色,而是要促成学院价值观的逐步形成,体会过程化带来的愉悦。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会不经意的达成或到来,而这些需要对具体事件态度的确立。如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传统美德的延续与放大都会形成价值观确立的延续点,这种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深入人心,感受得到。而非单纯的眼前实时建立起来的场景或元素。价值观是共同认知认同的精神支柱,而不是“看上去很美”。
在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提法上,当然可以分区域分步骤的归纳与整理一些历史的符号、传承及当时条件下的价值倾向,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一成不变的遵循或沿袭。新时代背景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机遇和思考,太有必要重新审视与定夺。客观的讲,我们要发掘的所谓历史上的东西更多的是形式上的东西,因为我们也不确定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形成的价值流传是否吻合当今新条件下的价值观念。或者说是如果吻合的话,是否已经客观传承,而我们根本不用刻意发掘呢?如果流传不下来,证明那个时代虽然有历史事件,但是并没有形成当时的态度与价值观,也就证明价值观根本没有确立,那么又何谈传承与延续呢?所以学院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价值观的延续事件化与物化的过程,我们首要的是确立并传承。
三、提案汇报文件内容(见下图)
这也正是学院信息大厦中庭设计提案的一个思考的背景和原始的出发点。我们不想让这个信息交流中心承载过多的传承与历史的期望,当然也不想让它那样沉重。只是希望以现代的气息呈现出来,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来面对未来。
本设计提案汇报共涉及3位工作人员。主案设计与汇报:曹小东、姜野;设计助理:王静怡。
本设计提案汇报共涉及3位工作人员。主案设计与汇报:曹小东、姜野;设计助理:王静怡。
对于我们而言,设计更大的意义在于技巧以外的东西,在于对设计呈现在整个脉络中的环节与作用的把控。设计之外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体的脉络与顺承,除了必备的设计层面的知识把握之外,关键就在于对整个事件脉络逻辑性的理顺与理解,并能够适时的表达出来。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蔓溯”,只源于剑桥大学,就在剑河之上。真切的希望学院能放下包袱,也希望项目能够早日落地。
中庭主体雕塑的环抱的形态产生于对人流导向与视域距离以及空间属性的推敲与整合,这种抽象的形态是空间要求产生的必然形态与结果,而非刻意的塑造与表达。我们希望人们在什么区域行走,在哪里驻足,视线停留在什么位置,在某个特定的位置能看到什么样的形态,或是行进间能感受到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物化的结果产生了具体有待推敲的设计形式。(环抱的展开的书籍或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