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 mata-okawa 从2015年启动保护与复兴规划研究开始,小西湖片区的更新已经有5年了,如今小西湖片区改造将初见模样。蜿蜒的街巷,传统江南民居、社区博物馆、大师工作室、24小时书屋就在下一个转角,小西湖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再生仍在延续。
连接夫子庙与老门东历史街区的小西湖历史风貌区地处于南京老城南核心地带,位于长乐路以南,马道街以北,箍桶巷以西,内秦淮河以东,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22个历史风貌区之一。片区保留了传统建筑空间格局,街巷宽窄不定、蜿蜒曲折,无规则延伸自然形成的街巷肌理,串联了两侧风貌建筑,形成了毗邻关系复杂的传统民居式院落。
▲项目鸟瞰 ©mata-okawa
▲项目区位图 ©SZ-ARCHITECTS
在现场踏勘调研之后,每栋建筑情况不同,其中2栋为单层木结构建筑,双坡瓦屋面。另外2幢为多层砖混结构建筑,双坡瓦屋面,主要采用砖墙承重,楼(屋)面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29号楼外观 ©mata-okawa
▲29号楼南外立面 ©mata-okawa
▲29号楼外观 ©mata-okawa
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砌体结构特别是砂浆风化严重,强度极低。 2. 2-4层为空斗墙,不符合规范要求。 3. 由于建造年代较早,如构造柱和圈梁基本没有。 4. 原预制楼板的强度不足。
▲31号楼2层露台 ©mata-okawa
▲31号楼南外立面 ©mata-okawa
▲31号楼上折窗 ©mata-okawa
▲31号楼外立面 ©mata-okawa
因此结构方加固策略为:采用钢筋网加高强聚合物砂浆,增设混凝土或钢结构构造柱。对于预制楼板,采用常规的碳纤维加固增强抗弯强度,对于搁置长度不足的,采用角钢增强搁置长度的办法。
▲29号楼北外立面 ©mata-okawa
▲29号楼西外立面 ©mata-okawa
▲29号楼南外立面 ©mata-okawa
▲29号楼阳台局部 ©mata-okawa
为了满足新的商业需求,重新规划布置4栋建筑整体动线。在原始单层建筑之间增加玻璃房形成室内中庭。两栋多层建筑靠新增钢结构连廊串联,形成特有的纵向游览动线。
▲功能划分 ©SZ-ARCHITECTS
▲分析图 ©SZ-ARCHITECTS
▲新增钢结构连廊 ©mata-okawa
▲钢结构连廊细节 ©mata-okawa
▲29号中庭1楼 ©mata-okawa
▲29号中庭2楼©mata-okawa
▲29号中庭3楼 ©mata-okawa
原本4栋建筑一层分成不同的商业业态,包含中餐馆,面馆,咖啡店,面包房,西餐厅,酒吧等等。
▲29号一楼西餐厅 ©mata-okawa
▲31号红砖房餐厅 ©朱润资
2-4层则为酒店,划分出44间客房。客房空间设计遵从原始居民楼的特色,走廊为半户外空间,将小西湖老城区的生活气息引入现代的商业空间中。同时每层客房通过不同的门洞分割成不同的房型。
▲31号客房走廊楼对望29号楼 ©mata-okawa
▲31号楼楼梯 ©mata-okawa
▲31号客房 ©mata-okawa
空间序列是中国传统园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移步景异”体现了中国山水长卷中的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变化的特点。在一条轴线上连续有多个门洞,形成门内有门,景中有景,使空间院落沿着一条轴线一个个逐次展开,在游“动”中将“静”景连贯成完整的序列。
将原有平层的空间格局打破,形成挑空的中庭空间,通过洞与廊将人不知不觉引导至景与光所在的地方。
▲31号1层餐厅 ©mata-okawa
▲31号1层餐厅连续包厢 ©mata-okawa
▲31号1层餐厅上翻窗 ©mata-okawa
▲31号3层镜面花房 ©mata-okawa
从2015年启动保护与复兴规划研究开始,小西湖片区的更新已经有5年了,如今小西湖片区改造将初见模样。蜿蜒的街巷,传统江南民居、社区博物馆、大师工作室、24小时书屋就在下一个转角,小西湖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再生仍在延续。
▲老城区内眺望29号楼 ©mata-okawa
▲1层平面图 ©SZ-ARCHITECTS
▲2层平面图 ©SZ-ARCHITECTS
▲3层平面图©SZ-ARCHITECTS
▲4层平面图 ©SZ-ARCHITECTS
▲剖透视图 ©SZ-ARCHITECTS
▲节点图 ©SZ-ARCHIT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