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公共空间   /   纪念馆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

2021/10/07 12:15:00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0
© Kees Hummel
光与反射(自我反思及来自街道和周围城市的反思)对于人们理解大屠杀中发生了什么以及失去的生命来说意义重要。
感谢
Studio Libeskind
荷兰奥斯维辛委员会与荷兰国王在 2021 年 9 月 19 日的开幕式上,揭幕了由里伯斯金工作室(Studio Libeskind)和当地事务所 Rijnboutt 合作的国家大屠杀姓名纪念碑。该纪念碑首次纪念了在大屠杀中遇难的 10.2 万个荷兰遇难者,包含所有没有坟墓的犹太人、辛提人和罗姆人遇难者的名字。荷兰最终也拥有了一座用来缅怀逝者的有形纪念碑。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6
▲项目鸟瞰
©Kees Hummel
荷兰奥斯维辛委员会主席 Jacques Grishaver 解释道:“对于逝者亲友来说,拥有一座可以纪念亲人的地方是价值非凡的。这意味着大屠杀遇难者的名字不会被忘记。此外,纪念碑还联结了过去、现在以及具有重要意义的未来。”他又说道:“纪念不仅是为了经历过战争的人,也是为了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他们的子孙后代。此外,纪念碑提高了人们对战争后果的认识,同时也鼓励人们从二战中进行反思和学习。”纪念碑位于犹太文化区的主要轴线 Weesperstraat 上,毗邻 Hermitage 博物馆,东侧是 Diaconie 的翠绿公园和咖啡馆,距阿姆斯特尔河仅一箭之遥,附近是犹太历史博物馆和葡萄牙犹太教堂等重要犹太文化机构。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10
▲区位
©Kees Hummel
该纪念碑共 1700 平方米,包括四组体块,它们分别代表希伯来语 רכזל 中的四个字母,意为“纪念”。这些体块沿着主干道 Weesperstraat 的南北轴呈直线排列,西侧是 Hoftuin 展馆。
▲设计手稿
©Studio Libeskind
当游客踏入纪念碑,他们将看到由两米高的砖墙连成的通道,上面附有纪念信息。在四组体块中,每组的独立砖墙上方都悬浮着镜面不锈钢结构。纪念碑量化了遇难者数量,10.2 万块砖上均刻有遇难者的姓名、年龄和生日,此外还预留了 1000 块空白砖块,以纪念无名遇难者。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17
▲项目与周边环境
©Kees Hummel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20
▲外观
©Kees Hummel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23
▲入口
© Kees Hummel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26
▲悬浮的镜面不锈钢结构
©Kees Hummel
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说:“在大屠杀中,荷兰的犹太遇难者数量最多。国家大屠杀姓名纪念碑是第一座纪念大屠杀荷兰遇难者的纪念碑,也是阿姆斯特丹第一座此种类型的纪念碑。”他又补充道:“我与大屠杀的联系即我是大屠杀幸存者的子女,这也成了该项目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这里可以成为沉思与希望的场所,并且提醒荷兰及其他国家的人们打击各种形式的仇恨。”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30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31
▲纪念碑内部:沉思与希望的场所
©Kees Hummel
砖——荷兰乃至整个西欧地区随处可见的材料——与钢刻字母的高度反光及几何形式相结合,体现了荷兰过去与当下的联系。砖和金属交汇处是狭窄的空隙,给人一种钢刻字母盘旋在砖墙上方的错觉,象征荷兰人历史与文化的中断。这种悬空或者说是“空气的呼吸”,将街区从荷兰犹太家庭缺失的未来中分离出来。纪念碑还设置了互动元素,来访者可以按名字在砖上放石头,类似于人们在墓前纪念逝者的方式。
▲砖与金属结合
©Kees Hummel
▲细部:砖墙上刻有遇难者姓名
©Kees Hummel
在该项目中,人行路面低于街道,它们由轻质砾石组成并且穿过四组体块。开放空间和走道中还放置了简洁的石块,为人们提供了沉思和反思的休息场所。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40
▲内部道路
©Kees Hummel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43
荷兰大屠杀姓名纪念碑丨荷兰阿姆斯特丹丨里伯斯金工作室,Rijnboutt-44
▲参观现场
© Kees Hummel
该项目北侧是地铁,东侧是街道,来往的人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漂浮的不锈钢体块。光与反射(自我反思及来自街道和周围城市的反思)对于人们理解大屠杀中发生了什么以及失去的生命来说意义重要。
▲不锈钢体块的反射效果
© Kees Hummel
项目模型
▲模型
© Studio Libeskind
Design Architect: Studio Libeskind (New York)
Daniel Libeskind, Design Architect
Stefan Blach, Partner-in-Charge
Johan van Lierop, Principal
Alex Tahinos, Designer
Architect of Record: Rijnboutt (NL)
General Contractor: Koninklijke Woudenberg (NL)
Project Management: Paul Rohlf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umento bv
Construction: IMd Raadgevend Ingenieurs
Brick Manufacturer Rodruza
Masonry: Metselwerk Adviesbureau Vekemans
Stainless Steel: AIP partners BV, ABT
Engravings: Reijnders Engraving and Laser Engineering B.V.
Installations: Swart installatietechniek
Photography: Kees Hummel
小号
小号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