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餐饮空间   /   食堂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

2021/03/20 10:00:00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0
利用悬挑为操场争取空间©张超
感谢第伍建筑
项目背景:深圳是一个经历四十年高速发展的年轻城市,与此伴随而来的是当前可建设用地紧缺;同时,新增加的人口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更是加剧了教育用地的紧张程度——自然而然,高密度校园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
▼冬日朝阳下的校园主入口©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5
上星学校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用地面积 21171.6 平米。因所在片区巨大的学位缺口,项目需将原规划的 36 班九年制学校扩容至 48 班,总建筑面积增至 48269 平米,容积率达到 1.79。此外,基地还受到一些外部条件约束:刀把型用地;西侧需退让河道红线;北侧现有道路跨入用地红线;现状嘈杂的农批市场导致北侧不适合做礼仪性主入口;南侧超高层住宅对项目日照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本次设计面临更多限制。
▼街区总平面关系示意©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8
整体鸟瞰©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10
▼东北角街景©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12
应对九年制学校分区需求的组织策略
九年制学校是用地紧张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初中生、小学生在年龄、体格以及课程设置上差异较大,此类学校通常都要求:一,明确中、小学分区,普通教学区之间流线互不干扰;二,在使用共享部分时不干扰普通教学区。综合其他因素,我们将功能重组成五个组团:小学部、初中部、艺体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以及教工宿舍。小学部和初中部经由综合服务中心联系,共享综合服务中心及地下一层的艺体中心;宿舍独立管理,与教学区互不干扰。组团之间既分又合的空间模式,满足了九年制学校的分区需求,也利于学校以后多元化使用(如校中校、分时共享等)。
▼设计生成图©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16
▼概念剖面图©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18
▼功能分析图©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20
运动场地数量的最大化
我们认为,高密度校园不仅仅是建筑面积的简单增加,更是不同大小、数量以及其它物理属性的空间之间的有效复合。目前正在进行的校园扩容及新教学模式的尝试,都要求有更多的运动场地,在用地面积不增反减的前提下,这就对设计的复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过去将各种运动场地平铺在首层的布局模式已不再适用,于是,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地面”——屋顶。
▼剖透视©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24
运动场地设置在屋顶,需要解决场地尺寸及噪音干扰。我们利用宿舍所在的综合服务中心(宿舍平面为内廊,屋顶两侧悬挑)的屋顶,不仅获得足够大的平面,也减少了运动场地对主要教学区的影响。▼屋面最大化利用以获得更多运动场地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26
整个建筑东侧悬挑 3~9 米,在总平面上与操场有局部重叠。在首层满足了 250 米操场的同时,二层及以上也拥有最大平面机会。▼利用悬挑为操场争取空间©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28
▼小学西院的低年级活动平台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30
大架空与小尺度
首层架空,将整个建筑漂浮于场地之上。在回应城市底部环境的同时,提供了遮风避雨的活动场地。我们比较“贪心”,既想要“大大”的架空,也希望有“小小”的尺度。于是我们在 6.3 米高的架空层里置入了一些 3~4 米的小房子,使小朋友们在大架空里的感受依然是亲切的。
▼首层架空轴测图(局部)©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34
通透的首层大架空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36
在首层架空下上课的小朋友们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38
多孔空间结构下的优质
甲方希望操场放在首层,这样“在街道上就能看见操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朴素的城市共享意识,同时也区别于当时流行的抬升操场的做法,有其独立的思考,是值得肯定以及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尝试的。
为此我们要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约 15000 平米的负一层大平面,同时满足建筑的采光通风以及消防规范的要求。
▼多孔概念图©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43
我们采用了一个多孔空间结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互相渗透,通过架空、庭院、采光井引入了光和风,很好地适应了南方气候,同时提供了消防上的安全疏散区域。这样,这些地下空间拥有了与地面相仿的品质。
▼水平和垂直方向互相渗透的庭院空间© 黄志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46
▼被食堂包裹的下沉庭院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48
▼与报告厅侧舞台连通的下沉庭院©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50
▼综合服务中心内庭院仰望天空 © 黄志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52
▼和首层地面相连的半地下风雨操场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54
▼小学西院下的风雨操场©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56
漫游系统
作为一个附加的交通系统,这是在一个相对均质的常规交通里介入的异质元素,不仅解决公共功能的联系,同时塑造新的空间氛围。它的存在激发了新的路径,让一个常规的校园空间有了漫游的体验。
▼上星学校游园图©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60
在地面建筑的几何中心(即综合服务中心),或通过放大的室外楼梯,或利用房间的屋顶,或是风雨连廊,共同建立起这条连续的室外路径,从负一层至五层串联起食堂、操场、图书馆、屋顶球场、屋顶花园等各个标高上的活力点。
▼通往屋顶的漫游路径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63
▼规整空间里的异质漫游系统© 黄志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65
▼小学东院首层架空看漫游系统©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67
▼交叠的廊道、桥、大台阶©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69
▼风雨连廊 © 黄志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71
▼漫游途中的休憩平台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73
▼屋顶球场 © 黄志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75
"留白"——用出来的多意空间
使用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设计师能做的是留下一些弹性空间,为学校未来使用保留一定余地,让使用者有更多机会持续参与完善校园功能的过程,并赋予这些空间自己的定义:既是走廊也是画廊;既是大台阶也是休憩平台和室外小课堂;既是室外休息平台也是课后舞蹈区;既是报告厅的侧舞台又是羽毛球场……上星学校投入使用后,这些设计中的留白悄悄地成了灵活的多意空间。
▼报告厅侧舞台被复合使用成为羽毛球场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79
▼风雨画廊©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81
结语
上星学校是综合策略下形成的一个结果,类似甚至更高密度的校园以后在深圳将会是常态。高容积率的建筑终有各种各样的设计手法来实现,作为建筑师,我们的核心追求依然是建筑品质,以建筑为媒介,去关注使用者的切身感受。
▼北侧农批市场看学校©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85
▼东立面全景©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87
▼高密度城市背景中的校园 © 张超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89
项目图纸
▼负二层平面图 ©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92
▼负一层平面图©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94
▼首层平面图©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96
▼五层平面图©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98
▼剖透视 ©第伍建筑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100
项目名称: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
项目年份:2016-2020
总建筑面积:48269 平方米
主持建筑师:黄志毅、张震
项目建筑师:李颖、欧阳祎
团队成员:吴芮豪、卢虹绵、林艺、刘嫣然、彭钰辰、张晶、戎宇锐、徐玺贽、张圣媛、黄山、张守亮、向肖雨
合作设计院: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杨晋
建筑专业:庞竖莉、罗志威
结构专业:李伟志、李延欢
机电设计:詹晓波、黄志强、贺鹿鹿
景观设计单位:深圳本末度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钟锋、李观珍、韦洁锐
室内设计单位:深圳市九度空间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孙巍、孙琭斐、曾谢泽、黄丹、曾瑞林、周光德、夏子潇、关凯文
幕墙设计单位:深圳市朋格幕墙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曾德淼、胡付成、郑小孟
摄影:张超、黄志毅
代建单位:深圳市万科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吴智彤
现场工程管理:张天一、罗鑫、何一兵
业主: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丨中国深圳丨第伍建筑-123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