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教育空间   /   大学   /   间设计事务所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

2020/11/18 10:48:31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0
中庭©周涵滔
感谢狂想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邸琢空间设计事务所
设计理念北大 35 号宿舍楼地下空间的改造,重视从生活配套、情感体验、思想交流等不同维度,满足在此居住的学子们多层次的需求。设计理念以“交流”为核心,创造出功能配套齐全、理性与浪漫并行的学习与生活场所。意图通过设计优化空间,创造社交机会,培育学术精神。
在生活配套上以住宿式书院为导向,设置自习室、讨论室、图书馆、咖啡吧、瑜伽室、健身房、琴房等学习与休闲空间,丰富校园生活;在情感体验上以青年人审美为导向,追求简约大方的空间感受,以采光中庭与绿植墙打破地下空间的刻板认知;在思想交流上建立空间连接,划分动静分区,实现多种模式的交流自由。“交流”的最大化、最优化实现是本方案设计的最初源点。
▼项目概览©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6
跨学科的汇聚,思想的碰撞,都需要特定的空间承载,35 号楼地下空间的改造,基于交流模式划分出“律动—半动半静—安静”三个空间层次。
由中庭、植物墙、垂直楼梯共同构造的景观带,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律动区域。地下空间的中庭,引入自然绿肺的概念,以欣欣向荣的植物墙,体现“生长”的精神。玻璃屋顶采光充沛,植物墙绿意盎然。学子可以扶栏而立,也可以席阶而坐,阳光的倾洒、晚星的闪烁、四季的交替,是大家侃侃而谈时最美的点缀。垂直楼梯,将负一层、负二层连接,构成一条流动、错落的环形路径。它让两层之间不再难以跨越,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在这里,阳光洒下、植物蔓延,室内外的空间区别变得模糊,地下空间的封闭感不复存在,良好的空间品质增进了交流的频次。上下之间,左右之中,或许擦肩而过的瞬间,就促成了一场有趣的思想交流。
▼ 人流动线分析图©张玉伟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10
顺着律动的节奏,沿着环形路径顺次展开的,是半动半静、安静两个功能区。负一层负二层的半动半静区域,包括阶梯演讲室、演艺区、咖啡吧、讨论室等各种公共空间。功能灵活可变,为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深度探讨提供了多种组合模式,让各种交流得到充分的支持。唇枪舌剑与轻声漫语之间,转眼便见窗外的绿植,一扇扇“绿窗”,见证着思想的成长。
树屋与各层廊道衔接动区、半动半静区与安静区。树屋提供一个适合三两人的交流与学习的区域,舒适而开放。而当想法需要沉淀的时候,走进自习室与图书馆,瞬间由动转静,心自然也就跟着静了下来。
律动、半动半静、安静的节奏变化,使空间变得更有层次,使交流更加深入。在这里师生都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处天地。
行为影响设计,设计塑造空间,空间引导行为,随着 35 号楼的改造完成,在这里学习、生活、交流的师生,也将在这个全新的公共空间中,通过时间积淀形成元培学院独特的文化氛围。
▼中庭©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16
项目与分析北京大学 35 号楼是元培学院的学生宿舍楼。元培学院践行住宿制书院理念,期望将宿舍楼改造成一个集生活与学习为一体的住宿综合体。然而,原宿舍配套空间不足,扩建与加建无法实现,唯有使用地下一层、地下二层等品质较差的空置空间。因此,我们对约 3000 平米的宿舍地下空间进行大幅改造。主要方式有:调整交通结构、划分动静区域、植入绿化景观、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空间品质等。营造出一个集住宿、学习、娱乐、交流为一体的住宿综合体。在宿舍楼里学生可以拥有自习室、咖啡厅、小讲堂、瑜伽室、健身房、电影院、琴房等多类型空间,让学习与生活相互交融。
地下空间改造不仅提升了 35 号宿舍楼的配套水准,其服务面向校园,也提升了宿舍区的整体品质。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配套空间不足等情况,地下空间的改造提升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 功能体块分析图 ©张玉伟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20
律动空间中庭、植物墙、垂直楼梯共同构造的景观带,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律动区域。地下空间的中庭,引入自然绿肺的概念,以欣欣向荣的植物墙,体现“生长”的精神。玻璃屋顶采光充沛,植物墙绿意盎然。学子可以扶栏而立,也可以席阶而坐,阳光的倾洒、晚星的闪烁、四季的交替,是大家侃侃而谈时最美的点缀。▼中庭改造概念©郑昌辉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22
▼中庭 ©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24
垂直楼梯,将负一层、负二层连接,构成一条流动、错落的环形路径。它让两层之间不再难以跨越,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在这里,阳光洒下、植物蔓延,室内外的空间区别变得模糊,地下空间的封闭感不复存在,良好的空间品质增进了交流的频次。上下之间,左右之中,或许擦肩而过的瞬间,就促成了一场有趣的思想交流。
▼ 绿植墙©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27
-1F 层,铝板吊顶的天花,由一座座山峦交叠一般的几何造型组成,如同多学科交叠、各专业人才“小荷露尖角”一样,浅灰的地面、深灰色的石材造型,如同琴键,伴随师生踏步前行。
▼ 咖啡区 ©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30
阶梯演讲、自由讨论区、讨论室,为正式交流、深度探讨提供了平台。唇枪舌剑之间,一转身便可看到窗外的绿植,一扇扇“窗景”,见证着思想的萌芽与成长。
书页式隔断,位于两个阶梯教室之间,营造出半隐半透的朦胧感。从教室走出,转到走廊,灯光点点,似乎行走在山海之间,往前走,往后走,视觉变化尽在其中。
▼阶梯演讲区 ©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34
▼ 书页式隔断©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36
▼ 自由讨论区©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38
多功能讨论室 ©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40
-2F 层,明亮跃动的色块贯穿--2F 走廊,一条条衔接线,延展开来,将行走其中的人们引向每一个空间,让跃动的步伐在亮丽的指引中井然有序,延展开来。
▼-2F 走廊©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43
-2F 的演绎区,提供了才艺展示小型讨论的舞台,学子可坐可立,或停驻,或走动,随心而定,是汇聚、展示、小型聚会的一个空间。
▼-2F 演绎区©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46
-2F 树屋,连接景观廊道,衔接律动和半动半静区,像一条大自然里的通道,提供一个自然形态下的学习区域,适合三两人,用来等待、看书、交流,静谧而开放。
▼ -2F 树屋 ©周涵滔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49
项目图纸
▼ 负一层平面 ©张玉伟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52
▼ 负二层平面 ©张玉伟
北京大学 35 号楼地下空间改造 | 多功能交流学习空间-54
项目名称:北京大学 35 号楼宿舍楼室内空间改造设计
项目地点:北京大学
设计机构:狂想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邸琢空间设计事务所
施工图设计: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面积:3000 平方米
设计团队:张玉伟、郑昌辉、许立言、王晓燕
结构:闫志东
机电:杨春龙、郝秀云
绿植景观:王瑜
摄影:周涵滔
英文校对:陆珊珊、彭晓
设计时间:2018 年 10 月
完工时间:2020 年 4 月
主要材料:石膏板、铝板、木材、石材、环氧地坪漆等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