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2021年10月,由
Gensler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共同设计的康复大学即将完工,37栋建筑主体已经基本完工。
建筑灵感则来自于中国传统建筑飞檐翘角建筑手法,若飞举之势,轻盈活泼。
设计灵感源于创建“以人为本的全民校园”这一目标,并基于关爱,平等和包容这三个重要的支柱来进行建筑叙事,创建一个可以让所有人群无差别参与的校园体验成为团队的设计初衷。
作为校园精神灯塔的“创新核”,位于校园几何中心和主入口核心,由三栋建筑组成。建筑设计理念延续了“以人为本的全民校园”的核心理念。为了创造其完整性,设计团队创造性地将三座建筑的整体屋顶系统连接起来,屋顶形式延伸到入口雨棚、柱廊、连廊和屋顶花园。结合毗邻大海的自然环境,运用动感的建筑形式和丰富的建筑语言体现了滨海校园的独特特色。
立面与构造柱的结合,呈现出统一、简洁的立面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柱廊,作为建筑立面的重要元素,优雅、厚重、有力。根据生态模拟水波的运动方向,每一个立柱的方向呈现出连贯的动态变化。创新的核建筑群以“生命之源”中央湖为中心,将成为整个公园视觉和空间记忆的焦点。湖边的圆形剧场也为各种仪式活动提供了聚集空间。
通过空间连接,创造合作机会,共享的设计理念贯穿公园设计的各个维度。在规划层面,在校园与城市界面的连接位置设置体育场馆、学术中心、创新核心等公共设施,与城市肌理无缝衔接。在满足校园使用需求的同时,向社会开放,增加校园建筑的外部公共服务和文化辐射能力,增加校园与社会的互动,培养学术与实践的融合,使学校公园真正成为多元化的社区中心。在空间规划层面,增加各学术部门建筑的共享交流空间,鼓励学科交叉融合,提高资源共享和相关设施使用效率。
从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角度出发,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体尺度。学院系馆、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餐饮设施结合为一个集群,将不同人群到目的地的步行距离控制在200米以内。集群的功能布局允许教学楼与景观相呼应,生活楼与内部道路相连接。一层部分空间用作共享空间,为集群提供休闲娱乐、健身、餐饮、阅读等服务。将集群模式应用于整个校园规划,形成康复大学的基本规划结构。
通过前期数字化整体规划设计,构建智慧校园平台,包括智慧基础设施、大数据、智能云、校园数字走廊、数字生态系统,打造可持续的智慧学习工场。科技的无缝融合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先进、可靠、便捷的线上线下技术支持,注重合作、创新、共享,也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新型学习模式提供了可能。屋顶景观绿色长廊作为地面景观的延伸,近人尺度的动线规划和景观空中花园,方便所有人在此行走、社交和休息。
校园设计中融入了不同的感官元素,通过面向听觉的设计引入水声,帮助识别道路和了解周围环境。嗅觉导向设计激活嗅觉。视觉导向设计高对比度色彩与楼层高度变化相结合,方便人们看到寻路图标和触觉引导设计。对城市设施、扶手、地板、按钮和寻路系统进行触觉设计,以帮助空间导航;通过偏好设计,设计无障碍移动线路,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和行走安全性。
康复大学位于青岛市红岛经济区。项目占地90公顷,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规划容纳约1万人在校生。康复大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名为“康复”的大学,学校定位为一所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康复大学的建成,将承担起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品质、民生福祉的特殊使命。
▼地理位置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山东,青岛,红岛经济区
项目名称:
康复大学
建筑设计:
Gensler+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竣工时间:
2021年底基本竣工
目前状况:
进行中
建
筑面积:
约53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