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酒店民宿   /   酒店   /   木伏建筑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

2020/02/28 12:48:46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临流夹径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1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2
浣沙消夏图·第二段
2019年夏天,木伏建筑研究所与杭州另外四家事务所(久舍营造工作室、gad·line+ studio、有声建筑事务所、房子和诗建筑设计工作室)共同受新媒体“城市秘密”之邀参与
恢复杭州浣纱河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浣纱消夏图”。木伏建筑研究所负责第二段的设计工作。第二段南起开元路北至邮电路,设计在全段
塑造双“河”道系统,一条为恢复之浣纱河,一条为现代车行之“河”。路径纵向上依附两条“河”道,打造贯穿南北的东、中、西三条滨“河”步行带;横向上则利用桥梁的恢复与新建联系东西,整合业态。设计旨在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塑造具有水乡意境、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7
架构流——新旧“河”流
杭州历来水道丰富,是典型之江南水城。随着现代城市发展,水道陆续荒废,(浣纱河即为其中一例),取而代之的是当今快速之车行交通。本设计在恢复浣纱河的同时,试图处理处理保留的两条双向车道与步行系统的关系,尽量减少其对步行系统的干扰。设计将车道下降1.5m,上部以桥跨越。如是,整个场地被塑造成双“河”道系统,一条为恢复之浣纱河,一条为现代化之车行“河道”,“河道”上遍布小桥,尽显水乡意境。
水流河道:恢复浣纱河,打造滨水空间。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11
流·浣沙河
车流“河”道:考虑到未来地铁交通对车流量的缩减影响,设计保留双向2车道,自开元路下行1.5m。设定在此流量上浣纱路车流不与将军路、国货路等城市支路发生正交联系而下穿通过上述支路,同时为恢复历史桥梁提供条件。车流“河”道至解放路爬升至同解放路标高并与解放路贯通,过解放路后再次下行。为便于车流“河”道两侧人员搭车出行,解决道路交叉点减少的不利影响,在开元路至国货路区间车流“河”道上设车码头(接泊点)两处。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14
流·浣沙路径——纵横路径
纵径:依附两条新旧“河”道,形成了贯穿南北的东、中、西三条纵向滨“河”步行带,东步行带紧临建筑,塑造灰空间,与建筑功能业态密切互动。西步行带两侧分别临建筑与水,相对宽阔,塑造滨水建筑前场,整合业态。
中间步行带(清湖新堤)是贯穿全场地的连续线性步行空间,同时作为水流河道和车行“河”道之堤岸,诸桥汇聚于此,是集聚人流之地,是场地的核心区域。浣纱河历代称“清湖河”,命名此新创堤岸为“‘清湖’新堤”以怀古向新,与“浣纱”并置。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18
径·步道
横径:诸多跨越河道的大小桥梁,横向联系东、西、中三条步行带。传统意义上“桥”是陆路系统跨越水流阻碍的基础设施,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实际上是水路路径和陆路路径的交汇点,极大地集聚了人流,如南宋临安诸多演艺区域瓦舍均在桥边,以桥命名,如“蒲桥瓦”、“羊坊桥瓦”、“行春桥瓦”等。中间步行带成为了诸桥汇聚之处,是为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节点。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21
径·桥南北架构现浣纱路植有4排梧桐树,尤其中间2排甚为茂密,颇为难得。设计利用中部树荫打造核心景观空间。场地由南至北分为四段,A段为开元路至将军路,B段为将军路至国货路,C段为国货路至解放路,D段为解放路至邮电路。由南至北的景观风格逐渐依平直、圆润、自由逐渐变化。
A段(开元路至将军路):滨水景观风格以平直为主,结合两侧住区功能,清湖新堤常设日用及瓜果蔬菜摊位,打造市井气息。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24
径·东侧步道·开元路至国货路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26
径·清湖新堤·开元路至将军路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28
径·西侧步道·开元路至将军路
B段(将军路至国货路):将军路至浣纱路为丁字路口并未完全切分浣纱河/路,景观风格基本延续A段,稍向灵动转变。结合泗水坊传统风格以及浣纱和曾出现的吊脚楼建筑形态,滨河设具有吊脚楼意向的景观小品,与原有树木结合。清湖新堤之活动由两侧建筑相应拓展。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31
径·清湖新堤·将军路至国货路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33
径·西侧步道·将军路至国货路
C段(国货路至解放路):西侧解百的商业功能及东侧的设计产业属性,此处景观转向一定规律性的曲线灵动风格。设定清湖新堤上有街头艺人作为解百广场活动的延伸同时有设计集市作为东侧设计机构的主题延伸。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36
径·东侧步道·国货路至解放路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38
径·清湖新堤·国货路至解放路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40
径·西侧步道·国货路至解放路
D段(解放路至邮电路):该地段西岸为杭州市房产档案馆、杭州货运管理服务中心等公共管理机构,滨水处理采用自然形驳岸打造亲民氛围。东岸核心建筑为平远里石库门历史建筑,引水至其旁塑造临街水乡气质。清湖新堤之活动由两侧建筑相应拓展。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43
径·东侧步道·解放路至邮电路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45
径·清湖新堤·解放路至邮电路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47
径·西侧步道·解放路至邮电路节点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49
△ 节点
军将桥
历史上开元路与浣纱路交汇处原为军将桥,宋代既存,在本案概念中拟恢复。
(位于两段理想图交汇处,暂未表达。)慈幼新桥
历史上将军路与慈幼路时分时合,历史地图显示
1925年今将军路全段称“将军路”,至1930年延龄路以东称“慈幼路”,1949年全段称“慈幼路”,今全段复称将军路。历史上将军路与浣纱河交汇处无桥,设计中新建桥梁一座,联系纵向步行系统,命名为“慈幼新桥”以示纪念。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56
△节点·慈幼新桥青年路小区临街界面场地A、B段东侧为青年路小区。调研发现青年路小区面临着上世纪70-90年代初所建老旧小区的典型问题:老龄化严重、空置率高、居住与公共空间类型难以满足当代及未来需求,需考虑空间有计划地有机更新。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58
节点·青年路小区立体广场
小区临浣纱路界面建筑高度达到6层(约18m),至车行道间距仅约3米,街道高宽比失衡,体验较差。
基于小区的社会及空间现状,拟用若干年的时间进行有计划的空间释放与转化,转化低层居住空间为城市开放公共空间与配套小型商业。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62
施水芳桥位于国货路(原泗水路)与浣纱河交汇处,旁为泗水坊,宋、明时称为施水坊桥、施水桥,清有称“泗水桥”,清末民初亦作“施水芳桥”,以当代形式予以恢复。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64
节点·施水芳桥
泗水坊与泗水新村
泗水坊与泗水新村是本场地的重要建筑节点。
泗水坊为民国建木质历史建筑,更新后保持沿街商业格局,进行产业升级,结合国货路主题,售卖与杭州传统工艺相关之中、高端创意产品、食品。
泗水新村抗战时期为日军慰安所,更新后设为中日友好纪念馆及文化交流中心。
解放路下穿通道与防空洞/浣纱渠展馆
滨河步行系统至解放路为解放路所打断。解放路车流量较大,沿街建筑功能重要,空间及使用密度大,较难采用道路抬升方式解决滨水步行系统与解放路车行系统之矛盾。此处采用滨水步行系统下穿过街的方式。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72
节点·防空洞/浣纱渠遗址
在此处恢复的浣纱河道也被道路结构和下穿空间打断,此处浣纱河水需经标高更低的浣纱渠过街。在这种情况下,解放路下方的防空洞空间得以保留,形成独特的展陈与体验空间,记录下浣纱河变迁中建国初期的特殊时代节点。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75
节点
·防空洞/浣纱渠遗址
据资料显示浣纱河防空洞工程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79
节点
·防空洞/浣纱渠遗址
解百下沉“水”广场
自解放路下穿通道经防空洞支道进入解百下沉
“水”广场,广场中间为喷泉水景,四壁为水族箱墙,展示各类西湖及浣纱河水生动植物。广场一角通道通向解百地下一层商场。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85
节点·解百下沉水广场
相国井、井亭桥与杭州水文化博物馆
相国为唐建中年间(
781-783)
杭州刺史李泌所开。其时亦于清湖河沿线开凿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和小方井,与相国井合称六井,是杭城重要的生活水利设施。
相国井上曾应设有亭,推测与此处跨越清湖河(浣纱河)之桥梁关系甚密,故称“井亭桥”,该名自宋延续至今。设计恢复了“井亭桥”,采用亭桥相合的模式,跨越水、车两条“河”道。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92
节点·相国井/井亭桥
相国井之历史映射出杭城水系统之脉络,旁亦有恢复的浣纱河及其保留的防空洞遗迹。转角处建筑拟作"杭州水文化博物馆",作为研究展示杭州水系及其文化之用。该建筑可由防空洞支道进入地下一层。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95
节点·相国井/井亭桥
平远里石库门历史建筑
平远里建于民国,是富有特色石库门历史建筑,整合了经典石库门样式与本地传统墙门的模式,其最大特征是每户单元均设有水井,设想有多种日常活动围绕水井发生。其南北侧街巷尺度保存完好,设计力图打造街巷市井生活。北侧巷弄增加廊架改善旁边高层对视线的不利影响,南侧巷弄引入溪流在建筑后门打造水巷气氛。西侧沿街界面亦引水流打造水景。建筑功能拟作精品酒店与办公。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99
节点·平远里街巷
洪福桥
历史上邮电路(民国称花市路)与浣纱河交汇处洪福桥,宋代既存,在本案概念中拟恢复。(位于两段理想图交汇处,暂未表达。)鱼虾、游禽
世界上许多成功的城市河道都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理想情况下恢复的浣纱河中有鱼群与野鸭嬉戏。
杭州浣纱河城市设计 | 双“河”道系统的创新与利用-104
临流夹径参差绿荫红芳
设计:胡臻杭张琪丽
调研:李紫沛裘望月王革胡倾成方梓蕴陈沛泓卢乡月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