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PrismImage
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包括明月湖未来酒店、融合创新办公楼,上海都设于 2019 年初在六家设计单位参与的招投标中获得第一名中标,2021 年 12 月建成。
山地与建筑
山地是一种具有特殊场所感的环境,山地的坡度、山势、自然肌理等极大影响了建筑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空间。应对不同的山地特征,山地建筑也呈现丰富多姿的形式和空间。例如,顺等高线布局可以使建筑获得开阔连续视野;骑等高线布局的可以使得空间和视野更多层次和变化;而更进一步的“修山填谷”的处理方式则使得建筑更加具有山地的场所赋能。例如在路易斯康的萨尔克研究所中,结合对山地高差的采取平台处理,将大海景观引入,营造了神秘的宇宙感体验;以及在墨西哥 Miguel Angel Aragonés 酒店中,通过多平台的水景与大海建立联系,营造了旷然出世的场所感。
路易斯康的萨尔克研究所
路墨西哥 Miguel Angel Aragones 酒店
好的山地建筑往往是把山地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令人震撼的空间和体验,在两江融合中心项目中,如何将山地的场所能量赋能到建筑空间中,是我们这次设计思考的核心。
项目概括:融合中心是两江协同创新区首开项目之一,承担开区发办公会议,行政商务,旅居及商业配套等功能,其中包括 1.2 万平科创办公及服务中心,1 万平的精品酒店,5 千平车库及 1 千平商业服务配套。在项目开始之初,业主希望这个项目能体现独特性和重庆特色,并能成为代表两江开发区的门户形象。基于对场地分析和业主的诉求,我们从山地着手设计,在设计策略上我们从断面入手梳理空间形态特征,将建筑顺势沿山谷进行规划,通过“填谷”,将建筑作为山的延伸,从而营造特有的场所和空间。经过两年时间,项目从方案、扩初、立面控制深化以及施工配合,都设全过程参与把控,并协同建筑,结构,机电,幕墙,景观,照明等团队一体化设计,最终使得项目顺利呈现。
“填谷”山的延伸
基地位于智汇湖沿岸,场地内山地特征鲜明而富有趣味性,景观层次丰富。基地两侧被山体拥护,天然形成谷地,整体山势从场地西北向东南逐级跌落,形成了“山谷坡水”的空间景观结构。
▲原始现状
设计理念:“填谷”山的延伸,建筑顺应山谷走势,通过“填谷”重塑山谷空间。
▲设计概念
STEP1:场地梳理
通过分析智汇湖蓄水位和洪水位置,以此确定建筑室外地坪高程。通过对山谷形态分析,山谷呈现内窄外宽的喇叭口形态,面向湖面逐级跌落,靠山谷内侧场地坡度陡,可建设范围较小;靠湖一侧场地地势开阔,但场地大部分原始高程比洪水位低。综合以上问题,需要对场地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兼顾土方平衡。
STEP2:“填谷”分台
在场地处理上,山谷内侧利用车库和部分填方形成较高的台地,扩大建设用地,同时也获得了更好的景观视野。外侧沿湖场地低洼处引入湖水作为水景,以此减少填方,同时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STEP3:“填谷”建筑围合
通过建筑重塑“山谷水坡”的景观空间结构。办公和酒店体量的布置顺应山谷走势,强化山谷的围合感。酒店体量靠内侧布置,通过水景和山景营造酒店氛围;办公体量靠外侧沿路设置,塑造形象。沿湖位置布置一个商业功能,成为场地的活力锚点。
STEP4:激活”山谷”空间
办公体量通过扭转变形,顺山势面向湖景形成发散状结构,使得办公获取更多的景观视野,多层次的屋顶花园也极大丰富了空间层次,同时办公体量的扭转和商业体量的轮廓柔化也为酒店客房提供更自由的景观视野。
STEP5:“山谷围合”遁隐感的营造
酒店公区面向湖景布置,顶层布置大堂,从而获得具有纵深感的景观视野。公区北侧围合出私享山谷,通过山谷与城市环境进行隔离,获得静谧的环境。酒店入口通过架空廊桥和山谷进行空间转换,给人一种从喧嚣到静谧的遁隐的感受,营造难忘的酒店到达体验。
整体鸟瞰:最终的建成,实现建筑与场地的高度融合,实现了“山谷”的延伸。
▲项目总体鸟瞰
▲场地鸟瞰
“遁隐‘’山谷酒店
遁隐是一种不知觉的悄然消失之感,是曲径通幽后的恍然,我们希望能给人一种悄然从喧闹的城市中抽离出来,遁入山谷秘境的超体验。
酒店入口达到体验 | 遁隐
具体到空间序列,通过从闹入静,由静“遁”隐,完成酒店的到达体验。第一步是静的意境营造,酒店北侧为城市道路,酒店需要规避来自城市的喧嚣噪音,因此设计上将入口标高低于城市道路一层高度,这样场地自然围合出一个私密感的入口环境,避免酒店入口受道路的视线和噪音干扰。酒店的基地入口选择远离建筑,这样有足够的距离营造一段曲径通幽的路径,把城市的喧闹逐渐过滤。第二步是遁,设计围绕山谷展开空间营造,用一个 U 形清水混凝凝土廊桥将山谷半开放围合,简约而纯粹的几何曲线将所有喧嚣抽离,在这里只有天空,山谷和树林,飞跃山谷架空而过的廊桥给人一种轻盈之感,连续的横洞窗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体验,让人不知觉中悄然遁隐到这一片山野之中。
▲酒店廊桥勾勒纯粹的空间形态 | 天空,山谷,树林
▲酒店廊桥与入口
▲连续的横条窗勾勒山野景色,步移景异由静入隐
▲恍然间已悄然遁入隐秘之境
酒店内部空间营造
设计将客房体量与公体量脱开处理,通过一段空间廊桥联系,自然景观得以渗透进建筑内部庭院,公区的立面通过一种漂浮感的设计,楼板自由错动,与通透的玻璃面一起赋予空间通透感和趣味性。木格栅赋予建筑精致和生态感。
▲公区水平线条错动,形成韵律感
▲公区露台
▲公区,空中廊桥及客房区
▲空中廊桥下方视角
▲酒店客房体量水平舒展
‘’溪石‘’办公服务中心
办公体量通过发散状的屋顶花园退台,丰富了‘’绿谷‘’的空间层次,同时也为内部的办公空间获取了开阔的景观视野,办公内侧界面向绿谷倾斜,使空间赋予更强围合感和趣味感,立面借鉴山谷水涧和“溪石”意向,采用玻璃与石材大虚大实的结合来表达水石相间趣味性,玻璃幕墙的飞片状设计也使得建筑更加轻盈灵动。
▲办公体量概念示意
▲办公服务中心建筑外观
▲办公与酒店建筑外观
建筑端部通过架空的处理,通过深远的出挑,使得场地空间更加具有通透感和开放性。
▲端部的架空体量
建筑外侧立面强调呼应两侧自然山林,从树林的空间关系图底抽象,提炼为虚实相间的韵律线条,作为建筑立面的语言,与场地环境呼应。
▲树林肌理立面意向
▲办公外侧立面效果
▲办公体量斜面幕墙
商业服务中心
商业服务中心采用简约的曲线玻璃幕墙,围合内庭院,形成内外通透的空间,营造轻松的空间氛围。
▲围合内庭院空间
完成度控制
U 形廊桥结构、造型、空间的一体化实践
廊桥的设计是酒店入口的最重要的体验环节,我们希望通过架空的方式从山谷穿越进入酒店,于是长达的 25 米的架空成为设计的一个难点,通过比选钢结构,拉索等方案后,最终采用了弧形混凝土梁的方案,一方面考虑混凝土结构更适合山地施工环境,另一方面也考虑混凝土质地与山野环境更匹配。我们与结构师协同研究,利用造型墙体高度作为弧形梁的结构高度,同时考虑走廊空间需要景观视野,我们利用梁腹部可以局部开洞的策略,最终实现 25 米跨的横条洞口,给廊桥带来连续的景观视野体验。这个廊桥的本身也成为结构、造型、空间高度融合的整体。
▲酒店公区入口剖透视
▲廊桥结构分析
▲廊桥
▲夜景照明效果
01. U 型入口连廊幕墙系统
廊桥的雨棚及栏杆采用幕墙手法,希望实现轻盈的效果,与厚重感的混凝土结构形成对比,雨棚底面采用仿木色金属板,赋予温暖的质感,雨棚檐口缩窄,型材收口,赋予精致感。玻璃栏板采用渐变彩釉,将土建结构进行遮挡,赋予廊桥轻盈的感受。
▲酒店廊桥墙身及节点图
02. 入口主立面仿石混凝土挂板墙面系统 | 机电结构灯光一体化
酒店主立面墙面,兼顾了造型、灯光及机电一体化设计,墙体内空腔中内藏排烟及油烟管道,从背侧屋顶面开百叶通风,这样就避免设备外露屋顶,保证了屋面的整洁。
立面形式的设计采用白灰色仿石混凝土挂板,采用竖向错缝的肌理设计,通过前后错位关系,立面划分为前后几个块面韵律排序,使得立面赋予韵律变化。灯光设计上通过前后错位暗藏灯带,灯光侧向洗光,见光不见灯,实现竖向肌理的简洁灯光效果。
▲酒店公区墙身及节点图
门头灯光节点一体化设计,见光不见灯,北侧设置通风百叶,解决暖通油烟。
▲酒店主入口照明效果
03. 酒店公区玻璃幕墙 | 简洁性表达
酒店公区立面采用深远出挑厚板叠落交错,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变的轻盈和通透,强烈的对比使得整个建筑在朴拙的同时又极富有灵动之感。层间采用白灰色的仿石混凝土板,板块密拼开缝处理,强调了整体性和体量感。玻璃幕墙采用竖隐横明,顶部通过开启扇排烟,下部为通高玻璃,实现视野无遮挡和简洁的立面效果。
▲酒店公区墙身及节点图
▲酒店公区玻璃幕墙
04. 屋顶酒吧立面系统 | 精致感表达
屋顶酒吧与大堂通过连廊连接,两侧采用同样的木色格栅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体验,立面采用双层幕墙处理手法,木色格栅作为其第一层幕墙,第二层为玻璃幕墙,格栅不仅是外立面装饰,同时也是内部空间的视觉元素,赋予酒吧细腻的光影质感。
▲屋顶酒吧墙身及节点图
▲屋顶酒吧立面外观
05. 酒店客房标准段立面系统 | 轻盈与精致感
酒店客房区外立面采用造型铝板强调水平韵律感,阳台内吊顶采用木色铝板,赋予温暖质感,房间之间的隔板采用了满釉钢化玻璃作为外侧阳台空间的隔断,既满足视线隔断,又不影响整体通透轻巧的效果。
▲酒店客房区标准段墙身及节点图
06. 办公石材玻璃幕墙 | 韵律感简约竖线条立面
办公石材立面在选材上,考虑重庆地方气候大多是阴天和造价原因,立面材料选择了相对廉价而比较明亮的白麻,表面处理上采用荔枝面,赋予粗糙感,与玻璃的光面效果形成对比。
在石材面的设计上,我们希望尽可能保持整体性,强调竖向的条状感,因此拼缝的处理采用密拼方式,强化整体性,同时为防止某些面过宽,通过企口方式做成凹槽竖线,强调竖向肌理。
玻璃幕墙的设计重点在于装饰构件节点及开启扇的弱化处理,装饰构件强调竖向的挺直和精致感,设计采用通长型材,端部缩窄,使得线条笔直精致,顶底收口采用 4 厚铝板,保证平直度。在自然通风设计上,为了满足自然通风面积的要求,开启扇采用平开方式,因此全部采用隐藏式框处理,尽可能减少对幕墙整体性影响。
▲办公大楼幕墙标准段墙身及节点图
▲办公体量立面外观
07. 办公斜面玻璃幕墙系统 | 玻璃幕墙的轻巧与张力感
立面的语言在表达形体的逻辑,主要表达横向线条感,在层间设计凹槽线条将玻璃面分层四段,一方面强化了水平体量感,另一方面也有更大容错度。底部收口采用镂空设计,使得玻璃幕墙更加轻盈。端部局部飞出,使玻璃幕墙具有张力感。
▲办公大楼玻璃幕墙标准段墙身及节点图
▲玻璃幕墙细部
结语
项目从方案到落地,经历两年多时间,在这个是建筑与山地磨合的过程,让我们越来越强烈感受山地带给建筑的强大赋能,不断的给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相信通过从山地出发,植入建筑,并通过建筑重塑的方式,可以激发山地潜在的空间和场所能量,从而真正实现建筑空间的升华。
设计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办公大楼立面图
▲游客中心立面图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
项目类型:建筑设计
项目地点: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卓越路 21-2
设计单位: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凌克戈
设计团队:丁天齐、雍有龙、孔君涛、谢欣准、杨旺辉、等
业主: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9 年
建成时间:2021 年
用地面积:66947 平方米
建筑面积:30991 平方米
施工方: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摄影师:Prism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