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公共空间   /   活动中心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

2022/09/21 13:33:00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更多精品,关注“搜建筑”
主宰力 / 营造家 / 全浸润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
栖城景观设计团队
PREFACE
“康养社区”不仅仅是一种集中的居住空间形态,它更像是一种社群体系下的微缩社会共治。已经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康养社区的生活模式,但或许是因为社会的“误解”,让康养社区以及居住在里面的老人被特殊化,从而被边缘化。这种“误解”也体现在社区的景观营造层面,“居高临下”的设计视角,“过度堆砌”的设计细节……
我们希望能够以更加平等的态度面对使用者,用更加广阔的视角重新审视设计,用社区营造的角度探讨社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带着这样的愿景,栖城景观设计团队以复盘+总结+设想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关于康养社区景观设计的「专题研发」。现在,我们决定将这份研发报告分成 3 个篇章呈现给大家,以求商榷。
一、Authority 主宰力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报告 [上]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0
本次“康养社区景观设计专题研发”包含了三大版块:Authority 主宰力、Creator 营造家、Naturopathy 全浸润。
-“Authority 主宰力”:侧重从老人视角得出的设计逻辑;
-“Creator 营造家”:提供老人参与社区营建和共治的可能性;
-“Naturopathy 全浸润”:探索五个方向的浸润式疗愈空间。
三个单词的首字母巧合的组成了“CAN”这个单词,而 I CAN 这句话也正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老人们内心希望对社会表达的那层意思。
Authority 主宰力
谈论“主宰力”是在谈论让老年人如何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社区,而非“被安排”。案例走访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环境的三个痛点:对社区的失控感、对场地的失望感、对自身的无价值感。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源自设计师主观的想法与老人真正的需求偏离。我们必须学习跳脱出设计师视角,将权杖交还给老年人,形成自下而上的设计逻辑。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8
痛点 1:消除失控感
由于机能的缓慢退化,老年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也会慢慢减弱。这种改变让他们觉得自己越发渺小,同时对周遭的环境产生迷茫和恐惧,降低对外界环境的预期。
帮助他们实现“对外界可控”,是激发“主宰力”的第一步。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22
如何把握他们可控的边界,我们提到了一个相对圈层界限的概念。
老年人的活动半径分为:基本活动圈、扩大邻里圈、集域活动圈、市域活动圈。
我们一般按照老人的出行能力划分老人的活动边界:5 分钟出行距离,活动半径 180-220m,为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圈;10 分钟出行距离,活动半径<450m,为老年人的扩大邻里圈。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同时从心理距离的感知来划分老年人基本活动圈与扩大邻里圈的圈层界线,无论一个社区尺度多大,基本活动圈往往就是楼下的宅间花园,扩大邻里圈则是社区中心。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27
有别于普通社区“重中心、轻宅间”设计原则,康养社区的设计策略反而应该是:1. 玩转基本生活圈;2. 涉足扩大邻里圈。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29
▋ 01. 玩转基本生活圈
楼下的花园是老人识别度最高、最方便抵达、也最愿意停留的场所。通常老人可以在此进行一些个人的日常活动或是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动。故此,我们将这个场所范围定义为“基本生活圈”。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32
它们可以是一些相对亲近自然、清净安宁的空间,同时也融入老人日常所需的户外微活动、户外微社交等功能。让老人可把控、可接纳、可亲近,让老人更便捷、更愿意走出室内,走向户外。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34
基本活动圈中以日常活动为主,预留集体活动的平台、散置活动器械,做到全员关怀。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36
通过日常晾晒空间,营造非正式社交场所;以闲适的小气候氛围,创造安宁的氛围。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38
日常活动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宅间创意工坊,为生活更添情趣。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40
结合花房等形成宅间种植体验空间,为老人提供日常打理、修剪、采摘等活动,提供邻里动物寄养园的喂养活动。
▋ 02. 涉足扩大邻里圈
在老人成群的聚集空间,他们单独行动的概率大大降低。我们把一些适合组团、三两成群结伴活动的空间,设置为“扩大邻里圈”,让老人通过参与活动建立非正式社交关系从而得到情感慰藉。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44
由于社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我们提出针对基本活动圈以外的道路,实现多轨道支环穿行模式,每条环路叠加复合功能,满足老人各类需求;同时,为了让老人对自己脚下的道路更为明确,我们借鉴“olle path”的做法,对不同功能的支环给予不同形式的特征引导,让老人不再惧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从容走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46
一旦老年人把握了自己基本生活圈,同时又能清楚地明白扩大邻里圈中道路的指向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就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了一定的把控力。
痛点 2:消除失望感
在我们所接触的居住在康养社区的老年人中,多数人对室外景观并没有很大的期待,甚至对社区景观好坏的定义,仅仅通过绿化多与少,有无漫步道来评价,鲜少提及室外其它功能的场地。
的确,很多场地功能单一、景观设置没有吸引力,长时间使用容易被人遗忘和忽视。
我们希望能吸引老年人室外更多“有意义”的停留,让他们的需求在空间中得以真正实现,这也是实现主宰力的一个方面。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52
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康养社区,室内配套已经能够基本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日常需求。想要提高老人走出室内的频率,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1. 整合场地,创建“非单一功能交集”;
2. 在室外空间中提供更多室内无法给予的“惊喜”,融入主题情境,营造空间氛围。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56
▋ 01. 创建非单一功能交集模式
在同一个场地能享受不同功能的组合、实现不同需求的满足,或在同一场地不同时段能够享受不同功能带来的满足感,我们将其称为“非单一功能交集模式”。
这种非单一功能的场地,不仅能降低场地空置率,同时可以利用同一场地提高老人不同时段外出活动的频率。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60
利用消极面进行多功能场地的结合运用,除单一功能活动外,增加康复器械集中训练场地和复健疗愈空间,同时利用空旷场地提供拳操类空间,可以让场地一天 24 小时“活起来”。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62
户外非正式社交空间的功能植入。户外休闲空间不再简单地以座椅和植物围合形成静止的空间,可结合轻种植、轻采摘、分享交流创造平台、微观世界、环伺动物等满足各类亲近自然的活动,满足老年人的情感寄托。
▋ 02.融入主题式情境空间氛围
所谓融入主题式情境空间,是指将老年人偏好的话题,以主题式情境融入的方式串联起来。场地的功能性不再是吸引老人前往的唯一目的,其本身更加有趣,更有治愈力和感染力,更能满足多样的文化兴趣,也会因此而让老人们对场景空间更加钟情和偏爱。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66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67
稻田里的欢聚时光——用环境渲染情绪,有治愈力的环境使疗愈功效加倍。
痛点 3:消除无价值感
主宰力的第三个痛点,我们谈到了老人的价值。康养社区如果解决的只是老人的居住和被照料问题,即使提供了最完善的配套和服务,但老人的定位却始终是“被动使用者”,长此以往,也会让老年人们从主观上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放权设计”,邀请他们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来——参与营造、参与维护、参与传播,换来价值感的提升。
▋ 放权 1.改变空间的权利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72
所谓“放权”,其第一项即赋予其改变空间的权利。设计时预留一些留白空间,并提供可移动的装置设施,通过个人或楼委会、业委会的社团活动,进行二次搭建和改造,形成使用者的自创性空间,把社区变成“自己创造的后花园”。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74
老年人通过自由组织形成的遛鸟台和创意室外书吧
▋ 放权 2.美化社区的权利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77
在走访的康养社区时,我们意外发现每个老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如果将他们的作品衍生成美陈,作为社区展陈布置的周边产品,那他们的作品就不单单是一件作品,而是美化社区的工艺品,这种荣誉感也能给予他们自信和肯定。
所以我们提出了第二项“放权”:赋予其美化社区的权利。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80
把老人的艺术作品衍生成美陈,作为社区展陈布置的周边产品用以美化社区
▋ 放权
3. 维护社区的权利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84
我们所提出的第三项放权,是赋予老人维护社区的权利。将社区的维护设备和一些康复设施相结合,让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比如一些日常浇灌、修剪以及春耕秋收的工作,寓健于乐之余又能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Creator 营造家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报告 [中]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88
C
reartor 营造家
传统社区景观无非是由设计师设计、施工队建造、物业维护。而我们所说的“营造”则是用心经营之下的一种恢复人跟自然链接之后的社区产物。以自己的兴趣,通过劳作的方式,传递匠人精神,以个人价值的贡献带动社区价值的提升。
与此同时,运营前置对于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的设置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营造家」不仅体现在社区建造时老年人贡献的“创造力”,还体现在社区经营中老人的“参与度”和共治后社区的“持续力”。
创造力
普通康养社区在使用过程中所展现的,是一种近似于“机械”的生活方式:我(运营方)提供、你(老人)使用。如果老人能够提供“创造因子”,整个社区就有机会被派生的社群活动激活,进而创建出聚集场地,串联整个社区空间,形成自主参与式的景观社区,大幅度激发社区能动性。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96
“创造力”的体现,在园艺活动中最为普遍和明显。老人们通常也乐于通过一些园艺相关的活动来激发想象力和价值力。
创造力表现 01:从“阳台花园”到“口袋花园”
在社区不同空间,口袋花园的形式呈现,鼓励园艺创作活动。其灵感来自于“切尔西花园”。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00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01
将老人的阳台花园搬到社区中,形成点式布局的装饰性空间(为它们规划分区并提供种植箱),以此对入户两侧、建筑立面、合作型宅间空间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同时也可预留道路两侧、组团绿化中的一部分预留空间,让老人们切身参与社区营造。
创造力表现 02:
从“微缩造景”到“共情花园”
通过老年人喜爱摆弄的微缩盆景创建共同的花园空间,以共同的兴趣及话题构建老人的社交场景,将兴趣转化为创作力,激发老人们的想象力,展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更是为他们提供了感情依托。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06
园艺工坊的共创种子基地,分享台的微缩盆景花园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08
共同栽植一棵果树,一同照料,丰收时节收获果实与喜悦。
创造力表现 03:从“植物生命”到“动物生命”的融入。
动物和宠物带来的情感依托有着强大的治愈力,在康养社区景观设计中,吧它们融入到环境里,从而激发老人们的又一重创造力。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12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13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14
老人们可通过自己的劳作,搭建一些猫洞狗窝、昆虫的家、鸟类投喂区等等,这些场景作为自然动物的生态脚踏板,继而在社区内形成有生命的疗愈生活区。
创造力表现 04:从“平面工艺作品”到“立体美陈作品”
将老年人的平面作品衍生成社区周边,通过展览、陈列的形式出现在社区景观系统里。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18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19
从纸上的艺术转变为身边空间内的环境艺术品,这些作品不仅起到了美化社区的作用,更是老人们个人价值的体现。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21
营造家不单指创造一处空间场所,也可以是参与一些社区经营活动。
我们提出康养社区可建立一些小型生态农场、牧场,并与社区的轻食餐厅联合运营,将室内就餐延伸至室外,鼓励老人自己耕作、自己收获、自己烹饪,将健康与元气融入生活。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24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25
社区的生态农场,同时也是一个可以持续提供社群活动的自然环境。用环境鼓励老人们走出室内、走向自然,未来他们可以在这些环境宜人的场景中自发组织不同的社团,增加与不同年龄人群社交的可能性。
与人,与植物动物之间,实现多层次的对话,也能帮助老人们获得更多心灵上的慰藉。
持续力
一个健康社区的发展,应当是在能量持续供给下形成良性闭环。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30
持续力不仅体现在社区自然环境的可持续自我循环,更体现在社区的共治维护和持续传承。
由老人们自发营建、自发管理、自发维护,不但可以使社区得到更持续健康的发展,更能帮助老人通过对社区的付出实现更多的人同安和归属感,进而提现其自身价值。
在此,我们从以下角度总结出 4 个“关注点”。
01 关注城市与社区生态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35
社区作为城市动物迁徙的生态脚踏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动物迁徙繁衍的中转站。
02 关注生命轮回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38
实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感受四季生命的绽放。
03 关注社区花园自治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41
老人作为社区维护的志愿者,对花园进行轻维护及自治管理,代代传承。
04 关注社会自然教育的持续发展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44
打造自然教育实践基地,联合室外课堂,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为社会提供长期自然教育。
三、Naturopathy 全浸润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报告 [下]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48
Naturopathy 全浸润
Naturopathy 本意是指自然疗法。
传统的疗愈手段往往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目的性强,通常用机械化的训练模式和重复性训练方法,达到最终治愈疾病的效果。
而自然疗法,则是利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自然物质,如食物、空气、水、阳光等,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如希望、信仰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科学疗法。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53
一些单纯以康复为目的的活动,往往需要强大的信念支撑才能长期坚持。所以我们主张引入“主题游戏”形式,既可以加强传统疗愈的趣味性,又能做到变被动疗愈为主动浸润。在康养社区的景观场景设计中,添置能引导老人主动自发探索的疗愈空间,不经意间完成“疗愈”过程。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全浸润”,即创造一种沉浸式的主题疗愈空间,它更注重的是“过程”,而非“唯结果论”。
音乐花园
听觉花园的「迭代更新」
音乐对人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分散疼痛注意力、调节呼吸和心跳频率、改善抑郁焦虑等等……同时,音乐疗法被广泛认为对认知障碍症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59
传统的音乐疗法,大多是在室内通过譬如聆听及一些简单的节奏训练来开展。而我们尝试在室外,寻找一种简单且易上手的方式,即在“听觉花园”的基础上将“奥尔夫音乐体系*”引入到花园设计中来,通过地面、设施、环境设计三管齐下,让老人与音乐发生共鸣,也与自然发生共鸣。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61
奥尔夫音乐体系是当今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主张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诗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我们从传统音乐疗法之外拓展出奥尔夫音乐体系的方向,希望能在更多康养社区项目中得以实践。
色彩花园
「视觉花园」的衍伸思考
一般来说,“视觉花园”的概念主要强调通过视觉刺激来提高老人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力。而“色彩花园”更注重色系的应用。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66
色彩花园的概念,是我们对视觉花园的一项衍生思考。不同的色彩(色系)对身体和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我们在这里提出的,正是以“色系”为单位,通过植被等景观设计手段,打造具备不同“疗效”的花园。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68
蓝色花园,适宜情绪急躁、消极老年人的疗愈场地,以具有令人沉静、舒缓作用的蓝紫色为色彩元素,以求让老年人在其中更加容易产生平静舒畅的心情。
气味工坊
「芳香疗法」的实际应用
与“色彩”的作用类似,“气味”对人的身体和情绪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所提出“气味工坊”概念,是对“芳香疗法”的一次实际应用。
现代“芳香疗法”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最早命名于 1982 年的法国,一般指通过将气味芳香的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如植物精油等)来防治疾病的方法。而我们所以提出的“气味工坊”则是主张从天然植物的层面来考虑它们对老年人身心的积极作用。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74
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凝神静心功效的植物,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其引入不同的景观花园场景中,气味环绕、微缩窥探、沉浸蔓延……
此外,在社区管理运营层面也可以考虑结合手作工坊 DIY 的形式,组织老人们将植物制成精油,更进一步实现疗愈功效。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77
方格花园
「记忆花园」的游戏式探索
所谓方格花园,是“舒尔特方格训练”的产物。
舒尔特方格训练是一种公认的在注意力层面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它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恢复记忆力。由于规则简单又富有游戏性,这种手段正被广泛用于注意力恢复训练。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82
传统的记忆力恢复训练,通常使用记忆板在室内环境开展一些相应的治疗手法来实现,而我们提出的“方格花园”则主张将方格训练主题的设计引入记忆花园的打造。
比如:通过利用道路铺装上的不同材质变化营造游戏场景,既能刺激老人脚底感官穴位,更能在他们来回踱步的过程中帮助其开展记忆训练活动;同时,还可在花园里布置立体化的舒尔特方格训练板,以实物展示、影像资料等形式鼓励老人参与其中,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康复训练。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85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86
符号花园
「恢复记忆理论」的主题式探索
“符号”是一种携带意义的感知。研究表明通过某些特定符号的不断刺激,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老年人再现脑海中的某些记忆。同时,利用符号来表达某些具有时代共鸣意义的内容,也有助于增加社区内老人与老人之间的话题感和认同感。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90
如何构建主题式探索空间?我们提出了五个维度概念,分别是:记忆、文化、地域、艺术、信念。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 · 以老人为中心,创造全浸润疗愈空间丨栖城景观设计团队-192
例如:
依靠“旧物”刺激往昔记忆,激发热情,想起美好时光,进而积极应对当下生活;植入“地域风格”元素,还原老人“记忆中的家园”;
还原“文化场景”、“艺术作品场景”,激起老人们心中的文化情节,带领他们穿越时间、空间,引发共鸣,进而增加社交话题;
“信念符号”更可以让老人找到一个虚拟的情感依托,让老人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疾病的痛苦时有更强大的积极情绪,以此减轻心理上的痛苦和孤独。
POSTSCRIPT
“康养社区”模式是未来养老方式的一大趋势,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摆脱“康养社区=养老院”的固化思维,接纳这种生活模式,它更像是一种社群体系下的微缩社会共治。
同时,我们也希望未来的康养社区是一个既被区别化又不被边缘化的产品。它能提供老年人心有所安的居所,也能将老人作为一个“常人”对待,尊重他们的需求,看到他们内心隐藏的热情,邀请他们体验美好的生活。
至此,栖城康养社区景观设计“I CAN 系列专题研发”的 3 个篇章:主宰力、营造家、全浸润,已全部发布在此。希望我们的这些思考,能对行业里的各位有所帮助。
▼更多精品·点击关注
本资料声明:
1. 本文为建筑设计技术分析,仅供欣赏学习。
2. 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视为要约,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均来源于官方披露信息,具体以实物、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及买卖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为准。如有变化恕不另行通知。
3. 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9 月 22-23 号:南京
·
精品楼盘考察
▼点击下图,了解报名
推荐一个
专业的地产+建筑平台
每天都有新内容
合作、宣传、投稿
联系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