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工业遗存的搬迁与土地再生,是城市化进程的衍生课题,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也是旧记忆叠加新故事的过程。
工业遗存与城市记忆,西子智慧产业园的开发,缘起于杭州城市工业的外迁。2008 年起,杭州城北工业集群的代表“杭州锅炉厂”从曾经盘踞近 60 年的市区厂址外迁至彼时作为郊区的丁桥一带。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丁桥的农田及厂区逐渐被成规模的居住区取代,生活氛围日渐浓厚。丁桥杭锅厂房占用的大片土地,不再符合片区的发展和人群的生活需要。
自 2015 年起,杭锅丁桥厂房及其周边约 21.5 公顷地块陆续开展新的发展计划,以实现空间及产业双重意义上的转型。锅炉厂生产线将再度外迁至崇贤,而留下的旧厂房则成为了一处“工业遗存”。旧厂房及其周边土地将被发展为“智慧产业园”,成为丁桥智慧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goa 大象设计陆续承接了这一转型进程中的三期项目。
△ 工业记忆(上):杭锅东新路厂区 1958-2013
△ 项目基地(下):杭锅丁桥厂区 2008-2019
设计任务包括杭锅丁桥旧厂房的更新方案及周边存量土地的新建方案。建筑师面对的挑战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规避大型“产业园区”同质化、郊区化的问题,在空间上回归一种“城市性”;二是妥善制定旧厂房的更新策略,力图在实现土地价值提升的同时,延续旧的工业记忆。
总体规划:
一座丰富的综合社区
位于城市外圈的产业园区应如何向“城市性”靠拢?曾经,“产业”空间与城市完全交融,以职住一体的“大院”模式存在,为厂区职工及周边居民提供生活设施。这种“大院”模式所体现的产城融合的状态对当下仍有启示。
基于这样的反思,建筑师提出整体规划的目标:“不局限于提供一个产业的容器,而是融合多种功能为一体,塑造一个综合的社区。”功能的丰富、尺度的合宜、密度的适中是着眼点。
△ 分期状况
整片 21.5 公顷的土地分三期启动建设,具有极为丰富的功能业态。旧厂房北侧用地为一期,容纳智能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创意办公、艺术中心等;旧厂房的更新为二期,通过功能再生容纳仓储式超市、集中式商业、停车楼;旧厂房西侧为三期,建设复合时代所需要的中试车间等。
△ 园区概念剖面
以艺术中心前广场为核心,L 型的公共轴勾勒出整座园区的骨架。水平轴线经公共街道延伸至园区的东入口,南北轴线则向南导入旧厂房中的集中式商业,串联起南部商业广场。L 型公共轴完全对周边居民开放,是商业及其他公共活动的主动线。它联结新建片区与厂房地块,也是产业园区与城市相融的主要界面。
△ 园区鸟瞰(厂房更新及西地块尚未完成时)
依托这一结构,21.5 公顷的园区以互动的姿态镶嵌于城市版图之中,其自身也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厂房更新:功能置换,活力再生
杭锅旧厂房更新是整个园区建设的重点。原厂房占地约 4.2 万㎡,是一座门式钢结构工业建筑,在弃用之前有近 10 年的历史。厂房结构体本身不具备突出历史价值;但“杭锅”背后的工业记忆却值得延续。
△ 旧厂房原状
建筑师提出两点策略:
一是在旧厂房中置入商业业态及基础配套,激发土地价值、服务周边区域;
二是在保留工业建筑氛围的同时对“尺度”进行转换,使之成为真正宜人的商业空间。
△ 厂房更新概念
设计方案保留了既有的钢结构及柱跨,重点进行功能置换和表皮重构。置入功能包括约 2 万㎡的山姆会员店、3 万㎡的集中式商业及 2.7 万㎡的停车楼。原有的彩钢板屋面更新为红褐色金属屋面,通过“裁切-翻折”的手法,建立以 12 米为模数的锯齿状天窗体系;立面上的折板造型形成虚实韵律,改善既有厂房沿街面单调、冗长的面貌。
建筑的人行主入口,悬挑的金属折板成为具有标识性的雨棚,与方盒子商业体量脱开、形成对比。所有的形式语言操作严格遵守旧厂房的长宽高控制线、不突破原有轮廓。
集中式商业吸取了航站楼的商业布置方法,以一片完整的大屋顶覆盖下部高低错落的商业盒子,现代商业氛围与工业建筑的空间特色得以交融。
△ 概念剖面(左滑查看更多)
△ 集中式商业内景
△ 平立剖面
研发园区:有机的产业花园
在当下,产业园区的“郊区化”现象可以被解释为同质化的建筑、失衡的尺度、冰冷的空间氛围等。在西子智慧产业园项目中,建筑师试图在公共空间格局、建筑形态、景观层次等方面实现一种更为有机的状态,作为对产业空间“城市性”的探索。
园区之中,建筑与花园交错。组团花园如同大小各异的细胞,步行道如同毛细血管串联其中。花园尺度以 50m 见方为基本规则进行延伸,方形、椭圆形、L 形等有机的形式映射不同的院落氛围。人车分流的地面上,15m 见宽的街道、4m 的园区主路及 2m 的花园小径构成丰富的步行层次。建筑二层以下以连廊、雨棚提供灰空间,满足人的停留需要。
高层建筑位于沿街,为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中心;5 层左右的独栋研发总部及更为低矮的创意办公位于内侧,空间上形成高低层次。
建筑形态以“统一中见多样”为原则,每一组都有所不同。L 型公共轴两侧的建筑采用暖褐色调的材料烘托公共空间氛围。其中,艺术中心采用了与厂房立面相同的红褐色穿孔铝板,包裹出的钻石状形体成为一处视觉焦点。
独栋研发总部单体采用红褐色一体化板。这种立面材料具有轻质灵活、便于维护的特点,适用于研发活动的使用需求;同时能实现与砖类似的肌理感和温暖感。
△ 典型节点
高层组团容纳更大规模的研发智造活动。为化解产业建筑的“冰冷感”,建筑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立面,而是以不同的立面做法体现建筑的个性。从挺拔干练的竖向线条到充满张力的横向线条,为园区的场所提供定位与标识。
立面构件吸取其他类型建筑的营造经验,注重以细腻的尺度建立与人感知间的关联。在大的划分之下,以细金属件建立第二、第三层次,雨棚等元素成为建筑外观中的表现元素。
△ 典型节点
插柳成荫:旧厂区新故事
在存量工业用地之上,建筑师同开发商、政府携手共谋,平衡经济利益的开拓、场所文脉的延续、公众利益的兑现三者的关系,实现了一座综合性的社区。随着城市化的加深,这一片区的发展进程还在被继续谱写。
项目信息
所在地:杭州
设计/竣工:2015-2021
建筑面积:310,000 ㎡
图片版权:goa 大象设计,shiromio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