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Enterprise honor
2021 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日前,由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 2021 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结果揭晓,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园林院)在本次评选中喜获佳绩,共 7 个项目获奖。其中,作为主申报单位荣获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作为第二申报单位与其他单位联合申报荣获一等奖 2 项!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等奖项目赏析——怀柔城市森林公园(又称北京怀柔城南森林公园)。
◎怀柔城市森林公园平面图
怀柔城市森林公园(又称北京怀柔城南森林公园),位于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雁栖湖国际会都联络线西侧,是怀柔城区首个城市森林型公园,用地规模 82.79 公顷。场地原为城市拆迁腾退地及部分造林地,整体绿色空间与周边绿地系统发生严重断带,生态环境亟待修复。基于以上现状问题,项目通过整合场地小泉河河道、鱼塘洼地、造林林地及建筑垃圾废弃地,植入生态修复理念实现场地再生,塑造近自然的大尺度城市森林,成为生态理念下城市更新的示范。同时,巧妙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手法及空间构建手法,破解城市高架桥对绿地的不利因素,借其高视点整合山、城、林、水各空间要素,构建城市山水视廊,凸显怀柔山水风貌,植入怀柔人的生活场景,塑造高品质绿色生活空间,实现了山水林城与市民生活的有机融合。
巧借与糅融构建蓝绿交织的山水图景
Blue & Green Intertwined Landscape Scenery
场地北依燕山山脉,西临怀柔老城区,并与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遥相呼应。天然的山水自然环境为场地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园冶》中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设计团队巧妙利用场地外部的优势资源,将怀柔大山大水借景于园中,极大延展了场地的空间视线,也为场地勾勒出独具特色的自然底色。
反观场地本身,怀柔小泉河河道从中央贯穿,北部鱼塘、洼地片状分布,东侧的京密路高架桥可从高空视角将远山、场地与其西侧的城区风貌尽收眼底。设计依托远山山脉塑造场地中的缓坡微丘,依托鱼塘洼地构建场地中的湖岛湿地,最终形成公园人工山水与外部自然山水的时空对话,也实现了高架桥视角下的山水林城图景。
◎南向北鸟瞰图
缝合与再生
塑造生态韧性的森林景观
CreatingEcological Tenacious Forest Landscape
场地南接滨河公园,北连雁栖湖生态示范区,是小泉河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物资市场拆迁腾退后一度荒废搁置,这块土地成为城市中的留白地,也使其与周边的生态绿地系统支离破碎,断带割裂。本项目秉承生态优先的基本理念,通过景观缝合碎片化的城市生态,将西部老城区与东部科学城新区的绿地系统有机链接,形成社区公园-街区公园-城市公园-大尺度城市森林的区域生态网络。林在城中,城在林间,这片大尺度绿色空间作为怀柔城区绿地系统的中心绿核,极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也提升了城市森林覆盖率。
◎北向南鸟瞰图
◎左图:项目区域位置 右图:现状公园分布
◎上图:景观结构 下图:种植规划
作为城市森林型公园,森林生态与生境的营建尤为重要。设计充分保留场地基因,结合当地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将“蓝绿交融”作为公园主题,打造以“绿”为主的城市绿肺体系,以“蓝”为主的生态湿地系统。
为丰富森林动植物的多样性,园区构建湿地、溪流、浅滩、小岛、草甸、密林等多种生境,运用“异龄、混交、复层”的近自然手法科学配置植物群落。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全园新植乔木 1.87 万株、灌木 7.96 万株、花卉及水生植物 103.9 万株,地被 47.84 万平米。其中国槐、银杏、栾树、元宝枫、旱柳、白皮松、油松等乡土长寿树种近 100 种,占比高达 80%以上,充分体现了城市森林植物的乡土性和多样性。
◎现状植物扰动
◎现状树实景图
与此同时,园区合理协调林与园的关系,在远离游人活动区域开辟了小动物的栖息场所。种植山楂、柿树、海棠、金银木、松果菊、紫菀等食源蜜源类植物,并在树林间、树枝上搭建本杰士堆和小鸟之家,为昆虫、鸟类、小型哺乳动物提供食源和生活的家园。园区建设过程中已经吸引了刺猬、野兔、野鸭、白鹭、青蛙等动物,城市森林公园不仅是百姓的休闲乐园,也成为了小动物们的美好家园。
◎抓拍的野鸭与野兔
场地南端高压走廊密集,不利于市民开展活动。设计将不利因素转化为项目亮点,将 2 公顷的次生荒野地得以完整保留,通过围栏和灌木等方式进行隔离,避免人为进入与干扰。自然荒野依靠自然的力量不断演替,以期呈现与人工森林不一样的生境和生态价值,从而为本土动植物的多样性营造创造更多可能性。
公园从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引水入园内进行净化和过滤,可持续、节能地解决景观水质、水量和防洪排涝问题。以人工湿地、雨水花园、生态草沟等诸多生态设施对水源进行渗透、滞纳、涵养和利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和有序排放,补充景观用水。水体将成为公园整个系统及各种功能实现的有机联系和纽带,形成“林水环绕、蓝绿交织”的水生态空间。
◎生态设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系统的水质,湿地浅水区精心选择具有生态净化能力、雨水过滤和养分吸收的植被物种,并在深水区构建“水下森林”,大大减少了园区的雨水径流污染物。同时,自然的生态驳岸、丰富的水生植物也为水生和陆生生物提供了遮荫、觅食和栖息场所。
人文与自然引领城市生活的绿色空间
Green Space Steers theCourse of Urban Life
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链接了大区域的生态系统,也改变了周边市民的绿色出行方式。森林因人的参与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也创造了人与人对话、人与自然对话的场所。设计倡导全龄友好理念,采用“林+园”模式,合理控制生态空间与活动空间的尺度关系,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需求,设置森林童趣、果园乡趣、古树闲趣、书画雅趣等功能区,预留近 1 万平米的弹性草坪,为市民开展放风筝、踢足球、音乐节等文体活动创造更多可能性。贯穿全园 4 公里长的乐跑环和休憩港湾,种植冠大荫浓的行道树和点景树,实现 100%林荫覆盖的绿色走廊体验。
森林公园关注森林科普、公众参与,定期开展各类户外科普教育活动,并在游客服务中心举办室内科普展览。市民自发性地走进自然,拥抱自然,认知各类本土花草树木的生长习性,观测鸟类、昆虫等小动物的生存环境。运用原木、砖头、瓦片、沙砾、树枝等生态素材制作各类景观设施和公共艺术装置,传达森林趣味感和艺术味,激发孩子们感知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结语
“山水和鸣,绿色共享”。我们希望通过怀柔城市森林公园的设计与建设,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修复与缝合,并进一步推动怀柔区公园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多“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城市绿色空间。
设计团队:园林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