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 ◆ ◆◆
旧厂房改造的前世今生
◆ ◆ ◆◆
工厂空间对于全世界现代化进程来说,是一个共有的记忆,无论是灰色混凝土的粗粝还是钢制构件的锈迹斑斑,看似条件恶劣,但它的那种美丝毫不逊于一草一木,它依然能激起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与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旧厂房,来见证它的降世重生。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urban memory
1. 工业遗产与城市记忆
我们介入这个项目的过程其实还蛮有趣的,当时听说它将被改造成一个当代艺术家工作室和展厅,来看这块地时,当年的产业工人作为我们的向导,带我们体验当年生产车间的工作情景,并讲述当年的车间趣事。最终我们会发现,那一代的产业工人是当年的空间参与者,他们的下一代甚至就是他们这一代,即将变成这个空间的参观者和消费者。这样一个角色的转换其实也暗含着热力厂房内的功能置换。
厂房甬道
中央烟囱
锅炉房设备
这个项目的设计过程动态且曲折,各方的力量在不断左右前行的方向,但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在改造后它依然能够延续当初闵行热力厂的记忆。
repair the old as the old, local renewal
2、改造理念—“修旧如旧、局部更新”
闵行区热力厂从一个单一的厂房空间转变为多元的文化复合空间,这个转变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厂房原有的生产功能造就了它单一的形态和非日常的尺度,但它在未来要变成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原有的空间尺度与日常生活尺度相比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修旧如旧、局部更新”的手法将它的特色完整的保留下来,并融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情景中。
Current situation combing
3、现状梳理
厂房平面分布
作为厂区最重要的建筑,锅炉房(2#厂房)体量惊人,虽只有四层高,但巨大的梯形煤斗以及大面积的室内中庭,仍让我们感到震撼。另一个煤棚(3#厂房),虽只有一层,却高达十几米,置身其中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厂区中央还有一座高耸的烟囱和一道栈桥,这座烟囱一直屹立于此,成为厂区乃至整个莘庄的重要标志,其周围虽杂草丛生、断垣残壁,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锅炉房(2#厂房)改造前
煤棚(3#厂房)改造前
烟囱及残垣改造前
渣煤棚(4#厂房)改造前
栈桥改造前
Strategic positioning
4. 策略落位
☆4.1. 空间重塑—复合空间的编织☆
艺术家工作室中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家工作的空间,设计始终贯彻着“修旧如旧,局部更新”的原则,尽量不破坏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墙面肌理,以及现存设施。煤棚(3#厂房)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我们在其内部局部增设夹层作为艺术家生活办公的场所,夹层与原结构脱离开成为独立的结构系统。锅炉房(2#厂房)同理,一层作为艺术家作品展示及交流沙龙区,一层门厅与二层用钢梯进行空间链接,到达二层的艺术展厅,保留的中庭空间让每个空间形成了互相交流的效果,也让展厅视野更加开敞。
煤棚(3#厂房)室内空间改造前
煤棚(3#厂房)室内空间改造后
锅炉房(2#厂房)室内空间改造前
锅炉房(2#厂房)室内空间改造后
锅炉房(2#厂房)展厅空间改造前
锅炉房(2#厂房)展厅空间改造后
锅炉房(2#厂房)中庭空间改造前
锅炉房(2#厂房)中庭空间改造后
☆4.2. 立面建构—差异化的微更新☆
秉持着“修旧如旧,局部更新”的设计理念,整个煤棚(3#厂房)的立面设计原则就是保留原有墙体,新增部分使用现代玻璃幕。在锅炉房(2#厂房)的南立面进行设计时,我们将一层进行较为现代化的立面设计,安装醒目具有一定工业感的门套及玻璃门凸显整个入口。其立面拥有许多具有形状各异的门窗,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作为时代的痕迹,我们希望将其保留。
煤棚(3#厂房)主立面改造前
煤棚(3#厂房)主立面改造后
锅炉房(2#厂房)南立面改造前
锅炉房(2#厂房)南立面改造后
锅炉房(2#厂房)东立面改造前
锅炉房(2#厂房)东立面改造后
锅炉房(2#厂房)圆窗改造前
锅炉房(2#厂房)圆窗改造后
☆4.3. 景观延续—保留式的微建构☆
厂区主要景观空间位于锅炉房(2#厂房)和煤棚(3#厂房)之间,我们对这块地进行了梳理,保留了烟囱和一些砖石,留给艺术家们宽敞的展示场所。整个景观设计我们都在尽量不破坏它原有的工业氛围的基础上加以新的改造,实现新的艺术效果。
中央景观改造前
中央景观改造后
残垣设施改造前
残垣设施改造后
渣煤棚(4#厂房)景观改造前
渣煤棚(4#厂房)景观改造后
总结
我们是空间的策划者,定义空间的使用者和如何被使用,同时我们也是空间的诗人,需要吟唱出这个空间特有的故事和沧桑。不论何时,我们都希望有人能在我们所创造出的场景中驻足观望,也许有一束光打在斑驳的墙上,勾勒出的影子,能激起你们心中无限的激动和回响。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