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https://cdn.code.znzmo.com/lb_img_space/gotoLogin.png)
![](https://cdn.code.znzmo.com/lb_img_space/gotoLogin.png)
![](https://cdn.code.znzmo.com/lb_img_space/defaultImg.png)
![](https://cdn.code.znzmo.com/sucai/img/images/detailGzJiaIcon.png)
收藏
![](https://cdn.code.znzmo.com/sucai/img/images/download@3x.png)
下载
© 王明皓
本项目位于宁波东钱湖区域,是南宋文化的富集地,这一历史时期高度发达的生活美学,在国内外都享有美誉,具有国际影响力。
我们致力于在东钱湖韩岭打造一个极致的生活美学空间,集九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于一身,可容纳开放游览,体验活动,
文化活动,艺术展演的生活美学空间。打造“韩岭记忆”文化活动品牌,
世界遗产主题论坛及交流活动,乡村文化景观,茶园文化景观,湖区文化景观等。
© 王明皓
© 王明皓
“红楼”是韩岭当地人给取的名字,这个名字很贴切的形容了原有建筑的特征:红色。红楼在韩岭相当有名气,曾经在民国时期还是当地重要的医院,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原有建筑从柱体到木隔板统统都被刷成了红色,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貌。
▼红楼原本的建筑样貌
© 植田建筑
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谨慎地审视和评估,我们希望保持对原有结构最小化的修改状态下,可以改变整个空间结构,使其适应新的功能需求。
▼九雅阁灯笼体的置入
© 江金锜,勾奕涵
▼九雅阁灯笼体的置入
©
谢志伟
因而我们选择性的保留了原建筑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原建筑的木结构框架,精致的雕刻装饰,以及毛泽东语录。这些都是代表红楼记忆的重要部分,他们需要被妥善地安置。但另外一面,修旧如旧并不能长期地延续一个老建筑的生命。之所以老建筑需要被改造,是因为它原有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机能的需要,比如老建筑封闭的环境、隔绝的房间、昏暗的内部光线等等。
© 王明皓
▼功能的适应性思考
© 植田建筑
实际上针对红楼的改造进行的并不少,只是大多都是无效的。当地负责红楼修缮的老师傅就这样跟我们提起过:“红楼的修缮,村子里做了很多次,但每次大规模的往往都是投入巨大,修缮之后并没有任何改观,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用起来,对于红楼,我们自己常常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面对这样的一个窘境,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侵略性地切割楼板,置入新的架构体。这从本源上打破了两层间原本的封闭环境,让光线,空气,声音都可以进入到建筑内部,这一改变打破了当地村民对红楼束手无策的现状,让这个老文物从被强制性地输氧中解脱出来,变的可以“自我呼吸”。
▼九雅阁
内部舞台思考
© 植田建筑
我想这是许多村落中老建筑面临的现实,当一个建筑空了下来,必然有它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原因,这时往往等待它的只有两种结果,没有太大价值的被完全抛弃,有些价值的被按着氧气管“输氧”,当每次治疗之后都发现,它已然只能是闲置的,而闲置的老宅子,还是会生病的。
© 植田建筑
© 植田建筑
在内部打开了孔隙中,我们在这里置入的一个全新的独立结构体,我们将它形象地称之为“灯笼”,这一新的结构体贯穿了两层空间,一方面它对于一层空间来说是连续的书架,也是照亮暗环境的灯笼,另一方面它的顶部成为了悬浮于二层之上的展演舞台,它可以适应多种可能的活动需要。一楼的书架体作为二层舞台的结构支撑,不需要依靠原有的结构,这也是我们对建筑改造中重要的原则之一:不要给原有建筑造成额外的负担。
▼九雅阁内部舞台思考
© 植田建筑
最终得到的室内空间中,”灯笼“犹如整个空间的心脏,它不但照亮了室内空间,还为空间的各个部分带来了活力。
▼幕布剧场的建造
项目名称:
红楼·九雅阁
项目类型:少儿教育
、
书店、咖啡
地点:韩岭,宁波,浙江
设计单位:
杭州植田建筑室内设计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
方润武,王明皓
设计团队:
樊江南
模型及效果制作:谢志伟,
麻智超,徐大伟,江金锜,勾奕涵
设计时间:
2019.10
摄影师:
王明皓
文字:
方润武,王明皓
植田建筑
咨询,
媒体,
招聘
请联系:
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杭丝联166创意园 G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