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舱宅 | 毛女士家
CabinHouse: MissMao’s Home
△舱宅
摄影:孙海霆
毛女士和吕先生家里住着六口人,包括夫妻俩、三岁的小澍、外公外婆,还有一位住家保姆,除此之外还有一只和尚鹦鹉、四只龟、一些鱼和花需要安放,这些花鸟鱼虫对吕先生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那只鹦鹉,就像家人一样,当然龟和鱼也都不能忽视,最好安排在一起,大家其乐融融,彼此随时都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真是一个中国式的大家庭啊。这是毛女士家独特的设计要求,我们的空间规划就按这个来落笔。
(图 1)
△图 1 原始平面和改造后平面
绘制:张彩阳
把大家都放一起好说,毕竟有个五六十平的大客厅。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太大的单一空间容易显得空旷,反而失去了位置感和领域间对话的可能。
户型是个大平层,但由于剪力墙结构的限制,客厅南侧的墙壁将整个平面分成南北两部分,彼此缺乏真正的沟通。想要在两个部分之间建立空间关联是挺难的,那就只有建立视线关联。在最初的方案中,我们将入口部分扩大,做出一个门厅、一个枢纽空间和一个小小的书房,从客厅到卧室经过好几次空间转换,明暗节奏交替,虽小但有趣。结果开工当天图纸被物业一票否决了。我们据理力争,图纸他们早就审过,而且确定是按物业提供的结构图进行的墙体调整,完全没有碰主体结构。但没得商量,就是不行,只得重新来过。(图 2)
△图 2 从玄关看起居室
摄影:孙海霆
的确令人恼火,但实际项目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类似问题。线性空间序列被破坏殆尽,那核心空间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我们保留了方案初稿中鸟笼的位置,使它成为不折不扣的全屋中心。鸟笼挨着玄关,玄关通过一道毛玻璃屏风与盥洗区毗邻,屏风的侧面就是鸟笼的一条边,在这里做了个小方窗,回家就可以隔着玻璃跟小鸟打招呼,从客厅也可了解玄关里发生了些什么。(图 3)
除此外,客厅就是一个相对完整、自成一体的开放空间了。(图 4)
△图 3 玄关里留出的观鸟窗
摄影:孙海霆
△图 4 从玄关看盥洗区
摄影:孙海霆
男主人作为自媒体创业者,很多生活场景都是围绕电视展开的。这里是直播间,也是影音室、游戏厅和聚会空间。所以不仅要有舒服的沙发,也要环绕立体声、各种数字游戏设备和电视盒子一应俱全。这个空间理应位于起居室中央,并在沙发和电视之间留出通往其他部分的通路。(图 5)
套型的主要朝向是西北-东南,主入口在沙发区东南居中,入口右边就是鹦鹉的家——一个不锈钢和玻璃制作的顶天立地的大鸟笼——在北京市的重要地段占据了 1 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入口左侧是一组迭落的台阶,通往小朋友的房间。(图 6)
△图 5 起居室沙发区
摄影:孙海霆
△图 6 客厅入口大鸟笼和通往儿童房的台阶
摄影:孙海霆
设计开始的时候小澍还很小,在爸爸妈妈房间里摆一张小床。随着他慢慢长大,独立的房间是必须的。我们把这个房间放在客厅西南角,把它抬高 650mm,成为全屋的制高点。(图 7)
小床向着露台和大玻璃窗,有很好的视野;书桌朝向客厅,能看到全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又自成一体,下面是客厅的电视区。小澍房间的入口是层层叠叠的大理石台阶,嵌入一个会发光的草缸,连着一排大衣柜,像船长的驾驶舱。(图 8)
在最初的设计中,我们甚至为这里配了一个单筒望远镜,头顶的梁上摆满了历次出海的“战利品”,包括鹦鹉螺、美人鱼和海绵宝宝。疫情期间长大的小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做环球旅行。房间有自己的推拉门,朝向阳台有推拉窗扇,朝客厅有竖向百叶,需要封闭的时候可以成为独立房间,全部打开就与周围都联通了。(图 9)
△图 7 居高临下的小澍房间
摄影:孙海霆
△图 8 通往小澍房间的台阶
摄影:孙海霆
△图 9 客厅整体轴测图
绘制:张彩阳
沙发区西侧的阳台是被当作小书房使用的,一面墙都做成了书架,有宽大的电脑椅。但这里其实也是洗涤区,洗衣机和干衣机嵌入小床下方。弧形落地窗为这里带来辽阔的视野,也成了晾晒的最佳场所。功能上是潮汐式的,白天洗涤晾晒,晚间变身书房。(图 10)
△图 10 从起居室看书房兼洗涤区
摄影:孙海霆
沙发区西北向,正对鸟笼的位置,是一个独立阳台,规规矩矩,小巧玲珑,从一开始就被当作花鸟鱼虫的养殖-展示场所。低处设置龟池,与下水连通,自带清洁设备;中间嵌入鱼缸,高处养花草:一个立体的微型植物园,小朋友的家庭自然历史博物馆。为了完成这个重要的使命,我们设计了一个三层的钢架,根据缸、盆、池、罐的不同形态,妥善留出位置,既要解决承重和防水,又要考虑换气和照明,不亦乐乎。可以说,一个小小的立体养殖区,花费的设计心血不亚于一整套厨房。
(图 11)
钢架腿太细,则不足以承重鱼缸;太粗,又让花鸟鱼虫角不够透气。与结构专业和不锈钢厂家反复讨论了,最终选择了 5mm 厚的铁板刨槽折弯,自制大承载力的角铁,为花鸟鱼虫搭起了骨架。
△图 11 北阳台上的立体养殖区
摄影:孙海霆
沙发区东北角是通往厨房的道路,这里有一面开架,放着主人家收集的纪念品和小物件。沙发区正东是餐桌,利用吊顶高度变化做出温馨的角落,配合卡座和东侧角落的胡桃木餐边柜,共同营造出一个全家聚餐的和乐氛围,可供 6-10 人一同就餐,其实这里也可以作为日常活动的核心。(图 12)
有些家庭延续着旧习惯,以电视和沙发为客厅的核心,有些家庭已经转变为以大餐桌为核心。既然空间足够,那就两个都要吧。
△图 12 胡桃木餐边柜
摄影:孙海霆
现在我们绕回到入口,来聊一聊小鹦鹉的家。小草是一只和尚鹦鹉,羽毛翠绿,性格傲娇。它个头不大,家当很多,玩具琳琅满目。小草吃饭、喝水、游玩、上厕所,分别需要怎样的空间呢?这是鸟笼设计的初始问题。
在最初的构想中,鸟笼框架简洁明快,大玻璃和钢丝门,中间放一根或几根大澍枝,上边缠绕玩具、放置饮食点位,变成一个微缩自然环境。但是这带来的新的问题,小草空投不准,业主画来了小草排泄瞬间的示意图,来说明纵横交错的澍枝会如何让鹦鹉豪宅变成大型厕所。(图 13)
最后,我们在玻璃和墙上开孔,嵌入预埋件,用最简单的方式,拧上了小草的食盒、站架和玩具。笼门上的通长钢丝,也成为了小草的爬索,毕竟众所周知,鹦鹉是一种“爬行动物”。(图 14)
△图 13 业主绘制的小草飙屎图
△图 14 从儿童房看鸟笼
摄影:孙海霆
这么一布置,起居室可以说是其乐融融了。坐在中间的沙发区,身后是餐桌边传来的欢声笑语;抬起头,小朋友在“舱体”中做功课;向左看,鹦鹉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向右看,乌龟在池边打瞌睡,鱼儿在花草的枝叶下自在畅游。完整的大空间以沙发区为核心划分出似有若无的八个区域,将家庭生活的主要功能组织在一起,男孩小澍站在最高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还小,房子的设计和建造过程大概率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但这个家必将伴他一道成长,像大船陪伴满怀憧憬的小船长。
(图 15)
△图 15 从入口玄关看向过厅
摄影:孙海霆 金秋野
2022 年 7 月 12 日
补充图片
△图 16 起居室
摄影:孙海霆
△图 17 从起居室看餐桌
摄影:孙海霆
△图 18 起居室光环境
摄影:孙海霆
△图 19 从起居室看玄关
摄影:孙海霆
△图 20
胡桃木餐边柜
摄影:孙海霆
△图 21
通往小澍房间的台阶
摄影:孙海霆
△图 22 餐桌
摄影:孙海霆
△图 23
从起居室看餐桌
摄影:孙海霆
△图 24
通往小澍房间的台阶
摄影:孙海霆
△图 25
小澍
房间入口
摄影:孙海霆
△图 26 从小澍房间看起居室
摄影:孙海霆
△图 27 全景图
摄影:孙海霆
项目概况:
项目团队:金秋野,刘力源,高蕾蕾,张彩阳,许曦幻
业主:毛女士一家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1 年 3 月
建设时间:2021 年 5 月—2022 年 6 月
建筑面积:117.07 平方米(不含公摊)
使用面积:100.03 平方米(改造后)
基础施工:雷金杰团队
定制家具:张圣朝团队
往期回顾:
研究 | 《透明性》释读 01
研究 | 巴瓦建筑的空间复杂性:方向、归属和等级
研究 | 功能的终点是感官--从巴瓦自宅说起
研究 | 花园里的花园:杰弗里·巴瓦和他的“顺势设计”
研究 | 截取造化一爿山:阿道夫·路斯住宅设计的空间复杂性问题
研究|世人不识路易·康
研究 | 居住这件小事 The Small Thing Called “Dwelling”
作品 | 叠宅:高老师家 1#
作品 | 小大宅:李医生家
作品 | 棱镜宅:翟女士家
作品 | 树塔居·二年之后
作品 | 高低宅:高老师家 2#
项目 | 九间院宅 Z 女士家方案
项目 | 卍字寓所 出租屋改造方案
作品 | 小山宅 李先生家
安邸 AD|2021 尾声——建造仅 71 平方米京城“大山宅”|2022 年 1 月刊
作品 | 大山宅:张女士家
KINFOLK|大山宅拾遗
项目 | 三一宅:F 先生家
项目 | 囱宅:张女士家
金秋野:无面时代,与公共生活的转场
无面时代 2:空间,病毒与信息
无面时代 3:虚拟全球化与地球 2.0
访谈 | 金秋野:家是最后的堡垒
访谈 | 金秋野 李涵:关于《楼房花朵》
访谈 | 凤凰卫视中文台 田川对话金秋野——人居的尺度
活动 | 回顾——《模山范水》沙龙六人谈:什么是当代的园林?
活动 | 沙龙回顾:蜗牛的家——极小化住宅研究
活动 | SSCAE 高峰论坛 金秋野:“顺势设计”——以园林为参照
访谈|与程君在崖餐厅
讲座 | 有方直播回放 北京房子 - 居室亦园林
建筑学报 | 黄露
金秋野 | 多层级的空间交响——坎达拉玛酒店与碧水酒店“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关系探究 | 2021 年 11 期
建筑学报 | 魏前程 金秋野 | 自成风景:巴瓦在碧水酒店中的结构策略与空间意图 | 2021 年 03 期
访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刊 | 苏志潜×金秋野:生长的德云居
讲座 | 群岛直播回放 漫游坎达拉玛
讲座 | “本土城市建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 | 都市亦园林
研究 | 调光器和体积光:阿尔托的灯具设计刍议 | 金秋野 刘力源 常涛
访谈|金秋野对话李兴钢:自然与感知的拟合——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访谈|完整对谈回放 金秋野对话李兴钢:自然与感知的拟合——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活动 | 金秋野老师应邀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举办的《勇敢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展览论坛
访谈 | 金秋野:将身体正确地安放在空间里
译文| 我一个人的路斯 1
译文 | 与砖对话的人——路易斯·康传 11
【建筑师的 2020】刘阳:我希望建筑摊满场地
【建筑师的 2020】程艳春 疫情与乌托邦
【建筑师的 2020】范久江:“重要的是‘看见’”
【建筑师的 2020】成直:阳宅、阴宅、纸上的宅
【建筑师的 2020】李佳颖、冯昕:多点情感
【建筑师的 2020】李涵:离建筑忽远忽近
【建筑师的 2020】庄子玉:在体验中接近建筑
【建筑师的 2020】梁琛:“在场与驻留”
【建筑师的 2020】王硕:“疾病让我们看到生活本身”
【建筑师的 2020】常可:“回到形式”
新著 | 中国内地首次!李涵金秋野著《楼房花朵》获德国十佳建筑图书奖
更多
往期回顾
......
编辑整理 | 贾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