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2020 年 12 月 20 日,委托方与我一起走访了已经使用两年的叠宅、竣工半年的棱镜宅,和接近施工收尾的小山宅,跟几位前业主畅快聊天。想起大山宅在最初,一切也都是从聊天开始,一边听业主讲述日常趣事,一边敲定了委托任务。说起来业主也算是同行,按照她的说法:在细分领域里还有更专业的人,所以委托给我们。大山宅项目持续一年多,期间发生很多事,细节都模糊了。竣工后看看照片,一些往事重又清晰起来,兹录在此,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作为一段工作的复盘。
所谓“大山”,是指房子西侧的几间卧室叠起来,成了一块“大石头”,园林中以土石为山,山中有洞,上下都可居,形状是表里互为因果。山路在南北,上去之后折向东,两个孩子的小床在路径尽端,下面就是衣帽间小走廊。两张小床原本都是 1.2 米宽,孩子睡觉的时候脚对脚。业主说孩子太小,睡觉时需要大人陪伴,宽度增到 1.4 米,如此一来原来的摆法就不成立了,于是把南侧一张横过来,吃掉了书桌的一部分宽度。更大的影响在楼下老人房,它因此必须向南探出,以保证进深。入口玄关看到的层层叠叠的内立面,其实是条件约束的结果。
老人房的屋顶南高北低,有一个曲面卷棚,较低的位置上面刚好是书桌。理论上,这个卷棚顶做成直角净空更大,但在心理上不如曲面亲和。原本二层的小床在内立面上形体最为突出,现在也让位给老人房。为了避免上表面积灰,老人房屋顶略向南倾斜,左侧也有一个斜角,是为了提示上去的路径。其实这里不适合上楼,因为做成了滑梯状,竣工后我一直有点担心,想做些礓䃰(园林等传统建筑门口铺设的有坡度的石块,可以代替台阶),被大家制止了。业主和助手都说,上山可以走北边楼梯,这里是小孩子的滑梯。建好之后,果然,这里成了孩子最爱,连大人都喜欢溜下去的感觉。为了保证视觉流畅,这里取消踢脚线、不装扶手。考虑到墙面保洁的问题,最后找到一种环保油性漆,做了整面涂装,结果墙面反射南面的光,变得亮晶晶的。
靠近屋顶的加固钢筋,因为地势提高,变得触手可及,成了孩子房间里挂衣服和挂画的通长吊线。过程中曾设想将这条钢索做成灯线,向天花板打一道光,但它其实并没有特别紧绷又不平直,最终放弃了。
孩子的小床入口居中,对侧的墙面本来有一个面向餐厅的窥视口,后因空调主机需要吊顶,无奈取消了。到现在都遗憾。一个窥视口,能彻底消除“尽端感”,带来空间知觉上的真正循环。还好,小床上总共留了六个洞口,分别朝向西、南、北。董豫赣老师笑着说,这是一个“六窗间”。
其中有一个洞口是圆形,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一时兴之所至。与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相比,这个窗是方是圆都不要紧。
朝南的洞口可以俯瞰入口玄关,朝北的故意探出去做了个虚的体量,将北侧光线引入,形成下楼梯时的对景,晚上还能临时放衣服。
南侧也有个类似的区域,在朝西的洞口外。
曾想过利用地板抬高部分以下做储藏,又放弃了。房间的每个角落都塞满东西,想想都让人心塞。
走进房间深处,很难不注意到走廊尽端通往儿童房的小楼梯。说来幸运,通过对房间尺寸的精打细算,两间卧室叠拼一个双人儿童房,长度刚好留出一个体面的门厅。这个小楼梯的宽度,仅供一人上下,但形体错落,姿态横生。下面一个及膝高的小平台,可以放书、放花、放毛绒小熊,都随主人心意。上去一根通高的黑漆扶手和墙面之间形成狭缝,增进了剔透感。台阶上用实木覆面,与身体相接的部分绝不敷衍。
走廊和楼梯,这些居室中服务性的部分通常容易被忽视,但往往是最能创造丰富体验的部分,在设计中会格外慎重。
关于台阶,还有个遗憾。因为层高的误判而取消的餐厅台阶,是心中另外一个永久的痛点。或许完美的实现并无可能,但即使这么说也不能止痛。
如果那三步台阶还在,客厅和餐厅间隔断的意义就大了不少,不像现在这样有点故意。它会带来视线的上移,从而注意到卫生间与厨房间墙面上精心设计的大壁灯。那个壁灯呼应空间的转折,带来新的面向,以柔和的照度补足了暗部的光,用以抵消北侧外窗的炫光。从台阶上走下来,正好可以看到它。壁灯是向上下打光,下边本来计划悬挂一个精致的模型,到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
如果那三步台阶还在,起居室和衣帽间走廊的大洞口,两侧形成不同的身体行为,西侧走廊中人以站姿扶在洞口上,正好与餐厅坐姿的人形成对话,室内对尺度就是这样敏感。我理解路斯通常把餐厅举高的用意,那是唯一非坐不可的空间。可是没有如果。安慰自己说:小楼梯因此更显挺拔,孩子们也可以在洞口穿来穿去。但仍是不爽,想念模型中的三步台阶。
我喜欢灯体透光的灯具,最好上下都有出光口,这样照度比较均匀,也可带来柔和的环境光。大山宅里的光源设计,是用了心思的。
儿童房有两个壁灯,装好之后,我怎么看都不满意。有一天业主忽然对我说,两个壁灯正面看还可以,侧面不好看。我说我也是这个感觉。于是重新海选,漫天漫地地找,脑补了无数种可能,最终还是选了早已心仪、但一直担心照度不够的中古陶瓷壁灯。装上之后,果然照度不够,需要给桌面补光。于是把预想装到桌面底下的灯带提到桌面以上,还制作了倾斜带网孔的金属遮光板。安装之前到现场一看,我感觉桌子下面暗了,形成很大的反差,不舒服。于是灯带回到桌面以下。桌面用简单的护眼灯补光,三组灯具,三个位置,三个层次,只要协调色温就可以了。
我反复强调,灯具要有个体积,但不必太有个性,通用款即可。但在整个施工后期都弥漫着一种灯具焦虑。我在想,为了少些麻烦,是否需要根据现有的光源情况,设计一系列与空间高度匹配的灯具?那样就可以避免在浩如烟海又缺乏规范的灯具市场里海选。但又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这个项目中无从实现了。
和餐边柜同在一侧的书架有三层,上面留白,我很不喜欢占满墙面的书架,上面的书很少拿下来,一味接灰,且压缩了空间的高度。留白的部分,需要打亮以形成间接照明。直觉是这个空间不可以用全局光。一开始,也在留白部分做了个很大的发光体,但想到一进客厅就直视光源,哪怕做得再淡,依然是个败笔,尊重大家的意见,把它去掉了。灯光设计师建议用扫墙灯扫亮屋顶。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不喜欢隐蔽光源。
有一天翻书看见阿尔托的书架灯,很感兴趣,一下子找到了方向。这个灯朝墙壁和书架打光,有上下两个出光方向,正好适合这个区域:向上打亮墙角,使空空的屋顶成为发光体;向下打亮书架,提供功能照明。于是根据想象做了图纸,发给厂家定制。然而事与愿违,拿到现场一比划,安装存在困难,出光角度也与预测不同。勉强装上去,怎么看都不舒服,又卸下来,一个人用手托着,一个人在下面看,调高度、调距离,直到两个方向都大体符合设想,接下来是用什么方式固定的问题。好在助手从网上很快找到价格合理的立杆,刚好吻合支架管径。两个不够用四个,让它孤悬在书架之上,等于现场做了二次设计。
装好之后,泛光照明还行,书架灯的作用依然实现得不够完美。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两个屋顶射灯就能解决的事,为何要大费周章?一个原因是我不喜欢点状光源,另一个,屋顶要保持空无一物才好。这时候,吊扇的存在就会被凸显出来。那种兼有照明功能的吊扇,也是难以忍受的,而普通的吊扇又很难装在吊顶上。最后通过打拴,将很轻的工业吊扇装了上去。书架灯和吊扇,都是简明直观的功能性存在,造型体现用途,不加修饰。
屋子里还有一处能让人联想起大海的壁灯。
走廊南侧尽端拐角的墙面有个无光区域,打算做一个很特别的投影灯,投出一株植物。本以为这个想法契合了业主的专业,会得到支持,却不料业主非常反对,觉得过于装饰化。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业主有着高于设计师的欣赏水平。
几个月后,海购的灯具到了,其中有一盏来自意大利,白色的灯体、蓝色的波纹,仿佛闻到了海风的气味。把它装在这个特别的位置,从房间里出来,走过昏暗的走廊,眼前一抹蓝色,让人想起遥远的太平洋和温暖的加利福尼亚。大家都觉得这盏灯应该正对走廊。但我想,它应该在那面墙的正中,而不是走廊的正中。这样从走廊看去略微偏右,提示着出口的方向。
市面上的光源大多对我来说都太亮了。美丽的灯罩不仅是室内的点缀,在场景中的作用是压暗光源,将它们一一制服。
大山宅延续了高低宅的倾向,使用了蓝色元素。这种蓝色基本上源自一家布品店的桌布,因为店里只有那么一种普兰的麻布,就以它为基调配色。似应顺着这个思路选择蓝色饰物和布品,想想又不妥。不加辨别地强调蓝色元素,同样属于概念化操作,会损害空间。
于是朝南的主要迎光面都用了麻本色窗帘,透光性略优于蓝色。那种将光线完全屏蔽在外的遮光窗帘,是我极力避免的。根据业主要求,在麻窗帘外加装了白色垂感纱帘。这种纱帘的问题是下面必须锁边加铅坠,视觉上不够纯粹。实际安装效果还好,给室内增加了一层朦胧感。
几乎所有的壁柜都使用了蓝色拉帘而不是柜门,节约了造价,也节省了空间。室内也因此柔软起来,与硬硬的形体边界形成对比。
主卧和公卫用了蓝色烤漆推拉门,即使关起来,也提供了一个视线焦点。
入口玄关为了与蓝色形成反差,选择了橘红色的墙体涂装,整体配色是阳光的。
北面没有庭院,北窗在楼体的阴影中,室内开着灯,很容易从外面看见。所以需要遮挡。最终选择了百叶。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百叶,但我还是喜欢最普通的手动款,看上去最舒服。从百叶中透进来的光线,给空间中的一切都涂上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厨房里的器物选择亮晶晶的,在逆光中能有更好的表现。
窗子分成采光和通风,并不是矫情的做法。开启扇边框太厚不好看,做成固定扇来采光是合理的。问题是开启扇一般很窄,去掉粗边,玻璃就剩下一窄条,难看极了。所以不如直接封闭好了。
阳台改作主入口之后,入户门成了老大难。原来的阳台向外探出 30 厘米,上面直接盖了块玻璃。设计中将这个动作保留下来,不料因为小小的气候边界外探,造成很大的施工困难。
现在工种细分,室内的不管室外,室外的不管室内;做门的不管做窗,做窗的不管做门。阳台轻钢框架、入户防盗门、铝包木阳台窗、室内吊顶、室外防水挑檐分属于不同的施工单位,而这一切都做好之后,发现有不少地方并没有交圈,还都留着空隙呢。
而且,轻钢框架不仅与整体违和,还成为室内外的冷桥,必须进行保温和美化处理。里里外外,这个部分施工进行了近三个月,现场负责人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协调。
教训:除非是有完整的室内外一体化施工单位,否则不要轻易调整气候边界。
本来是室内使用的防盗门,现在用在室外,门把手会很冷。得到郑磊的帮助,提供了定做胡桃木门把手的厂家。然而比来比去,漂亮的胡桃木把手与本地防盗门的锁位难以匹配,外地防盗门又不负责安装。只好自己动手来搞定这个。现场建筑师从网上订购了胡桃木,把原把手的连接件卸下来组合上去,做了个漂亮的木把手。门左侧立梃是钢结构,留了个方洞,嵌入亚克力壁灯,又买了块茶色亚克力作为雨棚,直接嵌入门框与封板之间狭窄的空隙。这样就有了个体面又不失手工特征的入口空间。
门厅左侧,通往小滑梯的台阶,在最初的设计中是一个榻榻米。既是通道的一部分,也可以用来休息。但什么都能做就经常什么都做不好。反复斟酌,保留了这个高度,但把它简化为最基本的地台,依然可以用来坐人,但不再暗示任何附加功能。我说,这个台阶必须结结实实,不能踩上去空空作响,工长自信地向我保证。做好之后,果然很踏实的脚感,刷了白色油漆,防止踩脏。这个台阶与白色的“山体”一起强调了塑性的实体感。
入户门旁边、衣帽柜对面,是拆除壁橱后出现的小走廊。墙壁带两个折角,被我保留下来,让它更加生动,却不是有意为之。这个的顶高甚至比天花板还高 30 厘米,可以做一个很大的吊柜。同事说,就不要封闭起来了,打开成为一个头顶的龛,会让空间更多层次。VR 里试了下,果然如此,而且意外地,提供了一个起居室回望的绝妙视角,配合衣帽柜的橘色墙面,让空间更显深远,可谓设计中的一个点睛之笔。
这个龛该刷成什么颜色?一直到施工临近,也还没有确定。助手在群里问我。当时正在开会,看不到图纸,大概凭经验决定三面刷成黑色,最靠内角部安装一盏射灯,照亮一个大大的艺术品。这件东西选来选去,怎么都不尽人意。有一天业主忽然把一张照片发在群里,龛内长出了一排高高低低的竹笋。原来是他们把以前收藏的一组白色弯曲的小瓶子放进去了。暗色背景下竟莫名合适,大出意料。有时候就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聊聊一些细节,关于餐桌、玻璃隔断,以及家具和饰品的选择。
起居室与餐厅之间,是木窗扇隔断墙。窗扇是双层玻璃的固定扇,中间预埋灯带。灯带只能溜边,点亮后窗体会四周发亮,中间暗淡。我跟业主说,除了过节或过生日,就不要点亮这扇灯窗了。不曾料想的是,双层磨砂玻璃形成了特殊的导光效果。特别是阳光明媚的下午,阳光从起居室大窗照射进来,透过玻璃隔扇,给餐厅造出一个明亮又柔和的角落。
美丽的胡桃木大餐桌是业主自己的选择。开始业主想要足够宽大,最好有 1.2 米宽。我带她到工作室,看我 1.2 米的办公桌,给她演示,坐在一侧的人需要站起身来,伸长手臂才可以够到餐桌对侧的菜。餐桌有餐桌的尺度,合适就好。
终于到了选小家具和饰品的阶段。其他还好,卧室的画着实让人大伤脑筋。设计师需对整体效果负责,业主此时已经开始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展开想象了。为了让业主选择真正的艺术品而不是复制画,我带着她去参观艺术家工作室。
第二天业主给我发来一段话:“特别感谢您给我们又是联系又是挑选,这个地方我还是希望能加入一些我们的理解和生活痕迹,因为这里不是纯粹的艺术,必须是和我们过往生活、兴趣爱好结合的艺术。您推荐的作品真的唤起我们以往在高山里游走的经历,非常有象征意义,但是呢,没有办法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且确实也是一笔开销。我再想想……”。想起加乌尔住宅墙上的杜波菲的画,感慨柯布的游说能力。
我回业主:“这件事我也许干涉过多了,我反思了下,还是你们俩来决定吧”。业主回我:“没事啦金老师,没有您把关我也是心里发虚”。为了顺利推进,我们使用了杀手锏,就是把房间轴测图喷绘在棉质的厚纸上,成为卧室的主景,解决了唯一性问题,又控制了开支。但是,依然是个折衷,我还是喜欢真正的艺术品进入居室。我跟业主说:我们的房子是独一无二的,那就需要真正的艺术品才能匹配。任何一个领域,严肃又执着地从事,都能技进于艺。想想小时候,哪里见过什么美术馆,我们的童年教育并不支持对艺术的理解和喜爱。好在孩子们都有更好的途径去看世界,希望他们未来能更加理解艺术的价值,更懂得如何让艺术走进生活,使生活也成为艺术。
头天工地还一片大乱,好像施工永远都不会结束似的,忽然工长就撤场了。看看哪里不如意,修修补补,一边添置家居用品,与业主一起畅想未来房子里的生活。还没收拾停当,业主就把朋友请到家里。
那是一个和煦的冬日午后,业主家的两个小女孩和朋友带来的两个小女孩年龄差不多大,在屋子里兴奋地绕圈,钻进每一个角落探索,在高高低低的空间里漫游,一刻都停不下来。小朋友把比萨饼的油直接抹在刚揭膜的沙发上,看得我心惊肉跳。不出所料,这个房子特别讨小孩子喜欢。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一波又一波的朋友开始前来暖房,把新家活生生变成一个聚会场所。而这里的确适合聚会。因为每个场景都是宜人尺度,很容易形成围合,非常聚气。我跟业主说,至少有五个场景适合聚谈:起居室、餐厅和岛台、门厅、小朋友房间,以及未来越来越美好的庭院。庭院里有两棵香椿,会带来很好的光线。每个空间其实都有向心性的暗示,让人不自觉地停留。在我看来,整体上流动性的循环路径,其难点也在于如何创造适合停驻的“可居”空间。这一点,我们实现得不错。
有一天业主很开心地对我说:没想到这么多人来我家参观啦!我对她说,一个有意思的空间可以引来多少人气,是你想象不到的。到时候不要嫌烦就好。
生活里需要这样小小的热闹,但最终还是要归于平静。平静的日子里,每天醒来,看看这里那里,这些认真调配的光线和精心呵护的场景,会不会让人心生感触呢?世间本没有常看常新的东西,房子本来就是给人住的,我跟业主说,胡桃木桌面很难养护,但也不必特别珍惜,成为东西的奴隶就不好了。爱惜但又不过度爱惜,对人对物都该如此。
业主搬进去之前,给大家留足了缓冲期,我们过去拍照采集资料,他们过去慢慢收拾搬家。有几个星期几乎天天去,尽管有 vr 加持,见到真的房子落成,光线变化带来微妙的感受,也是之前无法想象的。有一种贪心,希望抓住它每时每刻的样子。
好吧,该收收心了。一天晚上,决定不再折腾。关掉所有的灯,打开上悬窗,锁好大门。挥手告别,从此物归原主,再来就是客人。
撰文、摄影:金秋野
项目概况
项目团队:金秋野,高蕾蕾
刘力源,许曦幻,康艺欢
业主:张女士一家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1 年 1 月
建设时间:2021 年 3 月~2021 年 11 月
建筑面积:93.88 平方米
使用面积:94 平方米(改造后)
基础施工:雷金杰团队
定制家具:张圣朝团队
分析图:刘力源,赵卉文
往期回顾:
研究 | 《透明性》释读 01
研究 | 巴瓦建筑的空间复杂性:方向、归属和等级
研究 | 功能的终点是感官--从巴瓦自宅说起
研究 | 花园里的花园:杰弗里·巴瓦和他的“顺势设计”
研究 | 截取造化一爿山:阿道夫·路斯住宅设计的空间复杂性问题
研究|世人不识路易·康
研究 | 居住这件小事 The Small Thing Called “Dwelling”
作品 | 叠宅:高老师家 1#
作品 | 小大宅:李医生家
作品 | 棱镜宅:翟女士家
作品 | 树塔居·二年之后
作品 | 高低宅:高老师家 2#
项目 | 九间院宅 Z 女士家方案
项目 | 卍字寓所 出租屋改造方案
作品 | 小山宅 李先生家
安邸 AD|2021 尾声——建造仅 71 平方米京城“大山宅”|2022 年 1 月刊
作品 | 大山宅:张女士家
金秋野:无面时代,与公共生活的转场
无面时代 2:空间,病毒与信息
无面时代 3:虚拟全球化与地球 2.0
访谈 | 金秋野:家是最后的堡垒
访谈 | 金秋野 李涵:关于《楼房花朵》
访谈 | 凤凰卫视中文台 田川对话金秋野——人居的尺度
活动 | 回顾——《模山范水》沙龙六人谈:什么是当代的园林?
活动 | 沙龙回顾:蜗牛的家——极小化住宅研究
活动 | SSCAE 高峰论坛 金秋野:“顺势设计”——以园林为参照
访谈|与程君在崖餐厅
讲座 | 有方直播回放 北京房子 - 居室亦园林
建筑学报 | 黄露 金秋野 | 多层级的空间交响——坎达拉玛酒店与碧水酒店“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关系探究 | 2021 年 11 期
建筑学报 | 魏前程 金秋野 | 自成风景:巴瓦在碧水酒店中的结构策略与空间意图 | 2021 年 03 期
访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刊 | 苏志潜×金秋野:生长的德云居
译文| 我一个人的路斯 1
译文 | 与砖对话的人——路易斯·康传 11
【建筑师的 2020】刘阳:我希望建筑摊满场地
【建筑师的 2020】程艳春 疫情与乌托邦
【建筑师的 2020】范久江:“重要的是‘看见’”
【建筑师的 2020】成直:阳宅、阴宅、纸上的宅
【建筑师的 2020】李佳颖、冯昕:多点情感
【建筑师的 2020】李涵:离建筑忽远忽近
【建筑师的 2020】庄子玉:在体验中接近建筑
【建筑
师的 2020】梁琛:“在场与驻留”
【建筑师的 2020】王硕:“疾病让我们看到生活本身”
【建筑师的 2020】常可:“回到形式”
新著 | 中国内地首次!李涵金秋野著《楼房花朵》获德国十佳建筑图书奖
更多
往期回顾
......
编辑整理|
贾晋悦
高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