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Home / 家
足不出户如何去往山中漫步?我们在一间仅为 71 平方米的苏式住宅找到了答案。
建筑学者与评论家金秋野为这个来自 20 世纪 60 年代的房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先是一分为二成两座“山”,又引入东方“园林”概念,将空间谱成一首居住之诗。
他与工作室合伙人高蕾蕾从“园林”角度反观建筑设计,将尺度单元之间的关系视为核心,他们以家具化单元空间让家的布局“聚气”,又用温暖而包容的方式布光,屏障、隔墙、窗户、坡道,诗意的动线犹如山间环路,不大的空间却能赏林间山色。
不足一百平米北京小家
一分为二成两座“大山”
金秋野(左)与工作室合伙人高蕾蕾(右);
金秋野,著名学者、评论家,他走遍世界,寻找散布各处的建筑精华,通过一系列不一样的住宅设计,发掘隐藏在市井中的中国式住居理想;
高蕾蕾,是一名学过飞行器设计的建筑师,早年在全国航空锦标赛上拿过金牌,后经受过北美一流设计学院的历练,其建筑学结合了她对于科学与艺术的双重热爱;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是一个栖身于高校中的研究式设计团队,秉持着“居室亦园林”的设计理念,在最普通的城市套型中雕刻日常风景。
初见“大山宅”,第一印象是严丝合缝的理性。工整连贯的空间布局如同环环扣合的叙事逻辑,推开它的宅门、走进它,便是自无序庞杂的大环境回归令人身心放松的有序港湾。
然而,设计“大山宅”的建筑师金秋野却朴素又不失文艺地将它形容为“一首小诗”。
长按平面结构图进入空间
他说:“其实,我做出来的每一个‘小东西’都是一首写实小诗,关怀、呵护人们的私人空间,引起的共鸣都是和生活相关的。”
这正是金秋野的意图,他想做“第一人称的房子”。
在这些房子里,每个使用者的空间体验都被很好地照顾到,因而造就独特而无法替代的主观感受。
在设计之始,金秋野总是习惯从房主那里要来一份详细的日常状态梳理。
门厅一角,壁橱下方有一个适合稍坐的凹龛,挂钟来自 MUJI 无印良品,木凳来自三山一舍。
这次他对于“大山宅”主人的印象,是多年漂泊海外,数次搬家“断舍离”,不太重外物却注重生活本身的海归工程师夫妻,他们体谅建造过程中的难处,并给予建筑师最大自由去“折腾”。
两位理想房主唯一的确切要求,正是希望设计“不要太保守”,让他们的个人特质通过美好的空间形态生长出来。
于是,金秋野直截了当地在这间 20 世纪 60 年代的苏式老住宅内部,造起了两座昼夜分明的“山”。
客厅里的主光源由建筑师自己定制设计,蓝黑色 Alexander Calder 设计的动态雕塑来自纽约 MOMA,沙发来自造作 ZAOZUO,落地灯来自 MUJI 无印良品。
跟随午后游走的阳光在“山宅间”环绕片刻,理性的感觉竟于纯白空间中被消解了不少。说起原因,或许是四周向身体怀抱而来的体验很温暖,反而引发强烈的感性。
金秋野说:“很想保留客厅这种熹微,让白天也有微妙的光线。”找不到理想的照明方式,建筑师决定自己动手来设计,于是他还设计了书架上的灯具,可以同时向天花板和书架打光。
东侧“山谷”西侧“山峰”,层层叠置包裹居住空间。
沿着右侧门廊(图右)北行绕“山”一圈,最终会顺着趣味十足的坡道滑梯(图左)回到起始点;台灯来自 MUJI 无印良品。
说起来,山宅并非房子原本的模样,它本身是再普遍不过的端正、狭长格局,只是被建筑师一分为二,又通过制造屏障、隔墙,改变吊顶高度,增加推拉帘,在墙上开洞,在室内东西两侧清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意象。
客厅与餐厅,互为对方的“景”;各自空间里面发生的活动和光线条件相互流动,但又并不属于同一个空间,这样就有了层次感。
昼为东侧“山谷”,开敞的会客厅贯通了宽阔的厨房岛台,光线自由流动,主人的烹饪用餐习惯得以延续,在这里发生的各类活动亦不间断地回望、互视。
金秋野为这个区域设计柔和的全局光,他细心地记录下自己的构思:“用软膜天花投下无影灯般的平行光线,让这个区域成为一个发光的盒子。”
餐厅区域的餐桌来自 RIVA1920,卡座来自 ANREI,越南手工水杯来自美国中古店。
夜为西侧“山峰”,层层叠置的功能空间包裹着尺度恰到好处的多个卧室,而以门厅为起始点的一整圈动线勾勒出漫步其中的“山间环路”:一路向北,拾级而上,穿过卧室、儿童房形成的“山洞”,最终顺着坡道滑梯朝南滑下,回到起始。
在不到百平方米的家中,十足的趣味与诗意却因空间内部可漫游、可赏玩的“园林感”而自然流露。
金秋野还在“流水账”里记录:屋子里出现很多开孔,不同的“孔窍”间可以对望,彼此充当对方的“景”,花瓶来自三山一舍。
但是,主动追求园林性并非金秋野的诉求。
“我的项目是功能的结果,但自然而然地带上某种园林特征是我所在意的。”他如此说。
“谈园林不一定要附体‘春花秋月’。在我的理解中,园林就是面对茫茫场地进行空间切割,切到一个让人‘近体可感,不会觉得荒疏、空旷、有危机感的尺度’。实际上,园林是借用自然信息,再将其柔顺地过渡为人文空间。”他继续解释道。
山宅栖居内有乾坤
山环水抱藏风聚气
北侧开的一个洞口,能让一束光落在楼梯上,空间中贯穿着水培插花,让住宅生机勃勃。
从一开始,设计师就认为要从园林的角度反观房子的建筑设计,于是尺度单元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了核心问题,不同场景之间相互关照,造就高下狭阔,都取决于三维空间的参数。
在金秋野看来,太依赖从二维平面笔直向三维“拉出墙来”的设计手法,很可能造成从一个空间单线向另一个空间贴墙前进、迷宫移动式的“降维”体验。
儿童房,架高的上方是两个孩子的小床,被周围六扇窗户和开孔照亮;Sigvard Bernadotte 设计的陶瓷壁灯是品牌 Ifö,来自海淘 Vintage 买手店;花瓶来自 Georg Jensen 乔治杰生;椅子是包豪斯风格先驱设计师 Marcel Breuer 设计的 S32 悬臂椅。
儿童房的书桌。向左滑动盘“山”而上,进入儿童房所形成的“山洞”,金秋野如此记录:“孩子小的时候大人可以陪睡。建好后一看,那里足能睡下十个孩子。”足够宽大的书桌为小朋友未来做功课留出了位置,现下孩子还小,也可以把它当成爬上爬下的玩具。设计师认为,“大山宅”的空间尺度就是聚气的,家具化的单元空间正好缩小到裹住一个必要功能,也正正适配“家”,这样需要与心贴近、日夜相处的地方。
儿童房的六扇窗户与开口之间形成有趣的互视关系。你可以看到,客厅有沙发、台灯、对位座椅,以及投影的一面白墙就已经足够,距离也恰到好处,刚好能够使五六个人围成一圈谈话。而房主夫妻的主卧室,也正好是一张双人床的大小,家具房间化,床即为房间。
房主夫妻的主卧室,刚好是一张双人床的大小,家具房间化,床即为房间;房间里挂着的画,就是“大山宅”轴测图不同角度的拼贴画,壁灯来自 Dijkstra。卧室既是房间,又如一个使用功能集中、生活场景方位确定的亲密“炕间”。织茧一般的温暖空间守护每个人的内心自由,同时,也被人用充盈、丰富而真实的日常活动去“抚摸”。身居于大隐于市的“山宅”,不必去往林泉野径,或许也能找寻到闲逸潇洒的山居生活。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在家亦能山中漫步,
你期待生活在这样的空间吗?
留言和我们聊一聊!
以上内容来自《安邸 AD》2022 年 1 月刊
摄影|Boris Shiu
撰文|王雪、Minty Tsui
造型|远方
花艺设计|半日青山
编辑|Yang.S 宋杨、Luner
视觉设计| Mok Mo
高开高走 13 年,Laura Gonzalez 为定制家具铸造“古典灵魂”
去云南沙溪的山间湖边,与白族村落比邻而居
横扫 16 座格莱美奖杯,Alicia Keys 夫妇以亿万美金打造悬崖边的超级豪宅
往期回顾:
研究 | 《透明性》释读 01
研究 | 巴瓦建筑的空间复杂性:方向、归属和等级
研究 | 功能的终点是感官--从巴瓦自宅说起
研究 | 花园里的花园:杰弗里·巴瓦和他的“顺势设计”
研究 | 截取造化一爿山:阿道夫·路斯住宅设计的空间复杂性问题
研究|世人不识路易·康
研究 | 居住这件小事 The Small Thing Called “Dwelling”
作品 | 叠宅:高老师家 1#
作品 | 小大宅:李医生家
作品 | 棱镜宅:翟女士家
作品 | 树塔居·二年之后
作品 | 高低宅:高老师家 2#
项目 | 九间院宅 Z 女士家方案
项目 | 卍字寓所 出租屋改造方案
作品 | 小山宅 李先生家
金秋野:无面时代,与公共生活的转场
无面时代 2:空间,病毒与信息
无面时代 3:虚拟全球化与地球 2.0
访谈 | 金秋野:家是最后的堡垒
访谈 | 金秋野 李涵:关于《楼房花朵》
访谈 | 凤凰卫视中文台 田川对话金秋野——人居的尺度
活动 | 回顾——《模山范水》沙龙六人谈:什么是当代的园林?
活动 | 沙龙回顾:蜗牛的家——极小化住宅研究
活动 | SSCAE 高峰论坛 金秋野:“顺势设计”——以园林为参照
访谈|与程君在崖餐厅
讲座 | 有方直播回放 北京房子 - 居室亦园林
建筑学报 | 黄露 金秋野 | 多层级的空间交响——坎达拉玛酒店与碧水酒店“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关系探究 | 2021 年 11 期
建筑学报 | 魏前程 金秋野 | 自成风景:巴瓦在碧水酒店中的结构策略与空间意图 | 2021 年 03 期
译文| 我一个人的路斯 1
译文 | 与砖对话的人——路易斯·康传 11
【建筑师的 2020】刘阳:我希望建筑摊满场地
【建筑师的 2020】程艳春 疫情与乌托邦
【建筑师的 2020】范久江:“重要的是‘看见’”
【建筑师的 2020】成直:阳宅、阴宅、纸上的宅
【建筑师的 2020】李佳颖、冯昕:多点情感
【建筑师的 2020】李涵:离建筑忽远忽近
【建筑师的 2020】庄子玉:在体验中接近建筑
【建筑
师的 2020】梁琛:“在场与驻留”
【建筑师的 2020】王硕:“疾病让我们看到生活本身”
【建筑师的 2020】常可:“回到形式”
新著 | 中国内地首次!李涵金秋野著《楼房花朵》获德国十佳建筑图书奖
更多
往期回顾
......
编辑整理| 张诚 高凤仪 贾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