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1
929年,四川德阳广汉月亮湾。
农民燕道诚在自家门口清淘水沟时,无意间挖出了一个堆满玉石器的坑。
这让三星堆“宝物初显”,也“叩响”了一个失落古国的门扉。
▲燕道诚一家合影
1934年,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的葛维汉组织考古队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发掘,共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600多件文物。
▲葛维汉等当年在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图
1986年,随着两个祭祀坑的突然现世,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相继出土,轰动海内外。这就是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
考古发现
之一”的三星堆遗址的大致考古发现过程。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图
1997年10月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正式开放,其中陈列展示的就是这些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
2020年上半年,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展陈照明完成了提升改造,本文介绍的就是三星堆博物馆展陈照明提升改造的照明概念、实现方案和表现手法等。
张爱萍将军为三星堆的题词:“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睡”是指三星堆遗址埋藏土下几千年,历经沧桑,不为世人所知的历史;
“醒”是指遗址被发现后,经过多次的考古发掘,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被徐徐揭开的过程。
展陈照明设计的主题
。
既呈现展品与空间的神秘感,又保持展品观众交流的主动性。“神秘感”
意味着要保持用光上的理性与克制,并且取决于对光的照射角度和照射范围的精准控制,而“主动性”就需要对照度和对比度进行反复精细的调校。二者的结合和统一是实现照明概念的关键所在。
——卢峥
01
-
三星伴月
序厅中呈现展览名称和前言的版面,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符合主题鲜明的要求。
根据青铜眼形器设计的
“三星堆之眼”,“眼”中的视频播放的两个祭祀坑被发掘时的盛况。
周边版面的照明除了要表达版面内容外,还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出中间装置和版面间的空间距离,二是通过版面反射到地面的光为展厅提供环境照明。
02
-
化土成器
第一单元展示的三星堆的典型陶器,每一个展品都被努力做到闪亮示人,而因为第一个空间是狭长形的,宽度有限,所以周边版面的光都被“熨”在了墙上,兼做展柜的背景用,起到环境照明的作用,衬托展品。
进入第二空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象牙展柜,明暗对比强烈的重点照明手法使展品被突出的同时也起到了在心理上间隔空间的作用。
在这个空间里展陈设计师在陈列方法上进行了创新,他运用小展岛的方式,将陶器呈阶梯状的放置,分前后排来展示,新颖别致,颇有创意,为展品平添了很多观赏性。在展陈设计师搭建好的舞台上,运用舞台照明的手法,让展品成为被聚焦的演员,一场精心组织的文物汇演就在这里大登场了。
03
-
以玉通神
第二单元展示的是三星堆的玉器,玉器的表面既不像金器那样有高反射率,也不似陶器那样不反光,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因此精心调光就变得尤其重要。而中间的几个玉石原料的展品,正好可以被聚光灯照亮以后,利用漫反射的光补充展厅里的基础照明。
04
-
烈火熔金
第三单元展示是冶炼出的文物展品,包括青铜器、金器和铜器等,其中对金杖的照明要求是既要表现出金子的质感,又不能有太明显的眩光,做到内敛而深沉。而青铜大立人像是通高达到260.8厘米,整体被均匀照亮,衣服上的纹饰清晰可见,并且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眩光的干扰,使得观展舒适度很高。
05
-
通天神树
第四单元展示是青铜神树,青铜神树是
古蜀文明
的代表,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第四单元中央展示的那棵修复完整的一号神树高达396厘米,枝头有果实、花蕾和小鸟等。考虑到青铜树枝中间有缝隙,灯具的照射角度都经过了精心调整,原则就是对着树枝照射,尽量避免透过树枝投射到观众视线范围内的眩光。
ANALYSIS
设计解析
项目名称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展陈设计与施工:北京惊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与调试:艺利德照明工程设计(成都)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技术与调试总监:卢峥
照明设计与调试:余游浦 李航宇
照明设计与调试后勤支持:杜静思
照明调试协力:羊绍青 羊绍叶
文字/图片:卢峥
图片调整编辑/排版:YAANK
DESIGNER
设计师介绍
声明
未经YAANK书面同意,对发布的信息中YAANK拥有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鉴于所发布的信息中可能有部分内容并非来源于YAANK,YAANK不对该部分内容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性的保证和/或承诺.
R E V I E W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