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

2022/04/27 19:15:21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Presented by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
N e w T o o l
主讲人:杨恒源、王睿东
主持人:王瑶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5
三土:
首先介绍一下本次分享会的主题和主讲人,今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发给了来自布基纳法索的建筑师弗朗西斯·凯雷,凯雷是将生发于甘多的建筑实践和理论以及建造过程中的勇气和热情带到了世界范围的非洲裔建筑师,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今天的讲座由主讲人杨恒源和对谈嘉宾王睿东,为大家带来在校期间与凯雷一起学习工作旅行的经历和感悟。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目前在美国工作的杨恒源,杨恒源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硕连读后,在耶鲁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王睿东目前在德国工作,国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今天很期待二位的分享,下面我们就把时间交给杨恒源。
杨恒源:大家好,我是杨恒源,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分享我在耶鲁期间参加 Francis 的 Advanced Studio,以及前往非洲加纳考察的经历,弗朗西斯·凯雷作为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非洲建筑师,其实在此之前并不为大众所知,获奖之后其实在国内,对他的了解也都是比较单一的,所以我希望今天通过我的分享,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不太官方的视角,来看待这位新晋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9
New tool 就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不再关注那些熟悉的城市,或者我们已经熟知的大陆,而是遥远的非洲。Francis 希望能够打破我们此前对建筑学任何习以为常的认知和观念,以非洲城市化作为背景,重新审视城市建筑和人、材料和做法,探索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来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
非洲大陆一直是遥远而神秘的存在,这里曾经长时间作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被动的接收这个来自外来的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在后殖民时代,非洲很多国家都在进行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大家可以看到这张,这是从 2000 年到 2013 年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吉的扩张速度,在城市的边界地带形成了很多 informal settlements。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2
© 杨恒源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4
人口的大量涌入给基础设施本就落后的城市造成了诸多问题,比如能源短缺、食物污染、疾病流行,以及还有非洲十分普遍的贫民窟问题。
据统计,目前在非洲有将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贫民窟,而到了 2050 年,非洲大陆的城市人口将由现在的 4 亿增长到惊人的 12 亿。而这个紧迫的问题经常被排除在和建筑学议题之外,就仿佛非洲就等同于落后的代名词,没有人关心那里到底发生着什么,生活未来会是怎样。
除此之外,非洲国家在后殖民时代也一直在寻找着 Identity,但是代表着最高追求的现代化大厦确实来自对西方地标建筑的拙劣模仿,这些尺度夸张的模仿物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非洲或者说世界上不发达地区的未来将会是怎么样的,人们将如何生活,这些都是 Francis 在 studio 中反复抛出的问题,也是这个 studio 宏观的背景。
Francis 在 studio 并没有拘泥于宏观的设想,他说那都是政治家的工作,他所关注的是一些微观的世界,是真实的人,真实的材料。
对于 New tool,我自己的理解这是将我们学习到的现代学知识、技术与非洲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所诞生的产物,用来解决当地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与 Francis 本人的设计理念其实十分相似的,可以成为一种我们来理解 Francis 作品的视角。
Francis 本人在德国接受了建筑学教育,这背后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待会可以由睿东同学来为我们介绍。
Francis 拥有完备的现代建筑学建造知识和批判性思维,不同于很多欧美精英阶层所了解的那样,他们认为对落后地区的支援是过于美好的。然而他的成长经历让他的建筑更切合于实际的需求,在众多演讲中,他也多次强调人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22
这张图所展现的就是 Francis 家乡——甘多,也是 Francis 从小生活的聚落。即便是离开祖国独自在德国留学期间,Francis 也并未忘记自己的家乡,当他还在柏林工业大学读书时,他就回到家乡用自己学的知识建造了这座造价 45000 美元,简单而动人的小学——甘多小学。我认为这是一座原型式的建筑,它所在的严苛的环境决定了它没有一丝资源的浪费。它也是一座可以持续的建筑,主体的粘土就在工地不远处 300 米外就地取材。这所小学至今仍然健康的投入使用。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24
下图左侧是当时非洲一些乡村小学的样子,被拍到室内非常的昏暗,而且密不透风,可以想象在里面学习是多么的艰难煎熬;而右侧这是甘多小学的室内,混凝土的结构梁使得它能够竖向的开窗,把大量的光引进室内,墙体外部的这种扶臂结构(Buttress)也是保证这个建筑竖向墙体的稳定。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26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27
这张剖面图就是一个建筑回应气候最好的解释,出挑的架空铁皮屋顶不仅能够为建筑室内提供阴影,还在受热之后加热上、下层屋顶夹层的空气,从而形成气压差,也就为室内创造了风。这是基于一个物理学知识——文丘里管。
选择轻质屋顶结构,除了为创造气压差外,还是基于非洲当地干旱少雨的环境考虑,所以屋顶除了自重之外,几乎不用考虑任何荷载,而且当气流通过上下屋顶的夹层的时候,风带来了拉力,所以屋顶的钢筋结构就可以做得很轻,而且里面其实处于受拉状态,也符合钢筋的这个特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也是我认为建筑最纯粹的样子,是建筑与自然条件协商的结果。它是一个很简单,但是有力的回应,就像是一个 new tool 改变了当地人。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30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31
© 杨恒源
除了这个新颖的屋顶以外,Francis 还改良了当地传统的粘土砖,通过实验加入了草筋、水泥等,制成了这种挤压黏土砖,不仅增强了稳定性,还改良了防水性。另外,Francis 在作品中还特别强调参与,这也源自于他所生活的聚落,一个聚落就是一个家,每当有新的家庭成员聚落就会成长,所以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份子。
更重要的是甘多小学为当地带来了切实的改变。在这之后,Francis 和他的基金会有涉及的中学、社区中学、女子学校以及为当地乃至周围村庄的孩子们创造了读书的条件,他在用他实际的行动告诉我们,建筑可能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却有能力改变我周围的事。
在简单介绍了 Francis 作品之后,就继续说回我们的 studio trip。这是临行前的一个小插曲。本来我们已经预定好了,要前往 Francis 的家乡,但是在我们去办签证的时候,那里正好发生了 2019 年的国内军事武装冲突,而且可以看到东南部的战势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要去的甘多,在它的不远处属于危险区,因此我们不得已只能改变目的地,前往位于布基纳法索南边的加纳。在出行前,我们不仅需要办理签证,还需要做好严格的防疫准备。我记得我打了包括黄热、疟疾,还有各种疫苗,大概一个多月时间做准备,终于我们可以出发了,之后我们便就踏上了前往非洲的加纳首都阿克拉 studio trip。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36
© 杨恒源
非洲加纳就位于西非,在布基纳法索的南侧。它属于西非国家中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它的一个特点是拥有将近 500 公里的海岸线。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39
这个是加纳首都阿克拉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一些地点。
© 杨恒源
它曾经长时间的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在当地也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殖民地建筑,比如说像这个詹姆斯敦中央邮局以及独立之后新建的自由广场。同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加纳也经历着粗放的城市化建设,在过去 20 年间有了巨大的扩张,外加大量人口的涌入,这也就在城市的周围形成了很多的 informal settlements,也就是临时保护区。
下图是它的老城区,这就是它向外扩张是所形成的,尤其是在城市西侧,而这张图所展现就是棚户区的分布,以及它的贫穷指数。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44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45
© 杨恒源
可以看到相关的 informal settlement 其实就是我们考察时候的一个重点。在这是在当地的 informal settlement,可以看到它是蔓延了很远很大的区域。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48
© 杨恒源
在街道内可以看到大多数建筑都是用十分廉价的材料建成的一层的铁皮房屋。这里人口密度很高,每家每户的住房都十分狭小,像小孩、家畜的就都在街头。我们关注到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在街头修建到一半未完成的建筑随处可见,这些照片都是在车上所拍摄到的,这些房子修建到一半就停止了,占用了本就稀缺的城市用地,这也成为了我之后 studio 研究的一个城市问题。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51
© 杨恒源
另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街道。因为每家每户的房子都十分狭小,所以街道等公共空间就成为了私有空间的一个延续,也是一个很独特的风景线。在街道上可以看到人们在做饭,也可以看到小朋友在玩耍,甚至可以看到各种家畜在街道上走动。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当时我们在中午,在街道上人们刚搭建了一个棚子,正在举办一个拳击会,还可以看到各种这样的小帐篷,凡是创造出一个避光的场所,就会有人在这里聚集。而到了下午,看到拳击赛已经结束了,这里又变成了一个婚礼的现场,小棚子就摇身一变扩张了三倍,这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街道其实是整个社区附近的一个共享,也是充满活力的。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54
© 杨恒源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56
© 杨恒源
接下来我要简单讲一下我们去往贫民窟的经历。这里就不像刚才的 informal settlement 那样有活力的样子,这里就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而且我现在回忆起来这里是很紧张很可怕的一个世界。
它是建在一个垃圾山上的一个贫民窟,当时我们到了之后,其实一直都没有下去。Francis 先不让我们下大巴车,他先跟着当地的导游一起下车跟那里住着的人们去协商,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我们才得以下车。据说是他提前先去找当地人交了保护费,而且在考察的过程中时刻叮嘱我们走在一起,不要用照相机来拍照,随行的当地贫民窟里的人手里甚至都拿着砍刀。
这是我当时拿手机拍的一些照片,牛羊就在垃圾堆里,漫天都是这种垃圾焚烧的味道,有工业味道的浓烟,可以看到远处其实是由轮胎和废旧的垃圾所做成的这样像一个图腾的构件,非常的震撼。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61
© 杨恒源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63
© 杨恒源
这是跟大部队一起在垃圾堆中开辟的一条线路,这张图也特别有趣,这是我们的助教阿波尔特,他被当地贫民窟里的导游拉着来合影,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66
© 杨恒源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68
© 杨恒源
这个贫民窟,它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社会分层,包括帮派,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从这些垃圾堆里,挑拣可以回收的材料,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到集市。疾病、营养不良和污染,都是这个贫民窟里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而这里大多数人都活不到 50 岁,这是一个非常残酷、我们想象不到的但就是真实的世界。
除了贫民窟的实地考察,我还想给大家分享两个印象深刻的热带现代主义(tropical modernism)时期的建筑。
第一个就是 Nkrumah Residential Tower。这是在上世纪 60 年代左右,加纳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时期,由来自新西兰的建筑师 Kenneth Scott 设计的。你可以看到它和当时 Tropical modernism 时期的很多建筑很像,它都有很大的挑檐,混凝土的结构,这种非常粗犷的结构,底层架空,挑檐和格栅不仅可以创造阴影,还能够使空气流通。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73
© 杨恒源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75
© 杨恒源
另一个是 Harry Weese 设计的 Former US Embassy 美国大使馆。这个建筑我个人十分喜欢,它就非常的优雅,而且也是建筑适应气候的一个很好的典型。这张图可以看到它的剖面其实就是对于气候的回应,内部的水面和内廊能够创造空气流通,而且二层室内也能够带来空气流通。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78
© 杨恒源
我们当时去考察的时候内院被封起来了,下图是网上的照片,投入使用的时候,可以想象到这个环境还是会非常舒适的。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81
© 杨恒源
所以以上两座建筑都是西方现代建筑语言与本土环境相适应的代表。经过了在 studio trip 的考察,我觉得我是真实的感受到当地的严苛的生存条件以及严峻的城市问题。虽然在此之前就知道非洲城市所面临的贫穷,包括这种城市问题,但当亲眼看过问过,你尝过这种味道的时候感受会截然不同的。我也认识到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建筑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美的概念,或者是一个空想,它需要的是一个实际新的物种。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些随行的有一些有趣的时刻,因为通过了这个 Studio trip 让我有机会认识了 Francis,他是一个我认为非常真诚非常幽默,有能量和感染力的一个人,跟谁都能打成一片,跟集市上的小贩也可以讨价还价,和导游也能谈笑风生。当我们大巴车陷进泥地里的时候,他带领着我们一起来推车,我们在考察的时候也见到了真正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看到了这个巨大的白蚁聚落。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85
© 杨恒源
我们还一起尝试了当地原生态的柠檬汁,用手来挤压来喝的。Francis 也会来帮助我们,他在旅途中也会随处停下来给我们来介绍建筑的构造,还有包括这里的历史,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整个的背景。我的印象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说:“Good architects learn, and best architects steal.” 我觉得他本人也是这样,从他的过往经历,从自然环境以及这种 informal settlement,也“偷”了很多智慧应用到他的设计,最后这是在 keep post 的时候,在一个由竹子搭的大棚下,我们 studio 进入了尾声。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88
© 杨恒源
接下来我想简单介绍一下,这次 studio 的作业,它的主题叫做 Urban Oasis。它是基于在阿克拉当地的调研,我调研的时候发现当地普遍的这种 abandoned structure(废弃的结构),对此我进行了很多的记录。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91
© 杨恒源
除此之外,Informal settlement 还普遍存在着饮用水污染,蔬菜水果污染等问题。当我们看阿克拉当地的 Informal settlement 分布图,我选取了它的中心区域,棚户区最为密集的 Nima district 作为调研对象。对于一片区域的 abandoned structure 做了一个记录,从图中可以看到在短短的这一街道里,沿街就有 20 多座废弃的建筑结构,除此之外,还有像水资源污染的问题。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94
© 杨恒源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96
© 杨恒源
接下来我选取了其中的一座 abandoned structure 作为一个示范改造,希望能够引入新的 program 来改造,让它不仅仅是一个废弃的城市空间,而希望能够纳入这种街道活力的一份子来补充这个城市公共环境空间。
一个灵感就是来自于建筑修建时候的脚手架,它其实在建造过程中定义了这个建筑的外边界,当时我的一个想法是由于现在的建筑是一个暴露的结构,那么能够重新定义它的边界,同时引入新的功能来补充它公共功能的缺失,并且引入一个新的 program。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00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01
© 杨恒源
因为城市地表存在着大量的污染,我想是不是可以将蔬果种植与污染街道分开,利用回收的干净雨水,将这个原有的暴露结构改造为一个城市农场。虽然城市农场的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新鲜,大部分都在西方发达的城市。它节省了城市的用地,但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作为保障,如果在阿克拉街头照搬这种工业化的城市农场,就技术而言,不论是可行性还是后期维护,其实都是不现实的。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04
© 杨恒源
而我在调研时看到这样一个在园艺展会上的案例,它是用竹子作为水培管来种植蔬菜,我认为其实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而且加纳南部其实是盛产竹子的,竹子是当地的一个经常使用的材料,我就在想用竹子给原有的这种暴露的结构外增加一个用竹子构成的有一个新的边界,包括一个新的屋顶来回收雨水,以及新的一个 product 来种植蔬菜。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07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08
© 杨恒源
下图是一个 1:20 的模型,它所展现的就是新旧结合的关系。新的 envelope 由一个能够回收雨水新的屋顶和用于种植的新表皮所组成,每层都有排水沟,能最大程度上接收雨水,把它引向遍布在建筑周围的竹制的种植管来种植蔬菜。而这些种植管则是提供了一个新的立面,间隔室内与外部环境。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11
© 杨恒源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13
© 杨恒源
下图是首层平面,它其实是一些更公共的功能,包括集市,包括雨水储存,为社区提供更干净的场所。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16
© 杨恒源
这是它从外部看的样子,表面是用于雨水收集的 fabric structure。它的形式还呼应了最开始灵感的来源,也就是脚手架,也暗示着一种临时性未完成的状态。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19
© 杨恒源
这个是新的种植立面,里面有足够的间隙,人们可以在这里走动。顶层的屋顶,也可以收集雨水,还可以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它从这种拥挤和危险街道抽离提供一个 peaceful 的休息环境。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22
© 杨恒源
下图是街道的剖面,希望能够将这个建筑原有的结构利用起来,作为一个 new tool,把这样一个城市问题转化为一个生产性的城市绿洲。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25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26
© 杨恒源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Francis 十分强调手工模型,以及这种试验性。左图是一个 1:10 外部结构的结点模型,右图是 1:2 新建屋顶结构的节点。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29
© 杨恒源
这是在最终汇报时的模型,当时还有一个 1:1 用纸管做的模型。我甚至还买了新鲜生菜以完整展现。最终汇报时,老师们也对于设计提出了一些认可,以及改进的意见。
图中一位来自非洲的建筑师,他的评价是认为这个提案不是一种施舍和赠与,也没有先入为主的一些想法,它是基于调研提供一个有尊严的帮助。我认为这也是我这次设计的初衷。
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从一些微小的地方入手,最后再回到这张 Francis 在每次演讲时都会使用的照片,他带领着当地的工人站在这样一个弧形结构的上面来向当地的人们展现屋顶:这是能够立住的。他当时就在跟我们调侃说,与当地那些并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最简单的沟通就是把东西做出来展现给他们看,Because it’s easier to see a structure than its consequences。我认为这也是 Francis 带给我印象最深或者帮助最大的东西,就是勇敢真诚直面去做。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34
最后我想用 Francis 经常会提到的面包树作为结语,他跟我们讲过面包树的故事,他认为这是大自然的一个恩赐。一颗猴面包树,它的果实可以供人食用,而且它是大自然的一个天然储水罐,它树干里的水可以养活一个家族一年的用水需求。整棵大树,没有一丝的多余和浪费,那就像是 Francis 的建筑一样简单而节制。
我认为 Francis 的建筑是关乎生存,而且也关乎生存的愉悦,它所展现出来的是建筑最纯粹的样子。越是在这种极端复杂的环境下,建筑师能够做的工作其实是越有限。相比于宏大的大规模改变,从微小的点着手慢慢带来改变,就像是 Francis 的小学,因为它的存在为后续的一系列改变带来了良性的循环。
我们都知道建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它也真的有能力影响每一个个体身边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39
© 杨恒源
三土:感谢恒源给我们带来的分享,我个人从 Francis 的作品中的感受也是像恒源刚才在结尾处提到的,就是不多不少刚刚好,以最质朴的方式解决人们现实需求。我们也感受到在一个非标环境中,看见了一栋建筑它不再是环境的累赘,他共同参与到自然环境的积极循环中。Francis 的想法大多生发于我们所不熟悉的,相对来说未经过发展的环境中,而我们在座的很多人生活和学习都发生在都市中,我们现在也正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城市问题。接下来有请王睿东给我们带来她的分享。
王睿东:那么我现在开始介绍一下我的毕设,首先也特别感谢恒源同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之前从来没有到过非洲,也没有看到过这些建筑,和恒源同学比较相似的是,就是我们在毕设过程中同样有一些小插曲,因为 Francis 本身他专注于非洲的一些地域。本来毕设也是会在他的家乡,但是 2020 年 4 月就差不多是欧洲刚开始疫情,开始 lock down,我们的设计就变成了在慕尼黑本地,也没有 studio trip,所以我就想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毕设项目,希望大家可以作为对欧洲地域的一个补充。
Studio 的主题是 other city,什么是 other city 呢?现在大城市其实很多地方都缺乏住宅,我想北京上海如此欧洲美国应该也是如此。年轻人来到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打拼,但是他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住宅,当然城市本身边界也在扩张,它扩张之后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而且扩张之后它的区域可能会离市中心比较远。我们 studio 的想法是不去做新的,而是去利用它原有的 infrastructure。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44
© 王睿东
在城市之中有很多本来的基础设施,但是它后来可能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被废弃了,一方面它承载了城市的记忆,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占据了很多城市的空间。我们的策略就是通过把这个地块给它激活,给它植入新的功能,让它重新纳入到这个城市的环境中去。
我们的基地就是在慕尼黑,大家可以看到图中虚线位置是我们的基地地块,这里是一个残留的站台,有两条条带就是废弃的铁轨,在城市黑白地图中就可以看到唯一现存的建筑结构就是站台。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48
© 王睿东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50
© 王睿东
接下来我会展示一些基地图片。像在 1972 年举办奥运会的时候,这个站台还在使用中,它作为一个终点站,迎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运动员。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53
© 王睿东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55
© 王睿东
这里这是从站台向外看,下一张图可以看到,这是从轨道看向站台,是两个方向。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58
© 王睿东
现在的基地是完全被废弃的,大家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涂鸦,有很多的杂草树木。这里是从这个站台往里走,它会有一个混凝土的柱廊,感觉是非常粗犷的那种工业的风格。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61
© 王睿东
这里是我们在黑白地图中看到的残留的站台,它现在也只有结构,之前原来的建筑已经被拆除了。
在进行基地调研的时候,看到很多自己组乐队的人或者滑滑板的人,他们会来到这里会来打架子鼓或者是弹吉他,这也是我后来设计中的一个灵感。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65
© 王睿东
这张图是我站在站台,向轨道方向看去,可以看到这是废弃的铁轨,远处有一栋高楼。
再回到我们的概念,什么是 other city?如果谈 other city 那首先先讲一下什么是 normal city?一个普通的城市,在二战之后很多方盒子被快速的建造,它非常的廉价,而且非常的快速有效,但是现在其实不需要这样的建筑,我觉得在 other city 它应该是更有趣一些。
另一个就是人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 other city 中人应该不再是一个这种孤立的个体,如果建筑它本身作为一个容器,去激活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想法。
回到设计层面,我的手法就是在首层注入一些商业功能,比如说从站台下来是一个饭店,会有一些艺术家工作室,往上一层是解决住宅问题,黄色部分是给年轻学生的,再往上是一些给年轻家庭的小的 apartment。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71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72
© 王睿东
为什么建筑会是这样一个走势,原因是人站在站台看看远处的一个高楼,如果我的建筑它作为一个视线上的过渡,让人自然而然的连接到高楼去,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之后我对建筑进行了切角,避免 Introspection,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对视,当然主题就是要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就是黄色的部分。
回到平面上来看,铁轨它本身是交通体系的一部分,现在被废弃了,经过重新设计,它是不是又可以作为交通体系的一部分,真正的被激活、被使用,所以我把这边的铁轨做成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这里是之前展示的混凝土柱廊,我把混凝土柱廊也做了一个延伸:一排混凝土柱列。通过这一条过渡空间,成为一个周边和建筑的过渡。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76
© 王睿东
从平面来看,从平台过来,有一个餐厅。我会给大家展示一张小场景。我从 Francis 身上学到的,就是要切身地去体会建筑被建成之后,人们是怎么去使用,也尝试了这个方法去展示。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79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80
© 王睿东
这里的场景人从站台下来之后,他可能比较累,可以在这边买一点咖啡,或者是买点面包在这里休息,沿着过渡空间大家可以去看展,旁边是经过改造后由铁轨变成的自行车道。
整个建筑大概是以(上图)这样为一个单元,两边有不同的功能,中间是作为住宅的入口,中间两侧是艺术家工作室,入口旁边一部分则是一个小画廊。因此行人在路边走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商业空间和画廊。入口后面是艺术家的一个 loft。
接下来是给学生公寓的平面,这层平面我个人觉得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在竖向上跟原来基地是处于同一个高度,我就想如何制造一个联系。之前在场地图片看到的乐队排练的图也给了我一些灵感,所以我在这边做了一个比较大的露台,希望可以跟站台产生一些联系,不是实际上的联系,是视线上的联系。因为这样大家在休息的时候就可以坐在这里,看一些站台上的演出。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85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86
© 王睿东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功能,因为基地东侧是连接的主道,所以把一些动态的功能放在了这边,像公共厨房、公共区域,住宅都是在比较安静的西侧。二层就是给年轻家庭的住宅,它由几个模块构成。在建筑之间连接的是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的区域里如何促进大家沟通?那就像之前恒源讲的人也是非常重要,建筑师他是一个沟通的媒介,假如业主是一个建筑师,建筑师自己可能会经常讨论一些空间质量的好坏,但是对于外人来说它只是一个功能,因为我要吃饭,所以我去餐馆,如果不同专业的人有共同讨论的机会,会不会有更好的帮助,或者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小朋友过生日,大家一起来促进交流,给大家互相交流的可能性,这些是我在设计中想做的事情。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89
© 王睿东
接下来我想介绍建筑的结构,在首层我延续了混凝土的设计,因为首层它本身原有的地块就非常的工业感。上层做的木质混凝土模块,我觉得木头是一个趋势,因为混凝土毕竟是人为的,但是木头它原本就属于这个世界。
下图是学生公寓的 4 个模块。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93
© 王睿东
红色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比较大的模块,其他每个住宅都是一个小的模块。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是双层墙,它像一个集装箱一样,整个建筑板都架好了之后,把模块放上去,所以其实每个建筑它其实都是有双层墙。
下图就是红色空间的小场景,大家可以在一起做饭,可以一起站在露台上干点什么。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197
© 王睿东
下图是上层的给家庭的小型住宅,它们也是预制模木结构模块。由于临街比较吵,我设计了一个小的走廊来隔音,底层是混凝土结构,上层是木质结构,而且木结构如果要落地,也需要架在一个比较结实的结构上,比如混凝土。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200
© 王睿东
除了首层是混凝土之外,作为结构支撑的交通盒也是混凝土。
下图是一些模型照片,可以看到东侧是公园,沿着楼梯下去,顺着被改造的轨道沿着街走,上部就是我的建筑。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204
非洲大陆的建筑探险家丨加纳丨Francis-205
© 王睿东
设计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比较遗憾的是由于疫情的影响,没有机会跟着 Francis 去非洲去亲历。调研前期基本上是自己在家,大家线上交流沟通,最后的两个月给毕业生开了一个工作室让大家可以去做模型,算是别样的疫情毕设体验吧。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