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项目位于长江上游第一大岛——重庆市广阳岛的西岛头,西临铜锣峡,东接明月峡,具有山水环绕、江峡相拥的整体格局。周边风景优美,隔山可探市区繁华,俯江可赏水岸清波,临江可眺远山层峦。设计范围用地10.3公顷。
△广阳岛区位图
书院选址于广阳岛西端绝岭,其北侧悬临江滩湿地和长江主航道,山势险峻;南侧为漫坡次生绿林,坡缓而舒展。场地内自然生态环境因采石而荒芜,整体地形呈东高西低态势,有台地四级,落差较大,坡坎、林木与山石苔藓错杂,生态有待修复。
△书院原场地照片
方案生成
设计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以尊重当地山形、水势、地貌和传承巴蜀书院文化传统为基本理念,运用传统邑郊山地的理景手法,营造富有地域性和人文特性的生态环境,将书院消隐在葱郁的山林之中,从而实现营建邑郊风景名胜、演绎书院斯文精神、打造文化平台高地的书院建设目标。
△方案生成图
景观采取随形就势、就地取材的原则,因高设堂,就低营池,以竹类、紫石为基调,水景、苔藓为亮点,形成其高可以眺,其邃可以隐,其芳可以采,其清可以濯,其幽可以栖的特色环境。整体北旷南幽,东高俊西平逸,格调清奇,凝重古雅。可谓书院融入山林,云林融入山水名胜,呈现二者交相辉映、天人合一的情境。
△南鸟瞰图
总体布局
以江为泮,三轴联动,
塑园立阁,两径五区八景成胜
总体布局着重于三个方面——台地分层,形离势合;多轴组合,主次分明;名胜纳园,院合园敞。书院形成以江为泮、三轴联动、塑园立阁、两径五区八景成胜的总体格局。沿主轴台地布置讲堂交流区,均为群组院落式布局,容纳讲堂、沙龙、工作站和藏书功能,院落呈精致清肃之貌。群组院落之间,形成以形态丰富多变的水景为特色的书院园林游息区。主轴东端为楼阁揽胜区,于最高峰立阁以标示江山胜概。环绕主轴的临江崖壁和次轴为临江会宴区和斋舍区,设置餐饮和住宿功能。空间格局总体与场地自如契合,形成庄重与生动并存的特色,或俯瞰江山烟霞,或体悟内景虚静,突显书院教化功能的独特气韵。
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以“顺应地势,因地制宜”为原则,创造合乎现状分析地形的文化书院建筑景观形态。整体设计基于场地内由西至东升高的四级台地,台地起楼,楼宇参差。低洼处引水造园,坡地上塑溪成涧,台地间虹桥相连、游廊起伏。
△场地台地竖向分析图(黄海高程)
注:一般江面标高使用吴淞高程,陆面采用黄海高程,为了便于理解,本图把长江常水位由吴淞高程换算成了黄海高程。
△书院主轴线剖面图
生态策略
生态策略重点聚焦在场地因采石引起的环境脆弱和山林植被群落基础薄弱等问题上,设计以山地园林地形塑造、植被种植为主,护山固坡为辅,并通过“修复山地边坡和裸地”“恢复植物群落”“建立海绵系统”“布设生态建筑”等策略,解决场地内山体环境生态修复的问题。这样的生态策略不仅是长江书院自然生态建设的重要特点,也使得书院内外的山林植被“连点成片”,形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群落。
△生态策略·修复山地边坡和裸地
△生态策略·建立海绵系统
建筑
因地制宜融入山水之间,
新材料新技术演绎巴渝文化特色。
提炼巴渝特有的屋角、屋脊、细柱和高檐廊等特征,创新地运用灰蓝色金属屋顶、白色镀膜玻璃、浅栗色金属格栅、石质勒基等材料,表达了设计中的传承创新,再配合皓月白的色彩基调,营造了书院现代而不失斯文的传统人文气息。
△研修和苑鸟瞰图和建筑意向图
△交流敞院区之思贤堂效果图和建筑意向图
△别院客舍鸟瞰图
景观
四重景观主题风貌契合书院气质,
八种自然水体形态展现巴渝地域特征。
选取高大、古朴、遒劲的大乔木,结合地形高差,构建兼具山城特征与书院特质的庭院,形成进退有序、清正质朴的
庭院景观区
;利用地形兼顾书院园林特征和山地特色,高就亭台,低开池沼,置石筑岛,形成古雅灵动的
园林景观区
;于书院建筑北侧临崖处营造小而多变、可远眺亦可内观、富有山林趣味、舒朗自在的
临崖景观区
;依托茂竹修林,就山沿溪,借潭、亭、摩崖石刻等景点,营造婉转幽僻的书院
前导景观区
。
△景观主题分区分析图
模拟 “涌泉、瀑、潭、涧、溪、沼、滩、池”八种自然水体形态,营造“镜面水池”、“荷池”两种人工水景,通过收集雨水、利用中水、引进江水,结合水体内循环系统,形成具有巴渝地域特征的水体景观系统,是书院景观之特色亮点。
△水体形态分析和水体意向图
△园林景观区之苍苔园
△园林景观区之洗墨池
长江书院在体现广阳岛 “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总体定位的前提下,意在传承新时代的书院精神文化内涵,打造长江流域文化的重要地标,成为生态文明成果的标杆。
△西北鸟瞰图
项目名称
:长江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
项目地点
:中国重庆市广阳岛
设计范围
:10.3公顷
设计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人文景观研究院
委托业主
: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时间
:2020年4月
设计主持
:郑捷
主创团队
:李鹏、吴国荣、王佐品、赵思霓、陈丽君
供稿
|人文景观研究院
编辑
|王鑫
审阅
|吴颖、郑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