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
山东临沂颛臾主题酒店 ©SWArchitects
项目地点
山东临沂蒙山旅游度假区
设计单位
SWArchitects 宋玮建筑工作室
建成时间
2019年10月
占地面积
6350平方米
项目位于山东临沂蒙山旅游度假区李家石屋。
该村落建于两山间的山谷处,山体植被多岩,受限于山地,村落从未经大规模开发。
村子被叫做“石屋”,就清晰的点出石材是这里最主要的建筑材料。
项目的场地位于李家石屋的村尾,是整个村与自然山体的对冲之地。
场地轮廓并不规则,东、北两侧贴山,西侧沿山路与峡谷,南侧虽然朝向村落主体方向,但其实距离周边房屋仍间隔了一段距离。
同很多山地项目类似,场地的最大特征在其高程变化,南段高程较缓而后程坡度较大,从入口处到最后一栋地面完成面的高差大于30m。
由于山体以花岗岩为主,下挖空间非常有限。
在功能上,该项目是以九个客房组团,外加一系列配套服务区域所组成的野外度假型酒店。
△
场地原貌 ©SWArchitects
△ 场地鸟瞰 ©SWArchitects
△ 颛庾展览轴测 ©SWArchitects
△ 颛庾总平面图 ©SWArchitects
放大的高程体验
相对于功能,场地对项目在初始阶段影响最大,悬殊的高程变化为集中式布局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同时,30m的高程变化在体验上的差异,却因场地本身所在600余米的海拔而显得并不明显,绝对高程同场地内部的相对高程变化,在体验上并没有对应的关系。
层层叠叠拾级而上的经典山地布局方式在这个场地上造成前半段视觉上的相互遮蔽,同时更会形成房间景观体验高度的一致性。
如何利用环境特质,来塑造甚至放大人在建筑内部对“高度”的感知,是项目的“破题点”。
古人曾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简洁明了的阐释了一个跟传统上我们需要通过视觉来认知被观看者高度不太一样的相对论。
即当人位于建筑内部时,其实是通过“是否看得更远”来定位自己“是否站得更高”。
△ 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 ©Caspar David Friedrich
将这个理解投射于项目,如果我们无法通过直接的方式来强化项目的“高处”特质,通过调整视距来建立一种“相对”的高程变化感知,未尝不是另一种可能。
在低层时视距较短,而在高处则视距更深远,以此营造“因为站得高,所以看得远的”认知体验。
基于以上的逻辑与对场地周边环境的整理,我们将作为核心的客房单元归为三个组团:
位于低程的一组团整体布局朝向西侧,受限于西侧峡谷,从客房看出去的主景多为近景;
位于中程的二组团的朝向则从西向南旋转,朝向的变化带来的是房间内视距从近景向中远景过渡;
前文提及的场地后程的高差变化明显令居于最高处的三组团同二组团地平完成面高差大于10m,视线可以一览整个酒店全貌,并跟随峡谷纵深方向往更远的地方飘去。
三个组团通过综合周边和场地特质而布置,依靠建立三个组团的不同景深体验,向客人暗示身体所在的高程改变,最终以一种基于观者体验的策略来实现对场地的重塑。
△ 景深分组 ©SWArchitects
△ 近景区观景体验 ©SWArchitects
△ 中景区观景体验 ©SWArchitects
△ 外景区观景体验 ©SWArchitects
风貌控制下的折中策略
采用上文的策略还有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即当地的风貌控制。
以两层为主的控高规定、坡屋顶、外墙石材的材料规定是当时在这个著名红色革命老区内建新房子所必须遵守的。这些控制虽然有利于山区的整体风貌,但却为新建筑的时代性体现设置了难度。
基于风貌控制和客房朝向定位,我们将客房单元全部推至场地外侧,这一方面为客房提供更好的景观朝向,另一方面一层与两层体量穿插的石材坡屋顶立面序列同村落的整体气质相吻合;
酒店其他配套功能则主要位于紧贴山边的内侧部分,借助服务区域(接待大厅、餐厅等)在功能上相对较高的层高要求,同外侧住宿区域形成错位,从而保证后侧区域亦可以具备较好的景观,同时深藏在住宿区域的背后可以令该区域在立面上获得一定的自由,现代的建筑语言同传统的乡村语言形成的矛盾,正好清晰的将服务与被服务区域分隔开来,亦是对全国乡建趋势的折射。
两区域中间内嵌步道,连接主配套区域和各个院落,这条步道也是酒店主照明区,借助高程变化使整条步道在夜间如同一条通往天上的光路。
由于点状的布局较复杂,这条步道选用旧火车轨道淘汰下来的枕木作为主材质,以其来寓意方向。
△ 客房拥有更好的景观朝向 ©SWArchitects
△ 后侧区域亦可以具备较好的景观 ©SWArchitects
△ 藏在后面的多功能厅 ©SWArchitects
△ 结合灯光的步道系统 ©SWArchitects
△ 步道寓意着方向 ©SWArchitects
除在建筑布局上的“闪转腾挪”外,材料上二次设计也是建筑师在面对这一风貌的折中策略体现。
屋顶在维持基本瓦屋面造型外,还植入了部分木坡屋顶以增加从上往下看时屋顶层面的丰富度。
表面材质在遵循石材的前提下,融合了北方的黄泥房质感,现场定制的涂料配方与滚涂工艺刻意放大了质感涂料的粗糙感。
△ 屋顶在维持基本瓦屋面造型外,还植入了部分木坡屋顶 ©SWArchitects
△ 表面材质刻意放大了质感涂料的粗糙感 ©SWArchitects
原有的与舶来的
外墙面的石材就地选择了产于当地的芝麻灰作为主材,材料相似性维持了新项目同山体与村落质感的同构,但墙面设计上融合了砌筑与构筑两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不会受到砌筑尺度上的制约。
△ 外墙面的石材就地选择了产于当地的芝麻灰作为主材 ©SWArchitects
主流线步道还原了原场地山路尺度,住宿者去往房间的感觉如同在山间穿梭。
整个公共空间系统在如大厅入口广场,餐厅等公共区域处被放大,形成了逐层收放的空间节奏与变化。
△ 通往7号院的楼梯 ©SWArchitects
△ 餐厅一侧的广场 ©SWArchitects
场地上的老树被都留了下来,新建筑的植入令老树同场地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泳池中间出来的楼梯是以尽头树作定位。
而南立面挡土墙内的老树则更是打破整个横向的构成关系,表达出一种人工与自然的对抗。
△ 泳池中间的楼梯与场地原有树的关系 ©SWArchitects
传统北方乡村室内抹灰的质感被延续了下来,室内墙面放弃了所有常规的光洁处理方式,以塑造一种手工的特有
粗粝
气息。
原木,编织、陶艺,所有家具和配件的选择都基于此目的。
简化自北方乡村院落的组团构成,拆解了传统酒店集中布局的模型,将建筑导向一种有机布局,令新酒店如同是由原始村落生长而成,但项目对当地政府在审美和风貌控制上只言片语式的尝试与突破,最终影响到整个片区对后续项目的把控力度。
△ 颛庾室内 ©SWArchitects 宋玮建筑工作室
△ 建筑导向一种有机布局 ©SWArchitects
整个项目设计完成于2017年,同年年底开始动工,期间经历了诸如修路停工等等诸多波折,至2019年底方基本完工,共计持续两年多时间。
在这一段时间里,项目有过多次较大调整,国内乡村建设状态也变化很大,即便是在沂蒙山这样的老区,建筑师通过项目难以撼动的传统观念在互联网媒体的攻势下竟也慢慢动摇,风格的多元融合终将成为必然。
但是我们也不禁会问,在这种多元共生的过程里,我们应该以什么作为融合的基础?
是从无定性的文化,是消亡过程不可逆的乡村,还是亘古长存的环境?
在这个酒店项目中,设计基于场地的认知,通过朝向控制视觉感知,从而建立起一种“错位”的身体与空间对应关系,大概就是我们作为建筑师对这一问题,所给出的答案。
△ 颛庾夜间效果 ©SWArchitects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颛臾主题酒店
项目类型:
建筑、室内
项目地点:
山东临沂蒙山旅游度假区
设计单位:
SWArchitects 宋玮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
宋玮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王艺燃、钟凯强、孙婉怡
业主:
临沂蒙山旅游渡假区颛臾古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
建成
设计时间:
2017年5月
建设时间:
2017年10月-2019年10月
占地面积:
6350平方米
建筑面积:
4000平方米
编辑
/
陈娅凡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陈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