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

2019/04/29 17:24:53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0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1
开题人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3
黄元炤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学者,专栏作家,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
作为一位从事建筑历史研究的人,关注建筑师一直是我长期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不只关注老一辈建筑师们对于建筑学领域各方面的贡献,也关注新一代建筑师他们对于建筑的追求与渴望。
老一辈建筑师们也曾年轻过、初出茅庐的办学与实践,并受到各界的瞩目,比如:1893年生的柳士英先生,在他
29
岁时(
1922
年),与王克生、刘敦桢在上海合办了华海公司建筑部,投入到建筑的实践;
1894
年生的吕彦直先生,在他
31
岁时(
1925
年),获得了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首奖;
1900
年生的童寯先生,在他
32
岁时(
1932
年),与赵深、陈植在上海合办了华盖建筑事务所,继续着建筑的实践;
1901
年生的梁思成先生,在他
27
岁时(
1928
年),在沈阳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工程系,投入到办学的工作;
1901
年生的杨廷宝先生,在他
26
岁时(
1927
年),被基泰工程司延揽成为第三合伙人,之后承担了主要的设计工作。以上,这些老一辈建筑师以及他们同代的建筑师皆是在
26
岁至
32
岁的起步阶段投入到对建筑事业的经营,不管是办学或实践,在当时他们也是新一代建筑师,之后经过他们多年的努力、对设计的追求、对办学的投入为中国建筑的发展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并构建起一个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中国建筑的整体风貌,这些在既有的建筑史文献记载中皆能获知,他们与他们对建筑学的贡献的这份执着值得后辈们为之学习。
那么,现今,作为后辈的新一代建筑师更应该学习老一辈建筑师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的砥砺前行,在工作上富有热忱,在设计上充满动力,勇于接受挑战,享于探索新的可能性,在经过相当的岁月,得到了相当的经验后,不断淬炼与沉淀,这样才能在建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脱颖而出,新一代建筑师必须要有这样的自觉。本次“凡益开题”我以“湖湘新生代建筑师”为主题便是架构起一个平台给湖湘地区新一代建筑师展现自我的契机,以此契机让新一代建筑师在日后能做更大的飞跃。因为,建筑师的实践或是建筑设计的投入是一个漫长的执业生涯,若能在执业初期、起步阶段就能做好全面的准备并清楚地辨明自己的方向与定位,再经过不断地努力与提升,持之以恒,我相信假以时日必能崭露头角、站稳建筑界的舞台。与此同时,新一代建筑师还是要不时地保有对建筑的热情并充满激情的有追求,并深切认知到新一代建筑师的责任是何等的重要。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41
群论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43
陈翚,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捷克技术大学建筑学博士
跟其他地方相比,湖湘地区的建筑师在创作中并没有面临更艰难更复杂的局面,设计圈子却一直不温不火,与“电视湘军”形成反差。但关于建筑的思考从未因此停滞,湖湘文人历来主张的“经世致用”,对当地的建筑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筑首先应该向它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帮助使用者改良生产和生活条件。建筑师伦理上的职责就在于采用适宜的手段来实现建筑的社会责任,阐释建筑的深刻内涵与人文关怀。多数情况下,建筑形式不是我们主要的考量选项,而更专注于充分理解场地的特有属性,依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手法,使建筑融于环境。在建造手法上,我们向传统学习,向本土学习,当然更向新技术学习。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47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48
在益阳某会所建筑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作了一次设计师引导下的自发性营造的实践尝试。该会所位于市郊的一个苗木产业园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周边环绕着传统的乡村民舍。设计之初,业主接受了我们的提议,决定依托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营建模式,以原始低技的方式营造轻松自在的场所。会所最突出的成就在于独特的建造过程而不是设计成果。我们带着草图主导了建造的全过程,在工地上与施工队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五个月。所有的细节,包括砖墙的砌法和挑檐的处理,都由设计师与有经验的本地工匠一起探讨、共同完成。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在当地传统建造工艺、材料和模式的基础上有限度地创新的方式,能拓展源于本土可能性的多元化探索,同时提高当地工匠的职业水准和素养,或许可以为解决广阔的农村地区大量老旧民房的形式更新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在江西共青城某住宅区的设计中,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上。人们赖以生存的五个基本元素—阳光、空气、水、树木和土地,是我们在设计中着重考虑的方面,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这些元素的尊重与考究。按照规划要求,沿南向主要街道需设置高层公寓,营造完整的街道界面,也有利于阻隔城市的喧嚣,但是阳光与清新的气流也同时被阻挡在住宅区以外,这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来说是致命的缺陷。因此我们顺应阳光和气流的方向,设计了转折和镂空的形体,使整个小区每一栋住宅都能享受自然。小区内由住宅建筑围合成相互联系的绿地或广场,针对不同人群赋予不同的功能,并以五种不同元素的主题形态区分。形似活字印刷版的窗户在内部形成相对私密的小空间,住户可以安静地享受阳光和室外美景。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51
齐靖,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城轨交通作为城市的绿色交通纽带,具有绿色、智能、高速、舒适的特点,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由WCY地方工作室设计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发综合大楼,正是以“理性秩序”的设计理念诠释了我国高铁中车企业的文化与精神。研发综合大楼由科研办公、技术中心、学术会议、产品展示、技术培训和后勤服务等功能区块构成,设计从建筑功能需求出发,寻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的设计,建立一种秩序的生成模式,为企业提供一个纯粹而又人性化的科研场所。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55
建筑在原有办公楼以南的狭长用地内进行改扩建,综合考虑厂前区整体建筑形态、原有轴线关系、道路关系以及厂区功能分区层次等要素,场地内嵌入一个长113米、宽43米、高35米的呈水平向展开的体块,对西侧生产区形成了有效遮挡,保持和延续了厂前区轴线关系和空间秩序。建筑中间底部有机植入一个4层高的贯穿式外部空间,在建筑内部营造出外向型的中庭入口空间,避免了人员从建筑边界直接进入的常规方式,而是以纳入的方式组织交通流线,同时形成了一个视线通廊,将厂区内部与厂区外部的城市街景相接,光和空气自由流动其间,城市片段在“框景”的作用下,不再只是自然之景,更是一幅“图画”。建筑上部的若干空中庭院则是顺应建筑功能空间自然生成,使得线性建筑空间更加有序和更具单元感,缓解了建筑西侧界面对厂区内部的压抑感,同时这种手法契合了湖南“内天井”、“窨子屋”的地域建筑形态,外表相对封闭而内部极为丰富。
建筑立面造型没有追求
“新、奇、特”效果,而是
结合
中车株机公司
标准化、精细化、创新性
的企业
文化特征,回归建筑本体,重拾
“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通过精细、标准的建构和理性的制约,塑造厚重、纯净、微变的
工业类科研建筑形象。建筑外围护体系实体墙与门窗洞口的排列方式和尺度设计遵循了结构柱网的模数关系,与室内功能空间契合,便于构配件的加工和实施。在这种标准化立面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场地周边环境的多样性(视线、噪音和朝向等),建筑立面在不同朝向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微变。窗户和墙面不再是传统的平行关系,而是将玻璃倾斜,与墙面形成一定夹角,东立面为上下交错倾斜,在立面上呈现出连续折线的形式,南立面则采用单向倾斜,起到扩大内部空间、增强遮阳的作用,形成统一而富有律动的建筑立面效果。
结合厚重、纯净的立面语汇,建筑材料采用石材与玻璃的组合。石材选用灰白素色带暗纹的粗糙饰面石材,建筑在素色的纯净中又保有细节和质感。玻璃选用50%白色陶瓷网点超白LOW-E玻璃,很好地平衡了室内光线需求和室外柔白视觉效果。石材厚重、耐久,玻璃灵动、纯净,两种材料互为表里,呈现出沉稳、柔和、素雅的建筑表情。中庭入口空间界面采用铜质面板、铜质竖向杆件和顶部方格形采光天窗的组合,铜质面板基本单元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表面经过钝化处理以减缓氧化和腐蚀,表面肌理分A、B两种类型,其中A型面板以内凹Φ20mm圆孔形成独特的错位网点压型图案,B型面板则为平板。特定空间凸显的同时,也调剂了“素色”立面的单调感,又是与周边建筑协调的一种表达。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69
欧雄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湖湘新生代建筑
”,首先是湖湘水土滋养起来的一批踏踏实实做建筑的人。每个人有着独特的成长背景和过程,有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相同只是对于建筑设计的热情和湖湘热土的态度。我是一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一手培养的本土学子,毕业之后便去了上海工作、求学,一晃已将近十年。十年虽说不短,但对于建筑师来说还属于摸爬滚打的起步阶段,尽管国内火热的建筑市场为建筑师累积了可观的作品数量,但是我始终认为对于建筑师来说思想的蜕变始终是远远要优先于作品的累积。在我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有幸受到了多位“导师”的影响,令我受益良多。一位是在湖大求学时的导师魏春雨教授,魏老师出色的设计技巧已无需多言,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他常挂在嘴边
的一句话
地里
长出来的建筑才是最好的建筑
,这其实就是深刻阐明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所以建筑与环境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在做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做建筑其实就是在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哪怕是内部空间。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81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82
另一位是我在上海的
法国
SCAU
公司所
跟随的X
avier Menu
先生,这位老先生既是我的上司又可以称得上是我的师傅,其
最令我受益的一个观点是
建筑
师向外界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作品,而是一种价值观
,建筑师不要单单埋头设计,也要多观察思考,多体验生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视角,做设计其实就是思考建筑、思考社会、思考生活的过程,可以说是从设计的技巧性到设计的思考性,让我感觉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这也促使了我在工作多年之后又重新去同济求学,以期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能有新的突破。法国SCAU
公司
是一家擅长城市规划与大型公共建筑(著名的代表作是巴黎的法兰西世界杯体育场),其做设计的思路都是从规划入手,讲究自上而下的设计的连贯性,理念上最注重的也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这里所谈到的环境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环境,也包含了社会环境、历史环境等因素。比如我在做山东济宁奥体中心项目中就是先从整体环境出发,以现有的体育场为原点形成放射状布局,隐喻中华文化的发源之地(济宁的曲阜为孔子故乡,孔孟文化兴盛之处),其它场馆则以宝石状的形态又呼应现有体育场的立面语汇,最后用色彩体现了各个场馆自身个性和可识别性,让人都能留下深刻的记忆,体现体育的快乐与激情。尽管这是一个功能性很强的大型建筑项目,但设计观念还是一脉相承,设计首先从处理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还有一位就是我现在在同济的导师吴国欣教授,吴教授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态度,也令我在理解生活、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上增添了更多的视角和思路。
作为
湖湘
新生代建筑师
群体中一员,我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标签,也正在建筑师成长的道路上缓缓前行,去追寻自己对建筑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而已。如果要总结我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理解,这里想借用
伯纳德
.
屈米所
说过的一句话:
Architecture should be a form of knowledge, not a knowledge of form
,建筑最重要的是先让自身成为一种认知的形式,然后才是关于形式或者视觉效果的认知。
建筑设计其实就是研究建筑与环境本身存在的问题,设计注重的是问题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形式的探索。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113
钟力力,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面对纷繁复杂的当代城市和高速迭代的建筑设计,在日常教学与设计实践之余,我常常困惑于城市、建筑的诸多问题,试图找到问题的内在关联性、建立某种整体性策略来应对。关于湖湘城市的延续性和建筑的复杂性成为我关注的重点方向,与之相关的持续思考——复杂多义的地域建筑、建筑与城市的相互介入以及当代城市的整体再生则成为我理论认知与设计实践的重要支点。
受导师魏春雨先生影响与启发,从在校学习一直到毕业留校工作至今,扎根地方,在地域性中寻求慰藉与养分,由三湘四水深厚积淀的传统文化到与湖湘当代建筑的多元特征,逐步聚焦地域类型、复合界面、地景分形等。湖湘建筑处于中南部地理气候环境且受地方文化影响,必然呈现出自身的在地性。这里所说的在地性是广义的,既指显性的丘陵地形、材料、结构的契合,又包含有隐形的气候、环境、空间的顺应,更表现为或明或暗的文化、符号等特征。在我看来,当代建筑无疑应该向复杂多义的传统建筑学习,并超越风格与形式等浅表问题,回归到湖南地域建筑的类型原型、材料界面等内在理论与策略。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118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119
伴随着近些年设计实践的积累,我日益认识到建筑与城市是整体与动态的,不应孤立与静止的看待。建筑与城市在空间与功能层面是相互介入的关系,这也为设计提供了不同的转换视角与操作尺度。建筑是城市的细胞,建筑不应只简单遵循规划,而可以主动介入城市。建筑设计之初首先考虑城市、环境、人需要什么,建筑如何在城市中确立自身的意义。想清楚这个问题远比单纯的建筑功能、形体操作等更重要。另一方面,城市介入建筑也已超越二维平面的范畴,应整体性考虑已存在的建筑、环境、空间与人的体验。城市与建筑的相互介入可以更深入找准各自定位与内在关联,实现提升城市整体风貌与创作优秀建筑作品的双赢。
    湖南城市当下处在高速的城市化当中,除少数外基本上很难与传统保持延续,呈现为利益驱动的速生、片段化状态;建筑普遍缺乏足够的公共意识,当代城市亟待整体再生。一方面,当代城市需要从空间层面完成碎片、割裂状态的整理、缝合;另一方面,则要是从时间层面解读传统风貌延续、传承。与此同时,当代建筑则可借助城市的整体再生解决新旧建筑延续、发掘公共性空间、地域性表达等问题。因此,当代城市的整体再生已成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思考重点,这为湖湘城市与建筑发展提供了统一的语境背景。只有立足当代、立足城市,湖湘建筑师才能完成湖湘现代建筑的地域化,亦或是湖湘地域建筑的全球化这一历史命题。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122
袁晨炜,
中国建筑五局建筑设计院 主创建筑师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毕业后进入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得到水平很高的师傅帮带,一直在有帮助的学习之中成长起来。但是每次做到新类型的项目都会是一种触动。现在回头来思考以前的一些设计,我觉得建筑师不仅设计空间,更要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建筑师自身所喜爱的,这样的空间一定是充满生活味道的。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个小项目谈谈感受。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126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127
金栗园这个项目就是基于这个理念的一次实践。金栗园位于长沙市含浦镇。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设计项目,更是一个对田园生活追求的尝试。这个设计在切入之初,业主希望这个建筑能给予他田园生活的体验。那么,我将建筑尽量保留原有的旧态,让这个建筑默默的保留在山谷里,并给予它新的生命,让它满足现代人的对起居品质的要求及渴望融入田园自然的心理需求。我想,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设计的过程,更是设计一种生活模式和社会需求。现代的生活是躁动的、浮夸的,强调的多是物质上的享受,而田园的生活是写意的、随性的,更多的是要满足精神上的需求。金栗园,寻找到了一个切入点,让人在这里“慢”下来、“静”下来,追求简单、崇尚自然。金栗园因屋前的一棵老栗树而得名,设计之初我便想将这棵老树保留。随着季节的变化,老栗树如同一个可以变化的雕塑一样,赋予了建筑生机与灵性。建筑形态上基本保留原有形态,最大程度的尊重原有建筑与山谷的相互关系。简单本真的设计与改造是对质朴的田园生活的尊重,我并没有在环境设计中加入过多的元素,而是让最普通的草坪与四面的青山融入一体,我想最朴实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就是最好的景观表达,这就是生活的味道。
目前,建筑新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建筑师更多的设计空间及灵感,很多建筑师却在此过程中错过了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和手法,让建筑变得不那么亲人。然而,我想找到设计的本源,让建筑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更有生活味,给都市人一个回归质朴的选择。
注:文章刊发于【中外建筑】杂志2018年第7期。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131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持续加盟中……
湖湘新生代建筑师的实践探索-134
我们不做信息的搬运者
我们只做思想的传播者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