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上海明确提出乡村是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和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乡村振兴工作应立足于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度,遵循“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原则,发挥乡村作为稀缺资源和城市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的优势,努力破解乡村发展瓶颈问题,塑造令人向往的江南田园风貌。
为此,上海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围绕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本市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2018 年 8 月,上海认定了首批 9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希望通过示范村的先行实践,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共同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新阶段。”
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入选首批 9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
▲北侧实景鸟瞰
©邵峰
▲东南侧实景拍摄
©邵峰
▲东南侧实景鸟瞰
©邵峰
▲东南侧
实景
拍摄
©邵
峰
▲北侧
实景
拍摄
©邵
峰
01项目概况
塘湾双创中心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村域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森林茂密,居民住房多依河、依林而建。大部分居民点位于蕴川公路西侧,呈散点式布局。整体上呈现住宅、农田、水、公益林相互交融,基本具备“宅宅有水、路路见水、宅田水林共生”的江南乡村的空间景观特点。
▲塘湾村区域概况
▲塘湾村
与基地区位
示意图
项目基地规划用地面积共约 3157㎡,总建筑面积约 1800㎡。基地东、南侧为规划公益林景观,北侧为民房改造的体验式民宿,项目周边彩林环绕,景色优美。
▲基地卫星图
作为塘湾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中的代表性实践,塘湾双创中心项目是将企业办公、文化拓展、户外拓展、商业服务等具有综合功能的建筑在乡村落实的一次突破性实践。设计师在营造属于建筑自身使用空间性格的同时,努力与乡村空间肌理融合,创造自然和谐、优雅、精致的乡村建筑。
▲基地周边环境
实景
拍摄
©邵
峰
▲ 基地边环境实景拍摄 © 邵峰 02
设计过程:起笔-解题-重构-取意
起笔—聚落意向的提取
新建建筑的尺度控制是乡村项目实践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前提。村落民居呈聚落式形态点状分布在基地周围,在设计起笔之时,考虑到与场地周边现有建筑体量能够更好的融合,建筑在尺度上的控制力求周边现有建筑单体尺度相仿,使新建建筑与现有村落聚落意向相融合。
▲聚落意向的提取
解题—肌理走向的融合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原基地周边的乡村道路、农田阡陌等乡村原有空间肌理走向,将地块进行切分。通过对基地内部多重空间维度重构,使得建筑平面空间完成后与周边乡村肌理高度统一。建筑形体沿东西舒展,最大利用南北向农田、林地景观资源。
▲肌理走向的融合
重构—元素
符号
的转译
在整体造型的设计中采用了最具有江南水乡传统特色的坡屋顶符号,通过剪切、变形等手法对其进行现代建筑符号语言的转译,使得前后错落、长短不一的坡屋面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形成富有张力的天际轮廓,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群落”,柔美浪漫的曲线屋顶,创造出丰富的场所体验感。
▲吴冠中画作中对江南传统民居元素的描绘
▲传统水乡民居屋顶符号的现代转译
©邵峰
▲传统水乡民居屋顶符号的现代转译©邵峰
▲屋顶线条勾勒出优美的天际线轮廓
©邵
峰
取意—水乡民居“氛围感”的延伸
建筑延续了传统上海水乡民居用材质朴的特点,使用白色涂料、铝合金仿木格栅、玻璃等材料细腻搭配,最大发挥材料本身的属性,强化建筑体量的纯粹性;暖色调的木色格栅和窗框,在细部尺度上体现了建筑细腻和亲切感。
▲细部:白墙黑瓦、条窗、铝合金仿木格栅
©邵峰
▲室内
实景
拍摄
©邵
峰
▲室内
实景
拍摄
©邵
峰
03技术图纸
▲总平面
Profile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塘湾双创中心
建筑类型:办公建筑
建设地点: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
建设单位:上海宝山区罗泾镇塘湾区经济合作社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795 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8 年
建成时间:2019 年
项目总负责人:江立敏
建筑:王涤非、于冬亮、王琨、吴嘉鑫、张海丽
结构:冯丰、王毅、赵凯
给排水:陈旭辉、唐玉艳、冯汉仁
电气:龙君、李厚哲
暖通:孙翔宇、胡军
摄影:邵峰
End
本期作者:
王琨(三所三室)、
张一丹(三所三室)
本期责任编辑:张一丹(三所三室)
品牌运营团队:黄金甲、魏楠、邱楚懿、文质彬
以顾客为中心与员工共成长
TOBEWITH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