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

2020/10/30 19:43:17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0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
01
引言
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凉山州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44万户35.32万人,是四川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主战场。
同济设计院作为高校背景的大型设计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攻坚项目,践行为人民设计的社会使命。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7
Interpret
项目解读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0
02
背景与定位
项目所在的昭觉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西距西昌100公里。历史上曾是凉山州的古州府所
在地,极富文化底蕴。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5
昭觉县区位
昭觉县
彝族占总人口的97.3%,是彝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传承了丰富的彝族民族风情。设计开始之前团队深入凉山传统村落,开展彝族风情调研,深刻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9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20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21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22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23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24
彝族传统村落调研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在国家全面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共安置3900余户涉及1.8万余人,含1#、2#、3#、4#四个地块,
成都分公司总体协调并承担1#、2#地块设计,建筑设计四院承担3#、4#地块设计。
其中4#地块位于县城西南,307省道与三湾河交汇位置,是昭觉县的门户地带,具有重要的城市风貌示范和滨水风光游览价值。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31
4#地块在昭觉县的位置
4#地块
安置
560套住宅、2046人
,配套有幼儿园、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扶贫纪念馆、特色商业、婚礼堂以及民宿等公共建筑。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38
总平面图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40
滨河仲夏日景
03
设计构思
项目因位置特殊、安置人口众多、安置对象特殊、期望高意义重大等原因,存在以下三大设计重难点。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45
彝村黄昏
1、
安置工作的特殊要求与村民再就业的必要性
4#地块安置两千余人,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人均用地面积约20平方米,因此需采用多层建筑形式。村民从农村搬迁到县城,失去土地搬上楼房,与原有生活环境迥异,设计如何降低这种差异性对安置居民造成的影响。同时安置对象大多经济水平方面属于赤贫,如何让生活进城的同时生产进城,也是安置工作特殊性造成的难点。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50
安置对象原生环境
因此,设计综合考虑307省道、三湾河和周边山体对基地的影响,采用动静分区的形式,将商业、公服和幼儿园沿省道布置,形成较好形象界面的同时,让居民的居住生活区远离省道,配合良好的景观设计,尽可能为居民营造声环境接近原有生活环境的居住区。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53
昭觉县4#地块
板块构成
此外,结合昭觉县旅游开发的背景,在基地引入特色商业、纪念馆等共计1.3万平方米,以解决部分居民的务工需求。同时,考虑居民的失地问题,结合景观设置生产性、景观性俱佳的蔬菜种植区,缓解居民经济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居民能延续原有的土地生活,实现逐步转换。结合昭觉县新建和提升的其他工业、服务业项目,多措施引导安置居民生活进城的生产进城。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57
生产性景观绿地
2、如何尊重原有生活习惯及习俗,传承民族文化
尊重原有生活习惯和习俗、传承民族文化,落实到具体的规划建筑设计层面上,可以分解成聚居模式的尊重、空间结构的尊重、院落形式的尊重、民居形式的尊重、活动场地的尊重以及色彩、图腾、材料等方面的尊重。
A-聚居模式。
传统彝族村落采用的是家支血缘为住宅的社会关系,家支成员聚集而居,便于互助和防御外敌,表现出强烈的团聚性。聚落群一般表现出以公共会议场地为中心的若干家支组团式布局,祖灵洞、蒙格家支会议地点、公房、火把梁子等公共场地作为整个家族所有,位于家支指定范围的中心处。项目设计采用从家支制度归纳演绎而来的“有机簇群”模式,各组团有相对独立性的公共空间,同时各组团共享大型的公共场地,这一场地除日常生产生活外,还承担着举办大型公共活动的功能。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63
“有机簇群”聚居模式的归纳演绎
B-空间结构。
彝族村落呈现出灵物崇拜下的空间领域界定的空间结构。祭祀场、土地庙等既是祭祀活动的中心也是全寨交往空间。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下,宗教路径是全寨的空间骨架,寨门是空间和心理的安全界定。项目空间结构设计严格遵循着“灵界守护-活动场地-最高崇拜”这一架构的“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并结合现代居住小区的规划要求,发展出“迎客空间-二级公共活动空间-一级公共精神空间”的三级空间结构,层级清晰。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67
空间结构的归纳演绎
C-院落形式。
彝族村寨依山就势、不拘一格,一字院、L型院、三合院、四合院及多进院等形式均有体现,形式多样,总体呈现出依山就势、不拘一格的态势,原型空间类型丰富。项目从彝族村寨的院落形式中归纳总结出轻围合、重围合和多重围合三种围合形式,以指导项目设计。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71
彝寨院落形式的归纳演绎
D-民居建筑。
传统的彝族民居建筑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少数民族建筑类型。主要呈现在穿斗式搧架结构、特色防卫型碉楼、万物格霏观下的室内采光技术、彝族特色外墙构造和彝族建筑装饰技术等方面。其中,体现彝族板式房屋建筑最高技术水准的伊诺式建筑,体现着传统的凉山彝族社会、生产、文化等传统,项目建筑设计从伊诺式建筑的三段式立面出发,演绎出安置房底部基础区、中部装饰区、顶部搧架区等三个立面分段。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75
安置住宅的立面演绎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77
安置住宅的屋顶演绎
在彝族民居材料应用和室内外典型装饰技术的呼应方面,本项目建筑设计从彝族瓦板技术和穿斗式装饰技术方面出发,提炼出室内外在片石、挑栱、瓦板、穿斗、夯土墙和格栅窗等方面的应用,使得整体风貌呈现出强烈的彝族气息,提升安置居民的认同感。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80
安置住宅材料与装饰演绎
E-彝族习俗。彝族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在家支制度这一特殊社会组织模式下,火把节、彝族新年、跳公节、祭祖大典、赛装节、婚俗等习俗在彝族社会中占有极高地位。项目设计中通过迎客空间、活动空间、精神空间的架构,搭配公共配套空间、居住空间,形成尊重家支制度的聚居模式与尊重灵物崇拜的空间结构。并在建筑装饰层面回应彝族传统服饰、图腾、纹饰、材料、色彩等文化传承。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83
彝族习俗与民族文化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85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86
安置地块的空间结构与节点设置
2.3如何为少数民族扶贫安置打造示范样板
项目作为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也是昭觉县最大的基建项目,对凉山州脱贫攻坚乃至全国少数民族的搬迁安置工作具有较大意义,如何打造少数民族扶贫搬迁安置样板,为其他同类型设计提供参考意义,是项目从设计开始一以贯之的使命。
通过对彝族社会的深入研究,项目设计发展出
“选址类型与原则-聚落形态群体空间结构-精神空间需求-传统建筑类型-材料及特色-装饰技术-民俗活动与空间需求”的技术路线
,落实到设计层面,即按照“聚落风貌控制-建筑群体组合-建筑单体形象-细部装饰”的逻辑应用上述技术路线实践的结论。以此形成
“原型提取-类型演绎”
的设计模式。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95
“原型提取-类型演绎”设计模式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97
规划建筑设计技术路线
04
  结语
项目通过挖掘传统彝族聚落的地域要素,引入类型学理论,采用归纳抽象等设计手法重构新式彝族邻里社区的生活
空间,
使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焕发出新的蓬勃活力,助力共和国脱贫事业完满收官。
中国加油,
彝族同胞
加油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09
社区广场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11
街巷空间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13
宅间广场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15
活动场地
Profile
项目概况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19
项目名称:
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项目(4#地块)
建筑类型:
居住
建设单位:
昭觉县国有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四院、成都分公司
基地面积:6.5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6.72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9年
竣工时间:2020年
项目总负责人:江立敏、张勇
建筑:沈咏谦、李燎原、童晶晶、钱程、王启慧
结构:殷维忠、董佩伟、杨庆辉、孙洋、陈玉堂、陈海翔、卞益君
给排水:任军、袁方、金伟格
电气:朱亚君、李玉芝、安世超、张瑜璠
暖通:马国杰
Interview
对谈
设计师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42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43
沈咏谦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高级工程师
同济设计四院三所副所长、一室主任
厦门大学建筑学学士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
擅长领域:
商业综合体、
居住
建筑
主要参与项目:
万科
金域广场、
宿州
苏宁广场、都匀万达广场、江苏大丰花海广场、江苏大洋湾景区东环路商业广场、
江苏
大丰希尔顿酒店及天沐温泉酒店、
恒旭
国际大酒店、江苏大丰创客园、国际种子研发及产业发展一体化项目、
德州
太阳能小镇、
万科
金域蓝湾、
万科
濠河传奇、哈尔滨世贸花园国际公寓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69
沈所您好,针对这个项目您认为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71
先说最大的挑战,我想到的不是最大,而是山大,即压力山大,似乎此类意义重大的项目都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设计。
记得
二〇〇九年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
“壹街区”项目,设计团队夜以继日奋战;
十年后我们继续发扬打硬战的精神,二〇一九年春节前十五天我们接到昭觉项目,随即迅速开展设计并在节前完成,在大家都已放假的除夕前一天
我们
再谈设计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既延续地域性又体现现代性。针对这个题目我们从规划层面和建筑层面进行多方位的探索,造型设计时曾尝试过“非住宅”的方案,最终综合考虑安置标准化、公平性等因素,提交出富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设计答卷。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79
针对此类项目,您认为有哪些值得年轻设计师关注以及学习的要素呢?方便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81
我想不一定针对此类项目,毕竟建筑师在职业生涯中会面对五花八门的项目类型,我谈点感受吧。
首先,是学习。
建筑是综合的学科、跨界的学科,建筑师需要保持不断学习,不断拓展知识范围,同时需要在遇到某类型项目时深入研究,在广度和厚度上不断积累。
其次,是平衡。
职业建筑师需要在各种因素中寻找平衡,在时间与质量中找平衡,在经济与美观中找平衡,在拒绝与接受中找平衡。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心态平衡,甲方爸爸心态崩,我们都不能崩。
最后,是坚持。
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耕耘方能收获。我想借用一句:“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你看,一不小心熬了碗自己不喜欢的鸡汤。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89
谢谢沈所的精彩对谈,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看法或者提出问题,设计师将选择两个精彩问题在留言区进行回复。
End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192
本期责任编辑:李燎原(三所一室)
品牌运营团队:黄金甲、张晛、魏楠
往期 
| 专辑 |
 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进入
|筑作| 
专辑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201
点击图片,进入
 | 
动态
 |
专辑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207
点击图片,进入
|
 微刊
 |
专辑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213
彝族新家 |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214
以顾客为中心 与员工共成长
TO BE WITH YOU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