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景观   /   城市规划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

2021/08/19 14:42:07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0
#01
引言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3
▲图 01 漕溪地区示意图
漕溪地区位于漕河泾街道的北端,是由沪闵高架、漕宝路和龙华西路等交通干道围合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居住片区,也是漕河泾街道众多破碎“社区孤岛”中的一个。
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孤岛”同时又被南北穿越的凯旋南路及其之上的高架轻轨线“一分为二”:
其中西侧的漕溪新村片区相对成熟,有着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配套和便捷的公共设施网络;
而东侧的华富片区却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封闭状态,仿佛是一片被人遗忘的城市角落。
2019 年,漕河泾街道计划开展对该区域的提升性改善,而如何以一种有效的规划介入,整合、激活这一地区长期孤立、割裂的现状,成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议题。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0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1
▲图 02 滑动查看龙吴路沿线割裂破碎的城市景观 #02 漕溪地区难点·切入点
///难点 01:历史性的分隔
漕溪地区“一分为二”的割裂状态是由长期的城市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这一过程可追溯至 20 世纪初沪杭铁路内环线的兴建,这条自北向南横穿而过的铁路线打破了漕溪地区维持千百年来的田园风貌,也同时宣告了其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开启。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6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7
▲图 03
滑动查看
沪杭铁路内环线历史照片
至上世纪 50 年代,由于肇嘉浜的改造,大量沿线居民因动迁而来到了漕溪地区居住,漕溪新村随之建成。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间,随着沪闵路和漕宝路的相继建设,这一地区成为了快速发展的新区。城市中心区动迁的居民不断迁居于此,如今围绕漕溪公园建设的漕溪社区板块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初步成型的。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22
▲ 图 04 漕溪地区历史演变示意图
与此同时,随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沪杭铁路对这一地区发展的阻隔效应也愈发明显,漕溪地区相较周边地块的发展始终显得相对缓慢。直到 1997 年,沪杭铁路内环线终于得以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安宁的城市单行道——凯旋南路,以及在它之上穿行而过的高架轻轨 3 号线。
然而,尽管沪杭铁路线已被拆除,沿途新建的城市交通、桥下绿地以及零星的沿街商铺也为这一片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缺乏整体性的空间设计,这一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城市“分割线”在凯旋南路两侧形成的众多消极杂乱的城市用地,并未因此得到有效的缝合与激活。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26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27
▲图 05
滑动查看
凯旋南路消极的空间氛围
另一方面,除了交通设施带来的割裂,行政边界的长期分隔也进一步加剧了凯旋南路沿线的分裂感。虽然随上海南站的开发建设,曾经分属不同辖区的东西社区板块终于在 2004 年得以纳入漕河泾街道统一开发管理。但在十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管理边界的统合并未能够消解两侧社区在空间及社会层面的隔离感,漕溪地区在内部社区之间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地实现融合性的发展。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32
▲图 06 漕溪地区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割裂
难点 02:东西的落差
以上历史性的因素不仅造成了凯旋南路东西两侧社区生活的隔离,同时也带来了两侧社区生活圈服务水平的落差。
尽管同为典型的上海老旧小区,同样满足基本的社区公共服务覆盖要求,但相较被城市干道隔离于街道边缘的华富社区,一路之隔的漕溪社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整体发展相较更为成熟,其居民普遍享有着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与各类商业配套。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37
▲图 07,凯旋南路两侧公共要素现状分布示意图。
而对于华富社区而言,一方面,由于其极高的建设密度,小区内部几乎没有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而周边仅有的零星商业也大多集聚于街道边缘,靠近龙华西路的一侧。另一方面,因交通设施的割裂作用,华富片区与周边区域普遍缺乏便捷的联系,从而更加凸显了其内部公共空间匮乏和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40
▲图 08 华富社区(左)漕溪社区(右)内部商业街对比分析
因此,就社区整体结构而言,尽管沪杭铁路线的拆除为这一被分割百年的区域提供了再次整合发展的机会,但东西社区板块的不平衡发展以及凯旋南路消极的空间氛围,共同导致了漕溪地区社区生活圈的分异与割裂——东西两个社区的日常生活与公共服务网络彼此孤立,尤其华富片区的社区生活已明显的集聚于漕河泾街道外部以东的区域。
切入点:从“分界线”到“中轴线”
尽管历史发展积累而来的裂痕使凯旋南路这一消极的空间“分界线”,始终延续着对漕溪地区空间结构与日常生活的割裂,让本应融合一体的社区空间产生了结构性的失衡;同时,由于身处上海中城这一高度开发的成熟区域,已几乎没有余地针对这一结构性问题作出大的修正。与此同时,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周边富有潜力的空间资源的梳理工作,我们发现凯旋南路周边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公共资源,具有良好的空间再生潜力,这也给我们的规划工作带来了一些信心。
最终,基于漕溪地区的现实困境以及其既有的空间资源,我们提出:面对漕溪地区的现实困境,与其盲目的进行翻新重建,不如通过微更新的手段,对其当前空间结构的掣肘——凯旋南路区域进行整合激活,将其从一条地理空间的“分界线”,转变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中轴线”,以更好的带动周边低效甚至荒弃的公共空间资源的再利用,最大化的发挥社区规划对城市存量空间激活的杠杆性效用。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46
▲图 09 凯旋南路规划结构示意:从“分界线”到“中轴线”
#03 凯旋南路整合·激活
01 公共空间资源识别
如何通过社区规划将沿凯旋南路及其周边的资源进行整合联动,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共网络,并在未来的社区结构中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空间关系,是我们在这一片区展开社区规划时所着重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我们针对凯旋南路两侧的空间资源展开了梳理工作,并总结出四类重要空间要素。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51
▲图 10 凯旋南路周边的资源识别示意图
地铁三号线出站口:
相较凯旋南路轻轨高架桥下的消极空间,当前围绕龙漕路与漕溪路地铁站,一南一北形成了两个重要的空间节点,聚集了一定的人流与商业服务。但由于片区空间整体较为闭塞、混乱,行人主要以通过性交通为主,很少驻留,因而商业业态主要以服务能级较低的平价快餐与服装批发为主,且普遍面临着经营不善的问题。
高架桥下的公共绿地资源:
凯旋南路高架桥下有许多公共绿地,但目前仅被作为市政隔离的绿化带使用,其景观与游憩价值并未得到很好地利用。如果能通过设计的介入,将其与居民的日常慢行路径相结合,并增加一定的休闲设施,在这个本就缺少公共空间的片区内,其将成为一条具有吸引力的线性公园景观。
潜在的多义空间:
场地内一些闲置或被临时占用的存量空间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如目前正作为施工人员临时住所的漕溪路地铁站三角形用地,施工结束后将有什么新的可能?
以及在华富社区入口处闲置的两栋天华集团的老厂房,是否可以重新进行功能置换?
甚至对于凯旋路北端的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其目前大而无当的集散广场,是否可能经由调整成为一个更具活力的公共空间?
外部重要空间节点:
除凯旋南路附近,漕溪片区外围周边也有一些重要的空间节点。
如漕溪路立交桥的东北角的徐家汇体育公园,是城市级的大型公共空间,目前正在更新改造中,未来将 24 小时对外开放。
还有其西南角的大型商场宜家家居,是集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以及在漕溪路东侧,有漕溪地区唯一的社区级公共绿地漕溪公园。
这些设施尽管分布较远,但可经由凯旋南路作为步行路径便捷地串接起来。
/// 02 公共空间系统重构
针对漕溪地区的社区规划与更新改造,我们形成了从“节点激活”、“带状串联”到“沟通成网”的工作步骤。
计划以沿凯旋南路的各重要公共空间资源节点的改造入手,强化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再通过支路的贯通形成网络化的公共网络步行链接,强化凯旋南路的中心地位——
这将不仅是一条生活轴线的再造,更是一张能够进而蔓延辐射整个区域的网络的培育,力图将周边区域的各种城市级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由此联系起来。具体操作如下: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72
▲图 11 公共空间重构:节点激活-带状串联-沟通成网
强化公共空间的功能性:
规划计划对漕溪路站周边、华富社区入口老厂房以及铁路局商业街展开更新整治,形成三个重要的活力节点。通过对整条道路绿化空间的重新塑造和设施丰富,形成更加宜人的步行氛围,强化“中轴线”的空间凝聚力,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生活服务性街道。
缝合断裂的公共空间网络:
规划计划打通目前完全封闭的漕溪河,形成滨河慢行步道,强化地铁站和徐汇区体育公园的联系。重新梳理华富社区目前的杂乱无序的公共弄堂,形成与西侧成熟社区之间的联系,真正建立区域的公共空间网络。
03 公共空间激活
为将项目实施更好的嵌入地方行动,适应街道政府的工作逻辑,使得社区更新成为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同时又能够在一个整体性的思路之下推进。我们最终将整体愿景梳理为 10 个可独立操作的具体项目。
目前针对不同的利益主体所涉及的项目分阶段地进行沟通协调中,条件成熟一个就实施一个,以期形成一种有计划、分步骤、可落地的社区规划实施路径。
而对于大部分尚未进入实施深化环节的点位,这里仅做意向性简述,因为尽管这些点位的初步设想都在社区规划中朝向一个总体结构有所助益,但在现实语境中,任何一个具体空间操作的形成与最终实施,都将指涉一个特定时空背景下,特殊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博弈结果,而这也是社区规划的复杂性与动态性之所在,需要在具体语境下具体讨论。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82
▲图 12 总体目标拆分为 10 个可操作的具体项目
#04 漕溪地区
微更新计划
/// A01 微更新: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环境优化改造
凯旋南路最北端的旅游集散中心与公交枢纽站,共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封闭区块,限制了 3 号线漕溪路地铁站的服务范围与辐射能力,同时也割裂了周边体育公园、商业服务与居住社区的边界连接。
设计计划通过场地设计,梳理交通流线,增强集散中心广场的可穿越性及其对两端功能性空间节点的衔接作用,以优化空间步行体验,同时带动城市功能的关联、激活。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89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90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91
{{A01 游客集散中心改造示意图}}{{滑动查看}}{{A02-04 微更新:漕宝路地铁站及其周边环境改造}}{{对漕宝路地铁站周边的更新,我们重点考虑交通的疏解和商业氛围的提升。通过利用凯旋南路北端 3 号线地铁站极其周边商业的现状条件,试图形成一个结合交通枢纽的社区商业中心,同时将目前作为施工临时工棚的一块三角地纳入整体考量,未来置换成为一个地铁站前小广场,形成一体化的地铁站前公共环境,疏散和引导人流向社区内部流动。}}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93
▲图 14A02 A04 靓装市场及其周边改造示意图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95
▲图 15 A02 A04 漕溪路地铁站及靓装市场现状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97
▲图 16 三角绿地改造示意图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99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00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01
▲图 17
滑动查看
A03 三角绿地改造后示意图
/// A05 微更新:漕溪河滨河路径联通
现状漕溪河是一条被隔绝的断头道,在其断头处的不远处未来将建成一个片区级的商业中心。因此,针对漕溪河滨河路径的联通改造,我们计划能够激活漕溪景观休闲功能,将步行网络的脉络延伸至原本被遗忘的角落;另一方面,步道的打通能够将闭塞的东部片区更便捷的衔接至体育公园和未来将建成的商业中心,以更好地促进凯旋南路次级区域的网络链接,形成以凯旋南路为公共生活轴线,两侧区域联动发展的整体空间格局。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07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08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09
▲图 18
滑动查看
A05 滨河路改造后示意图
A06 微更新:街心绿地警民公园
对于凯旋路中段的长条形绿化空间,计划以微调整的方式,结合绿化景观优化社区围墙界面,形成多层次、可步入的街道景观环境,同时增加部分街道家具,提升步行空间的舒适度和趣味性,打造一条串联各个公共节点的线性公园。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15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16
▲图 19
滑动查看
A06 街心绿地警民公园改造示意图
A07-08 微更新:华富公共弄堂空间改造
华富社区邻里汇片区改造位于通道与凯旋南路的交接部位,这一设计目标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邻里汇的改造将利用原有的废弃仓库空间,用整体连续性的一层檐廊将原本割裂松散的沿街空间及其周边环境整合起来,将其塑造成为华富大社区的入口门户,在凯旋南路上形成一处标示性的入口空间,为居民提供一处迎送亲友,交往停留的公共空间,从而提升社区归属感与安全感。
另一方面,邻里汇将利用废弃仓库改造产生的新空间,在一层将其功能置换为社区服务型商业,在二层置入与居民共享的社区服务空间,使邻里汇成为社区居民 15 分钟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活整条凯旋南路的核心衔接点。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23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24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25
▲图 20
滑动查看
A07 门面房入口改造示意图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29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30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31
▲图 21
滑动查看
A08 富民小区仓库改造
示意图
A09-10 微更新:凯旋南路南侧片区改造
对凯旋路南侧商业界面及绿地空间进行的更新整治,主要针对当前现状空间形象不佳、业态较为低端的问题,试图以设计的介入结合周边环境资源,对商业立面、街道铺地、高架下绿化空间等进行整体性的提升,以期通过物质环境的改善带动商业业态的升级,从而形成更为良好的空间氛围。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38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39
▲图 22
滑动查看 A09 凯旋南路街道绿地活化改造示意图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42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43
▲图 23
滑动查看
凯旋南路南侧商业改造示意图
#05
结语
漕溪地区社区规划的切入点因其历史问题存在一定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老旧社区改造中的普遍困境:过去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导致当前老旧城区存量空间由不同年代的开发建设混杂拼贴而来,空间“碎片化”成为城市更新工作必须面对的挑战。尤其对于民生属性为主的老旧小区更新,传统拆除重建的整体式更新手法难以为继,渐进、小微、低成本的日常性改造成为社区更新的常态。但仅将改造视野局限于细枝末节的碎片内,难以解决结构层面遗留的问题,最终流于治标不治本的粉饰工程。针对这一困境,在漕溪地区的规划中,我们通过重新塑造凯旋南路,打破华富社区与周边区域的割裂状态,结合街道公共生活属性的强化,链接更广大区域的公共空间网络,促进社区生活的融合与延伸。这一从“边界线”到“中轴线”的改变,不仅是社区规划对传统城市建设红线思维和社区内向化发展趋势的弥补,也是尝试将城市中各类断裂碎片有机缝合的过程。城市弥合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所有设想应主动融入社区的动态发展过程,制定清晰的项目分解和资金分配计划,确保社区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实施。在漕溪地区,我们将凯旋南路提升的抽象愿景分解为“点到面”的实施路径和可具体立项的项目清单,契合街道逐年推进社区更新和以项目为引导的资金申报方式,促进社区规划在物质空间层面切实落地。尤其在经历漕河泾街道领导班子的整体更迭后,这种系统性社区规划的意义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可持续的社区更新机制。截至目前,旧仓库改造和华富社区公共弄堂综合整治两个项目已完成深化设计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其他项目也将在未来条件成熟时逐渐落实,共同促进凯旋南路及整个居住区域的改变。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50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51
▲图 24
滑动查看
进入施工收尾阶段的部分改造项目
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及课题研究
项目组织:上海市徐汇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
建设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TMS tudio)
社区规划师:童明
项目规划团队:童明 秦梦迪 姚瑶 林旭颖 王安澜 邱怡箐
项目建筑团队:童明 任广 谢超 郭鸿衢 谢华华 林梦佳
图文编撰:童明 白雪燕 秦梦迪 姚瑶 谢斐然 唐诗昆 乔雨虹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实施机制》研究团队:童明 黄潇颖 白雪燕 姚瑶
//城市更新相关项目//
旧里新厅——上海市黄浦区贵州西社区更新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66
另一种建筑师 上海市徐汇区新乐路、东湖路地区城市更新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68
碎片的整合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镇佳虹社区“缤纷社区”项目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70
建 筑 更 新 与 文 化 再 生 上 海 市 黄 浦 区 贵 州 路 109 号 空 间 更 新 项 目
漕溪地区社区整合设计丨中国上海丨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172
梓耘斋 TMS tudio 项目:project@tm-studio.cn
学术:academic@tm-studio.cn
行政:info@tm-studio.cn
电话(传真):021-65988610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