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湖州南太湖 CBD 整体鸟瞰效果©gad
湖州南太湖新区 CBD 及长东社区未来社区、杭州钱塘新区河景路 TOD 城市设计项目分别启动于近几年不同阶段,在此类项目中我们采取从城市至建筑单体的一体化设计模式,由挖掘原有城市格局及生态本底出发,塑造出具有连续记忆且创新复合的区域新城。
生态本底可以理解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然本底,新旧城市肌理延续是我们参与的几个新城设计项目的核心思考之一,并先后运用于城市设计实践中。基于城市发展产生的一系列例如生态破坏、千城一面的问题,对城市的物理空间及精神文脉进行挖掘和再塑造。相关的另一理论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将自然作为一座城市的景观本底,主张设计遵从自然,也对我们的几个新城设计项目有着方向引导的意义。
湖州南太湖长东社区未来社区整体鸟瞰效果©gad
杭州钱塘区河景路 TOD 整体鸟瞰效果©蕾奥,gad,日设
美国
波士顿
翡翠项链绿廊带,图片来源网络
避免同质化的城市面貌是我们认为设计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城市空间被识别与体验,不仅仅是由起伏的建筑天际线决定,还包括了具有辨识度的生态景观空间及历史文脉的区域。新城设计中,我们把景观生态本底及城市文脉作为整体设计思考的切入点,将城市规划及策划、城市设计、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模式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以灵活而非固有的设计模式和网格化道路来界定新城,就如同城市是从自然中生长出来,通过连续的有机生长的空间脉络,塑造一座具有地域特征的生态城市。
项目所在城市——湖州、杭州,有着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城市状态。
河景路 TOD 城市设计项目位于杭州钱塘新区,作为杭州主城的延伸区域,多了一层与江的关系,因近钱塘江的地理位置,江岸常年受江水侵蚀,当地人因地制宜围垦土地,逐渐形成可供种植的农田,围垦文化由此而来。
因此,我们梳理出围垦文化与田园新城的主要特征运用于河景路 TOD 新城设计中。
杭州河景路 TOD 规划梳理©蕾奥,gad
另外,湖州南太湖 CBD 及长东社区未来社区项目,是对当地溇港水系和主城肌理的挖掘和创新。
溇港是湖州的城市名片,也是湖州现代城市生态的重要起点,最早太湖是非常混沌未开化的状态,湖州人民创造出溇港水利工程将淤泥进行堆砌,形成横溇纵港的桑基鱼田,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就湖州“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溇港与城市及村镇的发展联系紧密。
湖州衣裳街及溇港肌理,图片来源网络
放射状肌理与多孔网格©gad
湖州
主城区衣裳街以及大钱村(南太湖保留较好的溇港村落之一)两个区域,是在溇港的脉络上发展而来,形成一种类放射状的肌理状态,同样被提炼运用到南太湖新城中,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与溇港的联系,再造溇港新城。
在城市的肌理关系中,会看到横溇纵港的空间,对原水系进行梳理形成水系环绕的生态系统,整体建筑形态向外放射,形成北边城市商办核心区,南边商住复合的混合街区。
湖州以“湖”为城市命名,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溇港。
溇港是与四川东风堰齐名的水利工程,通过将太湖周边淤泥挖填和调整,形成多层次水系——“横溇纵港”,淤泥填实后成为建设区域,围绕水系又塑造出大小不一的“兜、塘、港、漾”,村落和城市生活也都依托着溇港水系而发展。
湖州南太湖 CBD 及未来社区拼合总平面
©gad
放射状的社区客厅鸟瞰
©gad
湖州南太湖 CBD 城市设计项目所在位置,处在太湖以南,度假区以东,原始场地还保留着部分溇港桑田的肌理,其中北区为农田,中部有水田及一条南北向贯穿较大的溇港水系,少量村落沿河散落布置。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整个区域水系进行梳理,调整地块的合理尺度,还原出类湖州地域性的水陆关系,塑造出 W 型的溇港水系布局,与 A 字型空中公园廊道骨架结合,呈现南太湖 CBD 的初始区划,希望逐步营造出新湖州、新江南的生活方式。
在路网基础上,将太湖——南太湖区域——湖州主城区整体串联,叠加了水路密度,可以降低原本纯机动车交通量的压力,如此湖州人未来可体验水城生活。
杭州钱塘区河景路 TOD 城市设计项目的区域研判,是打造未来钱塘中心区先行示范区,也是将代表杭州钱塘城市面貌的一个新城区域名片。
河景路 TOD 城市设计总平面©蕾奥,gad,日设
河景路中央开放空间©蕾奥,gad,日设
场地范围内,原有条东西向偏北向的河道,以及北侧已建设完成的城市景观湖体,区域内有南沙大堤和生态田地。
作为未来的钱塘门户,河景路 TOD 城市设计希望区别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核心区以较大湖面和地标型公建的城市景观面貌,尊重现有地域河道与农田肌理的关系,进行具有弹性开发且衔接地貌的新城设计。
减少大面积景观湖体修建和维护成本的费用,在原有的生态农田基底上,做出一定程度的优化调整。以河景路出站见绿,连轴现湖,压缩湖体结合田地景观,营造可让市民亲近体验的湿地公园,南北双向串联原有的湖体与水系,向东营造连续的开放空间体系,和南沙大堤形成多条开放廊道,唤醒围垦文化的肌理记忆,让城市生长在生态公园景观之中,水系环绕,形成河景创岛。
TOD 是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的缩写,代表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
湖州南太湖 CBD 及长东社区未来社区项目是当地政府和城投整体建设开发,我们以策划-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进行思考。
最早是基于 CBD 地块周边人流密集度高的区域进行划分,得出三个核心点:
1. 城市主地标和公交首末站的城市核心综合体;
2. 高铁站和地铁站的交通枢纽综合体;
3. 湖州国际会展中心和智慧城市中心综合体。
再通过城市空中连廊系统、区域三层城市平台和东西区二层连廊串联整个片区,城市空中连廊系统不仅是市政空中连桥,还是空中公园与城市生活空间、城市展示平台和市政单轨电车的集合体。
湖州南太湖未来社区住宅组团剖面©gad
在湖州东西核心区高密度集约开发模式下,整个主地标和核心区地下整体开挖,包括地块和市政道路形成超级地下空间,满足各个区域的地下连接和停车需求。使得人们从太湖岸边到社区内部无需穿越机动车流,构成完全的从湖景到河景,公园化的全时慢行体验。
南太湖未来社区则在核心区南侧,以邻里中心公园综合体,作为主地标核心 TOD 的分支,将周边居住组团通过地面,空中连廊,地下步道空间,实现多维度慢行串联,满足公共交通从城市区间到社区组团间完整过渡。
从 TOD 开发服务半径出发,增加了多层级的水路交通系统,从主地标的水上交通母港,到地铁站水上交通中心,最后联系到核心区南侧未来社区的组团码头,形成极具湖州当地的水乡特色的交通系统,并与整个区域形成水路网络,增加当地居民的多层次交通体验。
湖州南太湖社区客厅空中连廊©gad
社区组团码头
©gad
另一个河景路 TOD,作为杭州最东边门户区域的一块拼图,需要以渐进式生长,分时发展的模式去考量城市设计和建设发展。未来的城市建设是具备田园城市的基调,而即将建设的钱塘新区高铁站区域和河景路站区域,应该是连续相融的公园城站一体化 TOD。
以轨道线串联的各站区域,近 6 公里的城市活力脉,将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湖,田埂,湿地等自然要素由河景路经过几个站点联系到钱塘高铁枢纽区域,与钱塘区的文化地脉——南沙大堤的人文活力脉,最外围的钱塘江海生态脉,逐步形成代表钱塘围垦文化的三脉连城,塑造最具钱塘特色的新城 TOD 设计模式。
河景路交通一体化复合场所©蕾奥,gad,日设
河景路站
中央公园©蕾奥,gad
,日设
钱塘高铁枢纽门户区©gad,浙大院,铁五院
河景路站的下一个站点——青六路站,与河景路形成双站未来钱塘中心门户区,TOD 城市开放空间廊道——完整的城市慢行网络,从 TOD 出发,将城市核心区,商业办公区,政府办公区域,未来社区和城市开放空间串联起来,连片成带,连水成网,完成公园城市一体化的设想。
我们认为未来城市版图应是理性生长和可弹性调控的,因此设想出城市客厅、社区客厅、组团客厅及楼宇客厅这四个层级客厅,可对其由大到小的单元进行社区管理,并在相对合理的街区尺度下进行公共开放“客厅”的分配。此构想在南太湖 CBD、未来社区和河景路 TOD 项目上保持一致,各层级客厅带来了居住的丰富性,且都会留有很多比较连续的开放空间系统,例如空中连廊和口袋公园,不把城市建设过满的铺开,这些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弹性生长以及疫情管控能留有余地。
河景路 15min 生活圈©蕾奥,gad,日设
河景路多层级开放空间©蕾奥,gad,日设
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我们意识到混合的城市功能不仅能为居民带来便利,且激发多样性的活力。
例如南太湖未来社区的人才综合体区域、河景路 TOD15min 社区生活圈,打造了集约共享的复合功能街区,针对商业、居住、办公等用地,在经过城市设计的重组,来形成完整连续且系统的开放空间、商业空间、居住空间。
我们希望能打破传统的单一地块属性模式,进行城市功能的创新复合,从策划、规划、建筑、景观、成本等设计包括落地的全方位构想,这也成为 gad 设计团队的思考方向及策略优势。
社区客厅人才综合体设计策略
©gad
南太湖长东社区未来社区人才公园社区客厅
©gad
未来社区组团客厅
©g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