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景观   /   城市规划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

2023/08/18 17:42:21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0
导 读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 月 29 日至 8 月 2 日,北京遭遇了一次罕见的强降雨,造成严重灾情,尤其是西部山区,道路损毁、交通瘫痪,房屋冲毁、良田淹没,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干扰,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面对巨灾,我们有办法减轻损失吗?如何提升城乡整体应急保障能力?
清华同衡安全所一行于 9 日上午前往灾区沿门头沟和房山主要水系开展调研,从石景山区沿永定河向北,到达妙峰山镇,再往南前往潭柘寺镇,之后前往房山区大石河沿线、拒马河沿线,最后到达河北省涿州市。看着沿线被破坏的房屋、道路、基础设施、农田以及居民家中没过膝盖的淤泥,触目惊心。同时,也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这次灾害破坏超出预计范畴?面对巨灾,我们有办法减轻损失吗?
一、灾害特点与灾情分析
1.1 罕遇的极端暴雨灾害
本次降雨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极端性强等特点,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 331 毫米,是常年年均降雨量的 60%,门头沟区平均 538.1 毫米,房山区平均 598.7 毫米。从气象监测数据上看,单站降雨量破历史极值,昌平区王家园水库降雨达到 745 毫米,是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 140 年以来的最大降雨量。
历史罕遇的特大暴雨导致全市主要河流洪水来势快、量级大、峰值高。永定河卢沟桥站洪峰流量仅 2 小时就从 1000 立方米/秒上升为峰值 4650 立方米/秒,是 1925 年以来的最大洪峰。大石河漫水桥站最大洪峰流量 5300 立方米/秒,是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高纪录;拒马河张坊站最大洪峰流量 6200 立方米/秒,是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二高纪录。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8
京津冀降雨分布图(来源:河北省气象局)
罕遇暴雨导致河流水量不断上涨,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蓄滞洪区时隔 20 多年再次开启。但由于永定河流域此次暴雨集中点主要分布于官厅水库下游,官厅水库无法帮助永定河蓄水;而拒马河流域尚未修建大型水库,导致巨量山洪直接冲出山谷,直泄平原。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11
北京周边主要水系分布(图源:自绘)
1.2 北方地区洪灾破坏力超出预计范围
生活在北方的居民,常年处于干旱的环境下,大家认知里可能更多的是抗旱,很少将北方与洪灾联系起来,这就导致很多人失去了对重大洪涝灾害的警惕性。对于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暴雨罕遇洪灾的多发性、危险性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此次罕遇的洪涝灾害,以山区破坏最为明显,依据现场调研情况,可简单分为 3 类:
(1)沿流域山区破坏。永定河在门头沟山区蜿蜒盘旋,而众多城镇、居住区也是沿河而建,当罕遇暴雨来临时,水量迅速上涨,加之山洪带来的石头、树木等杂物,增加了破坏力。导致沿线村庄部分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电力设施被毁等,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沿线、北拒马河沿线破坏特征也大致相同。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16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17
左:永定河流域建成区破坏情况(图源:自摄)
右:永定河流域沿流域山区破坏情况(图源:自摄)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20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21
左:大石河流域沿流域山区破坏情况(图源:自摄)
右:拒马河流域沿流域山区破坏情况(图源:自摄)
(2)流域下游破坏
流域下游破坏以涿州市区为例,北拒马河、大石河、小清河等河流在涿州境内汇集,由于拒马河上游并没有大型水库,巨量洪水直冲下游平原。导致涿州城区内涝严重,房屋农田被淹、基础设施大量被毁,而在水慢慢退去的过程中,洪水带来的巨量垃圾也将成为城市一大问题。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26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27
左:涿州城区内涝严重(图源:自摄)
右:洪水带来的巨量垃圾
(3)无径流山洪破坏
还有部分山区虽然没有径流经过,但破坏也非常严重,这些村庄大多建在山谷里,罕遇暴雨来袭,原本预留的行洪通道过小,山洪巨大的冲击力导致建筑倒塌、道路中断,其特点是山洪冲击力更大,破坏更严重。
京津冀罕见洪涝灾害启示丨清华同衡安全所-32
无径流山洪破坏(图源:自摄)
1.3 防洪防涝短板突显
(1)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当洪水发生时,先通过水库蓄水,河道、堤防抵挡重现期较短雨水,蓄滞洪区解决超过堤防的洪水。在本次洪涝灾害中,永定河堤坝有效防护了此次 140 年的超大洪水,北拒马河、大石河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溃坝和防御工程损毁。
(2)应急预案与物资储备。在巨灾面前,防御工程不足以抵挡,需要地方政府制定好紧急预案,及时转移,并保障灾时物资储备。
(3)居民防大汛意识有待加强。在这场暴雨之前,北京市及各地区均发布多项预警,但部分市民可能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存在侥幸心理,这可能导致撤退延误或者更多的人员伤亡。
二、针对山区极端暴雨,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
2.1 加强城乡韧性建设,提高抵御暴雨洪涝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杨赛霓教授认为,韧性城市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顶得住”,基础设施的抗冲击能力强;
二是“能减轻”,一旦遇到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能通过较细化的应急预案和高效有序的备灾和应急响应体系等方式,及时撤离、转移和安置民众,尽可能减轻灾害带来的后果;
三是“快速恢复”,即使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也能有很好的抢修能力,应急电力、通讯设备充足,生命线系统恢复速度快。
四是“自我适应”,也是韧性城市最重要的内核。现在每个城市都要对历次极端天气事件进行复盘和反思,针对国内和国外的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去自我适应和改进。
2.2 推进超大城市平急两用设施建设
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人员流动快,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始终是潜在威胁,需要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平时”用作旅游、康养、休闲等,“急时”可转换为应急场所,满足应急避难、临时安置、物资保障等需求,实现城市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安全发展。提升城乡整体应急保障能力,提高超大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韧性。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综合考虑超大特大城市山区县(区)地理区位、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等因素,在充分尊重民众意愿的前提下,盘活利用率不高的集中连片住宅等存量资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条件的旅游景区高速沿线服务区周边等空间资源,打造一批具有避难隔离功能的旅游居住设施。
2.3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一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建设消防救援训练基地设施、战勤保障中心、装备物资储备库以及专业救援中心(队)。建设省级骨干专业救援队伍。加强工程抢险攻坚克难能力。
二是应急装备现代化。加强省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能力建设,配备先进水域救援、空中立体救援、一体化物资投送、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智能化专业化轻型化模块化救援等现代装备和高风险场景无人智能装备。推动省级骨干专业救援队伍装备更新换代,抓紧增配一批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专业救援装备。
三是应急物资保障。完善提升应急物资储备,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和乡镇存储点建设,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强航空、铁路、公路综合交通紧急运输管理协调联动,强化与大型骨干物流企业紧急运输合作,建设应急物资运输调度平台,完善应急状态下的交通运输快速投运和免费、优先通行机制。
四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将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相关规划,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建设功能齐全、类型适宜的避难场所。对蓄滞洪区、山区、低洼易涝等地区,就近规划建设撤离线路和避难场所,配备必需的应急设施,储备必要生活物资。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和数据库。
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虫网
供稿|清华同衡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