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乌拉圭建筑师Eladio Dieste以精妙的砖结构建筑形式而闻名于南美洲,他通过严谨的工程计算与结构体系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面貌,使低成本造价的砖材能够取代钢筋混凝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最终实现预算控制和美学效果的最大化。
01
Iglesia de Atlántida
乌拉圭·卡内洛内斯
坐落于卡内洛内斯的Iglesia de Atlántida是由Eladio Dieste于1952年设计的砖结构教堂建筑,其特殊的波浪状立面和外挑的屋檐完全由经过精密计算的砖块砌筑而成,正如Eladio Dieste所说的那样“如果无法通过合理的、经济的方法使用建筑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有益于人类的建筑”。
动态性的结构线条对于当时的国际建筑体系来说无疑不是一种创新且具有超前意识的实践,Eladio Dieste尝试以宗教仪式为空间布局的切入,不论是两侧的弧形墙体还是中殿尽端的祭坛讲台,均通过自然且具有围合感的结构象征凝聚的信仰与能量,体现了建筑师对于日常宗教活动的细微观察。
此外,教堂内部光的设计也将砖材本身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Eladio Dieste在弧形墙体的上部增加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矩形开口,借以五彩斑斓的透光玻璃来呼应传统教堂建筑的玻璃花窗,通过现代化的形式呈现截然不同的空间体验。
除了教堂的主空间外,Eladio Dieste还设计了一座高约15m的塔楼,其圆筒形的墙体采用镂空结构作为支撑,可在上行的过程中提供不同高度与角度的观景视角,既保留了空间的功能属性,又通过广阔的风景隐喻认知有着无限拓展的可能。
△平面图
02
San Pedro Church
乌拉圭·杜拉斯诺
位于杜拉斯诺的San Pedro教堂在1967年的火灾中被烧毁,仅保留了建筑的正立面和入口门廊能够使用,因此当地教区委托Eladio Dieste重建了中殿的主空间和两个侧室,旨在恢复教堂的功能性空间,使新建部分能够与修复的原始入口互为协调。
虽然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但对于Eladio Dieste来说,砖材无论在支撑的稳定性、重量或造价都有着更高的实用价值。教堂上方的屋顶结构有着32m的跨度,回型偏移的天窗同样使用砖材和玻璃组合而成,依靠特殊的结构形式免去了加固的封边材料。
这种结构的特殊性不仅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同样值得啧啧称奇。从中殿的入口处向内延伸的屋顶结构并没有与底边的墙体相接,而是在临近耶稣像的位置与天窗相结合,使祭坛沐浴在神圣的自然光中,突显了空间的神学诗性。
△平面图
编辑:Ne
iwai
撰文: YouChuan
校改:YueQiu
编排:H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