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23/11/17 15:23:00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0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
从老和山麓,到西溪河畔,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70年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作为国家重点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甲级设计研究院之一,从十几人的设计室到如今1700多人的学校独资国有企业,成为业界前沿、成果丰硕、产教研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程设计、研究及咨询机构。基于“共同的浙大、共同的事业”的特殊身份,传承“求是、创新”精神,秉持“高品位的文化、高宽远的视野、高效能的管理、高素质的人才、高精专的技术、高质量的作品”六高战略,浙大院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历年来获得17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设计、工程奖,形成了以“平衡建筑”观为代表的特色建筑理论体系,坚持走知行合一的发展路径。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4
面向新时代,浙大院立心民本,坚守“为人民而设计”的理念,以在地共生为导向、目标和方法,把握工程与人性、现实与理想、传统与当下、发展与乡愁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国之所需为方向,民之所愿为动力,精心营造城乡环境,迈向和合共生美好生活,在建筑学科的专业领域,努力寻求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答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6
作为中国制造重要板块之一,建筑业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城乡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逐步转向存量集约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存的新形态,要求建筑业通过供给侧改革,在“后房产时代”另谋新路。作为建筑业的核心环节,建筑设计须及时做出变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浙大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的总方针,始终坚持“为人民而设计”的根本目标,将民本理念作为应对问题和挑战的关键抓手,以人民为根本以创新谋发展,为建筑业寻找纾困破局的良方,努力以高质量设计引领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立心民本,还体现为健康的经济观。浙大院倡导“设计创造共同价值”,以民为本的社会价值为主导、创作滋养的精神价值为取向、设计生产的收益价值为基础,与建设各方主体一道构建复合价值体系。健康的经济观全面拥抱“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坚持为民谋利的初心,提升设计服务价值,以更高品质的场所塑造,实现建成资产的价值增益并最终还利于民。
立心民本,更表现出唯物的辩证观。时代要求敏锐回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将聚焦点从以设计服务小康社会升级为以创新促进共同富裕。浙大院在自身的创作实践中,把握矛盾动态变化,以平衡之道做出及时改变,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促进城乡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浙江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大院结合对“共富”意义的在地认知,注重以设计为引领,协调建设过程中的多主体共建,保障“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文明和谐美丽家园”等目标的全面实现。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1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2
浙大院将建筑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聚焦于城乡建设发展中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求,通过对建成环境的精修营造,为民众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城乡环境、社区场所、建筑空间的三个空间形态的本体层级,层层夯实“为人民而设计”的核心目标。
在社区场所层级上,在地共生的理论体系努力体察人民群众的日常性社会角色,发掘沉潜于琐碎而谦逊、欢愉而亲切的日常社区生活之中的本真动机、利益和需求,并以适宜的设计策略对其进行回应。浙大院注重社区尺度上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因地制宜,协调共建,引导公众参与,精心打造社区生活圈,恢复场所活力,保存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和自由。围绕人民群众的场所营造更引入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包含现状评估、制定方案、实施行动、监测维护等阶段。
在建筑空间层级上,在地共生的理论体系聚焦近人尺度,关注身体在空间系统中的直接体验与反应,将人对空间的体验以及空间对人的关怀辩证关联。设计对人因问题的分析,则从人进入与经过空间的方式、人参与空间的状态、人观察空间的角度、人在空间中存在的目的和人与空间互动的媒介5个方面展开,推动设计工程理性向人性的回归。近人尺度的建筑学通过对真实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营造,使人们自然地进入、不自觉停留、平等地观察、自由地体验、多感官互动,最终完成经验性而非象征性的生活。建筑空间因此承载了更为丰富的人性情感,实现情与理的共生。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6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7
从环境、场所到空间,浙大院注重在地情境,关注“地域、地方、地点”中的丰富时空要素,并不断发现适宜、追求贴切、互动适应,实现营造全民族全过程全要素“和合共生”的发展格局,塑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建成环境。
聚焦“宜业”愿景,在地共生的设计实践,助力社会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提升,努力创造服务人民创业、便于人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好建筑。在办公、工业建筑设计方面寻求不同技术法度和形式创造的匹配,提高生产效率;在医疗建筑创作上紧跟工艺流程的最新发展,围绕病患所需将技术革新落实于空间组织;在校园规划方面以学生为核心,促成学校空间向在地社区的开放,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聚焦“宜居”议题,在地共生的设计实践,努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统筹城乡在地发展要素,还邀请民众共建工作平台,开展参与式、渐进式的创新,营造百姓真心喜爱的具有烟火气的人居场所;关注社区生活的未来方向,紧密围绕“人本、生态、数字”的价值构建多种未来场景的共生关系,并注重与传统文脉的接续;同时,浙大院还领衔浙江省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设计等多领域的研究和规范制定工作,促成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施工装配、效用评估等要素的统合,以达成从“安居”迈向“宜居”过程中的减碳目标。
聚焦“宜乐”目标,在地共生的设计实践,致力于打造乐活的环境、空间和场所,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在一系列亚运体育建筑的创作中,努力达成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融合,注重场馆使用与城市运营和社区生活的同生共进,尤其关注其赛后的可持续性;在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方面,围绕群众开展商业功能、技术流线、邻里生活、城市管理等要素之间的协调组织;而在民生工程的谋划方面,则充分将老年、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行为、习惯和体验纳入考量,聚焦无障碍设计,以实现环境的全人群、全龄段友好。
聚焦“宜游”话语,在地共生的设计实践以文旅产业为主要切入点,追求人工和自然的融合,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助力在地文化建设。浙大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在地解读与践行,在乡村振兴中聚焦文旅业态,推进生态资源保育、建筑资产发展、在地产业振兴,继而提高城乡社会凝聚力;在文化博览建筑设计中,着力体悟场地特性,以多样的形式操作包容多元化的建筑解答,书写丰富的在地建筑文化,并被大众解读、接受和传扬。对“宜游”的实现更直接体现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在于最大化利用自然条件建设绿地和公园,促成建筑与风景的共生,为民众提供充足、理想的休闲健身场所。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3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4
立心民本,在地共生,走向平衡,这既是浙大院奋进70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以对中国式现代化建筑创作新路径的探索,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本文刊登于2023年11月17日的《浙江日报》)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7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8
品牌推广丨0571-85891028
人才招聘丨0571-85891017
主编
责任编辑
栏目主编
编辑
视觉统筹
平面设计
丨吕淼华
丨李丛笑
丨李丛笑
丨严雅萍
丨赵
丿
丨杨
丿
/
/
/
浙大院建筑设计丨中国浙江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50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