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项目名称:青岛万科紫郡示范区景观
位置:山东 青岛
设计公司:AAI国际建筑
山东,是中华文明见证者与参与者,无论是始皇“一池三山”中所致敬的蓬莱,抑或代代传承的儒家文化,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中始终留有这片土地厚重而鲜活的光彩。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的即墨,也沿袭了这片土地丰厚的历史积淀: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名邑,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在《战国策》《史记》等典籍中昭彰汗青;而东临黄海,南依崂山的格局,也赋予它山海相依的壮美与恬静。斗转星移,即墨已然成为省内最受欢迎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而其背后悠久的历史底色与至纯的中华文明精粹,则让它在车水马龙的现代语境中仍然呈现卓尔不同的典雅与禅意。青岛万科紫郡项目位于崂山风景区以北、南临毗邻鹤山景区,东面黄海岸线,贯穿城市的滨海公路与轨交11号线将身处山海包裹的场地快速纳入城市交通网之中。山海远阔与都市繁盛,构成场地二元一体的复合背景。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项目示范区逾两万方的场地面积就成为一张白纸,让设计师得以不受限地充分彰显贯彻于万科紫郡项目全域的人居理念:悠然山海间,居游公园里。
以无际的景观让建筑与人的行为均沉浸于自然环境中,让景观成为场地的主导,建筑是园林的配角,这样的让渡,不仅体现设计师对场地的思考,更从侧面烘托出即墨这片土地的特质:时代虽易,文脉长存。沿袭“悠然山海间,居游公园里”的理念,加入对即墨历史的理解与思考,在经过多轮的方案推敲后,设计师将项目定调“静谧、禅意、淡雅、自然”。在充分结合外界景观的基础上,也通过空间形态与建筑语汇的内外互补,塑造“神形兼备的”具有传统文化属性的诗意建筑场景。自然与建筑空间的二元关系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命题,而其中彼此成就方是上策。一条通幽的道路将人车引导至被绿意裹挟的场地内部,进入建筑场域,而后步入场地中心设置的曲径水面,自然与建筑空间构成“表-里-表”的二次围合关系。面向水景的建筑空间通过透明化或半透明化的立面向景观打开,山海相接的景致与杯筹交错的活动得以相互渗透。建筑向水边延展的木栈道丰富了空间体验的层次,当人行走在其中,景观以长卷、框景等多样化的形式成为视觉界面的一部分或主动线上的空间节点。而半敞开长廊、高塔、被帷幕遮掩的幕墙、举折的屋脊,既是多变的空间营造技法,亦勾勒出一条充满古韵的轮廓线,与景观形成富张力的对比与相映。
视觉是人与空间建立联系、感知场所氛围的最直接手段之一,设计师通过对即墨特色建筑形式进行采样分析,塑造可被阅读的典雅建筑。呼应发源于山东的儒文化,设计师将“三才天地人”作为取样对象选择标准。以崂山道教建筑群、即墨古城与青岛里院分别作为这片土地在天赋气质、在地精神、人间烟火三方面的代表加以研究。设计采样崂山建筑群景观元素、即墨古城披檐与青岛里院围合关系及八字顶,结合现代化的幕墙、木纹格栅,在视觉体验上注重精神性的塑造、建筑细节上承接在地文脉、空间形态上呼应当地城市记忆,既在内核上还原历史上曾经璀璨的“墨水河”风光、再现老即墨,也以现代化的设计塑造延续城市成长脉络的新即墨。不同于能被直观认知的视觉元素,空间序列与体块关系等场域内在条线是需要间接体验的“核”。团队通过研究以十笏园为例的传统北方园林图底关系,在建筑与景观相互围合、渗透的基础上,雕琢空间逻辑。
设计师认为,建筑与景观除了互相看与被看、互相装点的关系外,还通过咬合、消解等手法加强彼此的渗透。通过体量的部分打断、突出,建筑界面呈现多变的凹凸关系,也增加了垂直于主界面的高可达性界面与小径。而尽端的示范区主楼则通过形体的转折,成为建筑空间“尽端”与主入口形成一组对景关系。骑楼、披檐等灰空间的置入,进一步柔化了建筑界面,让彼此围合的空间与景观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入口处的廊棚与标识塔在竖直与水平方向延展空间,也与北方园林中的“廊”“榭”等元素相呼应。从北国大开大合的山海,到城市温暖如初的烟火。从五千年历史积淀,到雅正中华文化精粹,在万科紫郡示范区的设计过程中,团队糅合多样化的旋律,谱写一支同古今贯山海的交响乐。让设计塑造具有诗意的场景,为区域与即墨树立关于空间记忆与社区氛围营造的新节点。
青岛万科紫郡示范区景观实景图
青岛万科紫郡示范区景观实景图
青岛万科紫郡示范区景观实景图
青岛万科紫郡示范区景观实景图
青岛万科紫郡示范区景观实景图
青岛万科紫郡示范区景观实景图
青岛万科紫郡示范区景观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