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导 读
江苏自古堪称“数学家的摇篮”。作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华罗庚中学还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母校。2021 年华罗庚中学滨湖校区正式揭牌投入使用,这座百年名校以崭新姿态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清华同衡建筑分院自 2017 年起,承担了新校区的校园设计,以打造常州市超优质标准建设的绿色人文校园为目标,在“双碳”目标和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规划建设了兼具地域性特征、人文内涵的可持续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校园,解决了当前传统校园建筑布局与新教育理念存在的矛盾,满足了时代发展趋势。项目获得了教育部 2023 年年度优秀勘察设计奖建筑设计三等奖、2022 年度常州市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一等奖。
华罗庚中学建成后实景鸟瞰图
高度还原的设计效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以北,金湖路以西。项目总用地面积为 20.9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2.8 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 11.15 万平方米,地下 1.68 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总建筑面积 11.6 万平方米。设计办学规模为 54 个班,可容纳 2700 名学生。主要建筑包括教学楼、行政中心、体育馆、游泳馆、学生宿舍、国际交流中心、图书馆等。学校设计高于国家标准建设,并根据学校素质教育、特色发展需要,在规划设计、设施设备方面预留了一定发展空间。项目按公共建筑类绿色建筑二星设计,2019 年底取得了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并于 2022 年获得常州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023 年获得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华罗庚中学总体规划布局
二、项目特色
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环境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校园空间设计中存在形式单一、空间封闭及氛围较差等一系列缺陷。本项目的设计与建造探索了生态绿色、开放共享的校园模式,打造了兼具地域性特征、人文内涵的可持续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校园,超标完成了校方需求,为当代绿色人文校园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项目特色一:采用生态绿色、丰富多元的布局规划
项目采用了生态绿色、开放共享的校园规划,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解决了新教学模式下传统建筑布局难以满足“更加追求高品质校园环境、多元化校园空间”时代趋势的困难。
用园林生态体系组织校园动线系统,与环境有机融合。整体校园规划以园林生态体系为主轴,串联组织校园的动线系统,以开放的姿态,融合城市肌理,使校园环境与周边自然景观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南侧教学区以端庄典雅的大草坪为核心,两进院落的布局形式致敬清华园学院式布局,传承百年人文底蕴。
中心草坪向东西发散,在教学楼之间布置内院,以景观院落为生态节点串联教学流线、学术活动流线,丰富校园教学空间。用地北侧靠近自然景观的区域,由于教学区建筑集约化布局给生活区预留了充足的场地,生活区呼应周边环境,结合师生生活休闲流线,利用现有水系,打造江南园林式绿化,形成了生活区大量秀美的庭院、廊桥、水岸等人文景观空间。
同时,建筑外围与城市相连的绿化景观,形成了绿化缓冲区,结合校园动静分区的规划布局,有效避免了教学区域受噪声影响,并拥有了完整的城市展示面。校园东南角的绿化公园,不单单出于校园生态化的思考,同时也致力于向社会开放,以此达到与周边环境有机延续、和谐共生的目的。
生态绿色、丰富多元的布局规划
置入开放共享的空间模块使校园空间丰富多元。宏观层面,建筑通过园林体系的串联,打造了生态绿色校园。微观层面,校园规划注意细节,植入了多种开放共享的空间模块使校园空间丰富多元。教室、实验室、体育馆的模块设计满足了分班制教学、走班制教学、复合型多元化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及不同场景下校园教学生活对空间的要求,提供了多种基于模数的改造方案,预留了未来改造空间。在校园教学区、生活区的走廊、前厅、楼梯、廊道屋顶等多处设置室外共享交流空间、休憩空间,促进师生交流。通过建筑的布局设计打造丰富的院落空间,表达了江南风貌,传达了交流、共享的愿景。
置入开放共享的空间模块使校园空间丰富多元。
项目特色二:创造人文关怀、促进交往的公共环境。
全校园联通的无雨系统。项目地处常州,常年雨量充沛,春末夏初时更是多有梅雨发生。项目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对江南传统建筑长廊环绕、穿庭入室的空间结构进行现代化转译,在校园总体规划时设计了场地连廊与建筑一体化的无雨系统。无雨系统使用宽 4.5m、长 800m 的连廊及建筑首层的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串通整个园区,师生可在全程有遮挡的情形下走遍校园。无雨系统给师生创造了大量可不受天气影响、能与环境自由对话的空间,也有效降低了人流通行时,外部环境对连廊周边教学用房的影响。
全校园联通的无雨系统
无雨系统节点实景照片
便捷安全的接送系统。项目于场地东侧球场下方设计地下室,与北侧宿舍区联通,设置住宿学生的接送空间及家长等候区,高效利用地下空间,打造了常州第一个地下接送校园。场地南侧主入口内退,形成地上接送广场,同时联通地下室,设置走读学生的接送空间及家长等候区。地上地下结合的接送系统设计使校园周边道路避免了早晚接送高峰拥堵,降低了校园接送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并最大程度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同时,在非早晚接送学生时段将停车场面向公众开放,使场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丰富多元的共享交流空间。项目在建筑内外设置了多处丰富多元的创新性共享交流空间,活跃了校园环境,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
①教室区域,走廊在传统教学楼走廊 1.8-2m 宽度基础上扩宽至 3.6m,并在走廊每间教室对应区域局部拓宽,设 1.2m 进深外阳台,满足师生通行要求的同时,留出丰富的室外交流空间,加强了与室内教学空间的紧密联系。
②教学区内校园主轴东西两侧教学楼屋顶顺应首层阶梯教室室内布局,打造了宽度达 13.2m 的室外交流大台阶,结合绿化及铺装,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在室外可与自然对话、学习、交流、举办小型活动的场所。
③运动区内宽 4m 长 140m 的“之”字形慢行廊道,连接了地面操场及半地下停车场的顶部运动场地,兼具解决了 6m 高差、串联了地上地下屋顶空间以及丰富了运动空间的作用。
④生活区内,图书馆二层通往三层设置了 8.1m 宽以木饰面装饰的阅读阶梯空间,温暖的材质凸显人文氛围;宿舍每层均配备了 24㎡的共享活动厅,让学生在宿舍也能充分交流,丰富课余生活。
⑤校园重要节点空间利用高差布置开放式的场所,如生活区食堂西侧的层叠向上的圆形生态广场、学术交流中心西侧的交流讲台、室外展览区,补充了室外聚集类小型活动空间。
校园内丰富多元的共享交流空间
项目特色三:体现南北交融、虚实结合的建筑特色
华罗庚先生和清华渊源颇深,而华罗庚中学(原金坛中学)作为华罗庚先生的母校,希望新校区的设计能够体现华罗庚先生的生平事迹,以此激励学子。故新校区建筑设计综合考虑清华的传统规划格局与常州的江南风貌,提出了“清华写映、江南印象”的设计理念、“古而现、中而新”的设计原则。建筑充分融入华罗庚中学的百年历史和常州江南民居特色,体现了历史名校的文脉传承与时代创新,再现了江南园林书香雅韵,整体呈现南北交融,虚实结合的建筑特色。
清华写映、江南印象
庄重严谨学院派风格的校园教学区。靠近主入口及城市主要城市界面的校园教学区主要突出庄重严谨的学术氛围,提炼清华园历史片区红砖坡顶的学院派风格建筑特点,将其抽象成符号运用到立面设计中,诠释庄重典雅的建筑形象。建筑外立面用红色多孔页岩装饰砖营造端庄的气质,并用局部镂空砖墙等形式丰富立面。室内设计用大色块拼贴的处理手法,运用实木、石材、红砖等天然材料及新材料诠释空间,强调材料间的构成关系。
趣味多元江南风貌的校园生活区。北侧靠近城市绿化公园的校园生活区主要突出趣味、多元以及建筑的在地性表达,将江南城市风貌和人文内涵融合,以布置叠山理水、灰墙黑瓦的江南院落为主。在生活区多处设计江南院落,将生活综合体首层结合园区中心水系做成地景建筑,将行政楼设计为多重庭院式建筑,空间形式上虚实结合,形成“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生活区的建筑外立面采用灰色多孔页岩砖,屋面配以青瓦,体现地域特色。室内设计善于运用灰砖、木饰面等材料诠释空间,提倡简约,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
项目特色四:打造技术创新、低碳节能的绿色校园
集约高效、灵活变换的模块化设计。项目将教室、实验室、体育馆基于建筑模数与使用场景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教室设计中,将教室分为 9.6*8.4m 的教学区和 4.8*8.4m 的辅导区,并在教室入口处设置盥洗室进行清洁消毒。教学、辅导二区相对隔离,减少教师听课或辅导学生时对正常教学和学生自习的影响。盥洗室的创新设计也于疫情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验室以 9m 柱跨为模数,满足不同实验室尺寸要求,用轻质隔墙分割以备远期教学变动对实验室进行改建。体育馆设计了多种模式,可满足上课训练、比赛、表演、大型会议多场景下的灵活布置。
模块化设计
采用新材料使校园建设降本增效。礼堂、教学楼、宿舍采用了新型绿色墙体材料——多孔页岩装饰砖,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墙体自重,提高了隔音和保温性能,降低了能源消耗。科技楼及艺术楼采用了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仿清水混凝土涂料,绿色环保的同时可以提高工期效率和节省成本。
打造节能减排的绿色低碳校园。项目按公共建筑类绿色建筑二星设计,2019 年底取得了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该项目计划以“被动设计为主、主动优化”的绿色建筑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合理的被动设计手段来提高采光效果,减少空调、照明和通风系统的能耗。同时,项目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建筑主动节能方面,根据建筑功能、空间大小和使用规律选择不同的空调系统。项目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等融合到校园建筑中,采用“电力驱动的风冷冷水机组+多联机系统+直膨机系统”方式,同时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合理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燃气锅炉复合使用。在食堂、学术交流中心、宿舍屋顶铺设光伏板充分利用太阳能。
在被动节能方面,通过采取南北通透的建筑平面以及通过开窗方式控制风压变化来增强建筑内的自然通风,减少夏季对空调制冷的依赖,以降低空调能耗,打造舒适的室内工作环境。
同时,华罗庚中学滨湖校区充分考虑“海绵校园”的设计,校园内下凹式绿地面积为 11224㎡,绿地率达到 10%,透水铺装面积为 4300㎡,透水铺装率达到 2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75%,水源污染消减率达到 64.82%。通过“海绵校园”设计管理和利用雨水资源,实现“生态排水”,降低排水系统的运行成本,实现校园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以上所述外,项目按规范进行维护结构节能设计,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高性能钢材,实现了节材节能。可持续型与环境友好的绿色校园的建成,节约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结语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滨湖校区项目建成后,运营取得了好的效果,获得校方、学生、社会的广泛好评。建成的可持续型与环境友好型绿色校园,节约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为师生提供了有利于身心成长和个性培养的良好环境。本项目为我国当代绿色人文校园的地域性表达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校园鸟瞰
校园南区实景图
校园北区实景图
校园室内实景图
设计团队
方案及初步设计: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
主创设计师:金龙林
设计团队:刘智斌 赵霁欣 杨宇昕 王男 胡庆涛 程薷践 孙山 张立铭
施工图设计:江苏凯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