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概况
General Information
项目位于33片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阜成门内历史文化街区,区域占地约3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 24.2万平方米, 区域内约5600户,户籍人口约1.6万人,常住人口约1.3万人。在这个区域老龄 人口占19%,外来流动人口近 50%。将近807个院落,现存4000余幢建筑,房屋质量70%较 差,是一片居住环境有待提升、建筑质量有待 改善、文化功能有待梳理的历史街区。因此, 在当前北京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背景之下,众多建筑师 用单体院落或单体建筑改造的 项目作为触媒,紧密结合当地居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城市更新的思考与探索, 从而进一步提 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脉络。
本项目是一个位于北京二环里胡同中的传统合院建筑改造项目,院落占地约250平方米,我们 将曾经的破旧 杂院改造为四合院民宿。结合业态要求,试图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中融入 新时代的居住生活方式。 院落 位于一个Y字形路口,相对难得的可以看到完整的两个沿街立 面,院墙可以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人眼前,视觉 上对院落整体有非常直观的感受。院内原本容 纳了8户人家共同生活。为满足生活面积的需要,院内违章加 建现象较为严重,形成了典型的 大杂院格局,空间杂乱局促。因此,我们将院落中心位置的加建建筑拆除, 还原出合院的原 始格局。
关于设计
About Design
入口进门首先是一条笔直的廊道,右侧是对公众开放的咖啡馆,廊道尽头是内院的大门。
▼入口进门首先是一条笔直的廊道, the entry to the gate is a straight tunnel
院内共设计6间客房,建筑面积与功能布局各不相同。其中最小的房间为20平方米,最大的房 间为30平方 米。其中3间是loft格局的小客房,另外3间为大客房。且在房间内部色调有所区 分,3间客房为浅色调,3间 客房为深色调。除客房外,其余室内空间均为公共空间,日常作 为展览空间使用。
▼轴侧解析,axonometric
▼院内共设计6间客房,建筑面积与功能布局各不相同,there are a total of 6 guest rooms located within the courtyard
拆除加建建筑后,6间客房及展览空间重新围合出一个方形庭院。在庭院南侧中心位置,我们 使用拆除原有 建筑而保留下来的旧青砖搭建了一座楼梯塔。顺“塔”盘旋而上,是展览空间的屋顶,经过结构加固之后作为 屋顶露台。在大树的庇荫之下,近可俯瞰整座院落,远可眺望 妙应寺白塔,而展现传统建筑群体魅力的连绵 起伏的屋顶立面也尽在眼前。
▼在庭院南侧中心位置用拆除原有建筑而保留下来的旧青砖搭建一座楼梯塔,on the southern centre of the courtyard, a new staircase tower has been built using the recycled old grey tiles from the demolished parts of the building
▼楼梯细节,detail of the stairs
▼楼梯上的露台空间,terrace on the roof
1.
解决老宅的痛点
Existing Flaws of the Building
建筑改造类项目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原始条件不足。大杂院改造同样如此。根据以下几个现状 特点,我们采取 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A.
问题 室内面积不足。
Problem A. Not enough interior space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需要在有限条件下塑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采取竖向使用空间的方 法,提高空间使 用效率。局部下挖地面,并拆除原有天花吊顶,利用传统建筑的屋顶空间做 成loft格局。
▼房间3:利用传统建筑的屋顶空间做成loft格局,room 3: a loft effectively is formed under the traditional ceiling space
B.
问题 采光通风不足
Problem B. Lack of natural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我们几乎为每间客房都设计了屋顶天窗,大幅度增加采光效果。根据冬季采暖保温需要,天 窗选用双层玻璃
(平面玻璃顶使用三层中空玻璃)来降低导热效应。并在房间立面,每个客房门侧都做了开 启窗的设计,辅 助通风。
▼房间6,room 6
▼几乎为每间客房都设计了屋顶天窗,almost every guest room is designed with a ceiling window
▼房间立面做了开启窗的设计辅助通风,in each guest room, new windows are designed near the door to further enhance effective ventilation within the rooms
▼浴室,bathroom
C.
问题 采暖保温不足
Problem C. Lack of effective insulation and heating system
除了在玻璃的使用中选取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之外,我们将全部室内地面铺设了地暖,作为 冬季的主要采暖 措施。
▼房间4,room 4
▼阁楼卧室,the bedroom on the upper level
.
问题 隔音不足
Problem D. Lack of soundproofing and noise control
根据房屋现状情况,为每个房间的隔墙增加隔音材料,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原本的砖墙隔音差 的问题。
▼房间5,room 5
E.
问题 卫生间搭建不规范
Problem E. Lack of standardisation in the building of bathroom
现状院中已有院厕,但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将生活污水排至市政管网。现状宫门口二条胡同 中的下水管道为 雨污合流设计,如此夏季难免会有气味散发。我们在院内建造了标准的化粪 池,将所有的卫生间内污水排至 化粪池,经过处理后合格达标的生活污水,沿用原有管路排 至胡同内市政管道中。
▼房间1,room 1
2.
空间记忆的传承
Inheriting the Spatial Memory
这个项目的设计逻辑是在现有条件下因地制宜,着重对现状材料的发掘与再利用。在改造过 程中,不断出现 的意外发现给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跟随施工阶段的新的进展,设计也不断 的变化发展,由此也可称为“没有 逻辑的逻辑”。比如,将建筑的木结构脱漆处理之后,露出 的原本的木色干净朴素,展现出古朴的气息,于是 我们就保留了木结构的本色。在做地面基 础和院内排水时,在现状地坪下约一米处挖出7块大约是清代的条 石。我们选取其中4块作为 客房与院门门口的踏步石阶,重新赋予了新的功能与使命。
▼选取挖出的清代条石作为客房与院门门口的踏步石阶
原有建筑的旧的窗框我们予以保留,在不同的房间中重新组织利用,处处可见这座院落旧时 的生活气息。予 以保留的还有大量的旧的青砖,具有几十年至上百年不等的历史。我们使 用这些老青砖搭建成庭院内中心位 置的楼梯塔,其间点缀嵌入现代材料玻璃砖,这座“塔” 就连接了院落的过去与未来,是空间记忆的传承。拆 除的虽然是违章加建的建筑,但也是 整个院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章,更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用老青砖搭建成庭院内中心位置的楼梯塔,其间点缀嵌入现代材料玻璃砖,
私密性与开放性 Privacy and Openness A.
院落与城市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rtyard and city
传统合院的建筑形式是一种较为私密的居住空间。杂院的居住特点是相对开放的,这种开放 性加强了人与人 之间的交流。我们希望在这个项目中,可以实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与居住私 密空间之中,建立一个可进行交流 的、半私密半公共的空间。我们将入口处的房间设计为 咖啡馆,同时为内院的民宿部分提供接待功能。院落 主入口采取向胡同开敞的设计,使廊 道连同咖啡馆变成了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咖啡馆内仅有一张大桌子,民 宿内的住客使用早 餐时,当地的客人也可以来喝咖啡,大家一起坐在同一张桌前进行交流。
▼廊道右侧是对公众开放的咖啡馆
展览空间位于内院,可分时段对公众开放,也增加了院落与城市的交流。
▼日常用作艺廊的公共空间
B.
客房与客房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ms
在传统的星级酒店中,客房部分通常统一设计为彼此封闭的环境。我们想要打破这种封闭的 氛围,所以在房 间立面设计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并将客房内看书、座谈等相对公共的功能 区布置在窗边。这样除了增加采 光,不同客房的客人可以互相看到彼此,进行某种程度的交 流。而在房间内侧或墙体后面,安排了就寝空 间、卫生间和浴室,保证了生活的私密性。
▼在房间立面设计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并将客房内看书、座谈等相对公共的功能区布置在 窗边
胡同的居住环境特点,是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整座合院分为6间客房,各自分室 而居。我们尽 力为每个独立的房间都营造出自然环境或是赋予自然环境的体验。1、2号房将 一角的屋顶改造为玻璃屋顶, 并种植绿色植物。在室内可时刻感受自然光线变化,营造室外 庭院的氛围。5、6号房分别拥有真正的室外庭 院,是属于客房独享的室外空间。
▼房间2,room 2
▼2号房将一角的屋顶改造为玻璃屋顶
在胡同里,“树”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互动。夏日炎炎,阳光被大树繁茂的枝叶遮挡在 外,留下一隅阴 凉。冬天树叶凋零,阳光穿过枝桠洒落院里,温暖明亮。人和树的关系是有 机的。因此,院落内保留了一棵 数十年的老槐树,延续了人和自然的有机关系,也维护了人 与自然之间的微妙的互动。以往一些四合院的改 造,更多注重在建筑外观的更新和建筑质量 的提升。但在老街区里,在胡同中,四合院建筑的改造不应仅仅 停留在外观符号性的重塑, 更重要的是保留生活的体验。和树一起生活的体验、在庭院生活的体验、开放的 生活体验、 和城市结合的生活体验……以及每个角落里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这些在外观看不到的部分,是 四合院最独特的文化记忆
▼在胡同里,“树”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互动、
▼改造后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