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

2024/09/03 13:33:49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2024 年 9 月 2 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 HENN 海茵建筑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完成的大学校园全过程设计项目——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迎来首个开学盛典。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成立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策源新质生产力,东莞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注入新的活力。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1
松山湖全景航拍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3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航拍
香港城市大学在 2024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被评为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是全球知名的世界百强高等教育学府,以创新精神专注于研究及专业教育两大领域,致力为全球议题寻找解决方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秉承香港城市大学“教研合一”的办学理念,引入香港城市大学学术标准,实现“两校一质”,将“创新无限”作为立校引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聚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矢志成为卓越研究、教育和创新的世界一流学府。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6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7
办学理念
项目历程
2020 年初,东莞市人民政府、香港城市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签署协议,合作举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2020 年 12 月,北京建院联合 HENN 海茵建筑中标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总体方案设计及一期工程设计。
2021 年 4 月,项目奠基开工。
2022 年 6 月,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2023 年 8 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工程竣工。
2024 年 4 月 16 日,教育部批准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设立。
2024 年 9 月 2 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喜迎开学盛典。
项目概述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学选址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周边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装置、广东省实验室和科技龙头企业等高端创新资源。校园总用地面积 34.8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0 万平方米。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19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20
区域规划
规划理念
设计以“于山水中成画卷,于山水外为城郭”为主题,遵循“合一,智慧,多元,传承,生态”的五项核心设计原则,依山而起,逢水而安,教研合一,心意翱翔。致力于呈现一所独具匠心的国际一流大学校园。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24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25
设计理念
一期校园主要包括行政办公、图书馆、生活组团、教研组团、食堂及体育馆、活动中心等建筑。规划采用纵横交错的菱形网格,在自然山水间编织出一个严谨精巧的空间系统。校园整体形体犹如一列雁阵,在松山湖科学城这片创新的天空中振翅待发。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28
整体规划
图书馆作为雁阵的“领头雁”,与凌空景观平台共同构成了校园与城市的独特人文地标。其造型采用悬挑镂空形式,引入北侧山景,串联城市景观通廊。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31
图书馆
教育建筑布局探索
场地地势南低北高,建筑群依山就势,形成了南北方向贯通的共享科研轴、教研组团内部庭院轴、生活交流轴三大轴线。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35
三大轴线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37
学术楼
共享科研轴随地势起伏拾级而上,是一条串联四大学院的强劲创新动脉。轴线上设有共享实验室、共创交流空间、露台花园,提供多元化科研教学场景,鼓励交往协作,激发创意。与科研轴并行的教研组团内部庭院轴线空间则更为私密、围合,为科研教学提供安静专注的空间。生活轴与教研轴平行并列而置,提供相邻、便利的生活配套辅助空间。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40
共享科研轴
教研建筑群通过平台、架空层、空中连廊等立体多元的形式予以整合,形成极具岭南地域特色的空间形态。食堂、体育馆、师生活动中心布置在生活区与教研区之间的空间节点上,便于高效使用。图书馆、教师公寓、后勤配套用房距离校园入口较近,并可单独设口出入,满足了学术交流、教师生活、货污流线等需求的独立性和便利性。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43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44
综合楼(食堂及体育馆)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46
教研组团组合立面图
教育建筑主要轴网为 9 米模数,实验室及研究部分设 3 跨,教学部分设 2.5 跨,一以贯之。平面遵循标准、灵活的原则,可适应未来不同使用场景。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49
教研组团分析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51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52
新技术应用
边坡土方:项目属于山地建筑,规划设计依山就势,最大限度减少土方开挖。创新性地将部分边坡支护桩与主体结构桩合用,节约了工期和成本。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55
边坡土方
结构创新:图书馆结构采用基于建筑造型的悬挂桁架+外立面桁架体系,结合功能空间需求,采用屋顶桁架+钢拉杆+楼面体系,形成室内的无柱空间。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58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59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60
结构创新
得热模拟:基于得热模拟分析,对幕墙立面遮阳系统予以定量精细化设计。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63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64
得热模拟
海绵城市:结合山地特点及海绵城市需求进行景观设计,在绿地中设置下凹式绿地和生态草沟,公共空间和集中绿地设置雨水花园,景观铺地采用透水铺装,辅以庭院绿化、架空绿化、屋顶绿化、边坡绿化等形式丰富的绿化体系。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67
绿色设计策略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69
海绵城市数字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
项目级数字化标准制定: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技术应用策划以及国家、地方标准,结合项目的专用性和落地性,根据业主方对于各个阶段数字化应用需求,制定项目全过程数字化实施标准,发布实施导则指导项目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多专业协同:针对需要多专业共同协调的复杂问题,在同一时间、空间、条件内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各专业均可一并接收、接受更改条件,确保工作高效协同。对重点位置进行分析后,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73
多专业协同工作模型
净高管控:在设计阶段考虑施工、安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解决;多专业三维协同,对管线紧张区域进行研究;对管线较多的机房空间提出优化方法,提高空间利用率;核查净高问题,综合调整建筑、结构、机电方案,保证满足后期使用需求。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76
管线空间优化
构建智慧校园数字化运维平台
设计团队将智慧校园数字化运营前置化,支撑学校预招生等工作;以人为本,提升校园管理效率,体现人文关怀。基于数字化成果构建智慧校园运维系统:基于智慧校园的业务需求,构建基于 BIM 三维模型的运维系统。在数字化运维系统中,基于 BIM 完成虚拟化场景智慧消防、智慧课堂、智慧场馆、智慧食堂、智慧图书、能耗管理、工单管理等相关业务的数字化运维前置呈现及管理。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80
智慧校园运维系统
校园智慧消防场景规划:校园智慧消防场景在模型开发中,基于空间管理的需求,按照 AI、LBS、大数据等技术的解决方案,基于 A*算法完成逃生线路规划、线路推送、疏散、消防救援等场景模拟。
日常巡检:系统对基于消防场景业务数据进行呈现,并提供一键巡检功能,模拟设备在日常工作下的巡检功能。
应急模式:在发生火灾时结合火灾位置,通过 A*算法进行实时途径计算并推送给学生终端;同时在 IOC 端展示疏散情况,以及相关消防扑救情况。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丨中国东莞丨北京建院深圳团队,HENN海茵建筑-85
BIM 运维管理系统
项目团队
建筑设计:北京建院深圳团队
项目经理:王超、刘思
项目负责人:黄捷、曾智
建筑专业:杨美湘、陈辉、周月星、陈普、马宇哲、杨佳明、罗志广、周雨曦、杨晴文、孙加一、杨文达、黄豪、贾茗童
结构专业:卜龙瑰、李菁、黄淇华、赖亚奇、黄小龙、罗涛、黎燊、刘蓉芳、樊正豫、黄柏源、龚海兴
暖通专业:蔡志涛、林慧媚、袁娟娟、汤健、磨柳洁、陈寅生
电气与智能化:陈小青、刘安、刘家英、杜美荣、张海、钱书琴、高磊、马绍光、陈逸恩、张瑧
给排水专业:刘蓉川、王素萍、年春梅、张博望、吴辉、付云玲
数字化:孙嘉悦、丁建娇、万杰、申盼盼、齐佳男、周耀
合作设计:HENN 海茵建筑
方案团队:Martin Henn、Georg Pichler、吴璇、Armin Nemati、杨雅茜、冯凡、范嘉荧、段宇楠、张琬仪、谢天
撰文:曾智
编辑:刘笑楠
校对:赵楠、袁飞、张寒冰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