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

2024/11/12 11:44:32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0
玲珑驿北面  ©赵赛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2
玲珑竹桥:车行道  ©赵赛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4
竹顶空间  ©赵赛
设计单位
原本营造
结构设计
中竹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
福建光泽县寨里镇下史元(玲珑溪谷)
建筑面积
玲珑桥2100平方米;玲珑驿3220平方米
完成时间
2024年4月
位于东南闽赣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兼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质朴野性的原生态力量。在这处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西入口前的特殊场地中,如何将建筑融于自然山水之间,彰显地方生态人文?如何让人们在身体进入时体验本地山水竹石的质感韵味,建构属于此地特色气质的空间场域,激发场所精神与活力,并通过新技术推动本地特色建造业复兴与发展?这些问题成为此处规划与建筑设计思考的多元起点。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7
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鸟瞰  图源: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9
武夷西麓山水竹石  图源:原本营造
01
重识地方
在武夷山脉西麓,闽北南平市光泽县城东北向,有一条特别的山水路径:由县城沿北溪途经鸾凤乡乌君山谷——崇仁乡池湖商周遗址、明清古街——寨里镇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武夷天池——司前乡清溪古村落、盘古庙、干坑红茶发源地,形成一条历史人文与乡野自然交相辉映的山水之路。
在这条山水线路中,溪山谷地雨季云飞水急,旱季卵石叠露,山水竹韵、清溪流石。毛竹杉木、溪涧卵石等自然建材众多,并被广泛应用于沿途村落的传统建筑中。乌君山下油溪村口在明代始建有长达50米的木拱廊桥,杉木叠涩挑梁结构与卵石铺面的朴实工艺巧妙结合。桥体至今被较好地维护着,承载着七夕“量桥”等地方重要民俗信仰活动和日常的交通休憩功能。这座桥又称“夫妻桥”,与沿线两乡另两座廊桥(其中一座已被冲毁)构成了当地民俗中三座人生必过的桥:“父母桥”“夫妻桥”“子孙桥”。三座廊桥在广袤的县域空间中组构成时间与精神的联接。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25
本地传统廊桥:承安桥  ©唐勇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27
本地传统廊桥内部  ©唐勇
在沿线传统民居中,卵石竹木夯土等自然材料混合建造,材料露明无粉墙,是此地质朴厚重的特色。崇仁乡明清古巷由铺地延伸至墙体1米多高的卵石基础构成,其上依次砌筑青砖、夯土墙和木构屋顶。材质密度和防水性能由高至低,精确运用着有本地材料特性的建造方式,让人在街巷空间穿行中体验到自然建构的力量与细腻质感。
再往寨里镇、司前乡深处,山水竹韵,人烟渐少,溪底卵石愈大,茂林修竹。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31
本地传统建造  ©唐勇
02
相地布局
沿线土地利用中可建设用地稀缺,“武夷西大门”经过多处选址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为武夷西麓中段的寨里镇桃林村下史元河畔。此地北向道路紧贴山石崖壁,在下史元桥前折而东,可进入清溪对岸的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入口。桥下借用周边的水利坝体,已建一处野钓基地,溪水在此汇聚为小湖面,倒映出周边环绕的山林。桥后为一处较开阔的农田半岛与竹林,路边原有两栋遗存民居的狭长地带作为可建设用地。其后则为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1号界碑和玲珑哨卡,是国家公园西入口门户地带。
经过项目组现场多次踏勘感受与沟通,西入口的空间序列从贴崖壁转折处的公路桥标志性空间改造开始,成为峰回路转到达河流彼岸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仪式性空间;其后百米处的狭长建地为综合性服务驿站,两者共同组构为“一桥一驿”,“一开一合”隐秀于山水间的主体建筑空间序列;再结合周边的亲水石滩、田间栈道、竹林剧场、玲珑哨卡,在这处山水之间借景布局,营造一处可行、望、居、游的国家公园西入口独特的小世界。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37
西入口区域改造前  图源: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39
西入口区域规划分析图  ©原本营造
03
竹石重构
建造主材选用本地特色的自然材料:溪滩卵石和山林毛竹。卵石致密承重抗压及耐久性强,设计师们选择较扁平的卵石,由大到小斜砌为墙;毛竹轻质修长抗拉易曲,经碳化、浸泡等防腐技术处理后具有更长的耐久性,居上撑顶或做集束为拱。两者通过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金属节点连接转换。
基于前期原本营造在村落小尺度卵石和竹木驿站的建造经验,此处放大数倍的西入口建筑空间,迎来了在结构与建造上更大的挑战。“山水拾材、竹石重构”,传统建造方式与新工艺技术的结合,将本地特色材料重新建构于国家公园西入口的空间建造之中,形成地方特色建造语言和在地体验。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45
细部:卵石墙体  图源: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47
细部:极细栏杆  图源: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49
细部:竹条栏杆  图源:原本营造
玲珑桥:反宇竹廊桥
原河道公路桥长168米,为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桥体。在不改变原公路桥主体结构与车辆通行的前提下,项目组在桥体两侧新建两道人行竹结构廊桥,通过“连续竹拱”和“反宇屋面”,集束圆竹拱、曲竹挑檐的张力将周边近距离山水空间收纳进来。反宇屋面中部用透明耐候树脂板材设置连续的大尺度天窗,与公路桥面上下对应,在双层竹构反宇构架中形成节奏丰富的空间穿越感与光影层次,强化进入国家公园区域的仪式感。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53
玲珑竹桥改造前  ©张雯珺、何颂飞
这处大尺度竹桥在结构设计上充满挑战,项目组特别邀约竹结构设计师邵长专博士团队协同合作,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措施组织,尤其针对大跨度下易变形的集束圆竹拱,结合钢结构柱腿与栏杆,形成整体复合结构。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56
玲珑桥分析图  ©原本营造玲珑竹桥:车行道  ©赵赛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58
玲珑竹桥:人行道  ©赵赛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60
玲珑竹桥:出口  ©赵赛
玲珑驿:卵石竹驿
穿过竹桥后的驿站位于田园半岛近公路侧的一条狭长建设用地中,设计利用原本下沉2米的场地做架空层,建筑首层抬高1米,组织地下架空车库与设备用房等附属功能空间,同时贴近道路的建筑通过首层的抬高增强场所的独立性,利用入口狭长的三角地设置长坡道、缓台阶,提升驿站入口进入的体验感。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64
玲珑驿入口立面  ©赵赛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66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67
玲珑驿入口  ©张雯珺
地上建筑由三组不同尺度、朝向和界面的卵石空间组合,分别为餐饮服务区、生物多样性展示区与住宿区。建筑分离出的两处间隙作为中庭透出南北两面的山水空间。上架竹结构连续折屋面,形成篷式双重屋面结构(类似本地民居斜屋面的防水隔热通风层)。设计从地下架空层开始串联了各组建筑的竹编游廊,在卵石墙与竹蓬顶下穿梭连接,直至竹屋顶凉亭,让人在竹石重构的空间中游走停留,近触自然建造的温润朴实,远望武夷山水的静谧天然。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70
竹顶空间  ©赵赛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72
竹顶连廊  ©赵赛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74
屋顶山亭  图源:原本营造
驿站采用散点式布局,充分利用场地长条状地形与高差,形成三个空间功能核;同时划分出若干个隶属于建筑的半室外空间,一改传统公共建筑大体量大广场的布局,通过穿插式的游廊将分散的建筑在垂直与水平方向双向度连接。空间起承转合,相对开放的公共区和私密的内部区既分隔又联系,尺度各异的檐下空间串联一体。主要体量灵活、山景相融,让漫步其间的人感受到步移景异的特色体验。
在狭长地块中,大竹蓬与卵石空间构建的双重屋面,不仅增强了建筑隔热通风功效,同时将空间立体连接,游人可在不同功能空间与尺度中游走停留与聚散,移步换景。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78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79
中庭空间  ©赵赛
玲珑驿内部空间在室内设计团队和运营团队的细致调理下舒适自在,集成了小径咖啡馆、玲珑美术馆与懒生活民宿等丰富的业态。玲珑溪谷中自然建构的野意与松驰的生活方式吸引了众多人群,让这块场地焕发了新的生机。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82
玲珑美术馆二层环廊  图源: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84
咖啡厅空间  图源:原本营造
回顾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曲折不易,仍有不少遗憾。如一部地方山水空间与现实社会交融的剧本,在甲方的信任支持和多专业团队协同努力下,终于转化为内容丰富或出乎意料的剧情。在原生自然与人工建造之间,重构地方精神与自然的回响。
山水拾材、竹石重构的场所空间,让人重温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对“自然”意境的论述: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88
雪景鸟瞰图  图源:原本营造
设计图纸  ▽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91
项目总平面图  ©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93
负一层平面图  ©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95
一层平面图  ©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97
二层平面图  ©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99
北立面图  ©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01
南立面图  ©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03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04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05
剖面图  ©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07
玲珑桥:横剖面图  ©原本营造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09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10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11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12
竹石重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  | 原本营造-113
大样图  ©原本营造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玲珑溪谷)
项目类型:规划/建筑/景观
项目地点:福建光泽县寨里镇下史元(玲珑溪谷)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1年9月—2022年5月
建设时间:2022年8月—2024年4月
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片区规划面积:约3.15公顷
建筑面积:玲珑桥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玲珑驿建筑面积:3220平方米
设计单位:原本营造
主持建筑师:唐勇
设计团队:刘博、张雯珺、吴涛、陈瑜
结构:中竹设计事务所
主持结构师:邵长专
结构设计团队:陈灏、向俊柯
室内:筑内设计,陈卫新
施工图配合: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施工总承包:中铁建大桥工程局
项目经理:张磊
土建工程管理:郝建宇、吴信航、左明奎
竹结构项目经理:黄永福、伍世强
竹结构施工组织:靳永志、向俊柯
材料:本地卵石,毛竹
业主: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
摄影师:赵赛(峦建筑摄影)、张雯珺、何颂飞、唐勇、懒生活团队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