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

2024/11/15 12:27:21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OPEN AND SHARING GREEN SPACE
主题:绿地开放共享
公共·开放——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谢村码头段的活力再生
Public and Open - The Vitality of Xiecun Wharf Section of the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of the Grand Canal
前言
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位于杭州大城北核心区,石祥路以北,连接着杭钢河与电厂河(运河-拱康路段),总面积约 43 公顷。总体设计概念为“山水行舟、杭运长卷”。依托大城北运河与半山的山水格局,再现运河百舸争流的繁华场景,创造富有江南底蕴、精致典雅、包容多元的充满活力的未来水岸空间。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6
图 1 谢村码头段所在项目区位
谢村码头位于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南段,规划有码头岸线停泊功能及相应配套建筑,同时也是未来苏杭班客运码头的杭州起点,因此对场地进行总体功能定位——以码头为中心的市民休闲、时尚水岸空间。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9
图 2 方案效果与建成实景
1 项目概况谢村码头总面积 5.93 公顷,现如今谢村码头作为一个公共开放的活力水岸空间,吸引聚集着众多骑行者和游人们的聚集休憩。设计通过对现状资源要素的筛选利用和场所文化再现,在体现场所在地性的同时,与公众功能需求的充分结合,形成运河沿线一处开放与共享的活力水岸空间。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12
图 3 场地现状
2 构思与特色
2.1 如何构思
根据场地现状的复杂性、什么是谢村码头的核心文化、如何凸显谢村文化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摸透现状-保留取舍-印记强化”的设计思路。谢村码头作为货运转运港口,主要从事杂货板装卸工作。通过“形态再演绎、遗存再利用、元素再强化”三种设计手法,将一直存在于场地的堆场形态,通过地形设计语言再现堆场概念,以历史堆场承载起人气聚场;对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及外借迁移,强化场地码头属性,塑造一系列活力场所和地标特色;将工业构架与材质元素在设计语言中体现,从而更强化场所文化特性,再现堆场(聚场)概念。
2.2 有何特色
2.2.1 工业再生,场地重塑
建成后的谢村码头结合本身场地的运输特质及印记,以现代、工业、简约设计语言重现原有特质,充分表达工业管道、堆场、运输转运的独特气质,讲述场地故事,营造与市民生活互动的活力水岸。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20
图 4 进退变化的水岸空间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22
图 5 沉淀池及泥浆池改造
2.2.2 水陆贯通,运河纽带
未来水运游线开通之后,谢村码头将正式从“渣土码头”完全转型为客运码头,南北贯通的运河绿道与未来水运营运后的彼此联动,谢村码头将成为运河水陆互动的重要枢纽之一。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26
图 6 码头服务建筑鸟瞰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28
图 7 码头服务建筑
2.2.3 多元空间,活力激活
作为紧密联系周边居民的运河景观带一部分,建成后的谢村码头为周边居民提供一系列开放、自由、变化的滨水休闲体验;提供市民优质多元时尚的滨水休闲生活的同时,也提升区块品质与价值。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32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33
图 8 工业遗存龙门吊构成门户景观(左) 图 9 夕阳下的工业遗存码头吊(右)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35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36
图 10/11 龙门吊广场为市民提供多元的休闲活动空间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38
图 12 几何地形再现堆场记忆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40
图 13 沉淀池改造后的复合空间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42
图 14 沉淀池上层曲折变化的栈桥体验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44
图 15 沉淀池下层舒适开放的活动场地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46
图 16 沉淀池与泥浆池改造后形成彼此联系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48
图 17 泥浆池改造成的水生花园生机盎然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50
图 18 泥浆池上层架空廊架成为一处“透气”的休憩场所
3 推进难点及对策
3.1 建设时间短,地块移交慢
谢村码头自 2022 年 6 月方案设计确认后,与业主进行多次现场复核对接,推进深化工作并完成施工图设计,于 2023 年 2 月施工招标完成。由于现场拆迁工作尚未完成,经业主协调下,分三个片区实行边拆除-边移交-边施工的推进计划,在 3 月初展开第一个片区的施工计划,陆续在 4-5 月推进第二和第三片区的施工计划。
3.2 基础资料不完善
由于现状淤泥、设备设施等一系列复杂的现场情况,导致一些准确的测绘数据缺失,且现状地勘资料不完善,对于改造型方案的施工图落地影响较大。经多次与测绘地勘单位、施工单位的现场踏勘复核数据后,最终确认完成图纸的变更,并指导施工加快进度推进,充分体现了设计积极协调与施工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57
图 19 沉淀池拆迁过程中实地复勘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59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60
图 20 各专业现场沟通并解决难点
3.3 绿道衔接与贯通方式
作为大运河滨水绿带的重要组成段落之一,也是运河绿道系统贯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谢村码头存在南北两侧已建上塘高架及其配套管理用房、金昌路环形引道的局限性,经过多次踏勘和沟通后优化设计,最终确定以避让下穿的形式,实现连续舒适的运河绿道骑行体验。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64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65
图 21/22 连续贯通的运河绿道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67
图 23 下穿通道营造视线焦点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69
图 24 绿道骑行与水岸绿地间的透景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71
图 25 舒适的滨水漫步道
3.4 现状大树保留优化调整
得益于边拆迁-边移交-边施工的推进计划,一些现状大树在拆迁过程中得以保留,但地势高差等实际现状因素与设计的差异化,经业主、设计和施工现场沟通确认,因地制宜对场地铺装的缩放调整及下凹绿地的处理方式,保留住现状大树原生条件,实现最小干扰的成效。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75
图 26 现场复核保留大乔木情况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77
图 27 保留现状大乔木与场地结合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79
图 28 园路避让现状大乔木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81
图 29 下凹绿地的形式保留原有生境条件。
3.5 植物选择及优化提升
场地现状植被较少,在项目前期阶段设计师积极与业主、施工前往苗场选苗,但限于多方因素,选苗和进苗存在差异,出现不断退场再进苗的实际情况,最终在业主、设计、施工三方不断协调沟通下,实现大体理想的绿化空间布局。在植物特色方面,结合市民需求及上层部门相关要求,为契合运河沿线整体地被植物的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节点增补安酷杜鹃等春花植物,营造运河春花之美。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85
图 30 下沉活动空间杜鹃盛开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87
图 31 园路旁樱花树下杜鹃盛开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89
图 32 运河绿道杜鹃夹道盛开
杭州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丨中国杭州丨杭州园林设计院-91
图 33 人行坡道两侧杜鹃盛开
3.6 积极协调并有效推进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设计、施工三方不断频繁的沟通协调,遇到难点一同解决,为建成一个理想的开放水岸空间不断沟通优化。在沉淀池改造中,关于水洗石及钢材刷漆多次样品重做,仍未满足设计及业主预期,于是三方快速组织共同前往已建成的优秀项目,进行样品的比对学习,最终以这种快速有效的方式来达到预期效果,保证项目进度。
图 34 现场沟通与材料工艺比对
4 结语
大运河杭州段,是中国大运河东西、南北两条贯通的漕运体系中的关键段落,是沟通陆海绸之路的交通水运枢纽。在 20 世纪 60 年代杭钢厂、炼油厂兴起,沿河涌现大量货运码头,作为当时码头之一的谢村码头延用至今,从转运场地转化为公园绿地,在改造中保留码头属性和工业印记。
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应兼顾历史与未来,梳理场地历史,保留具有价值的场地印记,再现运河活力。对于大运河杭州段而言,谢村码头也是大城北运河畔一个代表性的城市工业发展印记;通过对场地内的历史遗存保留再利用,诉说着蜿蜒流淌的运河工业文化,凝聚着运河边的人气与活力,让更多人看到、触摸到、了解到那些源远流长的运河历史文化。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