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小满堂,一个围绕“茶事”叙事的精致空间,位于繁华的深圳湾区域。取名立于第八个节气,从场所气质到名称立意,都带着“小得圆满”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
Xiaomantang, an exquisite space centered around the tea affair narrative, is located in the bustling Shenzhen Bay area. The name was taken from the eighth solar term. From the temperament of the place to the meaning of the name, it carries the life attitude and philosophy of small but perfect.
自入口起,门面空间做了退让关系处理,为室内外空间氛围的过渡提供了一个柔和的缓冲边界。内部场所依据展示、茶室和会客的不同功能,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独立区域。通过廊道将各空间逐一串联,形成一段简洁有效的流线组合。
From the entrance, the facade space has been given a concession relationship, providing a soft buffer boundary for the transition of the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atmosphere. The internal pla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independent area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display, tea room and reception. The corridor connects each space one by one to form a simple and effective streamline combination.
▲门面入口
▲入口门厅
廊道作为串联空间的组织点,未赋予其特定的功能,这种不明确的空间特性为植入记忆点和体验感受提供了机会。小满堂的瓷器、茶壶收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它们源自泥土,代表着一种原始的力量和质朴的感觉。我们希望这条廊道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气质——既有乡土的质朴,又有温润的质感,为此,空间选用了能够唤起这些感受的材料。
As the organizing point of the connecting space, the corridor is not given a specific function. This ambiguous spatial characteristic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implant memory points and experience feelings. Xiaomantang’s collection of porcelain and teapots provides us with some ideas. They come from the soil and represent a primitive power and a simple feeling. We hope that this corridor can show a unique temperament-both the rusticity of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warm texture. For this reason, the space uses materials that can evoke these feelings.
廊道的景观、立面展示装置以及每个端点的对视区域,都融入了不同的主题,使得走廊的体验更为丰富立体。
The landscape of the corridor, the facade display devices, and the viewing area at each end are all integrated with different themes, mak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rridor richer and more three-dimensional.
▲廊道
展示空间对光线进行了特别控制,以深色系材料作为基础色调,并点缀以钴蓝色面料。墙面上的展示窗口设计宽敞,预备足够的进深,使得展品在深色背景中所呈现的质感、色泽对比鲜明。每个窗口都类似于一个小型舞台,物件以高低错落的方式陈列,营造人与展品之间对视的剧场氛围。
The display space has special control over the light, with dark materials as the basic color tone and embellished with cobalt blue fabrics. The display windows on the wall are designed to be spacious and have sufficient depth, so that the texture and color of the exhibits are in sharp contrast against the dark background. Each window is similar to a small stage, and objects are displayed in a staggered manner to create a theater atmosphere where people and exhibits look at each other.
▲收藏展示区
茶室和会客厅作为两个不同的体验空间,分别体现了东方传统和现代生活方式。茶室为朋友间的品茶交流而设定,光线经过材质过滤。会客厅不仅是会谈、分享和交流的场所,区别于常规展厅有距离感的陈列,将陈列品作为日常生活的器皿归置呈现,让参观者能够亲身体验器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The tea room and the reception room are two different experience spaces, reflecting the oriental tradition and modern lifestyle respectively. The tea room is set up for tea tast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friends, and the light is filtered through the material.
The reception room is not only a place for talks, sharing and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display of conventional exhibition halls with a sense of distance, the exhibits are presented as utensils for daily life, allowing visitors to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objects and life.
▲茶室
▲会客厅
小满堂的主理人嘉伟兄对器物收藏有着浓厚的热情与独特的见解,他与我们分享了众多收藏品背后的知识和故事。器物不仅是实用的,同时也是追随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期待小满堂能成为器物收藏爱好者的聚集地,促进交流与分享,感受空间与器物之美。
Brother Jiawei, the owner of Xiaomantang, has a strong passion and unique insights into the collection of objects. He shared with us the knowledge and stories behind many collections. Objects are not only practical, but also an expression of following a lifestyle. We hope that Xiaomantang can become a gathering place for object collectors,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 and feeling the beauty of space and objects.
▲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小满堂
项目地址:深圳南山喜之郎大厦 25F
项目规模:320 平方米
室内设计:水平线设计
主持设计合伙人:琚宾、陈道麒
设计团队:蔡翠霞、许紫茵、魏来、涂嘉明、邓扬文
技术团队:聂红明、吴鸿展、黄海滨
设计合作方
灯光设计:深圳大观联合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StudioTODO
室内施工:逸成工程
设计时间:11/2021-01/2022
建造时间:01/2022-10/2022
摄影:ZhuDi 朱迪@SHADØOPLAY
撰文:陈道麒
Review
CASE
创基金理事 | 水平线设计品牌创始人、首席创意总监
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在建筑空间里的运用和创新,以个性化、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设计理念,以全新的视觉传达来解读中国文化元素。在作品中,将「当代性」、「文化性」、「艺术性」共溶、共生,以此作为设计语言用于空间表达。从传统与当下的共通、碰撞处,找寻设计的灵感;在艺术与生活的交错、和谐处,追求设计的本质。在历史的记忆碎片与当下思想的结合中,寻找设计文化的精神诉求。
Review
CASE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功用与形式。设计是解决有条件的问题,这是我和我的团队在设计中一直思考和遵循的原则。每一个项目都会从一个最感性的开始,经过逻辑、思考、执行、包括策略到最后完成。它像一个圆,从原点开始到原点结束,我们不承认形式问题,只承认建造问题。形式是工作的结果,而不是目标。密斯有段话:“没有自为的形式,以形式为目的的就是形式主义。”这是我们反对的,从本质上讲,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建造的实践从纯美学的思维掌控中解放出来,使它回到初衷,就是建造。
每一个项目,现场是建筑的永远。在形式和功能中,有三点对我很重要,这是三种不同的方式面对形式和功能。第一种是基于生活的日常,我们在纽约有一个住宅项目,有一个 500 亩的地,其中有两个住宅,同时还挂着一个美术馆,配上一个艺术家工作室。在这个项目中,他主要解决和思考的是如何将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功用同时联系到形式的问题。他有两种关系呈现,第一种关系是游园的,就是 Emily 的房子。第二个是 Simone 的,它是一个线性的。这两种关系的构成是基于他们对功用的不同要求以及对面积诉求的不同要求所形成的结果。这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做的一些空间的建构形式中的体块材料应用,以及和场地之间的视线等等,一系列需要在建造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下面这个房子是蔡崇达先生在晋江为他母亲做的房子,该项目也是梦想改造家中的一集。这个房子很有趣,因为它在一个城中村,周边都是握手楼。在这个里面,我们要解决两个功能,第一个是把楼下的一二楼变成公共性的图书馆,三四楼是他个人的私密住宅空间。所以当公共和私密同时存在时,周边的楼很近以及建造的方式就形成了我们对这个场地所得到的结果。实际上这个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如何能很好地解决当地丰富的文脉,同时社区精神以及和私人住宅之间的关系。单纯从住宅角度讲,住宅是主人身体乃至精神的外延,也是主人审美的全面立体的呈现。所以我们如何能从设计师的角度很好地把这些事情在解决功用的情况下,再解决和形式和材料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考量的。有一段话我比较喜欢,就是卒姆托的一段话:“我认为建筑的作用是实用艺术,而达到其最优品质,它能达到自我,彼此结合一致的时候,它就是最佳的状态。这个时候呢,一切都是相互照应的,并且除非全部破坏,否则不可能去除那些东西、场所、实用、形式。形式反映场所,场所就是场所,而实用反映所有。”
刚刚我讲的是关于一种基于生活的日常,下面我要讲的是第二个方面,就是高于生活的仪式。在这方面,我们对这些项目会采取这种策略,比如像教堂。教堂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甚至我们通过一些形式营造精神性,让它和人、和外部、和内部世界形成对话。这是我们在莆田做的一个乡村的教堂,这个教堂有一个思考,就是当你坐下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海,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只能看到天空。规定你看海的行为方式,就变成了我们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我们用了六块巨石支撑起了一个方形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包含了我们理解的、和宗教形式之间的、和宗教语言转换成形式的一种连接。同时呢,用这个石头又架构起了一种新的形式语言。大家能看到这是我们在放这个石头、穿孔、然后浇混凝土。
接下来大家看到了这个蒙顶山的禅院,严格来讲,它是一个寺院建筑。在寺院建筑中,如何让宗教的感受、和场地的关系、和形式形成连接,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是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思考的内容。比如说我们会设定一些小口入,经过一些路径去焚香,到达大殿,继续上楼,面向西方,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和你的情绪、和形式、和形式反应功能来连接完之后的一种内容。当你坐下来喝一杯茶的时候,这样的形式和你看到的远处的景色,它会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建筑是一种多方位,多种声音汇集后的平衡,一种经文化碰撞时代推理过的策略,他是一段讲顺了的故事,当然其中的细节也包含了专业设计的逻辑和方法,以及每个人多年的喜好和经验的积累。
还有一种项目它是充满了复杂性,充满了矛盾性,它需要用几种策略综合来解决。比如像我们之前在阳朔做的 Alila 酒店,这是一个以自然、山水和工业构成的一种场域。在这个里面我们既要解决老建筑它本身有的一种魅力和它的唯一性,同时我们要解决在老建筑当中,在室内空间的功用。还有我们要解决新建筑,在客房里面它的舒适度。当我们把这些问题都放在一起之后,你会发现在每一种形式和功能处理上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说我们对于老房子的处理,我们就认为在老房子的处理上面,他首先要保有建筑的形式的基础之上,在里面置入很好的功能,当然这个功能是以体验性为主。但是当我们到了客房,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功能实用性的问题。
西塘做的良壤酒店,这个酒店我们做的是一个江南游园,传统和当代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第一要解决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要解决在文化当中面向传统,要有一个回应。同时我们在当下的生活当中,我们有什么样的方式。像大家看到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在周边找的一个竹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的手工。这种手工感他所传承的这种记忆,但是我们希望它的形式又是一个当代的。当这两个功用和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我们在这个项目当中需要去面对进而解决的综合性的问题,包括我们请艺术家在空间当中所形成的一种记忆。我给大家分享一段卒姆托的话:“打动我的是事物本身、人群、空气、声响、颜色、材质、纹理、还有形式。我所欣赏的形式,我设法破解的形式,从中能找到美的形式。还有什么别的打动了我,是我的心绪,我的感受,还有当我坐在那里时使我满足的期待感。”这使我脑海里出现了柏拉图的那句话:“美存在于观者的眼中。”所以当我们讨论形式和功能的时候,我们要面对不同的项目,通过不同项目的特色和它的业态来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主题:
设计流程与技能
游园与尺度
大家好,我是创基金理事琚宾,欢迎大家来到创基金 8mins 知识分享。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游园与尺度。童寯先生在他的《东南园墅》这本书里边,有这样一段话:“游者每探中国园林,甫入门园,徘徊未远,必先事停足,片刻踌躇实为明智。正因此行犹如探险。透过空间与体量,一瞥之下,全景转为一幅消除景深之平面,游者将深感惊奇,园林竟如此酷似山水画。”所以他这段话里边反映了几层意思,第一个,讲了园林和空间之间的体量关系。第二个,园林和绘画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我们从里边能感受到园林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三层关系对于我们设计来讲,都是会很有启发。而且我们从不同维度理解这三种关系的深度,也能对我们当下的设计产生很多的启发。
在设计当中,我们说游园是一种文学叙事,是一种绘画展演,是文化集合的一种立体呈现。在游园的认识当中,我们会看到很多这种平面,它每个平面之间都有自己的场地关系,有自己的体量关系,有每一个园林之间的动线关系。当这些不同的关系所形成的每一种不同的园林对我们的启发,我们能从中吸取一些对我们当下设计的思考有所启迪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我们在实地考察当中的园林的开窗和空间的关系。园林当中的游廊,它的尺度和空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他们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理变化。如果我们能把在游园当中的这种不同尺度和心理变化的连接,变成我们设计要素当中的一些点。我们懂得运用它,而且能把它们编织成一条线索,会对我们设计当中的情绪控制起到很大的帮助。这些关系对游园当中的动线所形成的心理的变化,以及对我们心理反应的一种情绪,对我们的设计非常有帮助,这些也启迪了我和我们的团队。在设计当中,对这些方法和这些元素提取之后的运用。所以我们的项目当中也会能看到这些尺度和进深以及它们的韵律。包括在住宅当中所形成的这种情绪动线的长短,以及体量大小、开合关系、风景关系所形成的心理变化。包括我们在做展厅的时候,从一个方盒子的空间怎么能给它转换成一种内向型的简单的一个空间,怎么能在里边营造出丰富的转折、对景、视线、游走关系,进而能影响到我们在里面的综合体验。
这张图能看到,我们在实际应用当中的一些项目,比如这个是小口入,经过一个长廊转折之后豁然开朗,它是一个四百多平米的茶室。这个茶室的运用,与我们在良壤这样一个三万多平米的酒店当中公区的运用,它们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这是我在良壤勾的一张草图,我们也是有一个转折关系,经过一系列的竹编、长廊,然后我们会到达一个豁然开朗的水院。所有的功能都围绕这个水院,它们之间既有视线的对望,也有游走的关联,也有我们在游走过程当中对于心理变化的预期。所以,园林空间布局中的功能关系,不管是水、湖、亭台还是楼榭,以及各种关系连接的方式,包括桥、廊、径、亭所反映的尺度关系。游走其中,这些不同的尺寸所展现的不同的心理变化,我们通过逻辑的思考转换成新的运用。我们在设计当中,如果能很好地和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园林做一个学习,通过园林当中,我们既能看到尺度和体量,我们又能看到游园当中的心理的变化,以及在游园当中所反映的中国绘画的二维所反映到三维立体空间当中的一种转换,以及它所具有的文学性。
所以文学叙事性空间的描述,它既是尺度变幻与心理情绪的连接,也可转换成想象力与图像交织处理的过程,最终指向一种包含旧有记忆的新记忆。
主题:
设计流程与技能
建构与美学
大家好,我是创基金理事 琚宾,欢迎来到创基金 8 分钟知识分享。今天我的分享主题是“建构与美学”。
建构与美学,是我非常在意的一个片段。这里面有段话,要和大家分享。就是建构,它是一个连接的艺术。这里所谓的“艺术”,应该理解为一种涵盖面十分广泛的技艺。因此建构不仅意味着建筑构件的组合,而且也意味着物体的组合,或者干脆狭义上来说,它是一个艺术作品。建构的含义,往往是指向手工和工艺的建造和制造。其实建构同时还包含了我们对艺术的判断。
我们在设计当中,经常用到这些词语。比如说我们怎么能去找到一些秩序,通过一些模数,在建构当中可以有机地组织我们的空间。我们怎么能有节奏来控制虚实的错落,怎么能通过体块找到穿插的关系,让材料和材料之间形成咬合。
这个小动画能反映,我们怎么在这个空间当中,破掉秩序之后,通过一个连接,通过一个材料的组合,得到我们在空间当中想要的一个灯,它既是模数的一部分,又是破掉模数形成。
新的建构关系和材料关系的一个内容,同时他还指向一个功能。比如说,像我们在这些项目当中,都会通过建构让这个空间形成不同的连接。像我们在这些里边所形成的透和这种立面的变化形成一种建构,一种视觉效果。
所以这个建筑的语言需要章法,它可以是日常语言的形式,但如果你的语言运用足够优秀的话,你也可以成为一位诗人,所以上帝就在细部当中。细部,很多是通过建构和通过建构的逻辑,以及通过材料和材料对话组成。
弗兰姆普顿在他《建构文化研究》这本书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话:尺寸的基本功能就是将物体显现,或者说我们是通过几何和节点建造,从混沌的自然状况中,创造人工秩序的过程。所以,设计付诸实施的行为就是通过尺寸,揭示材料,揭示尺寸自身的双向行动。
建构是通过技术落于建造。建造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诗性的活动。
我还找了一段是安藤忠雄说的话,他是在讲他怎么理解建构的。他怎么能把这个建构和他的建筑,以及和他的世界观放在一起。他等于说把这个建构的意义放大到了他自己的思考当中,包括他对世界,对于神,然后对于自己的感知。实际上,你可以把它缩小成一个材料和材料之间咬合的对话,因功用也可以放大到更宽的范围去。
所以,因功用而起,通过建构,指向美学。用偶数或奇数为模数基础的变化与叠加,透过土木砖瓦石材料的这种时间性刻画,让空间带着一种怀旧的表情。因为功用而起,通过建构指向美学。是我一直在用我们的项目进行实践的一段话。
实际上美学当中还有一种,就是建构指向美学的诉求,我们会把它分成东方,西方或者在地性,但是建构本身,它的这种词语的理解,是不存在这种倾向性。如果我们通过这种结构墙体这之间的连接,它就会带来你的不同文化的属性,包括你在地域性。比如说我们在阳朔的项目当中,用当地的材料所形成的空间间隔,它就和在地性形成关联。
就像这张图片里面,我们在章堰村做的这个文化馆的项目。它的这个新旧之间的对比,以及在新的里边,所形成的建构和旧的关系的对话,它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视觉。
我们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们和这个房子的关系,和这个土地的关系,还有你面对这个方案的时候,你应该有的一个真实的态度。所以用了一个字叫“诚”,“诚”是本然之心,它是一个自然之真我与朴素之心放在一起的呈现。
卒姆托这段话也是在讲这个建构,同时他还反映了氛围。我放的这些人都是我个人喜欢的。这个是斯卡帕的。斯卡帕在他的这个空间当中,用了很多的建构,用了很多的这种材料的对话,以及他要遵循建筑的传统,但是又不单单和传统产生关系,他还要创造一个他自我的语境。
主题:设计流程与技能
空间的记忆
大家好,我是创基金理事琚宾。欢迎大家来到创基金 8mins 知识分享,今天我的主题是“空间的记忆”。今天我分享的“空间的记忆”当中,是把三个小题目合在了一起,是关于材料和五感、情景与物品、还有图像与想象。
对于“空间的记忆”,材料是我首要来讲的,因为决定了你的项目当中所反映的你的气质。材料是构成空间设计的一个基本的元素,我一直比较喜欢一些非常真实和质朴的材料,还有一个它可以呼吸,是可以随着时间,随着阳光和空气,慢慢变老的。
图片上这个呢,是我们在其中一个项目中用到的夯土。实际上这个夯土墙,这个材料已经和之前的和乡下的夯土墙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它已经是一个经过科技重新处理的一个新的材料。不管是从硬度到施工方法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张图片反映了一个材料的两种生命,左边是一个竹编的材料,右边是一个竹钢的材料。左边是它的原始状态,代表着传统。右边是经过当下的一个科技,所形成的一个新材料。它们的生命本身是一样的,但因为它们时代的不同、科技的不同,让它们形成了两种视觉的表达,我们可以在项目当中很好地对它们进行应用。
光,我认为它是一种介质,一种材料,如果我们懂得控制住光,就能控制住了空间的表情。像我们在良壤项目当中,就能看到我们怎么和光产生的关系。所以你能通过设计能看到时间,看到时间的流动。
在五感上,这段话比较长,我想通过这段话说明我们如果将设计理解成一种音乐的起伏,它会具备很丰富的层次感,它既具有高音也有低音,既婉转又平和。这就相当于我们在我们的空间当中,既有转折也有朦胧、有开有合是一个道理。
其中有段话重点说一下,空间中有空性,空性中透着静寂。静寂中并无凝滞,内在充满了跳跃。实际上这就是音乐,就像巴赫的音乐一样。
这是我们做寺院的一张图片,上面这段话是我去到寺院的时候,在那个寺院里待着的时候写的。我们在一个空间的表述当中是要经过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会和你的文学的梳理联系在一起。当你能把这个关系贴的越紧的时候,在你设计的空间当中你就能实现的越多。
“彻底的泛调性,强有力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型,旋律清晰,和旋简单而严格,颜色有彻底的辐射感,而且,他的音乐织体既朴素又透明,他的作品的形式结构非常稳定。”这是一个音乐家安德烈·鲍科莱契列夫的一段话,我是从书上看到的,卒姆托很喜欢这位音乐家的音乐所以你能通过卒姆托在科隆做的一个美术馆,看到这里面的这种变化。它很像音乐的折射和处理。
所以空间的记忆里少不了情景和物品。结合动画大家可以看到,当我们在一个很美的地方有一个房子,房子里边要放进去家具,椅子、桌子、花瓶小到一个杯子,包括我们里边的艺术品、书、灯具以及它的氛围。所以空间它就是个容器,它容纳了物品,也容纳了时间,物品和物品之间,以及与空间之间相互的关联,互为因果,创造情景。
一个设计师如果能从一个地块当中的房子,一直到这个房子盖好,到里面所有的细节都能很好的横向连接,从一个地块开始到最后结束,他就能控制好整个空间的氛围。这个氛围里面既包含了空间的,也包含了时间的,还包含了物品传递的一种价值。所以当我们能把空间、物品和时间这三个关系很好的在一个情景里面转换的时候我们就会形成一种记忆的图像,实际上这个记忆的图像是变成我们最后传播的一种方式。
在空间当中,我一直认为艺术非常重要。艺术就像空间的眼睛一样,用来交流的这种各种空间,它既是平台的提供者,也是被重新塑造者。比如说一个设计师简单的做一个住宅的设计,你为这个空间留了白,它以后会随着这个空间的主人会逐渐不停地叠加它的新记忆。这样的话,这个空间住进去的人和这个空间再重新设计的一个不确定的内容,我们把它理解成一个空间的再设计。所以设计师只是这个平台的提供者,你提供完之后,后续这个空间自由的表情是要靠很多的时间叠加所形成的。
所以在这里面有一个想象和图像的关系,这是我这几年比较关注的。想象它就像一张入场券,通过它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想象它具有表演性,它生成了各类图像并且构建着相应的秩序。与此同时,它自身也是对各种图像和规则秩序进行内化的产物。所以我们人和人、人和世界的关系最后都会用图像的方式来表达。
但是首先是基于我们能想象才会形成图像,我们脑子里边现在正在转动的这些就是我们儿时记忆当中的内容或者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不断地学习的内容。当这些内容和新事物它不停地在我们的大脑当中关联在一起最后形成你的思考。我们的想象力始终是一个外部世界和内在意识相互交织的缠绕,它促使我们离开了真实原初的那个形象,形成了一个新图像。我们做每一个项目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面所展现的都是我以往历史当中有过的对我印象深刻的画面,甚至是儿时的记忆。比如说你小时候在老家,睡在地上的那个席子,老家那些红砖墙。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对你的印象越来越深刻。这些记忆会和你当下认识的这个外部世界的新记忆连接在一起。它叠加完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图像,这些图像一旦形成的话就会和你设计的项目形成连接。
所以无论我们是文学的叙事还是空间的游走,最终都会转换成图像的认知。不管我们是去苏州的留园,还是我们去看密斯·凡德罗的德国馆。到我们脑子的记忆都是图像记忆,因为你从空间当中出来之后,它会转换成图像。这个图像呢,它不仅仅是一个让我们能看到的,同时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因为它和你的听觉、嗅觉、味觉都有关联。它会叠加和混杂着形成一种连接,它不会单一存在,它会一个图像一个图像地涌现。就像蒙太奇的镜头一样,它会不停地连接形成你的一个思绪。这个时候,新的意义就产生了。设计师要设计的时候,让你以前的记忆和你当下的记忆形成新图像。从空间当中进行转换,最后形成图像连接之后的内容。等于说你是一个导演的时候,你也是在设计,只不过这个镜头是从空间来的。
我们构建空间的记忆,是我们作为设计师或者作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基本上是完成了一个三维。当我们要从三维要转换成二维的时候,你就会把它变成图像。如果你能让这个图像的唯一性确立了,而且你还能和你要传播的这个受众群体的文化和历史产生关联,它就会和你做的这个作品形成共鸣,这个共鸣一旦产生就会形成新的记忆。
比如我们设计的良壤酒店,为什么往水院中间做一个古亭?它和很多人的历史记忆有关联,这个亭子放到这里它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子了,它和我周边所有塑造的新空间形成了一个新的记忆。这个记忆就会感动,因为这个东西是唯一性的,是经过我再重新设计和塑造的,当然它和我历史的关系是有连接的,但是它又是从三维转为二维的,可以形成图像的记忆。
主题:
设计流程与技能
气韵与氛围(完结)
大家好,我是创基金理事琚宾。欢迎大家来到创基金 8mins 知识分享,今天是我最后一期分享,我的主题是气韵与氛围。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动画,相当于一个人走在这个建筑当中,他会被这些墙体包裹。这些空间当中,每一个空间之间的氛围是连接的,怎么能用这种建筑的关系形成这种连接?当你走完之后出来,刚刚这些图片的闪现都是基于你在里面游走的时候给你的印象。所有这些印象的出现和形成都是基于我们对这个连贯的氛围所形成的记忆。
这个动画的构成素材是巴拉甘设计的马厩,巴拉甘用墙体营造了独特的空间氛围,将人的视线被引向了水面。通过这个动画,我想表达的是:墙体既是建造性的,也是文学性的。它会引导出多种情绪和氛围,围合出一种空间的能量。
在很多的传统的绘画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和气韵和氛围相关的各类情景。它们的方位以及我们所思考的光影,实际上这个就是我们在一个项目当中所要考虑的光。光所能营造的这种氛围和气韵,以及它光的强弱,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光和人身体的关系,像这种白天以及到了晚上。所以用光的话,它可以塑造空间的两种表情。
再有一个就在里面想强调的一个就是朦胧。朦胧它是一个稍微东方一点的语境。但是在这个语境当中,我们能通过这个朦胧来界定一种空间。但它又没有完全的把空间给封闭,它很像中国的屏风,屏风当中所体现的一种对空间的界定。当然这里面,第一个是实体空间界定,第二种是虚空间的界定。我认为不管是实体的,还是虚的,它都能产生一种空间的情绪和引导。朦胧很容易创造一种空间的情绪或者创造一种空间的气氛。它引导出一种画面。
之前我做过的一个项目叫画屏,这个画屏,屏风的应用在之前项目当中都做过很多的尝试,它可以既变成物理空间的界定,也可以在这个屏风上面有文学的内容,还可以有绘画的载体。所以它是既能通过艺术的载体来呈现,也可以一个屏风在空间当中构建出物理空间的变化。
这是我们之前做过的锐驰的(上海)展厅,空间之间的关系既联系又独立。有着通透中的朦胧,有着自己的专属区域,但与另外空间发生关联的时候又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对内部空间塑造来推导出外部形态的构成方式,通过对非形式上的空间意境的把握实现建筑美学的再现。
我总是期望在一样事物有两个层次以上的丰富性,并在其中构建出一种新的平衡,这样才能给(大家)乐见的一种新鲜感。所以空间当中,它看不见的这个气韵是我们在设计当中一直在追问的。我认为它是一个本质问题,是我们需要通过建构去做的。它也可以在材料当中形成,也可以在灯光当中形成,包括对于文化的回望,也会形成空间的一种不同的气韵。它最终我们还是要指向一种叫气韵生动的价值。
这段话是在讲氛围的,讲到氛围的时候我很难用一段特别有逻辑的语言去表述。我认为它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东西,但是我们确实是通过墙体的围合把它产生出来的。所以我们怎么样来围合这个墙什么样的尺度,用什么样的尺度关系来构建这种情绪,让这种情绪转换成氛围。所以尺度就是设计师的战场,它就像打仗一样的。你会怎么样在里面用不同的尺度来做空间的围合。这个实际上也是没有办法用语言很清晰地回答,它是一种很感性的东西。因为气韵本身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是一种感性的。但是它往往可以通过文学的文字来进行描述,这个描述是能体现一种非物理空间下的一种画面感。所以设计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做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好看、耐看、要有性情、还得有气质、要不同俗、还不自媚、要在寄托精神层面的同时满足功能需求,还要能随着时光变化、年岁增长、科技日新月异地更新、还不落后,有这种标准要求,才是好的设计。
人总得有自己喜欢的事并乐意为之付出的,比如说设计,还有设计。我的全部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设计向善,共创未来。我是创基金理事琚宾,愿好设计越来越多,善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