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导读:全国文旅文创发展大会提出,丰富业态体验,大力发展新文旅,做好“旅游+”“+旅游”的文章。如今,亲子研学旅游不断升温,已成为文旅市场的新亮点。本文以北京汉风耕读苑规划设计为例,从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上对体验式亲子研学文旅设计探索与实践,期望能为类似亲子研学文旅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实践。汉风耕读苑抢抓文旅产业新风口,打造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体验性强的亲子研学旅游产品和线路,以新文旅出圈出彩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被收录于《北京规划建设》2024年10月第5期。
北京汉风耕读苑项目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紧邻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位于三高奥圣农业技术开发中心园区内。项目主要面向北京地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大课堂的需求,业主方决定对设施陈旧且多年失修的5万平方米园区进行综合整治,打造集汉服体验、国学讲堂、农耕体验、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耕读文化园。孩子们可以身着汉服,诵读古文,体验射艺、国风绘画,模拟考古探方。后续将开发更多具有启发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沉浸式研学课程,在提升学生体验感的同时寓教于游。
耕读文化研究
耕读文化的起源
耕读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劳心劳力分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农家学派许行则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因此后世形成两种对立的思想,一种是推崇“重读轻耕”儒家思想,标榜书香门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种是提倡“耕读传家”的农学思想,以耕读为荣,敢于冲破儒家的传统。
从耕读文化的发展来看,汉代是耕读文化升华的时代。汉高祖刘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提出“约法三章,鼓励农耕”。汉文帝刘恒提出提出“农,天下之本也”,创建耕读型国家。汉武帝刘彻提出“耕读并重”,上林苑试种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品种,在中央设置了专管农业的官员。从汉王朝到清王朝两千多年,“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成为中国古人对恬淡人生的向往。
古人耕读文化的精神表达
“渔樵耕读”分别指农耕社会的渔夫、樵夫、农夫、书生四种职业,也是官宦用来表示退隐之后生活的象征。
“溪水濯缨”的典故来自古人从自然山水之中感悟人生哲理,提升自身的人生思想境界,以自己精神文化沉淀而营造自我精神修炼的境界。
“晴耕雨读”取自南阳诸葛“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晴耕雨读指晴天耕耘、雨天读书,是一种乡间田野的诗意生活。晴耕雨读描述了一幅极美的乡村景致,使耕读文化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一种耕读文化的文化衍生层面的活动。
古代常用渔樵耕读、溪水濯缨、晴耕雨读,体现对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它是古人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总体规划:汉代元素在景观与建筑的融入
由于受众人群主要面向北京城区的中小学生和部分家庭亲子游人群,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心理特点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旅游项目(图1)。汉风耕读苑以耕读文化为主线,以“耕读传家,陶冶情操”为文化基调,以国学、礼仪、农耕、手工为文化精髓,打造“着汉服、行古礼、诵国学”的汉代耕读文化体验园。建设怀古大道、衡门、汉街、明德馆、百草工坊、萌宠馆、至善馆、躬耕园等项目,体现古人“耕以养身、读以明道”精神内涵。满足孩子们学习国学礼仪、农业耕作、手工活动的同时营造各种类型的空间,以满足不同游客参观游览的需求。
图1 受众人群的心理特征及旅游产品开发特点
汉代文化元素的营造
汉阙
“阙”是汉代的一种礼仪性建筑,溯源于门。汉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建筑形象,“阙”与“缺”相通,两阙之间则为通向阙后建筑物的道路。明德馆用汉阙作为建筑外立面的大门(图2),用砖石雕砌,外观分为分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设置在建筑群主入口,表示威仪。
图2 汉阙实景
早园竹杆高叶茂,耐旱力抗寒性强,适应性强,适宜在北方小气候环境中生长,竹枝杆挺拔,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梅松竹”岁寒三友的美称。为了遮挡原有温室建筑立面,在明德馆前种植早园竹,竹林与汉街景观空间风格一致,营造了“清高、气节、坚贞”的意境,用竹韵、景石、石灯等手法渲染汉代意境, 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图3)。
图3 明德馆竹林实景
衡门
“衡门”最早见于周朝。《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营造法式》中《诗义》云:“横一木作门,而上无屋,谓之衡门。”衡门其实就是牌坊的雏形,远在汉代斗拱的形式确已形成,多为有一斗二升或三升。衡门常运用于祠堂、衙署、园林主入口处,衡门设置在怀古大道的上起到点题、框景的作用(图4)。
图4 衡门实景
汉乐府
乐府初设于秦,汉武帝时期重建乐府,主要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汉乐府内设有开放的舞台,放置琴、瑟、箜篌、琵琶、五弦琵琶等汉代乐器,游客可欣赏《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长歌行》等经典汉乐表演,成为游客欣赏清新典雅的国乐古韵的场所(图5)。
图5 汉乐府实景
汉街
汉街再现了汉代民居式建筑风格,建筑立面采用三段构图式的特点,并通过绿化、小品、灯光设计,营造了汉代街道的历史场景(图6)。就建筑本身的特点来说,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首次得到极大发展的时代,在建筑立面上台基、屋身、屋顶“三段构图式”的特点显著。在汉街设置汉代游戏区,在游戏的设计和规则上进行复原,孩子们可体验穿针乞巧、六博棋盘、击鼓夹币、投壶问礼等汉代传统游戏,游客可在这里体验汉代人民娱乐活动。
图6 汉街实景
体验式空间的景观营造
怀古大道
怀古大道两侧耕读文化宣传廊上记载了明清、宋辽金元、五代十国、隋唐、两晋南北朝、三国、汉代不同历史时期耕读文化的特点,怀古大道设计了一个穿越式的体验,游客步行依次穿过不同朝代直达汉代,体验怀古探寻的游艺模式(图7)。
图7 怀古大道实景
汉代太学
汉代太学是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建立太学,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本项目在原有日光温室中,通过空间划分,设计出可容纳500人的国学讲堂,孩子们可以在私塾里穿汉服、习礼仪、学国学,体验国学经典、诗文赏析、国艺茶道、礼仪吟诵等活动(图8)。国学讲堂内开设围棋班、国学班、国艺班、汉乐班,同时邀请国学大师进行系列讲座,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在讲堂内举办汉代成人礼,望能够再次用礼仪来感召青年人的责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图8 汉代太学实景
躬耕园
“躬耕”来源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躬耕园集中展示了我国古代各种农具,分为农事劳作体验区、拓展游侠竞技区、石磨石碾体验区、纺织体验区、手工编织体验区、谷物脱粒体验区。孩子们可近距离的体验古代农具的使用方法,感受古人农耕生活的智慧和辛劳,真正领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图9)。
图9 躬耕园实景
东篱工坊
东篱工坊的立意来源于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工坊设有山气书屋、真意教室、悠然教室、自然商店、采菊农园等体验场所(图10)。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设计了高、中、低三个难度的体验项目,主要有压花、叶拓、草木染、植物敲拓染、自然拼贴画、自然钥匙扣制作等。东篱工坊还根据时令季节,定期开展农事体验活动,设计丰富的亲子体验课程。
作者:孙宵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