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

2025/01/22 09:58:35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0
© THLA / Chill Shine
上海的城市发展为徐汇中城片区提出了“更新融合”的时代需求,相较于万科在青浦区的 UNI-CITY 天空之城,徐汇万科中心除了需要处理新开发与基础设施、周边城市的关系外,更是一个市中心的城市更新,毗邻的上海南站枢纽在 2024 年同步升级,徐万三期的开发理念及策略也从原本一、二期的“花园城市”迭代到三期“POD”(Park x TOD)“公园城市”的发展模式。三期的公共景观与建筑风貌、城市肌理进一步融合成 “山林中城"(The Xuhui Center City Hill)的新型城市综合体风貌。历经 12 年开发的徐汇万科中心,与开发长达 9 年之久的青浦区天空之城相似,具有集中片区、大规模、长周期开发的特点,在 2024 年第四期《世界建筑导报》《Uni-City as Megaform:Landscape Practice of Shanghai Vanke Uni-City 巨构景观城市——上海万科天空之城景观实践》一文中,我们阐述了“景观巨构”作为此类城市景观的设计方法,把不同时期不同业态的开发进行整合,避免各地块长期因不同时序开发裂变成“各自为营”的城市碎片。通过景观延续的友好界面缝合城市、再造自然,将城市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如交通枢纽、公园绿地、高架市政等进行高效复合化再生,形成“高效链接,自然共生”的城市理想巨构景观。
1.项目缘起及挑战 Background and Challenge
徐汇万科中心位于上海徐汇中城南站片区,毗邻西侧沪闵高架与南侧上海南站枢纽,片区三公里内人口密集,其中常住人口约 60 万以及 40 多万的办公人群。从 2012 年项目总体规划启动至 2015 年一期、2018 年二期建成;再到 2024 年月 6 月三期徐汇万科广场及中轴绿谷西侧公园改造开放,开发历时 12 年,总建筑面积达 72 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商业办公、绿轴公园、艺术中心等多元业态的城市综合性片区。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5
徐汇万科中心 1、2、3 期总平面图 ©THLA 天华景观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7
徐汇万科中心分期交付 ©万科
由于该片区紧邻大型城市交通枢纽——上海南站,因此在整体规划上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整个场地与周边城市在物理空间上被西侧南站地铁轨交、北侧沪闵高架、以及南侧南站铁路网割裂,形成孤岛。
二是由于长周期开发带来的分期交付容易导致各个地块碎片化。
三是需要在大型基础设施和立体复杂的建筑集群中延续自然生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建设计在规划中通过 “TOD 都市活力轴”、“商务休闲轴”以及”景观休闲轴“三条轴线将门户入口、核心广场、一、二、三期的商业、办公、绿轴公园串联起来,使得人流可以通过友好的步行网络和垂直交通,便捷穿行抵达各个功能空间;同时也将公园的绿色斑块延伸到三期不同标高的广场、露台、裙房及塔楼屋顶。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4
徐汇万科中心 2012-2015.1(1 期交付)-2018.12(2 期交付)-2023.6(3 期建设)卫星建设照片 ©google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6
徐汇万科中心三期规划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2. 巨构景观策略 Landscape as Megaform
景观作为整合专业进入徐汇万科中心三期开发,在规划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景观巨构“高效链接,自然共生”两大策略,作为徐万三期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方法。
“高效链接” 即通过三期地面层与地下层的拉结修复被基础设施割裂的场地边界,并利用立体步行网络串联起商业、办公、公园并链接进周边城市之中。其中包括:绿谷公园西侧段与东侧段的连接;西侧柳州路沿北侧沪闵路至东侧定安路红线内外的城市界面缝合,南北街区与绿谷公园边界的缝合;东西街区从南站地铁站大厅至东段二期片区的链接。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街区水平巷道、垂直交通之间的衔接与转换。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21
徐汇万科中心拉结与缝合策略 ©THLA 天华景观
“自然共生”即“山林中城 The Center City Hill”。徐汇区具有良好的城市绿化系统,从东南侧的上海植物园至上海南站站前的大片公共绿地,再到各街坊内部的公园、绿地斑块。徐汇万科中心也是整个徐汇城市绿轴的重要节点。在原有东侧中城绿谷基础上,在西侧公园进行迭代更新,形成“Park 公园 x TOD”的“POD”现代公园中的城市模型。在后续的景观设计和落地过程中,我们通过“生态圈分层”和“杂木林”作两大策略,将绿色生境延续到三期“村落建筑 The Village”不同体量与标高的肌理之中,再造一个自然、低维护、可持续的“适地山林”。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24
徐汇万科中心绿带延续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26
南站枢纽天际线©Chill Shine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28
三期竣工俯拍商办(北侧)+ 西侧段公园(南侧)©Chill Shine
3.高效链接, 缝合城市
Efficiently Connect and Stitch the City
3.1 紧密拉结,将徐汇中城链接进城市
城市地毯立体商业街区+公园
Urban Carpet Commercial + Park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35
不同标高串联公共区域 ©THLA 天华景观
毯式立体街区 —— 徐汇万科广场 Vertical Carpet Neighborhood —— Xuhui Vanke Plaza
徐汇万科广场是一座约 10 万方的复合型社区商业,可通过 B2 层上海南站地铁站站厅直接抵达。作为整个开发最后一块拼图,利用场地及建筑高差,串联了“青风谷”B2 层下沉商业街区、“星光广场”B1 层下沉中心广场、“丘丘湫”阶梯下沉广场、风枫林、二层“爱之丘“露台花园、五层“金松里"屋顶花园等一系列公共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艺术表演、林下休憩、童玩社交、健身娱乐、植物观赏等户外活动。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39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40
徐汇万科广场平面图及分区景观主题场景 ©THLA 天华景观
都市活力轴——青风谷 Urban Activity Axis——Youthful Valley “青风谷”是场地西侧 L 形双首层立体街区,跨标高连接了北侧入口广场、西侧 B2 层地铁站厅、B2——B1 下沉商业街区、至中心“星光广场”并与东侧“风枫林”景观步行通道,串联了徐万三期商业与办公轴线上主要的业态与活动空间,使得位于不同标高的地铁站、商场、办公之间紧密连接。是一条集商务高效通勤与生活休闲与一体的步行轴线。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43
地铁出入口与下沉商业空间关系(©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45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46
南站地铁大厅直连©Chill Shine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48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49
南站地铁大厅外侧绿荫道©Chill Shine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51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52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53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54
”青风谷“B2 层商业街 ©Chill Shine、徐捷、张欢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56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57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58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59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60
”青风谷“B1 层商业街 ©Chill Shine、张欢
中心广场——“星光广场"Central Plaza——Starlight Plaza “星光广场”位于整个三期开发的中心,站在天桥上向西眺望可看到上海南站标志性圆形穹顶,因此形成了一条城市级轴线——从一个大型向心地标建筑,通过立体街区抵达一个向心的街区内广场。在景观设计上最终借用“南站之圆”投射于核心广场,通过铺装的引导、转换、衔接起东西街区、北侧落客、以及南侧绿毯公园,并且把村落式错落不一的建筑边界统一起来,画上一个象征新的南站片区社区团结的“朋友圈”,成为整个徐汇万科中心公众聚集、开展丰富活动的活力中心。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63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64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65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66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67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68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69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70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71
星光广场 ©Chill Shine
商务休闲轴——“风枫林"Office Axis —— Maple Grove
星光广场东侧是一条商务休闲街区轴线,除了引导东段一期人流进入商业外,更是日常办公人群高效通勤、集散、休闲的场所。设计强调秩序与变化,通过精致细腻的绿带划分出步道与商业外摆。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75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76
”风枫林“休闲走廊 ©Chill Shine
南下沉广场——“丘丘湫”South Sunken Plaza —— Chill-Hill Flow 星光广场南侧 B1 层商业出入口通过一个净高 6 米左右的下沉广场连接南侧公园。这里是公园周末市集、B1 商业活动外摆区,也为二期办公人群、附近居民提供日常就餐与休憩。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79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80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81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82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83
”丘丘湫“下沉广场 ©Chill Shine
3.2 修复缝合,与周边城区友好渗透的景观边界
北入口广场 —— 无限广场
North Entrance Plaza ——The Matrix
无限之毯位于项目北侧柳州路和沪闵路交叉口,是市民车行与步行进入北侧商业的主要入口之一。纵横的沪闵高架带来巨大交通量,也给场地带来了强烈的割裂与压迫感,复杂的高架地面交通使得车行只能通过转入北侧高架辅路才能进入商业落客区;虽然辅路车道及非机动车道的市政相继拓宽应对随之而来的流量,但也进一步压缩了公共腹地,并增加了腹地向城市界面衔接的高差;地面层建筑设备凸出物与交通洞口,也使得整个场地变得相对破碎并蜷缩在大型基建与建筑之间,形成洼地。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89
因此,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设置一个更加界面开阔、步行友好、同时处理复杂的市政道路拓宽造成的地高差,统一复杂建筑边界的广场。设计采用了“无方向性”铺装策略,像一块无限延展的矩阵地毯“撑开”场地,结合尽可能少的边界挡墙与台阶,消解掉复杂建筑边界与地面放坡带来的视觉与步行不适性,让原本消极的空间转变为明朗友好的慢行空间。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91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92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93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94
The Matrix 无限广场©Chill Shine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96
商业北落客区©Chill Shine、徐捷
落客区水景 —— 心流之城 North Commercial Drop off —— TheFlow 商业北落客区对面是贯穿的高架和高耸的塔楼,我们通过参数化设计把城市和基建碎片化倒影在水景中。业主问是“清泉石上流”吗?我说你们大概率不开水,时应该叫“青石泉上流”。不是水在流,也不是石在流,而是心在流。就叫“心流之城”吧。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99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00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01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02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03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04
落客区水景-“心流之城" ©Chill Shine
绿毯公园 Urban Carpet Park 徐汇万科中心的公园绿轴,贯穿了 12 年 3 个周期不同规模的开发。其中西侧段公园改造,同样是整个三期开发的核心城市边界。绿毯公园有机、有效地缝合了最南侧的一期办公与北侧三期商业办公,为商业引流与日常生活提供了更绿色松弛、活力开放的公共空间。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07
公园平面图[3] ©大小景观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09
东西绿轴航拍 ©Chill Shine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11
绿毯公园 ©大小景观、鲁冰
4. 自然共生,山林中城
Natural symbiosis, ForestCity
4.1 生态圈杂木林
Ecosphere and Mixed Forest
由于整个场地从商业办公到公园存在多种跨标高,特别是商业办公建筑部分复杂的多层结构高差与荷载限制,无法种植大量乔木作为“山林”的传统印象特征。因此,为了实现徐汇“山林中城”,我们联合万科业主、无尽夏花境、大小景观、季相景观,提出“生态圈分层”和“杂木林”作为植物群落共生的两大策略。提升了商业街区内有限绿地渗透的舒适度,在地铁轨交上盖的西侧段绿地公园,提高公园的生态承载力,并且丰富了徐汇区的植物多样性。
生态圈分层 Ecosphere Layering
即采用本地乡土与跨流域、适应性的植物群落,在适地竞争中演替——结合从公园、地面街区、下沉广场、露台屋顶等不同的标高、采光、结构荷载、进行“生态圈”划分后再进行品种筛选,形成丰富植物风貌的同时防止遗传干扰。
杂木林 Mixed Forest
即在生态圈适地基础上,通过更多样、去标准化的方式,选择生命力强的低维、自维护植物群落。在采集中也不以苗园批量化的“职业笑容”做为选苗审美标准,需要保持“个性独立”又能相互融合的近野生化树林花草。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22
“猎寻山间”生态圈分层(©THLA 天华景观、王旭峰、吕竹绘)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24
植物场景地图(©魏唐、THLA 天华景观 绘)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26
商办区主要植物(©赵奕、THLA 天华景观、季相景观)
公园区主要植物(©赵奕、大小景观、季相景观)
“生态圈分层杂木林” 可以更有效降低维护成本。植物作为场地中最重要的生命特征,需要较多的如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护、季节性气候灾害预防等养护投入,移栽与补植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从植物长期生命周期来看,由草地、灌木丛、花床、树木组成的生态环境,每年的维护花费为原来初置价格的 20%,5 年后生命周期成本即与直接成本持平。而对野生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野草、灌木、乔木等)而言,其生命周期成本则几乎为零[1]。徐汇万科中心除了控制常绿和落叶比例外,将乔木总量的比例控制在 25%左右[2]。除商务街区外,其他区域均无整形绿篱及修剪型球灌,人视中下层基本以散生状植物搭配,地被类 90%以上为多年生宿根植物,而屋顶露台部分,由于无遮蔽、强光照、薄覆土等场地条件,也需挑选喜光、抗旱、粗养护、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因此,在部分荷载充足的柱点增加种植池,并加深覆土厚度至 1200-1500mm,用以增加乔木及大灌木的种植。
4.2 共生街区
Symbiotic Alley
青风谷、星之野 Youthful Valley and Starlight Plaza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33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34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35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36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37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38
©王旭峰、Chill Shine
芳木森、隐秀林 Blossom Alley and Grove Alley 首层巷道空间是纯净的林下杂木风,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使用色调相近的植物,强调植物的层次和自然生长方式,创造出自然、随意的景观效果。杂木散植,根据高度分为 3 类,均为形态自然、姿态轻盈的林木,杂木骨架树高度在 7-11m,多为沙朴、榔榆、榉树、乌桕等乡土树种;杂木 5-6m 高的大中层,有河桦、紫薇、三角枫、五角枫、珙桐等;3m 左右高度的第一视觉中层,有鸡爪槭、四照花、野茉莉、紫荆、丛生小青枫等。地被层植物整体苗型偏小,以黑色火山岩覆盖露土,并结合自然置石、树干,给植物的未来生长预留了足够的生长空间。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41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42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43
©张欢、王旭峰
风枫林 Maple Grove 步道两侧统一种植丛生北美红枫色叶树,强调秩序与变换(因 24 年秋台风影响,未能呈现红枫状景,只等来年),近人侧挑选更为细腻的自然散生银姬小蜡、龟甲冬青球、菲油果、姬岩垂草等,并用线性的瓜子黄杨、小叶女贞等作为背景骨架灌木,绿篱带中间斑块式种植大吴风草、紫娇花、百子莲等野趣效果的品种,增加自然感的同时延长观赏时间。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46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47
©王旭峰、Chill Shine
4.3 共生台地 Symbiotic Terrace
山涧生境 ——丘丘湫 Chill-Hill Flow
场地南侧的丘丘湫,是衔接 1F 公园进入 B1 商业下沉广场的台地花园。结合相对适中的光照,景观在种植上没有采用传统整形灌木突出挡墙结构层次的做法(虽然修剪型灌木种植前期成本相对较低,但仍需长期大量的人工修剪及用水灌溉成本)。而是选取 50%-80%的散生灌木类植物作为支撑骨架,交错填充乔木周围的空间消解台地的高差并加固土壤、增加肌理变化的同时与深色橄榄绿石材水系、挡墙相互融合,同时穿插搭配暖色树干的丛生河桦林、枇杷为主体,延续了南侧公园绿轴的自然森林与地形,形成了一处低维护、郁郁葱葱兼顾生态稳定性的“丘林山涧”。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52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53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54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55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56
©Chill Shine、王旭峰
沙生花园——爱之丘 Desert Garden——Love Hill 商业 2F 的核心中心露台,在夏季容易暴晒干旱,为避免过度满铺种植,采用沙生花园手法,这里选用的植物均是近年来引进,且适应上海环境的品种,在可控范围内呈现独特的异域风情,并提升商业引流。主体乔木采用象征爱与自由的灰绿色油橄榄,并搭配欧洲窄冠鹅耳栎,下层结合具有一定硬度、并带有蜡质层细腻质感的冷色调厚叶龙舌兰、丝兰、山菅兰等,再用暖色砾石覆盖土层,营造出具有高级松弛质感的特色花园。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59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60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61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62
©Chill Shine、王旭峰
峦上松林——金松里 Pine Peak —— Golden Pine Alley 在商业 4F-5F 露台花园,打造了一处刚柔相济的松林草原。其中的金钱松,作为白垩级时期残遗的古老物种,目前只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少数地区幸存下来。秋叶簇生,像一枚枚金黄的铜钱,是珍贵的观赏类植物。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65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66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67
©王旭峰、Chill Shine
5.日常致远 Daily to the Decades 徐汇万科中心三期在新开发建设的同时,也同步伴随着这一新阶段上海城市更新、开发运营环境、人民生活的需求和迭代。三期的公共景观从 12 月至 2024 年 6 月竣工、8 月商业开业正式对公众开放,结束了 12 年的长周期开发,但也意味着刚刚开始,将在日常生活中被持续观察和验证。2024 年夏秋之际,上海经历了罕见的高温和 75 年来最强台风“贝碧嘉”的风暴考验,对场地的植被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经过修复,场地依然保持着持续的生命力。
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网红商业的时效性将会被进一步缩短。更高效、集约、经济、生态的片区开发,使得城市社区生活的日常价值逐渐回归。日常致远。
上海万科徐汇万科广场景观丨中国上海丨THLA天华景观-171
参考文献:
[1]董丽,王向荣.低干预·低消耗·低维护·低排放——低成本风景园林的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05):61-65
[2]李娜,程冀南.低碳理念下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用研究.花卉,2024,000(010) - 112~114
[3]上海徐汇中城绿谷:绿毯公园 / 大小景观 有方 2024.10.28 10:42
项目名:徐汇万科中心三期 徐汇中城
地点:中国,上海
业主:上海万科
业主团队:张海涛、方海锋、鲁明、王旭峰、王嘉莹、郭超、周瑞麒、赵余彬
规划、建筑设计(三期):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三期商办景观方案设计:THLA 天华景观 徐捷、张欢、曾志强、王杰平、李俊、吕竹、夏亮、黄奕、郑钰丝、吕超波
三期西侧公园改造景观设计:大小景观
一期东侧公园景观设计:TLS
三期商办、公园改造景观施工图:季相景观
景观施工: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花境顾问:赵奕
水景顾问:素水
标识艺术顾问:孙佳艺
灯光顾问:bpi
宠物乐园装置艺术顾问::Wallpaper、Nendo
标识顾问:崭拓、柏熙
摄影摄像:Chillshine、王旭峰、徐捷、张欢、鲁冰、南西影像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