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2025/04/11 12:34:30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视频来源:新闻联播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1
3月16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建成投运仪式在T3航站楼值机大厅举行,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省政府各直属部门、民航总局、民航西北管理局等主要领导参加仪式,各大航司、机场、企业等相关单位参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新华网、甘肃卫视等主要媒体对开航仪式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济设计集团项目团队应邀参加本次仪式活动。3月20日零时,T3航站区正式启用,开航当日顺利保障航班253架次,其中134架次进港航班,119架次出港航班。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3
项目简介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4E,在现有跑道东侧新建西二及东一跑道,新建40万平方米T3航站楼、91个站坪机位、27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GTC),配套建设货运、消防救援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新建T3航站楼及GTC是三期工程的主体项目,由同济设计集团与民航总院组成的联合体承担设计工作,覆盖航空、铁路、地铁等多种交通功能。设计团队创新性采用X形构型,实现航站区、陆侧交通系统容量平衡、运行高效的同时,为旅客提供74个近机位。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6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7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9
设计亮点
1
空铁一体 融合枢纽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13
作为国内首个实现空铁联运的机场,T3航站区的国铁、地铁贴邻航站楼南侧布置,与航站楼形成垂直换乘。在空铁安检互认机制下,旅客通过行李提取厅两侧全封闭、免安检连廊步行即可抵达GTC高铁、地铁站厅安检后端。大巴、出租、公交于楼前布置,GTC内布置3000个车位,整体形成高效集约的空铁一体枢纽。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15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16
2 机位转换 效率枢纽
作为门户枢纽,中川机场国际旅客量呈上升趋势,设计将国际出发、到达、国内混流分层叠加,局部设置可转换机位,为提高枢纽国际流程运行效率带来两大显著优势:一是可快速切换国际-国内航班保障模式,缩短国际-国内联程航班的中转时间;二是该类机位可同时适配宽体机与窄体机型,可弹性应对未来国际旅客量的变化。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19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0
3
同层混流 经济枢纽
国内流程采用先进的混流模式,到达和出发旅客使用同一舒适空间和同样完备的服务设施,为旅客营造美好的出行体验。双倍的旅客量大幅提高国内混流层商业空间使用率,显著增加非航收益。同时由于减少航站楼到达廊道、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有效控制建设投入。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4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5
4
机坪塔台 安全枢纽
大型机场塔台高度普遍在50米以上,以确保视线不被航站楼遮挡,也因自身高度成为机场障碍物,不利机场运行。设计团队创新性地在航站楼北侧两个指廊端部与室内支撑结构结合设置机坪塔台,由于塔台位置处于东西港湾和南北港湾的交点,机坪塔台只需伸出航站楼屋面即可观测到全部三个港湾。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9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30
5 丝路金河 人文枢纽
航站楼主体形态如黄河之水蜿蜒伸展,流线形檐口造型模拟黄河波涛的态势。屋面天窗飘逸的灯带则将敦煌壁画抽象为现代建筑语言,整体形成“丝路金河,如意飞天”的文化意向。旅客漫步在光影交织中,仿佛重现了古丝绸之路中沙漠的浪涌,又感受了黄河之水奔腾而来;换乘中心的如意形铝合金穹顶,既满足自然采光需求,又赋予空间浓郁的艺术气息。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33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34
6
舒适候机 温馨枢纽
航站楼主楼和指廊依次串联候机区、商业区、休息区,动线清晰简洁,以580米的最远距离在国内同等规模机场步行舒适度中名列前茅。室内空间则紧密结合动线设计,主楼造型立柱与流线型天窗将阳光引入出发大厅,指廊带形天窗进一步强化空间导向性;GTC自然光照下的充沛绿化布满流线型平台,再现绿洲景象,旅客在光影交织变化中感受空间美学,同时舒缓候机紧张的情绪。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3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39
7
无感通关 智慧枢纽
在旅客体验方面,采用全流程人脸识别、地平式托运柜台、毫米波安检通道、全自动回框安检等最新技术,真正实现无感通关。在机场运维方面,采用国产自动分拣行李系统、智慧安防巡检系统、交通管制系统等,减少了运维成本。特别是探驱一体化鸟防系统、全自动驾驶登机桥系统为国内首次规模化应用,展现了科技与运维的深度融合。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43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丨中国兰州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44
结语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不仅是机场航运能力的升级,更是机场功能、空间、人文、智慧交融共生的一次有力实践,必将助力甘肃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建筑地点:甘肃兰州
设计时间:2019.07~2025.03
建成时间:2025.03
建设单位:甘肃民航机场集团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不二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 甘肃第一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五局装饰幕墙有限公司 民航成都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民航成都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双龙机场建设有限公司 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口岸一标段)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口岸二标段)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美华建设有限公司 甘肃省民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航站楼40万平方米,综合交通换乘中心27万平方米
项目总负责人:张少森、王凯夫
项目技术负责人:贾坚
项目经理:许笑冰
建筑设计:张少森、王凯夫、戚广平、潘维怡、田菁、薛慧明、陈文博、王婷、张万金、姜乃婧、赵波、王雨新、申友林、李真、汪弘达
结构设计:丁洁民、刘传平、张峥、翟杰群、吴宏磊、刘恺、吴邑涛、张汇丰、陈俊、应亮亮、陈寿长、肖忠华、蔡雄、郭晓航、毛洪伟、章斌、王松林、郝志鹏、陈长嘉、吴雅琴、裘子豪、杨善华、陈子旸、蒋玲、朱可凡
给排水设计:张东见、王洪武、唐廷、田峰、江帆、庄昶、徐敏、王鑫
暖通设计:蔡珊瑜、高文佳、方宏、黎文峰、马小磊、陈洁、闫振业、汤晟怡
电气设计:许云飞、海伟、李昌辉、章安志、夏林、静恩波、刘园、汪汉、王二永、王逸凡、陈清龙、唐平楠、胡泽文、邹雨恒、乔国强
幕墙设计:金颖、田利军、闫云斌、张磊、倪镇国、胡孝明、彭小龙
屋面设计:胡逸伦、李根恒、王强强
桥梁设计:肖汝诚、庄冬利
道路设计:李浩瀚
摄影:马元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