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青岛地铁
1
号线作为青岛地铁规划中最长的一条线,连接城阳区、老城区与西海岸新区,属于国内少见的超长线路。
作为一座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在高效完成交通功能使命的同时,也是市民共同的客厅,是展示城市精神、青岛文化气质的平台,更是一座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
在1号线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创意团队广州集美组将车站室内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导向标识、服务设施、商业广告、管线综合等专业高度统筹,并从近现代文人墨客描述青岛印象的文学作品汲取灵感,研究1号线串联青岛百年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之路的特点,成功落实了国内首次提出的“地铁车站空间一体化设计”的指导理念,大大提高了地铁空间和运营服务的品质。
在设计过程中,主张强化1号线的整体色彩印象,对空间诸多设计要素进行整合与重塑,大胆运用斑斓的色彩、诗性的表达和抽象艺术手法,将百年青岛的建筑、工业发展的记忆、城市的四季、海浪礁石、花卉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呈现。运用琉璃马赛克、陶瓷拼切、金属釉板拼合等工艺,讴歌美丽的青岛,将斑斓青岛的主题再次升华和演绎,将色彩和空间的设计融合、提升到更高的艺术水平,营造出更为轻松愉悦、抒情浪漫的艺术化车站空间,让乘客享受到公共艺术作为市民的文化福利。
灯光照明和灯具设计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贯彻
见光不见灯
的设计理念。
号线最大化减少车站天花直射光源和地面反射光斑带给乘客的不适感,使
LED
灯光经定制艺术灯具折射,均匀柔和地洒落在车站空间,营造出更为整体、舒适、浪漫的光环境。
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遵循青岛地铁导向标识相关规范为前提,提出了在车站通道上方晶莹亮起的艺术化标识设计,引导乘客快速高效进出站,提升了车站视觉品味。与此同时,还增设了电子信息屏、触摸屏等新媒体,提高了信息承载量,方便乘客搜寻更多的资讯。
艺术品以青岛百合为创作元素,提取其橙黄花色和淡紫斑点等特征,用灵动飘逸的抽象手法,以热熔玻璃色料工艺,经手工镶嵌拼贴出丰富动感的画面。
画面构图以散点反透视平面展开,以适应公共交通空间中乘客在快速行进中浏览的条件限制,力图吸引观者多方向的视觉切入,达到观其势可百步之遥,品其细节可触于指掌。
车站空间营造了崂山的青岛百合在城市中傲然绽放的意境,满目橙黄,犹如永恒与淡泊相拥,整个站厅温暖明亮,折射出青岛活力明朗的城市印象。天花造型灯具也采用了花瓣的抽象处理手法,体现出了青岛植物丰富、花卉丛生的风貌。
玻璃艺术镶嵌品清亮温婉,活跃的小色块似在排山倒海般的蓝色潮水中跳动,色块与结构大中见小,无垠中见精微。画面以蓝绿为主基调,辅以紫灰和暖白穿插点缀,反复提炼演绎热熔块料的色泽变化、穿透,产生无限的魅力蔓延在整个站厅。蓝色的冷静和线条的奔放则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从机场走进地铁,像似走进艺术空间。
站厅内以蓝色为主色调,象征着蓝天和未来感。再加上艺术品和天花的漫反射灯具完美融合,展现了青岛这座现代化城市的独特气质,给乘客直观而深刻的印象,体现出滨海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陶瓷艺术品《明月》以城市缩影为创作元素,提取了建筑天际线中高低起伏的层次特征,用几何形切割拼接手法整合画面构图,工艺上借鉴宋瓷影青刻花技艺,在瓷坯上雕刻肌理后施釉,经高温窑变丰富画面层次,让乘客能远观其势于百米之外,细品肌理纹路于毫寸之间。
《紫岚》以紫兰色为主要色调,玻璃熔块料分块铺开,再用紫灰、蓝灰等块料逐层叠加,极大地丰富了画面。创作灵感源自从丁香花等自然形态中的渐渐剥离,形成独特的艺术姿态,以聚散变化的构成充满了整个站厅。
南岭站延续了浅紫色的空间色调,标准站的墙面对比重点站相对简化和易于施工,用了长直线条做墙面设计,充分体现了
号线空间线条简约明快,色彩斑斓的艺术特点。明挖标准站中统一采用鱼骨造型的漫反射灯具,较之重点站的灯具更加简约和易于施工及维修,站厅站台呈现出整体统一且具细节的空间效果。
凤岗路站将站厅空间统一成蓝绿简约的设计风格,站厅站台色调整体且具有丰富性。以青岛特有的砖石围墙为灵感作为墙面的设计,结合海浪的碧蓝色,在墙面上端部分做局部造型凸出的点缀式设计处理,使空间不单调却又充满统一性的同时,也不会影响乘客快速通行。
集美组,1992年创立于广州,是一家综合性的设计工程机构,现拥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联合体)、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
近30年间,集美组已发展成为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艺术陈设设计、标识导向设计、家具设计制作、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于一体的行业翘楚,项目遍及海内外,囊括酒店、地产、商业与办公、市政与文化,以及大型公共艺术等。
集美组一直致力于现代设计探索,推崇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与艺术共融,提倡设计的多元化,为客户提供全专业、高品质的设计和施工服务。
在设计领域耕耘不辍的同时,集美组还积极参与、推动中国的设计教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承担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的硕士、本科的教学工作,产学硏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