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建筑形态呈立体几何式分布,尺度亲切
生动与交互的自然表达
朴素的生活质感,隐藏丰富的巡游路径
春意盎然的前厅接待
院子前身是一所荒废的农村小学。依山而建,呈阶梯式分布。地势低洼处是不大的操场。往上约️米高左右两排平房校舍,穿过校舍往上进入后院,一排坡屋瓦房,布局简明,呈中轴线分布。
根据现有的场地环境条件,保留了原有的校舍房屋。交通流线因条件所限,保持原有主入口,新开一条后勤通道。依地形高低,由上而下确定上、中、下三个场所。
最上面的瓦房做为后勤设施用房,设厨房、小餐厅、库房卫生间等。增建早餐厅、小型多功能厅,满足餐饮活动等。后院重新规划景观、曲径通幽,或开放、或遮挡,穿插有序,饶有趣味。
中间场地左右两排平房改建成为带独立式卫浴客房,空调地暖网络一应具全。自然灰泥涂抹的室内空间,环保是首要,流露出的是原始的天真,带来体验的是浓浓的随意放松。依托原平房结构嫁接二层小楼,巧妙溶合一体。立面层次前后穿插,高低错落。化解了小平房单调乏味的结构形态,并强化了地形上的特点,提升了场所精神。二层阁楼的客房,拥有享受日光和自然风的露天平台,更成为宾客足不出户便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最佳去处。平房前面不大的一块场地和下面的操场落差高达两米,石头砌成的老石岸别有风情。
在充分考虑了交通流线、通风、日照、排水、景观等因素后,结合实际功能需求,利用了地形落差,新建独立式客房及功能用房。建筑形态呈立体几何式分布,不夸张不眩彩,造型简洁,色彩统一,形态各异,张驰有度。悬挑、后退、避让等设计手法合理运用,打破了呆板的原始布局形态。因势利导,有效结合地形特征,突出却不突兀,精巧别致,有特点却不与自然山水争高低。
下面的操场重新规划了入囗、残疾人通道、后勤通道等交通流线。釆取主通道下沉式庭院组织交通,两侧保留操场地形铺装草坪,增加植被。利用村里老房屋拆下的旧砖围合而成的下沉庭院,再次强化了中轴线的地形特征。老石、老砖、老瓦、老木,满满都是回忆。庭院里放置了几代人用过的老火盆。夜色下,篝火狂欢,映红了游客的笑脸。
依托原平房结构嫁接二层小楼,巧妙溶合一体
项目建设期间,热情的村民拿来了家里各色陶瓷器具等装典院落。老砖老瓦被重新利用,浓郁的乡情文化扑面而来。当地摄影家以表现地方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为空间再次添彩。民间艺术家倾情奉献的根雕艺术品巧妙展示其间,亦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最好写照。
原始的、当代的、当地的、当下的各种文化元素交相辉映,毫无违合感。原住民感到熟悉又新鲜,没有和当地文化割舍,也贴合了外来游客当代的审美需求。
游客自小路拾步而上,呈现于眼前的是,头顶蓝天白云,面向青山绿林,体态精巧、错落别致的一排建筑群,敞开怀抱欢迎远方的客人。
水塝院子——老村旧邻的新朋友,山水相间的舒适家。
院中院,浓缩山村的日常风景,悠然静谧
光影交错,丰富的形体组合
民间艺术家倾情奉献的根雕艺术品
重新组织解构的前院入口,延续地域属性肌理
上院的物理空间被重新组织,清淡有力,模糊了时间,平添了生活的烟火气
套房素雅的色调,精致舒适的陈设呈现暖暖气象
自然的草本素材印在墙上,生动而丰富了空间表情
棉麻织物映衬简单和快乐
裸露的混凝土表现丝毫不简陋
西侧院子
寂静夜空下温和的灯光照亮了院子
再回首,依然是自在之所在
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设计师 卢敏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