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案例
剩余93%未读,登录后即可浏览
废墟中的新生 · 水泥厂遗址变身园博园主展馆片区设计丨中国南京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浏览716
发布时间:2022-09-15
设计亮点
在保留工业遗址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新旧建筑和谐共生,创新性地运用网格体系和轻钢结构,实现了功能与美学的完美融合。
文/董元铮 崔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01. 第一次踏勘的记忆
主展馆选址在距离园博园西入口不远处的一处工业遗址。基地为建于 1970 年代的两座毗邻的民营水泥厂——“银佳”和“昆元”白水泥厂。汤山的白水泥生产起源于民族工业初起的 20 世纪初,麇集在山谷中的众多民营小厂均脱胎于孙中山兴办的中国水泥厂,银佳和昆元白水泥厂就是其中之二。
▼主展馆片区北向鸟瞰
下载无损原图
第一次踏勘现场是 2018 年的初秋,南京的酷暑尚未散去。沿着厂区小路走,满眼废墟“情调”:
损毁的厂房留下残垣断壁;
斑驳的外墙遍生青苔;
厂房的地面覆盖着几厘米厚的石灰石粉,踏上去寂静无声;
满嵌花砖的窗洞,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金色光线。
▼场地原貌
下载无损原图
▼现场照片
下载无损原图
审视这些建筑遗产:砖混结构的多层厂房,空间简单、尺度不大,立面和构造细节也平平无奇。虽然建筑不具备太高的艺术价值,遗产现场仍不乏独特的场所体验和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厂区是典型的山地环境,选址在复杂高差上反映了巧借重力势能提高物料流转的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考量;厂房基本完好地保存了 20 世纪末特定时期的白水泥生产、烧制的完整工艺流程与主要生产设备,线性的建筑群体关系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生产关系;锈红色钢制设备保留着安装、操作、运转的繁复构件和细节,有雕塑之美;既有工业建筑中存在一些具有特殊封闭感和单纯几何形体的建构筑物(如筒仓),给场地带来了异质性和陌生感。废墟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夹缝中顽强的新绿——荒凉中存在某种生机——主办方命名的“再生花园”,建筑师举双手赞成。
▼主展馆片区西北向鸟瞰
下载无损原图
没有更多了
相关推荐
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暂无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