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案例
剩余78%未读,登录后即可浏览
渡去博古园畴
浏览142
发布时间:2019-03-18
设计亮点
融合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创新设计出千人共座的巨型南官帽椅,展现出中国山水与园林的新形式。
Designed b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s, China Academy of Art and the architects from Gardening Studio, this art installation explores the possibiliti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garden and its landscape design.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2018, the work was displayed in the Chestnut Street Campus of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as part of the exhibition “From / To: the Frontier of Chinese Art Education”.
在中国,“山水”并非原生自然,也不是原生自然的直接摹写。行之成熟之“山水”,是以自然作为载体的人世叙事。我谓之:“人文的自然化表达”。今为北美渡去一片“中国山水”,我名之曰:渡去博古园疇。这是一个看似奇怪的复合词,词名的复合叠摞,即是一种山水与园林的新形式的探索。说起“园林”二字,我的脑海里不是我们所熟习的古典园林之遗构,而是有关山水的模式化生活之全部:躬耕,溪渔,金阙,松风,华灯,夜宴,诗酒,文会,鲸背,桴槎,方壶,瀛洲,瑞鹤听琴,重屏会棋,清暑殿,广寒宫,樵风,渔火,拂石待煎茶,展席俯长流,东山捷报,云中取月……无数残影碎忆之总和叠像。
下载无损原图
新形式的产生,源自于这些山水生活片段之重叠媾和。我试图用一种新形式,来描述有关园林的时间之积淀,大小之跨度,身体之记忆……一种重影叠透的表达。带着陌生但似曾相识的恍惚感,坐卧于历史的层层画意之上,与故人共座,与故去的时光共座。
渡去博古园疇,是一种叠像形式,一种残忆形式。大致为四段残像叠合而生。
阡陌纵横,田园平疇,是格构化的风景,是山水文化的农耕根基,是园林之初光,是“圃”字的一个大写,带着田间的烟火气息。农耕的结构之美,无遮无碍,一横一竖一斜,一笔一笔向远处织去。“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隔着阡陌所建立的一个平远辽阔的视野:观采桑往还,荷锄早晚,村童征逐,爱人归来。
下载无损原图
博古架的倒地,便是院落群的顿然升起。一组微缩的院城,如桌案般俯身可亲可进,可坐可卧。多宝格子,是多样性的簇集。人的各种格间活动,是多样性的收藏与并举。二楼眺去,博古架以地景式呈现,似传统“院城”的戏剧化摘要:中庭及巷中事皆可见。
下载无损原图
魏晋高床建筑之残余,一片基础脚群。高床,是建筑的起始面。我们可以认为,那时的建筑起始于一张巨大的床,一张可以承托所有活动的平面,他是我们传统中的第一件家具,也是最大的一件。在这张巨大的可以无限延伸的家具上,宗炳谈了山水的“卧游”。以高床作为人文坐标与观想基面的卧游思想,标志着山水画迈入了自觉。高床,代表了卧游坐望之观。
下载无损原图
所属图集 • 古代名画846张
没有更多了
相关推荐
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暂无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