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

2019/09/16 12:26:18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0
当我们第一次站在在上村村中心广场环顾四下时,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象悖谬地并立在我们眼前:一方面,这里青山绿水,云蒸霞蔚,还有大片田野,符合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全部想象;另一方面,村中人烟稀少,仅有迟暮的老人和懵懂的儿童在闲逛,大批年轻人已经去了外面的世界闯荡。如同夕阳下的余晖,虽然美好总让人觉得短暂。
▼建筑外观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3
“在上村”是中国建设银行重点扶贫工作对象,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由于土地贫瘠、人口转移和产业更替等原因,经济条件逐渐落后。
自 2017 年开始,我们有幸参与到其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试图以设计的手段对其做出改变。经过与长期驻扎在当地的扶贫干部的沟通,我们确立了“精神扶贫”的策略,将工作重心放在村中广场周边一系列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建筑的改造和重建上,以一个重新被强化的精神核心加强全村的凝聚力。
▼项目轴测图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7
“天边一朵云”——少儿阅览活动中心“天边一朵云”是村民看到成形的“少儿阅览活动中心”时对其的戏称,“云”暗示了一种流动的、柔软的、无定形的状态,这与我们潜意识中的设计初衷的确有某种默契。
▼少儿阅览活动中心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10
现有小学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仅有基础的教学楼,而孩子们的课外活动空间则相对匮乏。我们试图在紧邻学校一侧的草坪上创造一个新的场所,植入诸如图书阅览、手工制作、开放课堂等活动。建筑的形态经过若干轮的探讨最终确认为一种平滑凹凸曲线的形式。六边形的阅览室作为核心,而活动空间旖旎起伏包裹在其周边,如同软体动物的数只触手向周边的环境伸展开去。
▼轴测图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13
▼光影的游戏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15
“不做无理由的形式”是我们一贯的自我要求,而此空间结果主要回应了两方面的需求:对于景观的最大化融入,和对于人流与活动最大程度的接纳。平面方向上的凸与凹,形成对景观或“浸入”或“收纳”的关系,垂直向度的元素仅有结构的圆柱和少量作为“虚隔断”的白色格栅,它们一种相对随机的位置出现,虽然赋予空间一定的边界,但更大程度上放任了其中活动的自由。
▼蜿蜒叠加的空间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18
▼空间细部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20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21
整个场地的任何角度,都与周遭的景观没有界限,天空、远山、绿树、草坪是眼睛和手都可以触摸的。自由曲线的屋面,与间或出现的格栅,形成某种独特的景框。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如同公园般开放的建筑,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可以闲逛着,不经意间就进入其中,徜徉、停留、交谈、嬉戏……形式的均质性保证了它向各个方向的平等性,同时也容纳了其中发生的事件的“无限可能”。
▼自由曲线的屋面与间或出现的格栅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24
“日常空间的精神性”——公共卫生间
由于学校教学楼中未配置正式的洗手间,只有一个独立的简易茅厕,设施陈旧,通风困难,空间逼仄,同时它还需要满足广场公共集会时大量活动人流的使用,无论从卫生和便利的角度,都难堪重负,而新建公共卫生间则成为急需品。我们认为“让人有尊严地如厕”是生活质量的基准。
▼从活动室望向卫生间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28
新洗手间被分为上下两层,而上层正好与学校操场的高度齐平,孩子们可以顺畅地使用,而下层则被预留给成人公共活动时使用,上下两层通过楼梯连接,具有一定的“忙时”互补性。儿童洗手间被设置为男女两个独立空间,顶部处理成两个相对的偏心棱台,而内顶面被刻意地喷涂为橙绿两种主题色彩,阳光从顶部的采光孔洒入,在墙地面上投下漫射的光影,整个空间具有了一种宗教空间般的精神气质。
▼轴测图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31
在保证私密性的前提下,外立面被处理成半高的阳台与格栅结合的形式,打破传统公厕全封闭的刻板印象,让光线的舞动更加微妙,同时外挑的阳台形成可以放置花草的休闲空间。如厕的行为不再只是一种生理的需求,它被拓展成可以短暂放松的游戏空间,立面上打开的数个不规则洞口,满足了孩子们向外张望的愿望。
▼公共卫生间远景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34
▼楼梯和墙面细节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36
梅洛。庞蒂认为,人们依托自我感官,对于建筑纯粹“现象”进行体验获得的情感是最真实的,我们通过情绪的灵敏度来感知空间氛围,好的建筑是一种媒介,通过它,身体与自然发生了直接的联系,这是我们对于此公卫的期待。
▼男卫的屋顶和天光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39
女卫的屋顶和天光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41
“影舞者”——广场戏台改造
戏台是乡村公共生活重要的承载空间,从古代的村戏开始,到今天逢年过节各种当代节庆活动,戏台是仅存的可以迅速将人群聚拢的空间之一,具有类比于精神图腾的功效。数百年来,舞台上变换的是角色,舞台下不变的是传统,是人生。
▼戏台整体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45
旧戏台仅仅由一个混凝土台子和四根柱子支撑起的一片顶棚构成,它甚至比旁边的民宅还低了半头,“在上村文化广场”几个大字在风中摇曳,略显尴尬。我们需要强化戏台的体量和仪式感,又须在相当有限的预算下进行改造,同时也希望最终的成果能以一种具有文化气质的形象出现。
最终,我们用一种较为巧妙的方式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用大量木格栅的手法塑造具有传统戏剧舞台格局的空间。
▼轴测图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49
戏台的头部被拔高、放大,中间形成高耸的主舞台,而两侧以若干桁架形成序列感的多重进深空间,原有的柱子、舞台四周和桁架底部均被垂直向的木格栅覆盖,以一种较轻盈的方式塑造了主舞台和侧台结合的古典戏剧空间。仪式感被增强的同时,大量格栅的空隙,让建筑周遭弥漫着一种“空气感”,背后的青山仍隐约可见。
▼格栅光影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52
▼细部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54
▼构造细节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56
"麦田的守望者"——村委办公楼及村民中心
▼村委楼背面视角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59
场地本身的局限也是明显的:用地范围是一块面宽 10m、进深 25m 的狭长地块,短边临街,而两侧分别紧邻学校和民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有品质的场所?我们确立了以一个狭长天井作为空间核心的策略。
建筑共分三层,首层为办事大厅和村民活动,二层为村委办公及会议室,三层为党建工作室,所有空间均围绕中庭展开。而封闭与开敞空间的交替出现形成了富有韵律感的序列。中庭外墙一侧被处理成花格砖的肌理,顶部天光徐徐落下,映照在铺满白色卵石的花坛中,楼梯从竹丛中扶摇而上,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种寂静、悠远的气质,而这种氛围是其他同类行政建筑中非常罕见的。花坛中的竹丛也强化了场所的文化氛围。
▼轴测图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63
▼中庭空间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65
▼中庭天窗和镂空砖墙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67
结语
近年来,“乡建”成为建筑师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一时间各类作品在乡村四处开花,但其成果是否能给乡村振兴带来切实的改变,很多时候并不尽如人意。建筑师对于建筑学本体语汇的过度关注往往会令其目标预设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方向。我们虽然同样以建筑手段介入,但更着力于为村民在现有的生活模式下提供能激发乡村潜在活力的场所,并在传统的“庄严”空间中置入更多村民可自由参与的内容,一种“暧昧性”空间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
▼总平面图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71
项目名称:消融在天空里——广东河源在上村公益项目设计
设计方:都市可能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设计 2018;完成 2019
主创及设计团队:主创设计:张为平
结构:刘梦龙
机电:夏腾云
项目地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在上村
建筑面积:1000㎡
摄影版权:张为平
客户:在上村村委会 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
版权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83
▼ 网站最新 24 小时精彩项目集锦
广东在上村乡村公益项目 | 精神扶贫与场所营造-85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