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公共空间   /   图书馆   /   伊东丰雄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2021/10/20 09:00:40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书的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2019年新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断了建筑师伊东丰雄一向忙碌的生活。他得以拥有短暂的空白,在卧床的几个月时间里,回忆并口述了了自己的建筑人生,并由编辑整理成文字,出版了这样一本传记。相比以往的著作,这本书言简意深,几乎没有生硬的书面语。如同一位长者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着脉脉温情。
这本书中有伊东丰雄对儿时的人生回忆,寻求自己的原风景和建筑创造之间的关系;诉说了和同年代的其他建筑师(安藤忠雄、长谷川逸子等)之间有趣的故事,让读者触及了60-70年代日本建筑的脉搏;总结了自己从“中野本町之家”到“台中歌剧院”的一系列作品中,如何调动“身体性”去思考建筑,同时也讲述了许多有关建筑项目的挫折和遗憾。在思考和回忆中,他未来的目标越发明晰——在接下来的人生里,做美的建筑、做温柔的建筑,做人们愿意来相聚的场所。
▼书籍封面 cover of the book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5
《美的建筑使人汇聚:漫话我的建筑人生》(日文原版名称:美しい建築に人は集まる)[日] 伊东丰雄 著 胡佳林 张天昊 译 ISBN:978-7-5608-9906-0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
About the author
伊东丰雄(TOYO ITO)国际著名的日本当代建筑师。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1971年成立URBOT(Urban Robot),于1979年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主要作品有仙台媒体中心(宫城县)、TOD’S表参道(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八王子校区图书馆(东京)、Porta Fira双子塔(西班牙)、今治市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爱媛县)等。获得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与普利兹克奖等多种奖项。2011年成立“伊东建筑塾”作为思考建筑存在方式的场所。在爱媛县今治市大三岛持续进行着村落活化的活动。
▼伊东丰雄代表作:仙台媒体中心,Representative work by Toyo Ito:Sendai Mediatheque ©Courtesy of 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11
▼岐阜媒体中心,Gifu Media Cosmos© Kai Nakamura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13
▼银色小屋,Silver Hut©Courtesy of 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15
▼台中歌剧院,NationalTaichungTheater©KaiNakamura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17
▼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Courtesy of 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19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20
片段节选
请注意,如果需要对中文和英文段落进行区分,请在文本中使用特定的标记,例如英文段落使用 "ENG_PASSAGE:" 开头。
Book Excerpts
想对建筑再多一些执着
从今往后的建筑,我认为会经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组,这是关键。
虽然和外部存在的自然有所不同,但在建筑内部,依然存在着可以调动五官的“另一种自然”。中泽先生用“如同置身于母体的内部”这种表达来形容那种自然。像那样的“内化的自然”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一直以来极为关心的话题。
内部的自然和到处都存在的自然不同。这种经过人加工创造而成的另一种自然,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也是有可能达成的吧。就好像是作为摄影师的畠山直哉先生在拍摄自然风景的照片时,在其照片中表达出的自然,又何尝不是从他内部的精神衍生而出的呢?
同样的作法,对于建筑设计是否也能成立?我想,正是由于这种被抽象化的自然存在于建筑之中,空间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不是吗?
“仙台媒体中心”(2000年)是对思考的“内化的自然”这个主题完成度最高的项目。位于岐阜县的复合设施“岐阜媒体中心”(2015年)以及“台中歌剧院”(2016年)这两个项目,同样也和“另一种自然在内部实现”这个主题相关。无论去那里参访的人们到底有没有真正感受到自己身处自然之中,那些场所都成为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即使不是专门去那里读书,即使不是专门去那里听歌剧;既非因为便利性,亦非因为功能性。我认为这些作品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经由自身的身体性所成就,人们能够共鸣也正是源于此——这是一种通过身体性衍生而出的连接。
不知道是否能将这种特质归结为“美”,我只是觉得,对这种空间的追求要比口头上说说社群、说说社区规划之类的更有说服力。
只要能做出诉诸五官的美妙空间,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聚集。建筑不会在自我陶醉中终结,而是可以超越个体。能否唤起人们的共鸣,成为我心中胜负的关键。
为此,我认为,建筑是用头脑无论如何也思考不出来的东西,而是要动用自己的身体性,其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做出从身体深处迸发而出的建筑。
现在的年轻建筑师们都投身于共享集合住宅和共享办公室的设计,或者投身于古民家的改造。这些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建筑项目;只是,人们好像都对做出一个美的建筑不再关心,也许是对美本身失去了兴趣,或是放弃了对美的追求。
我认为,虽然通过共享集合住宅和共享办公室的项目,能够很好地探讨“家庭的存在方式”和“私密性”等概念,能够快速改变社会上的种种做法,的确有其深刻之处,但是,我还是对建筑之美持有执念。
我还想继续挑战去创造美的建筑——历经日后现代化的浪潮也不会改变的、崭新的、现代的、美的建筑。
内页展示
Inner Pages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38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39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40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41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42
伊东丰雄的建筑人生丨日本丨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43
译者介绍 About the translators
胡佳林 东京大学建筑学硕士。日本“一级建筑士”,日本建筑学会会员。现任职于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张天昊 东京大学助理教授,工学博士,日本建筑学会会员,国际薄壳与空间结构协会(IASS)会员。从事建筑结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包括:曲面空间、优化设计、折纸结构等。
译者后记:素颜的巨匠
在去年夏天的一次访谈中,我认识了伊东先生。确切地说,这其实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前一次我还是东京大学建筑系的学生,躲在人群后面满怀期待。在讲座结束后去向伊东先生要新书签名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说起了曼谷,伊东先生问我:“你说,大象的速度到底是快,还是慢?好像走得很慢,但每个步子都迈得很大,也许时速比人要快很多吧?”我当时脑袋里一片空白,只傻傻地点了点头,心想,这位建筑大师真奇怪,好端端地怎么会在意起大象步行的速度来呢?也许这就是伊东先生的有趣之处吧,目光敏锐的建筑师,总是对世界有着奇特的解读。
那次的夏日访谈我准备了许久,将伊东先生出版的著作都翻阅了一遍,又在网络上反复观看他近期的几场讲座,害怕冷场,我甚至还投其所好地准备了几个笑话。一个小时的访谈进展得非常顺利。他说,能真正理解他建筑的人,少之又少,这次访谈令他非常高兴。我当时想着这次或许是人生中唯一一次能和伊东先生进行的对话吧,趁着他高兴,便带着私心,将自己这几年对日本建筑的看法一股脑儿地讲给他听,试图从这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身上获得一些对未来的启示,在当代建筑一团乱麻的脉络中找到一个前进的方向。
然而,我作为一名日本建筑设计界的年轻建筑师,没什么话语权,对日本建筑界的观点大多也都是消极的。事后想来,也许都称不上是观点,只是一名年轻人无谓的吐槽罢了。伊东先生竟也不恼,津津有味地听着,他问我:“那你觉得SANAA如何?” “不喜欢,只在表皮上用力。”我说。他听完哈哈大笑。聊着聊着,发现我们都喜欢葡萄酒。伊东先生说,他有家很中意的店,有机会邀请我一起去。原本以为只是客套话,没想到在几天之后真收到了伊东先生的邀请。
正是在这第一次应邀和伊东先生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把这本书的日文版作为礼物送给了我。书装在他事务所的白色信封里,信封的左下角是ito toyo 的LOGO,他说,这本书我肯定没读过,因为是采访前一天才刚刚出版的。
——我问:“都写了什么?” ——“一些小时候的事情。” 他淡淡地回答道。
我翻到伊东先生1岁半的照片,看一眼书,看一眼本人。“怎么一点儿都不像?” 他笑着回答:“大家都说不像。”翻到小学时候照片,感觉和他本人像一点了,特别是眉眼。 然后,是那张在菊竹清训事务所里用制图版认真画图的侧脸照。“伊东先生工作了两年就辞职了?” “不是的,四年呢。”他纠正我。再翻到事务所成立第一年的集体照,六七个人,都很年轻。他指着其中一名女生说:“她现在还在事务所里工作。”然后指着边上另一名女生说,“这是妹岛。”“伊东先生怎么不在照片里?”我问。 “在呀。”他指着照片里站在后排一个高高瘦瘦的人说。头发长长的,带着方形的黑框眼镜,非常清秀。 我凑近看,笑着说:“这么长的头发,我以为是女孩子呢。”伊东先生年轻时和其他建筑师一起出行的照片里也是这样,头发长长的、卷卷的,不知道是烫过还是天生,刘海也长长的,几乎要盖住眼睛,很朋克的样子。“伊东先生年轻的时候是不是喜欢摇滚呀?”我随口一问。“没有啊。”他说,“我喜欢古典音乐,喜欢肖邦和德彪西。”这本书在日本出版的时候,从属于平凡社的一个丛书系列,名为“留下的言语”。在这个系列中,出版社邀请了各行各业中极有成就的年迈的大师,希望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带有自传的性质。
这本书是伊东先生在住院期间完成的,他不会用电脑,由于生病的关系,也不能用手书写,所以,这是通过五次采访,由编辑整理完成的文字。因为是口述的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