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2021/01/15 11:57:05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0
The Redefinition of Home
作者:罗雪蕾、游欣畅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李异、 林青
在传统意义上,家是满足日常功能的物理避难所,也是私人情感联系的场所。在疫情出现后,家对人来说更是一个心灵归属地。
我们希望通过新的运营模式打破传统对家的模式限制,让家成为一个不仅仅使人免受病毒侵害和提供基本必需品的场所,而扩大家的范围使其不再局限与单体空间,将公共空间也作为家庭的共享空间,成为一个多功能复合的“家的集合体”,成为一个超级社区。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7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8
△ 空中透视图
竞赛题目解读
超级寓所是一个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建筑,需要满足理念的“超级”和空间的“超级”理念,是一个超前多方面考虑的概念。建筑可以在不同的需求下,呈现开放和封闭的状态并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所以这个超级寓所是一个多功能复合的韧性社区。
因为有过亲身经历,在疫情时,我们的心理更需要疗愈,所以在建筑中设置疗愈空间绿色空间是很重要的。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13
△ 鸟瞰图
01 疫情背景 & 场地解读
设计背景:信息化时代,我们缺少线下的实际交流,人与人之间缺少连接机制,这一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了社会原子化,使得每个家庭成为单一的个体互不相干。并且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加剧了社会原子化。
疫情的发生带来生活不便,也因为隔离让人长处一个空间中导致人们的心理压抑,但是又需要居家隔离这个方式来阻断这个传播途径。疫情是传和染这两类动态途径传播的,传是一个人与公共空间的人接触的动作,染是无知觉的感受,家是这个传染链上的最后一步更多与染有关,家是人与人接触链上不可以再分割的一步,是一个最后的终端。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18
场地选择
我们选取书院街社区作为典型的设计选址,这片区域 75%的人群属于老年人但是紧邻太古里,输入更多的年轻的血液。
除了河边的开放用地外,区域内的开放活动空间较少,临近市中心但商铺类型单一。区域内社区医院诊所较少,教育资源也需要增加。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22
△(左)周边功能(右)地理位置
02 青银共居模式韧性社区
设计理念:这片场地拥有良好的政策背景,但是年龄层之间的冲突也是十分严重的,并且建筑资源有被闲置的情况。如何在疫情下实现智慧小区管理,如何响应公园城市号召实现老年人和青年人和谐共居,我们通过引入模块化、共享空间等,来寻找一种新型的可防疫的青银共居模式来实现这个可生长可防控可共享的韧性社区。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26
为了阐述如何在疫情和社会原子化背景下实现家的再定义,首先,我们引入“趣缘”这个概念。什么是趣缘?“从血缘、地缘、业缘,到趣缘”——在未来社会中,人们将更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结合、聚集,促生“趣缘群体”。
年老不意味着放弃社交和激情,随着人均寿命越来越高,漫长的老年生活最要抵抗的就是寂寞。这也和我们疫情隔离时期需要关注的人的心理问题是一致的。交往空间的营造成为了重点。
建筑形体生成逻辑
建筑整个形体按功能布置进行竖向切分,再通过横向抽空形成集体活动空间。两侧的居住空间则通过挑板融合进中间的活动空间,其中竖向植入曲线坡道进行连接,让建筑成为了居住+公共+居住的复合型的家。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31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32
社区运营方式
以“趣缘连接”作为社区核心运营模式,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在空间中自由结合、聚集,促生“趣缘群体”。通过每层的预留空间,兴趣相投的人可以组成一个小的居住团体分享生活。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35
03 疫情防控 VS 开放社区
疫情应对——韧性住宅
结合目前突发公共卫生分级政策,为社区设定了暂停、半自由半暂停、自由三种应对模式,整个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暂停状态—一级应急响应
流线调整:暂停状态下居民按要求进行居家隔离。建筑对外封闭,并分楼栋分层对居民进行管理。使用预制模块,迅速在入户流线上布置室外玄关,满足消毒入户及物资存放需求。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41
功能转换:整个建筑使用 SI 住宅体系,户型可迅速变化让具有疑似症状的居民进行居家隔离。且原有活动空间可以迅速置入预制医疗模块,转换为应急医疗空间。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43
交流空间:提前录入模块化住宅的信息,使居民在宅居期间可使用 MR 技术进行虚拟会客,满足交流需求。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45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46
物资运输:地下车库部分转换为物资储藏分配空间,连接地下物流系统完成快速物资转运。
半自由半暂停—二、三、四级应急响应
二级响应:部分居民自行居家隔离,其他居民可采用分时预约机制使用活动空间。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50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51
△二级响应下
共享的活动空间可变化以承担多样化的活动,通过内置轨道,污染物可以直接运送到地下专用处理室。建筑架空层和天井保证了充足的采光通风。
三级响应:居民活动不再受到限制,社区内公共空间逐步有序开放,辅助智能测温设备,及时发现疑似病人。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55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56
四级响应:建筑底层可向周边区域开放,但保留一定私密性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58
自由状态——开放社区
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功能需求使用共享空间,可以在底层草坡公园娱乐,可以在空中连廊漫步,也可以在顶层乐园健身,在不同的区域参与不同的生活性活动。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61
模块化空间
对主要的建筑空间进行模块化处理,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组合方案。标准化的模数空间,也使建筑能迅速搭建和改建,满足韧性住宅要求。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64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65
04总结&反思
做设计是一个快乐且痛苦的事情,前前后后我们一共改了八版方案,最后才想从“家”——这个建筑学绕不开的议题入手。但由于时间仓促,一些想法也还没能落到实处。
作品最后呈现的效果缺少竞赛的未来感,这也是我们在扣题的前提下最不足的方面。因为考虑到一些技术和设计方法是否切实可行和经济实用,整个方案还有需要改善的。这个建筑并不是为了疫情专门设计,而是把疫情放在了建成后一个可能发生的条件。并且在疫情发生时虽然我们分了四种响应模式下建筑的状态,但是和建筑空间本身的联系还是缺少的,还可以对人群特定需求、从人的社交距离、合适的行为空间等等来分析空间在疫情下的构成模式。
致谢
谢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在设计过程中给我们提出意见,也感谢在场的各位评委老师对我们的方案提出修改建议,并且十分感谢基准杯的工作人员辛苦准备这次竞赛,感谢基准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和各位专业人士交流,希望以后能多参与基准的活动。
JDC-基准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鼓励设计求变,提倡将师承传统与当代青年创新思维结合,帮助新一代建筑师快速成长。通过半开放命题的形式鼓励参与者将本我生命的体悟与建筑学的时代精神传达至设计之中。竞赛将用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挑战的综合能力,为建筑行业发掘新势力。
组织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主办单位: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协办院校: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联合协作院校: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支持媒体:UED 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三开间、建筑学院、在库言库、网易家居、一筑一事、DESIGNER 设计师杂志、嫩鸟计划、archrace、ASA、设计竞赛、UniDesignLab、建筑情报局、建筑竞赛 360 热榜、我爱竞赛网、青年向上走、沙丁计划 Sardinelog、大学生赛事资讯、芽木科技、红印文化、搜建筑、ABBS 建筑论坛、搜狐、筑龙学社、环球观筑、环球设计联盟、建筑联盟
相关链接
More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79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80
决赛结果揭晓 | JDC-基准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名单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82
MAGNETO——高密城市超级寓所的磁悬浮计划
家的再定义 · 青银共居的韧性社区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84
屋顶的街角—广州石牌村“飞吻楼”高密度公寓设计
诚信/创新/服务/责任
领先的建筑与工程设计服务专家
全过程、全面专业的设计服务整合专家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