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东区)
THAD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东区)
National Center for Materials Service Safety
项目地点:丨北京市
建筑类型:丨科研实验建筑
用地面积:丨79,395.6㎡
建筑面积:丨85,572.5㎡
设计时间:丨2009-2013
竣工时间:丨2018
设计单位: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总负责:丨庄惟敏
项目负责人:丨莫修权 张晋芳
建筑设计:丨庄惟敏 莫修权 张晋芳 艾星 姚红梅 胡珀 肖宇 邬国飞 郝冰冰 王绍禹 李丹
结构设计:丨任晓勇 李果 经杰 祝天瑞 刘梦娇 刘俊 王学军 王增印 姜海峰 姜枣 黄靖文
给排水专业:丨刘福利 徐青 吉兴亮 尹婷 刘玖玲
暖通专业:丨于丽华 贾昭凯 任健凯 赵涛 韩佳宝
强电专业:丨崔晓刚 徐慧颖 贾启超 朱春雷 王磊
01 建设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东北角鸟瞰
2008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在“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和“教育部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项目的基础上,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科学中心”。
02项目选址
Project Site
▲朝满井桥城市形象
▲项目选址分析
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是沙河高教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地东临八达岭高速绿化隔离带,西临京包铁路绿化隔离带,由 B05 和 B06 两宗地块组成。
03规划设计
PlanningandDesign
▲东区主入口
▲城市空间——周礼考工记
▲城市空间——科学城概念草图
规划要点在于整合两个地块,确定合理的空间组织模式,形成高效的空间结构规划,最终构成一个能够代表国家级科研单位形象的国家科学中心方案。规划充分提炼项目全尺寸材料研究与创新为核心的科研特征,借鉴《周礼考工记》中的筑城思想,创造了一个统领东西地块的科学方城。承载试验、研发、教学、参观、生活等功能,在满足工艺的前提下,将园区内不同实验室充分整合,形成以科研实验建筑为空间核心,以研究研发为空间动能的科研生活一体化现代创新园区。
▲东区主楼局部
04 建筑形象
ArchitecturalDesign
▲从东区科研楼 B 区三层屋顶庭院看西区
▲科研楼高窗
▲科研楼及力学化学试验厂房过街楼
形象是建筑最直观的体现方式,也是本次国家科学中心设计的研究重点。主体部分科研用房采用了方形的巨构式体量,三层的白色巨构漂浮在深灰色体块之上,具有强烈的控制性,隐喻“科学之城”的力度与气势,符合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世界一流的重大工程材料实验平台稳重庄严的形象。石材外表面上开竖向的条窗,通过比例变化在立面上形成疏密有致的肌理,凸显科学中心依托校园的基础科学设施定位。
▲核心庭院
▲核心庭院
在巨大的方环内部,空中庭院、采光天井、通高中庭、观景走廊等游走及休闲空间串联起众多的实验科研室,形成双向回廊,摒弃枯燥与单调,让使用者在建筑内部充分体验到灵活与趣味,烘托科学中心具有人性化关怀的国际科学实验平台地位。
东西两个主要地块中将走廊空间放置在基地外侧,加厚“科学之城”的“城墙”,使得科研实验用房能够南北向布置,得到最好的朝向和采光,同时被内向的院落空间所围合,具有安静的外部空间与良好的景观环境。
▲立面局部
▲立面局部
▲空中庭院分析
05预留发展
ReservedDevelopment
▲科研楼西侧礼仪入口
项目 09 年开始设计,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考虑到未来科研试验的发展,方环首二层形成高大空间,以适应未来研究方向的变化;预留结构荷载、物流通道、电气容量等,以容纳未来研究设施的调整和更新。将实验所需要的动力源如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等,均将路由给到实验室,室内不设吊顶,节省设备末端造价,待未来实验工艺确定后,再依据工艺要求进行二次深化设计。
06结语
Conclusion
▲科研楼及试验厂房
截止到目前,本项目东区已经建成,西区于 2019 年开工,园区预计 2022 年全面建成。届时,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我国全尺寸材料疲劳强度实验的科研基地,成为孕育我国科研人才的摇篮,为我国工程材料研究贡献力量。
07项目图纸
Drawings
▲总平面图
▲力学化学试验厂房首层平面图
▲力学化学
试验厂房立面图
▲力学化学
试验厂房剖面图
▲科研楼 B 区平面图
▲科研楼
B 区
剖面图
▲科研楼
B 区
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