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公共空间   /   博物馆   /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

2021/12/25 03:17:08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即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在湖南省博物馆原址改扩建,项目设计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HD)、株式会社矶崎新工作室、上海矶崎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及中央美术学院共同合作完成。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1
矶崎新草图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位于长沙市烈士公园西北角,总建筑面积约 9.1 万平方米,集展陈、藏品保存与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办公等功能于一体,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4
为了营造新时代更好的城市文化生活场景,2012 年,湖南省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在沉淀中蛰伏、在一体化设计中酝酿,在憧憬中令人期待。
5 年后,新馆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亮相,重新回归城市生活,其全新的形式与丰富的展陈让人印象深刻,开放初期,单日观众接待量高达 3 万人,整个城市为其心潮澎湃。
以传统文化为设计底蕴。
1.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寓意湖南省博物馆是以湖湘文化为核心的环洞庭文化的集成,是环洞庭文化带的典型代表。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9
鼎,国之重器,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湖南省博物馆是以湖湘文化为核心的环洞庭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环洞庭文化带的典型代表。水是湖湘文化的天然载体,新馆设计正是抓住了这一鲜明的地域特征,以金属大屋顶寓意洞庭之水凝固成鼎的形象,象征着湖湘文化的凝固与升华。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12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13
建筑外形的转化从鼎的意象、气势和文化内涵入手,演绎了环洞庭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对话,彰显了洞庭文化的复兴及当代中华文脉的繁荣与昌盛。
2. 用建筑空间诠释中国传统“五行”概念。
新馆内部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五行”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也被认为是构成大自然的 5 种要素。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17
“五行”所强调的是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其运动变化,随着这 5 个要素的盛衰演绎,大自然产生奇妙的变化,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万物“循环”在某种意义上也传达了博物馆的定义:一个连接着历史与未来的空间。
设计团队把“五行”的意义综合在观众流线内:从入口广场的水景到金属大屋顶都象征着五行的理念。
金——金属大屋顶;
木——水景平台和入口大厅墙面;
水——入口广场的水景;
火——入口大厅顶上的火炬;
土——马王堆核心文物展示区复原墓坑。
3. 提炼传统建筑元素,传承中国文化。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由 3 个层面组成:台基、屋身、屋顶,这三部分的尺度比例参照传统宫廷建筑做法,与中国古建筑三段式特征一脉相承。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27
台基——文脉与根基。布置传统博物馆功能,包括展览大厅、文物库房、办公和辅助服务区域。为了表达稳定和传统,基础部分建筑材料采用石材。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29
屋身——新的公共空间。观众可以自由来往在这个巨大的公共空间里,悠闲地享受和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主体建筑材料采用玻璃,玻璃透明和反射的特性诠释了观众的参与感。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31
屋顶——时代和未来。大屋顶是新博物馆的标志,底面采用蜂窝铝板,顶面采用立面双咬合锌屋面系统,充分体现“金”元素的运用,唤起人们展望未来,也强化设计的时代感。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33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34
稀柱大屋盖,采用 34.5 米高的十字型组合柱作为关键部位屋盖支承柱,为世界首创,并通过一系列分析、试验等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现行规范无相应计算长度方法的难题。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36
大屋顶挑檐与立面遮阳格栅组合,对日照光线调节,为艺术大厅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以人本主义为设计理念。馆内设计注重观众感受,采用新旧融合的设计手法,延续老馆记忆。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38
新馆设计中,在展现新的现代建筑形象的同时,延续老馆的空间形制与空间记忆,建构新馆展陈空间,形成“既新且旧”“新旧交融”的空间体验。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40
新馆艺术大厅内正对入口处保留着老馆的墙体和列柱,体现新与旧、当代与传统的对话,新旧融合,传承老馆记忆,形成了充满故事性的内部环境。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42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43
南北翼采用了天然干挂石材,石材墙面与老馆建筑的墙体有着一致的斜度,充分尊重着原有博物馆保留的西立面。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45
为体现场景的真实感,马王堆汉墓墓坑采用约 20 米高混凝土悬挂结构,设计复杂,施工难度极高。
2. 流线设计以观众为中心,为观众提供高品质服务。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48
首先,在传统的博物馆功能外增加了新的公共服务空间,如观众服务中心、艺术大厅、学生教育区、学术报告厅、观众餐厅、图书馆、儿童体验中心、多功能厅和多媒体空间。这些新公共服务空间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品质,增加了观众回访率。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50
其次,根据功能需求,设置普通观众、学生、贵宾、员工、物流及文物等六类流线,各流线简洁流畅。各流线上设置不同的竖向交通,包括自动扶梯、楼梯和垂直电梯。尤其入口艺术大厅的扶梯也经计算后采用合适的尺寸和速度,避免艺术大厅出现拥挤的状态。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52
基本陈列“湖南人”打破按时间顺序设计展览的思路,以不同主题为线索进行参观。展厅内由 5 个部分供大家参观,让观众了解到湖南人生活在怎样的地方、现在的湖南人是如何形成的、湖南人是如何获取生活资源的、湖南人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精神面貌。呈现湖南社会生活及文化发展,勾勒出湖湘区域文明的轮廓,展示湖湘文化的特质。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54
最后,设计团队对标识和灯光系统进行了整体化设计,一方面引导参观者的参观动线,一方面烘托建筑氛围,突出五行的概念,与建筑中的金、木、水、火、土元素相应和,并着重表现被保留的原有建筑墙体,保存了建筑的文化记忆,为参观者增加了更为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3. 紧跟时代设计潮流进行创新,使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57
设计全过程采用 BIM 正向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系统性,既解决了空间复杂技术难题,也用一体化思维构筑了完整的空间场景,打造出高品质、体验感极佳的现代都市文化殿堂。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59
能源形式采用燃气冷热电联技术,夏季为建筑供冷,冬季供热,同时输送部分电力,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在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空间的舒适度。
从设计回归城市生活
1. 回归城市地标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烈士公园西北角,这里是市民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城市空间意象上,湖南省博物馆与烈士公园纪念塔共同确立了长沙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坐标。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64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采用与老馆融合的方式在原址扩建,寻求基地和周边环境的平衡。展示大厅的主体、办公区域和其他功能布置在低层建筑中,掩盖在树林之后,让周边环境渗透进建筑内部,形成舒适怡人的空间环境。建筑主体在充分尊重周边环境的基础上,与低层的建筑形成对比。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66
博物馆高度低于烈士纪念碑的高度,并提供面向年嘉湖、纪念塔和公园的景观廊道,这一做法在尊重环境的同时,使大屋顶成为新博物馆的独特标志,游客可轻松识别博物馆地理位置,使建筑自然回归到城市生活地标。
2. 回归湖湘文化
博物馆是对城市的文化、历史以及精神面貌的总结概括,包含一座城市文化的前世今生,是城市的灵魂。湖南省博物馆是代表中华区域文明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上通远古的三湘大地,下连可期的将来,是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化奥秘的重要窗口。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70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有如洞庭文化的天然容器。原尺寸复原的马王堆汉墓墓坑结构重现阶梯式夯土墓、立体展示的马王堆核心文物展示区、将湖南人生活足迹以及湖湘文化内核形成的脉络以画卷方式呈现给观众的湖南人展馆,这些精心设计的场景,将历史与文化重新连接到今天的城市生活,使人们能够找到湖南人文化生活的归依,感受湖湘文化深层次的魅力。
3. 回归城市生活
暌违 5 年后,新馆于 2017 年 11 月 29 日下午盛装回归。久别重逢,成千上万的观众冒雨排队参观。如今,“逛博物馆”已成为文化交流及城市观光中的一道“家常菜”,博物馆逐渐以大家熟悉的方式回归城市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湖南博物馆新馆丨中国长沙-74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的重新开放,是湖南文化新地标的全新起航。锚固于地域特色的设计创意、一体化和人性化的设计手法,营造出新时代兼具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城市文化场所,它通过与观众的亲密接触,重新回归城市的日常生活。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