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https://cdn.code.znzmo.com/lb_img_space/gotoLogin.png)
![](https://cdn.code.znzmo.com/lb_img_space/gotoLogin.png)
![](https://cdn.code.znzmo.com/lb_img_space/defaultImg.png)
![](https://cdn.code.znzmo.com/sucai/img/images/detailGzJiaIcon.png)
收藏
![](https://cdn.code.znzmo.com/sucai/img/images/download@3x.png)
下载
行动计划
—— 通过“针灸式”改造实现
建筑可阅读
街区宜漫步
城市有温度
社区更和谐
“一抺水墨长满青苔,自驳岸攀爬而出。悄无声息,在那道白墙上吐出了一条小河,一棵树,一只鸟,一座拱桥和一支小船。”——《致和塘沿岸的水墨小品》
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承载了老昆山人最深刻的记忆,浓缩了昆山这座城市的精华。
“南岸生活·花意街区”项目
作为昆山市“昆小薇 共享鹿城”系列城市微更新的重要节点之一,设计改造更好地融合了周边居住、商业、教育等功能,还原水韵昆山记忆,塑造有爱街道、魅力街角。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东西向贯穿老城区的“致和塘”南岸(樾阁北街至柏庐中路段),致和塘两岸区域自宋代(公元 960~1279 年)起,即为昆山旧址新阳县城的核心商业贸易区,周边尚存街巷里弄、文人旧宅及私家园林等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底蕴深厚。
项目基地,北接致和塘河道、南紧邻居民楼、西起樾阁北街、东至柏庐路,面积 3641 平方米。更新设计内容包括:柏庐中路 - 东门界面、樾阁北街 - 花意街区界面、东津桥头界面。
↑ 项目区位图
↑ 基地现状图
花意街区的建成,与耘圃、稚趣街角、高板桥小游园、隐园等共同完善了东西塘街、南北后街构成了亭林社区步道体系的“T”字轴,提升了社区步道的舒适性和友好性,引领社区步道体系建设。
问题与挑战
基地现状为杂乱无章的停车场,严重侵占绿化及行人活动空间,界面的居民楼围墙、道路铺装均老旧破损。
↑ 柏庐中路 - 东门界面改造前
↑ 樾阁北街 - 花意街区界面改造前
↑ 东津桥头界面改造前
本项目面临的挑战是:
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合理布局,营造生活与休憩空间相融合、文化特色与景观趣味性兼具的街头空间。
如何对基地现状资源进行保留与更新,梳理植物景观,赋予破败建筑、老旧墙体以及损坏铺装新活力。
理念与策略
项目团队通过对致塘河沿线人群行为需求调查,结果该地块以居民日常通行休憩以及附近低幼龄儿童玩耍嬉戏为主。在对周边环境研究中以“针灸”式微更新方式,打造兼具传统昆韵与互动趣味的开放型城市生活街道。
↑ 设计总平面图
连接
设计后的南岸空间将起到连接致塘河四周地块的作用:
连接南岸与北岸的居民休闲活动空间
连接东西道路界面
连接南北居住区与学校
开
放
在保障原有居民区与城市滨河街道交通的需求之下:
打造立体开放的墙面空间
实现更具活力的南岸生活场景
主题演绎
印象·东门
“东门 - 印象”打破原先平直单调的围墙墙面,入口以半亭月洞门作为连接城市界面与居住区,围墙汲取中国传统园林的砖细漏窗景墙隔离城市的纷扰的同时彰显了致塘河的文化底蕴特色。
改造前↓ 效果图→
↑ 建成实景图
停车场在原有的停车功能基础上,重新整合停车位,修缮地面铺装,重新引导组织机动车的交通路线以及划分场地空间。停车空间与水岸小径之间种植竹林营造生活休闲空间与停车空间的互不影响,同时保持视觉的通透。
改造前↓ 改造后→
↑ 建成实景图
昆韵 · 记忆
该地块连接居民区、停车场,以及约建于明末,清道光初年邑人重建的东津桥,通过“昆韵 - 交互构架”、“昆语 - 方言喷绘”、“昆趣 - 活动街角”三种途径重塑场景的意趣:
昆韵 - 交互构架:将居民区与周边街道及东津桥所有情景体验和活动联系起来。
改造前↓ 效果图 →
↑ 建成实景图
昆语 - 方言喷绘:具有昆山特色文化元素的方言文字铺装,明确场地分区的同时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 建成实景图
昆趣 - 活动街角:为居民提供亲子互动场所。
改造前↓ 改造后→
↑ 建成实景图
接秀 · 山房
场地原先仅有路边停车功能,在城市更新服务百姓居民的宗旨下,融合致塘河的江南文化气质,更新后的“接秀-山房”南岸生活主题墙饰结合绿植,营造连续的兼具传统记忆与自然花意的城市街道。
改造前↓ 效果图→
↑ 建成实景图
洞天 · 云照
“洞天 - 云照”同样围绕白色围墙为基础,结合昆曲文化特色,依靠围墙为居民创造了可停留可休憩可观河的场景。
改造前↓ 效果图→
↑ 建成实景图
梧竹 · 幽处
“梧竹 - 幽处” 透空景墙搭配文人墨客笔下意境深远的竹子作为场所的主题植物,停留其间感受到仿佛置身于悠然竹林间的“时有微凉不是风”。
改造前↓ 效果图→
↑ 建成实景图
花意 · 街区
“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现场拆除了原有花房建筑,代之以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屋顶的“花意亭”滨水水榭,临街墙面白墙结合钢结构隔断丰富了墙面效果,又使之视觉上更加结构轻盈,临水的一面视野开阔,或凭栏倚靠或游憩眺望,为居民和儿童提供了诗意的停留空间。
改造前↓ 效果图 →
↑ 建成实景图
↑ 效果图
↑ 建成实景图
↑ 效果图
↑ 建成实景图
↑ 效果图
↑ 建成实景图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这一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一个个或古朴或时尚的绿色公共开放空间,正不断出现在昆城街角巷尾。这些“家门口的公园”,正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休憩健身的新场所。对此做相关报道——最新打卡地!老城区这个地方大变样了~
有“昆小薇”的地方,城市空间更加精致,老百姓的感受度、满意度更强。“昆小薇”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社区更和谐。让我们期待下一个“昆小薇”的杰作吧……
业主方:昆山市住建局
设计团队: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研究所
地址:昆山市樾阁北街至柏庐路沿致塘河南岸地块
规模:3641㎡
时间:2020.03-2021.05
1
END
1
Copyright:亦境建筑景观
相关阅读
人文共享空间:“昆小薇”行动计划之昆山市耘圃设计 | 亦境作品
活力东门:“昆小薇”行动计划之昆山市“稚趣街角&学区路”设计 | 亦境作品
高密度城区绿地更新规划探索:蓝绿统筹--昆山市中心城区绿地评估与更新规划 | 亦境作品
水墨微花园——昆山北后街小游园∣亦境作品
妆点老城区的咫尺绿心:昆山高板桥小游园∣亦境作品
亦境招聘
建筑方案设计师 / 助理、实习建筑设计师 / 景观方案主创设计师 / 助理景观设计师 / 工程预算员……(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地址:普陀区中江路 388 号国盛中心 1 号楼 3001 室
邮编:200062
联系人:苏小姐
关注 上海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