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
一棵樹搖動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
2021 年,6 位設計師收到一份特殊的改造委托。坐落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媽媽農場處在地震帶,這裏生活著 20 位來自困境家庭的孩子,他們的成長缺乏家庭的支持。一方面,孩子們在農場中通過勞動獲得更多知識,另一方面農場也提倡孩子們有尊嚴地受助,但是簡陋雜亂的生活環境卻很難令人產生家的溫暖與歸屬感。
農場擁有 500 平米公共區、800 平米宿舍區、1300 平米的廣場、200 平米的戶外功能區及 3 畝地的農園,環境與形勢極其復雜。《夢想改造家》受大魚公益委托後,邀請六位年輕設計師,在「家」與「生活即教育」的設計核心理念下展開一次治愈人心的空間改造。
DESIGN ISSUE
設計議題.
1. 尺度:微妙的公共與私密,平等的空間參與感
設計希望提供給使用者自主性、平等開放的空間參與度,故通過以離散、非明確定義的拓展空間改變原有場所性格,並通過更積極、自由使用的空間創造不同尺度:個人的尺度,夥伴的尺度,集體的尺度,通向廣闊空間的尺度。各尺度空間並非完全限定、隔離,而是一種相互過渡轉換的共生關系,並讓孩子能在不同的閾值中進退自如。
私密與公共之間的尺度把控,同樣成為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從宿舍區最私密的空間介入,堆疊與卷簾的設計讓個人空間得以保留;如同城市中驛站的會客廳連接兩側庭院,隔樓以隱秘包裹的形式與公共區域形成回望;行至外場檐廊,由小半亭組成的連續起伏坡屋面被綠植打斷,在原先 40m 長 1 層樓連續屋面的僵硬與壓抑之後,形成一個手拉手的聚合村落;偌大的雲朵緊緊包裹著整個場地,在連入北川起伏連綿的山之後再現遼闊界面。
.2
隱喻:飄逸的山川雲海,安頓的情感表達
通過檐廊和雨棚來拓展生活空間,同時選擇易於建造的鋼構+陽光板、鋼構+膜的建造方式增加空間尺度與情感層次。檐廊的造型介於小屋和半亭之間,最簡單的坡屋面完成每個孩子心中提供庇護的家的隱喻。排列成一串序列的檐廊完全改變了原來建築立面水平檐口+標準窗洞的冷漠,互相獨立,卻又同時形成一個如同群山起伏的整體,象征著孩子們手拉手的村落。雲朵形態的雨棚,如同媽媽的懷抱消融原本各不相幹的建築體量,又好似孩子們的嬉鬧追逐,串聯起整個場地的建築與自然。尊重一草一木,給予平等的關懷,在情感安頓之後仿佛又回想起第一次驅車進入北川的那一天,眼前那延綿起伏的山與山間漂浮的雲。
一片雲朵庇護下的溫暖家園,離不開背後的「敘事」力量:
建築師徐蘊芳以雲朵雨棚與群山連廊所串聯的灰空間消隱了內外邊界,
負責公區的張建武則通過把握公共端口的尺度延續集體記憶,不斷喚醒新舊建築的對話,
擅長情緒處理的張耀天用溫柔的腔體回應著人類尋求精神庇護的需求,
許銘軒從功能與情感出發打造出可居可臥可遊的雲海休憩空間,
遊戲高手周遊以多功能棋盤遊園為孩子帶來不同體驗,
強調生態環保的李聰在植被的間隙中完成了一道設計填空題……
公共空間的尺度與記憶
如何把握公共端口的尺度、延續集體記憶成為本次探索的一則重要議題。
通過對居住容器中的人、場景進行深度觀察,一方面,設計試圖通過空間重置喚醒孩子對於自我所處環境的意識形態並產生真正自主性;另一方面,動態的空間狀態將為場所帶來活力,在有機融合中展開新舊對話。
非硬質空間的調整改變場所的循環,前場以界面開口讓室外擁有了室內的表情,並以此打開通往公共空間的端口。
延續內外一致性,活動室入口中庭頂部采用陽光板以呼應建築外部,產生曖昧關系。四周被分解的空間單元通過中庭軸線再次統一起來,加固的結構支撐方式則將地面釋放與使用者。
©動態升降裝置
橢圓形下沈區采用軟包堆疊覆蓋的形式,創造性為孩子們構築一個柔軟的「小窩」。電視墻則後退式隱匿於片墻之中,搭配動態升降裝置以「動態+科技+藝術」手法營造多維展示空間。
原有單一的閱讀區被重塑成多元的復合型空間,兼具閱讀、儲藏、舉辦小型活動等功能。階梯式的閱讀景觀延續公共空間的視覺聯系,同時讓孩子們可以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角落。
©升降式投影儀與組裝桌椅
除了閱讀之外,這裏也是日常舉文化交流的活動場地。方便組裝、易於收納的研發特製桌椅,滿足多重使用需求,升降隱藏式投影儀在節省空間的前提下滿足了孩子們觀看電影的心願。
©卡通農場地圖
建築連接起夢的起點,同時也為歸家的孩子打開一扇窗。高隊辦公室是每個小朋友來到媽媽農場的第一站,也是邁入新世界的第一個「窗口」。木質紋理的介入,讓材料與環境親密對話,特別繪製的農場地圖讓空間「一目了然」, 開放櫃照片墻則記錄著孩子們的點滴時光。
偏向暖色的肌理漆面一体化拥抱场地记忆,柔软的材料予人以安全与亲密感。朦胧的灯光为静谧的「雲夢悄悄話」心理辅导室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外衣,安抚着孩子们不安的情绪与内心。
©自由排列組合的配套餐桌
結合居者的就餐動線,從廚房取餐後行至餐廳用餐讓行動變得合理有序。餐桌、桌椅的折疊展開、不同形式的變化滿足日常聚餐、活動聚會、手工製作等多重場景的需求。
雲海,可居可遊
功能與情感是對空間的轉譯,設計基於此出發,打造出可居可臥可遊的雲海休憩空間。此外,為保留場所的原始記憶,以當地羌族家庭中獨特的木質結構建築為聯結,在建築體量、結構上作在地化表達處理,從而平衡人、自然與建築的動態關系,為人居生活帶來進一步思考與啟迪。
建築內部空間與大環境相連接,每個空間都有與自己「獨處」的界面,整個外場因而成為家的會客廳,在介於私密與公共的層次與體量中,包裹並從容接納著每一個深入其中的訪者。
起伏的檐廊打破了黑色坡屋面的沈悶,樹隨之斬斷其連續感形成一個隨意又聯結的序列。基於部分樹的位置與建築窗口缺乏對應的關系,且在 2m 廊下空間阻礙了組織的通暢性,設計師最終決定直白地保留沖突,讓樹「順勢」穿過檐廊的屋頂。陽光板後的調光燈帶在明暗交替的呼吸中,弱化原先檐口立面被樹打斷的片段感,延續了對男女生宿舍的回應。
由於整體宿舍建築為磚體結構,存在漏水和保溫性差等隱患,且無法做隔墻的移動與尺度調控,設計師在多次噴註聚氨酯材料與閉關測試後,將細小孔洞與間隙填補,順勢打造出兩間男生宿舍(一間四人間,一間雙人間)與一間女生宿舍(四人間)。
男生宿舍以「海」命名,象征著遼闊的胸懷,同時也為室內的儲藏空間埋下隱喻的伏筆。宿舍空間利用床體結構設計了海量的儲物空間,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專屬天地。因為空間尺度的差異,男生宿舍雙人間采用丁字型和平行錯位型兩種床體形式,讓休憩更加自如。
裸露的石灰表皮與木質構建輕與重的對峙,在以「雲」為主題的女生宿舍四人間中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張力。木梁結構是當地羌族特有的建築形式,為保留孩子對地域原貌的記憶與熟悉感,設計師在室內頂部搭建木質懸梁,一則串聯起孩子的童年記憶,二則為懸掛伸縮簾打造私密空間提供了便利。
©木質生活墻
建築在加固期間通過外擴飄窗的形式將采光量得以提升,百葉卷簾與玻璃夾層的設置有效控製室內光線與戶外風景。居住墻面上特別設置一塊「木質生活墻」,並劃分為生活洗漱、運動器材、興趣記憶、學習收納四大主題板塊,為孩子提供有序、整潔、清晰的收納條件。
宿舍與會客廳間設有一個聯通的內庭院落,在增加室外活動趣味性的同時提振了建築的視覺性。通過搭建帳篷打造出夢幻的想象天地,門前一側的暖燈則氤氳著溫暖的場域氛圍,為步入會客廳溫柔的建築腔體埋下伏筆。
他界,溫柔的腔體
洞穴,原始人類最初的庇護空間。如同子宮般柔和包裹的建築腔體在擺脫了平直、彎曲或曲折墻面構成的單一體塊後,趨向於感性。回歸原始與粗野,設計在母體構建中汲取靈感,將個體從創傷的現實世界中暫時剝離開來,以遺世獨立的「他界」,溫柔回應人類尋求精神庇護的需求。
女生會客廳將場所與庭院進行連接,在切片的腔體中產生對話、聯系。拱券手法的運用讓空間多了份柔和的意象,帶有情緒性傾向的緋紅讓整體氣氛充滿活力與熾熱。
置入男生會客廳,治愈的色調與木作質感作為譬喻媽媽溫暖懷抱的載體港灣,守護著每一次激烈「情緒風暴」的驟然來襲。
充滿童趣的二層閣樓,在如雲朵般私密包裹的場域中,感受內心自我湧動的力量。
這一隅隱秘角落,如同宇宙微波中的繁星碎片,在時光流轉中照亮孩子斑斕的夢境。
自在的雲端棋盤
在自然幕布的引導下,設計盡量減少對地貌的幹預,沿著四圍灰空間向中心聚合,以「追雲尋夢記」為主題打造出智趣與娛樂相結合的多功能棋盤遊園。富於變化的形態打破了固有僵硬的排布組合,在移步異景間重拾對場地界面的人文關懷,為孩子們營造出新奇有趣的空間探索體驗。
©廣場細部
由內及外,廣場設計選用柔軟的線條與相對低飽和度配色,以保證整體風格與翻新建築、雲朵連廊有機融合。材質則以環保、抗氧化 EPDM 和透水混凝土為主,極大地提升了廣場的實用性。
整個廣場如同展開的一幅巨型棋盤,設計師在保留原有區塊功能的基礎上,疊加「穿雲摘星」、「雲巔漫步」等以雲為主題元素的智趣遊戲,將活動場所與飛行棋相結合,不斷激發著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随着闯关游戏的开启,孩子们在博弈与游玩中不断挑战自我,并奔赴终点。滑梯一侧的云梦终点站,特意设置了可供休息的秋千与豆袋,在畅玩之后可以回想、审视过去并面向未来。
場地除了體育運動與停車外,還承載著農場室外排水的重任。為了不讓排水溝破壞活動場地的視覺效果,設計師以線性排水溝蓋板與地面線條巧妙結合,同時解決了蚊蟲滋生的問題。
自我造血的生態島
從可持續發展與設計實踐出發,空間在天然材質、蓄能節水、回收減排等一系列環保措施中實現「自我造血」。同時以堅持「生活即教育」為理念,基於當地自然生態的閉環鏈合理改造、科學種植,在晾曬區(生活空間)與農場區(勞動基地)動靜中為孩子打開了新世界的一扇窗口。
生活公區通過將工作人員與孩子動線區分開來,給予使用者一定的歸屬感。晾衣區和洗衣區相結合,將原先緊靠墻體的設置改造至通風的位置,同時采用物理遙感的方式,滿足孩子日常晾曬衣服的便利性。
公共衛生間利用「雨水為先,自來水為後」的系統設置收集雨水,同時采用太陽能照明的形式,傳達自然環保的理念。材質的挑選上以自然明亮為主,陽光板屋頂呼應了與前場的延續性,在公共與私密的多功能空間中,讓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時給予相應的尊重。
設計師嚴格根據當地氣候及形成自然生態的閉環鏈,在農場種植植物與蔬菜,同時采用立體科學種植的方式,以松木根、廢紙箱、堆肥、土壤 5 層基礎的整木堆肥結構方式,增大種植面積,既保存了土地帶給蔬菜瓜果和植物的濕度、溫度,又將自然中的養分充分發揮出來。
©劇場
©昆蟲旅社
除了實現自我造血的種植區外,空間還增設了以劇場、樹屋、兔兒島、昆蟲旅社兼備娛樂教育性質的多功能生態園。一方面,可以滿足孩子戶外活動的多維需求;另一方面,消減溶洞水源堿性的兔子糞便生成可灌溉種植的水,昆蟲與自然氣候的聯結,也成為整個農場種植區的自然生態閉環自我循環的一部分。
在進行家訪時,設計師們細心地發現住宅圍墻中用片石壘起來的擋土墻,這種歸屬於當地山脈主體結構的巖層材質引起了他們的註意。取之於林,還之於林,當這片有著當地特殊寓意的片墻堆砌而起時,在每一季春風吹拂輪回下,這棵播種在媽媽農場的希望種子終將長成參天大樹。
主設計師丨張耀天 周遊 張建武 許銘軒 徐蘊芳 李聰
委托方丨大魚雲海媽媽農場
項目名稱丨大魚雲海媽媽農場
項目地點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東升村
項目完工時間丨2021.12.26
項目面積丨6680㎡
END
丨海峽飾界丨
設計藝術跨界
海峽設計∣一個有逼格的公眾號
手機:17326621923
任何想法、咨詢、供稿都可與我聯系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註
免責聲明:
1、以上圖片及資料內容來源於網絡,由我方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2、本資料僅供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作於商業用途,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刪除;
3、本文章版權歸本公眾號所有,未經同意不得隨意轉載 ,若惡意侵權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