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 鳥瞰效果圖
Problem Analysis
問題分析
作為福州的文化地標,煙臺山曾經是殖民區,中西方文化在這裏交融,繁盛一時。匯聚了 17 國領事館,33 家洋行、8 座教堂、3 家教會醫院、11 所教會學校,是福州版的“萬國建築博物館”,更是凝固的中國近現代史。建國後這裏逐漸變成了一個荒廢的區域,曾經的美國領事館也廢棄成為倉庫。
隨著城市的更新,萬科打算將這裏改造成為煙臺山城市歷史博物館以及倉前九裏的展示區。在設計之初,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設計一個完全融入當地歷史文化的景觀。同時,新的煙臺山要如何面向公眾,如何讓當地居民與遊客共同分享場地也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我們相信復興煙臺山應該用一種更加自然,與生俱來的設計方法,在修復和翻新舊貌的同時,應把設計本身藏起來,只沈浸在整個場所營造之中。
△ 煙臺山老照片
△ 設計平面圖
Design Strategy
設計策略
古典格局的重塑 Remodeling of the classical pattern
為了設計一個和場地精神契合的景觀,我們借鑒了美國折衷主義時期的語言,在均衡與秩序中重塑歷史。中軸對稱,幾何切割的語言不僅回應了建築風格,也奠定了整個設計古典的基調。同時我們還原了歷史照片中的大量細節,使珍貴的人文記憶被保留在場地之中。
效果圖
梅花圖案的運用
The use of plum patterns
我們查閱了場地的縣誌,了解到在煙臺山殖民前曾被叫做梅花塢。梅花成為了故事線索,我們用不同的設計形態去詮釋它,有的化為鋪裝肌理,有的化為水景噴泉,有的化為燈具小品等。梅花圖案的運用為場地註入了新的靈魂,帶回場地記憶的同時又給人全新的感受。
在地材料的使用 The application of site materials
在場地的拆遷中,大量的老建築材料被保留了下來。我們保留石階交錯的有機感,虎皮石斜壘成為擋土墻,瓦片變成了透光的花窗,磚塊變成了場地的種植缽。我們用當地的工藝和最質樸的手法處理這些材料,展示其本身的肌理與氣質。新老材料的結合將場地和歷史和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原生植物的種植 The cultivation of native plants
我們保留了場地所有的大喬木並讓新的設計與它們對話。石墻的縫隙給野生蕨類和花草生長的機會,階梯旁花草在麻石種植缽中生長,藤蔓從磚瓦的縫隙中滲透出來。原生植物的種植營造出生機詩意的場景氛圍,使新的景觀與煙臺山和諧共生。
對於場所的尊重 Respect of the site
對於倉前九裏的景觀設計,我們從場地與城市的關系出發,手法是克製的,使每個設計元素恰到好處的存在於整個歷史空間的敘事中,置身其中甚至有一種穿越感。在狹長的線性空間中出現一系列舒適的小場所,或是外擺休憩區或是公共空間,在步移景異的上山過程中人們可以很好的與他人與環境互動。
Partition Design 分區設計
➀ 亭下路:
△ 入口红砖墻
△ 亭下路商业街
➁ 亭下弄:
△ 疊石花園
△ 亭下弄上山道
③ 愛國路 2 號
△ 鑄銅梅花大門
△ 梅花源水景
△ 梅花源疊水
△ 梅花吐水墻
△ 休憩花園
△ 樹蔭後花園
△ 美領館的前世今生
倉前九裏的建成,是荒廢的場所通過景觀的方式修繕和復興的嘗試,人們在穿行在場地中感受時間,歷史和文化。我們秉持對場所與歷史的尊重,挖掘和創造美,續寫煙臺山的場所文脈。
項目名稱丨福州倉前九裏景觀設計
地理位置丨福州煙臺山
面積丨9000 平米
業主丨福州萬科房地產公司
景觀設計丨Lab D+H
設計團隊丨李中偉 林楠 徐捷 周建 樊彧菲 張家茜 李秀娟 顧雙雙 秦超 李立 劉慧倩 吳靜宇 黃詩琪
設計周期丨2016.08-2017.04
建設周期丨2017.04-2017.08
萬科負責團隊丨劉夢伊
實景照片版權丨存在建築
整理自「Lab D+H」「東潤景觀」
設計 藝術 跨界
END
海峽設計 | 一個有逼格的公眾號
手機:17326621923
任何想法、咨詢、供稿都可與我聯系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註
免責聲明:
1. 以上圖片及資料內容來源於網絡,由我方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2. 本資料僅供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作於商業用途,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刪除;
3. 本文章版權歸本公眾號所有,未經同意不得隨意轉載 ,若惡意侵權將追究其法律責任。